收藏 分享(赏)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49977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 年第 55 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的公告为贯彻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 408 号)关于“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要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定期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如实记载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类别、来源、去向和有无事故等事项”的规定,指导和规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我部制定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现予公布,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参照执行。附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附件:危险废物经营

2、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一、目的和依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 408 号)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要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定期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如实记载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类别、来源、去向和有无事故等事项。为贯彻落实上述规定,指导和规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记录和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现结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等推荐性标准

3、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二、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的基本要求(一)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确保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掌握任何时候各危险废物的贮存数量和贮存地点,利用和处置数量、时间和方式等情况。(二)跟踪记录危险废物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内部整个运转流程中,相关保障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情况。(三)危险废物经营情况的记录要求应当分解落实到经营单位内部的运输、贮存(或物流)、利用(处置)、实验分析和安全环保等相关部门,各项记录应由相关经办人签字。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指南规定的内容予

4、以修改或精简。(四)有关记录应当分类装订成册,由专人管理,防止遗失,以备环保部门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当采用信息软件进行辅助管理。三、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的基本内容(一)危险废物分析及试验相关记录1.详细分析记录为掌握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所必须的信息,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对所接收的各危险废物以及在利用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新产生的危险废物(以下简称“新产生危险废物”)进行详细的物理化学分析并记录结果。以下情况,应当重新进行详细分析:有理由相信所接收危险废物的产生工艺发生变化时;在对所接收的危险废物检查时,发现与转移联单或其他运输文件所列的危险废物不一致时。2.接收分析记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在接收每

5、批危险废物时,应当对危险废物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分析,以确认所接收危险废物与转移联单、经营合同或其他运输文件所列危险废物是否一致。3.其他分析记录如:为保证危险废物符合焚烧炉的进料要求,在焚烧危险废物前,对危险废物的热值、含氯量、含硫量、重金属含量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为保证危险废物符合允许进入填埋场的控制限值,在填埋前,对危险废物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为确定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小试并记录结果等。附 1 列举了废物样品详细分析单、焚烧车间样品分析单、固化车间样品分析单、废物样品小试报告单等。(二)危险废物接收、产生和利用(处置)记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记录所接收的每

6、批危险废物及新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及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地点、数量、方式和时间。库存废物应当记录出库情况。为利于跟踪危险废物在经营单位内部运转的整个流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可以对所接收的各危险废物及各新产生危险废物确定唯一的内部编号(如按废物的来源,包括产生单位或产生工艺,性质,利用处置方式等进行编号)。对所接收的每批危险废物及每批新产生危险废物确定唯一的内部序号(如按接收日期加 3 位流水号确定序号,例 200808 12001)接收危险废物后直接入库一般应考虑以下情形:外来危险废物入库;新产生危险废物入库;临时收存危险废物入库(指由公安或环保等部门查没的以及无名危险废物或者其名称和特性不清

7、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返库,即废物利用(处置)部门接收的危险废物未全部利用(处置)完毕,需将剩余危险废物返回贮存库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记录应考虑以下情形:外来危险废物直接利用(处置),即外来危险废物不经过贮存而直接进行利用(处置);新产生危险废物直接利用(处置);库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后的有关情况,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毕的回复,即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将所收集的危险废物最终利用(处置)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处置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产品或非危险废物入库和出厂情况等。对于危险废物填埋设施,应当记录和标注危险废物所填

8、埋区域(包括对应的高程)、种类、数量及所对应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号;必要时,要予以图示等。附 2 列举了外来危险废物入库记录单,库存危险废物出库记录,库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记录单等。(三)内部检查相关记录为落实保障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纠正问题以防止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制定书面检查方案,针对可能导致危险废物泄漏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设备故障和老化,操作错误,有意或无意的危险废物溢出、泄漏等情况进行检查;对预防、侦测或应对有关安全和环境事故的重要设施和设备(如监测设备、安全及应急设备、安保设施、操作设备等)进行检查。检查方案应当包括拟检查的

9、问题类型及检查频率。如:对危险废物装卸区等易发生泄漏的区域是否存在泄漏,焚烧炉及附属设备(如泵、阀门、传送设施、管道)是否存在泄漏和无组织排放(可肉眼观察)等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对防火通道是否畅通,去污设备是否充足等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等。有关检查情况及对所发现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和时间应当予以记录。附 3 列举了内部检查记录表及检查方案案例。(四)设施运行及环境监测有关记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记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运行的相关参数。如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运行的工艺参数(包括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燃室和二燃室温度等),焚烧残渣热灼减率,活性炭和燃料油等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环

10、境监测方案,对废水处理、大气污染物排放、噪声、地下水等定期监测并记录结果。环境监测方案应符合相关监测规范的要求,并要综合平衡监督管理的需要和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监测指标和频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自行监测的,还应当制定监测仪器的维护和标定方案,定期维护,标定并记录结果。废水处理监测包括对物理化学处理车间出水,废水处理调节池、曝气池的废水及出水水质的监测。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池收集的贮存及作业区的初期雨水,危险废物填埋设施的渗滤液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主要包括焚烧炉焚烧烟气中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等污染因子的在线监测,以及烟气黑度、氟化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定期监测,二

11、恶英的定期监测。贮存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无组织排放)监测。填埋设施的无组织排放监测等。地下水监测主要指对填埋设施的地下水监测。附 4 列举了焚烧设施运行工艺参数记录表、焚烧炉渣热灼减率分析单、原料消耗记录单、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分析单、焚烧炉焚烧烟气环境监测分析单、地下水监测分析单等。(五)其他记录1.人员培训记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清晰描述涉及危险废物管理的每个岗位的职责,并依此制定各个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当包括针对该岗位的危险废物管理程序和应急预案的实施等,可分为课堂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应急培训应当使得受训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紧急状态。受训人员通过培训,应当掌握熟悉:应急

12、程序、应急设备、应急系统,包括使用、检查、修理和更换设施内应急及监测设备的程序;自动进料切断系统的主要参数;通讯联络或警报系统;火灾或爆炸的应对;地表水污染事件的应对等。有关培训应当予以记录,受训人应当签字。培训后需进行考核的,应记录考核成绩。2.事故记录和报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记录并报告危险废物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事故记录和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设施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事故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所涉及材料的名称和数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或实际危害的评估;事故产生的污染处理情

13、况,如被污染土壤的修复,所产生废水和废物或被污染物质处理或准备处理的情况;处理结果总结等。3.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记录演练情况,参与演练人员应当签字。4.关于填埋场施工质量的记录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施工前编制施工质量保证书,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质量检验,所形成资料必须按国家档案管理条例进行整理和保管。施工记录、监理记录等建设过程的相关文件是核查危险废物填埋设施是否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重要依据。填埋场施工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如在填埋场建设过程中,必须对衬层材料的完整性、是否存在损坏或缺陷(如洞、裂缝等)进行检查。在施工完成后,必须立即对

14、人工合成衬层进行检查,以确保封口和接头的紧密性,不存在撕裂、穿孔、起泡等现象。有关检查情况必须予以记录。附 5 列举了有关人员培训记录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和施工质量保证书的要点。四、危险废物经营情况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一)即时报告1.事故报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原环保总局公告 2007 年第 48 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危险废物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情况,特别是可能威胁饮用水源,以及威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外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事故情况。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一般应当在发生事故后立即以电

15、话或其他形式报告,并在 15 天内以书面方式报告。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及时书面报告处理结果。2.其他不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条件的情形。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一旦发现经营过程出现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情形(如污染物排放超标)时,应及时将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情况及处理情况和结果报告所在地环保部门及许可证颁发机关。(二)定期报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按季度或年度报告危险废物经营活动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经营情况总结,所接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新产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附 6 列举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所接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报表、

16、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新产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报表。所有书面报告,均应由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附 1:危险废物分析及试验记录附 2:危险废物接收、产生和利用/处置记录附 3:内部检查记录附 4:设施运行及环境监测有关记录附 5:其他记录附 6:经营活动情况报告内容附 1:危险废物分析及试验记录说明:1.危险废物分析单为可设计为若干联,分不同颜色,由所涉及的各部门分别保存。2.废物编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各危险废物所确定的唯一内部编号。3. 废物名称:与废物编号所对应的废物名称。4.废物类别/ 代码: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5.产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的单位全名。6.废物重量:此危险

17、废物分析样品的重量。1.1 废物样品详细分析单分析单编号:废物编号: 废物名称: 废物类别/代码:产生单位: 废物重量:任务布置人: 布置日期: 要求完成日期:说明: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总汞 2 总砷 3 总铅 4 总镍 5 总镉 6 总铬 7 六价铬 8 总铜 9 总锌 10 总锰 11 总锡 12 总锑 13 pH 14 总氰化物 15 CODCr 16 热值 17 灰份 18 含水率 19 闪点 20 粘度 21 总硫含量 22 总氯含量 23 总氟含量 24 总溴含量 25 多氯联苯 26 密度 分析说明: 审核人:实验室负责人: 日 期:1.2 焚烧

18、车间样品分析单分析单编号:废物编号: 废物名称: 废物类别/代码:产生单位:采 样 人: 接样人: 接样日期:说明:分析项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热值 2 总氯含量 3 总硫含量 4 分析说明:实验室负责人: 日期:1.3 固化车间样品分析单分析单编号:废物编号: 废物名称: 废物类别/代码:产生单位:采 样 人: 接 样 人: 接样日期:说明:分析项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汞及其化合物 2 铅(以总铅计) 3 镉(以总镉计) 4 分析说明:实验室负责人: 日期:1.4 废物样品小试报告单分析单编号:废物编号: 废物名称: 废物类别/代码:产生单

19、位:送 样 人: 接样人: 接样日期:废物信息:小试目的:试验内容及结果:试验者: 试验日期:试验部门说明:校核者: 实验部门负责人:附 2:危险废物接收、产生和利用/处置记录说明:1.废物产生单位: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全名。 2.废物转移联单号:填写此危险废物的转移联单编号。3.时间:为危险废物入库或出库时间,例 15:33。4. 废物编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各危险废物确定唯一的内部编号。5.废物序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所接受的每批危险废物确定唯一的内部序号。6.废物名称:与废物编号所对应的废物名称。 7.废物物理状态:按固态、半固态、液态、其他填写。填写其他的,应简要描述物理状态。8.废物

20、存放位置:此危险废物实际转入的贮存库及在贮存库内的具体位置。9.容器材质及容量: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容器的最大容积。10.容器个数: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数量。11.废物重量:入库废物的重量,以公斤计。所收集危险废物属于包装容器的,数量单位可以“桶” 计(以下同,不复述)。12.本批总重:此表格所填写危险废物总重。13.废物取出位置:此危险废物取出时所位于的贮存库。14.废物送达位置:此危险废物所送达的利用/处置部门或利用/处置地点。 15.废物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如利用方式包括:R1 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 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 再循环/再利用不是

21、用作溶剂的有机物, R4 再循环/ 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R5 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 再生酸或碱,R7 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 回收催化剂组分,R9 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 其他;等。处置方式包括:D1 填埋,D9 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 焚烧,D16 其他;C1 水泥窑共处置;等。其他方式,C2 生产建筑材料,C3 清洗(包装容器)。填写R15、D16 的,应简要描述利用处置方式 16.接收和处置最终日期:分别填写危险废物接收和处置完毕的时间。2.1 外来危险废物入库记录入库日期: 年 月 日 入库单编号

22、: 1 废物产生单位 2 废物转移联单号 3 时间 4 废物编 号 5 废物序 号 6 废物名 称 7 废物物理 状态 8 废物存放 位置 9 容器材质及 容量 10 容器个数 11 废物重量(公斤)12 本批总重:废 物 运 输 部 门: 废 物 运 输 车 号: 废 物 运 输 人 员: (签名) 贮 存 部 门 经 手 人: (签名)2.2 库存危险废物出库记录出库日期: 年 月 日 出库单编号: 3 时间 4 废物 5 废物 6 废物 7 废物 13 废物 14 废物 15 废物 9 容器 10 容器 11 废物编号 序号 名称 物理状态取出位置 送达位置 利用处置方式代码材质及容量个

23、数 重量(公斤)12 本批总重:贮存(或物流) 经手人: (签名)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经办人: (签名)2.3 库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记录利用/处置日期: 年 月 日 利用/处置单编号: 4 废物编号 5 废物序号 6 废物名 称 13 废物取出 位置 15 废物利用处置 方式代码 16 接收和处置最终 日期 11 废物重量(公斤)/ / 12 本批总量废物利用/处置部门: 废物利用/处置部门经手人: (签名)附 3:内部检查记录31 日常检查记录表部门: 年 月 日 时间 0:00-8:00 8:00-16:00 16:00-24:00 事项 故障症状 处理过程 处理结

24、果 巡检人员(签字 ) 备 注 3.2 内部检查方案案例区 域 或 设 备 检 查 要 素 和 内 容 检 查 频 率1 安保设施 监视系统 检查操作是否正常 每天一次警示标识 检查标识是否存在 每季度一次主要道路 检查是否有坑、洞,或其他路面损坏 每周一次 2 环境监测系统 气象监测系统 检查风向标及风力计记录设备操作是否正常 每周一次地下水监测系统 检查监测井是否存在破坏迹象 每月一次 3 安全及应急设备 防护设备 检查供应是否充足检查是否老化、损坏 每月一次每月一次急救设备 检查供应是否充足 每月一次应急淋浴及洗眼设施 检查是否正常启动和关闭 每周一次警报系统 是否正常操作 每周一次内部

25、及外部通讯联络系统 是否正常操作 每天一次灭火器检查封口,确保未被使用过检查标签,确保每年均由专业部门维护过检查通向灭火器的通道未被堵塞每月一次每月一次每周一次阻燃毯 检查封口,确保没有使用过 每月一次吸附剂 检查供应是否充分 每周一次 4 中和设施 反应罐检查罐体外部是否有裂缝、漏隙或其他明显的变形检查罐体厚度及完整性每天一次每年一次压力或温度仪表等泄漏探测设备 核查压力或温度仪表的数据是否正常 每天一次贮存容器 检查容器是否老化、漏隙或膨胀检查是否溢漏 每周一次每周一次装卸区域检查是否存在泄漏物质检查地板、排水坑是否有裂缝、缺口等每天一次每天一次 5 填埋设施 径流控制系统 检查排水沟的老

26、化和损坏情况检查排水沟集水的排出情况 每周一次及每次暴雨和地震后每周一次及每次暴雨后渗虑液收集与排出系统检查排水坑渗虑液情况及渗虑液排出量记录每周一次 6 焚烧系统 进料切断系统 检查工作是否正常 每周或每月一次 附 4:设施运行及环境监测有关记录4.1 焚设施运行工艺参数记录表部门: 年 月 日时 间事 项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氧 气压 力一燃室温度二燃室温度 记录人员备 注4.2 焚烧炉渣热灼减率分析单分析单编号:废物编号: 废物名称: 废物类别: 采样地点: 采样 人: 接样 人: 任务

27、布置人: 布置日期: 采样日期: 说明: 分 析 项 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热灼减率 分析说明: 实验室负责人: 日期: 4.3 原料消耗记录单记录单编号:序号 原料名称 消耗时间 数 量 用 途 使用人 备 注1 活性炭 2 燃料油 3 4.4 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分析单分析单编号:采样地点: 排污口编号: 采 样 人: 接 样 人: 任务布置人: 布置日期: 采样日期: 说明: 分 析 项 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2 3 4 5 分析说明: 实验室负责人: 日期: 4.5 地下水监测分析单分析单编号: 采样地点及编号: 采样 人: 接 样

28、人: 任务布置人: 布置日期: 采样日期: 说明: 分 析 项 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pH 2 可溶性固体 3 氯化物 4 硝酸盐(以 N 计) 5 亚硝酸盐(以 N 计) 6 氨氮 7 大肠杆菌总数 8 分析说明: 实验室负责人: 日期: 4.6 焚烧炉焚烧烟气环境监测分析单分析单编号: 采样地点: 排污口编号: 采 样 人: 接 样 人: 任务布置人: 布置日期: 采样日期: 说明: 分 析 项 目 测试结果 单 位 测试人 校核人 备 注1 烟气黑度 2 氟化氢 3 汞金属及其化合物(以 Hg 计) 4 镉金属及其化合物(以 Cd 计) 5 砷、镍及其化合物(以

29、 AsNi 计) 6 铅及其化合物(以 Pb 计) 7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以CrSn SbCuMn 计)8 二恶英 9 分析说明: 实验室负责人: 日期: 附 5:其他记录5.1 人员培训记录表培训组织部门 培训时间 培训教师 培训地点 培训目的 培训主要内容姓 名 部 门 姓 名 部 门培训人员名单(签名) 5.2 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演练组织部门 演练时间 演练的地点 演练目的 演练主要内容姓 名 部 门 姓 名 部 门 姓 名 部 门演练人员名单(签名)5.3 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质量保证书的要点1.适用的建设单元(如填埋场基础、沟渠、黏土防渗层、人工合成材料层,渗滤液集排系统等)

30、;各建设单元的基本情况。2.负责制定和实施施工质量保证书的主要工作人员及其资质。3.对各建设单元的检查和取样要求和内容。包括为确保建设材料和建设单元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设计要求,在建设前、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将应用的观察和测试方法。检查和取样要求和内容应当包括:取样的大小和位置;测试频率;数据评估程序;对建设材料接受和拒绝的标准;实施补救措施的计划;以及在建设过程应当记录和保存的数据或其他信息。附 6:经营活动情况报告内容表 6.1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1 单位名称/法人名称 2 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 3 住所及邮政编码省(区、市) 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 乡(镇) 街(村)

31、、门牌号邮政编码:4.1 地址 省(区、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 乡(镇) 街(村)、门牌号4经营设施4.2 行政区划代码 4.3 经纬度 5 经营方式 8.1 总规模 6 有效期限 8.2 其中:利用规模 7 发证日期 8 核准年经营规模:吨/年8.3 其中:处置规模 9 许可证编号 12.1 总规模 10 发证机关 12.2 其中:利用规模 11 经营单位类别 12 实际年经营规模:吨/年12.3 其中:处置规模 13.1 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13.2 演练情况 13.3 事故发生次数 14 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情况 15 总产值(万元) 16 职

32、工总人数 17 联系人: 电子邮箱:电话: 传真: 手机:18 声明:表 1-3 及其附件所填报信息是完整的、真实的和正确的。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签名: 日期: (单位在此盖章)表 6.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所接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报表表 6.2.1 利用处置废物类别报表1 废物编号2 废物名称3 废物类别/代码4 废物描述(类型、来源、危险性和主要化学成分)5.1 接收量5.2 单位5.3 密度6 形态7 主要废物来源8 截止 年 月 底累计贮存数量表 6.2.2 利用处置方式报表9.1 利用/处置方式 9.2 数量 9.3 单位9.1 利用/处置方式 9.2 数量 9.3 单位表 6.3 危

33、险废物经营单位新产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报表1 废物编号: 2 废物名称: 3 废物类别/代码:5.1 产生量: 5.2 单位:4 危险废物描述(类型、来源、危险性和主要化学成分): 5.3 密度: 6 形态:7 产生源:8 内部设施处置利用情况8.1 利用处置方式 8.2 数量:8.1 利用处置方式 8.2 数量: 9 提供或委托外单位处置利用情况序号 9.1 省份 9.2 单位名称 9.3 许可证编号 9.4 利用处置方式 9.5 数量 10 截止 年 月 底累计贮存数量:总说明:1.经营活动情况报告内容包括表 6.1 基本情况表,表 6.2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所接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报表和表 6

34、.3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新产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报表。可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一式三份或多份。2.表 6.3 按危险废物编号填写。原则上每个编号的危险废物填写一张,特性及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完全一致的同类废物可仅填 1 张,同时在废物编号栏注明相应的多个编号。3.所有表格格式为示意,可以适当调整栏目大小以便填写;可以在此基础上附加列或新的表格。表 6.1 填表说明:1-3. 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填写单位名称/ 法人名称,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住所及邮政编码。4.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填写经营设施地址、行政区划代码、经纬度。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可参

35、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可利用 GPS 等仪器设备测量危险废物经营设施所在厂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如“E11628 N3954” 。510.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填写许可证编号,发证日期,经营方式,核准年经营规模(包括总规模及利用、处置)。经营方式中,收集许可证填写 1;综合许可证填写 2。核准年经营规模以“吨”计。清洗包装容器的,数量单位以 “桶”计。以其他方式处置(如焚烧)包装容器的,数量单位以“吨” 计。11.经营单位类别:只从事收集活动的,填写 0。只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的,填写 1。只处置医疗废物的,填写 2。同时焚烧处置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填写 3。12.填写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实际

36、经营规模(包括利用和处置规模)。13.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情况:未制定填写 0。制定填写 1。制定并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 年第 48 号)确定了应急协调人或建立类似制度的,填写 2。演练情况:填写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演练次数及参与人数,如 1 次 20 人。事故发生次数:填写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废物泄漏等事故的发生次数。14.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情况:未建立的,填写 0。已建立的,填写 1。15.总产值:单位为万元人民币,按年度财务报表填写。16.职工总人数: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职工总数。17.填写联系人名称及联系方式

37、,包括电子邮箱、电话、传真和手机等。18.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签名,填写日期并盖章。表 6.2 填表说明1.废物编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各危险废物所确定的唯一内部编号。2.废物名称:与废物编号所对应的废物名称。3.废物类别/代码:按照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4.危险废物描述:描述危险废物的类型,来源,危险性和主要化学成分。例如“工具生产中脱脂工艺产生的易燃废弃有机溶剂;含工业酒精和柴油”。5.接收量:是指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接收此编号危险废物的量。单位:填写计量单位代码,见下表。原则以吨为单位填写。如果以升、立方米为单位计量,则必须填写该危险废物的密度。清洗包装容器的,数量单位以“桶” 计。计

38、量单位 吨 升 立方米 桶代 码 T L M C6.填写危险废物形态代码,见下表。形 态 固态 半固态 液态 气态代 码 S SS L G7.填写对应此编号的主要的危险废物来源(如前十位来源单位)。包括省份及产生单位名称。8.截止 年 月 底累计贮存数量:填写截止日期(如 2008 年 12 月 31 日)该危险废物的累计贮存数量。9.填写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及所对应的数量,或医疗废物处置方式代码及所对应的数量。数量原则以吨为单位填写。清洗包装容器的,数量单位以“桶” 计。包装容器以其他方式处置的(如焚烧),按吨计算。代 码 说 明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方式R1 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除

39、外)或以其他方式产生能量R2 溶剂回收/再生(如蒸馏、萃取等)R3 再循环/再利用不是用作溶剂的有机物R4 再循环/再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R5 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无机物R6 再生酸或碱R7 回收污染减除剂的组分R8 回收催化剂组份R9 废油再提炼或其他废油的再利用R15 其他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处置方式D1 填埋D9 物理化学处理(如蒸发,干燥、中和、沉淀等),不包括填埋或焚烧前的预处理D10 焚烧D16 其他C1 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其他方式C2 生产建筑材料C3 清洗(包装容器)医疗废物处置方式Y10 医疗废物焚烧Y11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Y12 医疗废物化学消毒处理

40、Y13 医疗废物微波消毒处理Y16 医疗废物其他处置方式注:1)为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相对应,废物利用和处置方式的代码未连续编号。2)利用、处置或贮存不包括填坑、填海。3)利用是指从工业危险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4)处置,是指将工业危险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数量、缩小工业危险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工业危险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焚烧指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5)贮存,是指将工业危险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6)水泥窑共

41、处置:是指在水泥生产工艺中使用工业废物作为替代燃料或原料,消纳处理工业危险废物的方式。生产建筑材料是指将工业危险废物用于生产砖瓦、建筑骨料、路基材料等建筑材料。表 6.3 填表说明1.废物编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每种危险废物所确定的唯一内部编号。2.废物名称:与废物编号所对应的废物名称。3.废物类别/代码:按照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填写。4.危险废物描述:描述危险废物的类型,来源,危险性和主要化学成分。例如“工具生产中脱脂工艺产生的易燃废弃有机溶剂;含工业酒精和柴油”。5.产生量:是指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产生此编号危险废物的量。单位:填写计量单位代码,见下表。原则以吨为单位填写。如果以升、立方米为单

42、位计量,则必须填写该危险废物的密度。所产生危险废物为包装容器,需要以清洗方式处置的,数量单位以“桶”计。计量单位 吨 升 立方米 桶代 码 T L M C6.填写危险废物形态代码,见下表。形 态 固态 半固态 液态 气态代 码 S SS L G7.产生源:填写产生源代码,见下表。产生源 生产工艺过程产生 事故(如泄漏)产生。包括溢出的污染物及清 洁被污染设备过程产生的废物;等 设备检修、清库等 过程产生 其他代码 G1 G2 G3 G48.内部设施利用处置情况: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利用内部设施利用、处置新产生危险废物情况。分别填写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和数量。9.提供或委托外单位处置利用情况:是指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将新产生的危险废物,不利用内部设施,而是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的情况。分别外单位所在省市及名称、许可证号,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和数量。利用处置方式代码可选填。10.截止 年 月 底累计贮存数量:填写截止日期(如 2008 年 12 月 31 日)该危险废物的累计贮存数量。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9 年 10 月 29 日 实施日期:2009 年 10 月 29 日 ( 中央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