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024]《书法》2017年秋专业.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44468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24]《书法》2017年秋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024]《书法》2017年秋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024]《书法》2017年秋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024]《书法》2017年秋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024]《书法》2017年秋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24书法1-10 DDDCB BBADC11-20 ABC ABCD ABC CD ABCD ABCD ABD BC ABCD BC21-30 BBABA AABBB31、宋徽宗的楷书号称 _。 瘦金体 32、号称元朝“书坛盟主 ”的书法家是_ 。赵孟頫33、十二月帖是_ 的行草书代表作王献之34、宋代书家_ 以“集古字 ”为学书捷径。米芾 35、篆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小篆,一是 _ 。 大篆36、吴门三家指_ _ _ 。祝允明 文征明 王宠 37、汉代著名的摩崖刻石除石门颂外,还有现在陕西略阳的_ 、甘肃成县西狭颂等,并称“ 汉三颂”。陠阁颂38、黄庭经是王羲之的 _作品。小楷 39、广

2、艺舟双楫是 _的代表书论。康有为 40、 二王指:_ _ 。王羲之 王献之 41、大盂鼎是西周时期重鼎,其铭文为早期 _ 的代表作。金文 42、唐代草书代表人物是_ _ _ 。张旭 怀素 贺知章 43、 书圣王羲之_ _ _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44、郑文公碑是_时期作品。北朝 45、文房四宝是_ _ _ _ 。笔 墨 纸 砚46、.苏东坡黄州寒食帖被称为_ 。天下第三行书47、孙过庭的草书名作是_ 。书谱48、宋四家指_ _ _ _ 。蔡襄 苏轼 米芾 黄庭坚49、包世臣的书法著作是_ 。艺舟双楫50、龙门四品指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和_ 。孙秋生造像记 51、简述智永真

3、草千字文的艺术特色。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第 85 页。1、 用笔精熟2、 结构精巧3、 平中见奇52、试论金农的漆书杜诗七绝二首的艺术特点. 。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第 135136 页。1、卧笔横扫2、结构变化3、笔法局部夸张4、题款为长款53、简述石门颂的艺术特色。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第 5960 页1、 结构扁方2、 用笔多曲势、藏锋圆笔3、 章法横竖基本成行54、章法是怎样构成的和形式的种类?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

4、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第 2930 页。1、 行气2、 字距的两种处理方法3、 行距的处理方法55、简述先秦的书法艺术。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第 3942 页。1、 甲骨文的定义和认识、分期2、 金文的含义、特点、代表作品3、 石鼓文的意义价值4、 竹木简帛墨迹56、什么是金文?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第 27 页。1、金文的含义2、金文所凭借的材料3、铸刻方法57、以清代帖派的品为例说说帖派的历史价值。参见曹建编著大学书法鉴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2003 年7 月第一版,第 128151 页。58、小篆的艺术特征。小篆是古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政策时颁布的标准字体。小篆在古文字中属于纯线条构形的字体。它的笔画无论横竖、正斜、曲直,都一定是粗细等均的线条。其直者似陈玉著,曲者如弯铁线,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圆润之中又颇函筋力。小篆笔画的分布十分讲究均匀对称,整体结构环抱紧密,多取团聚内向的神情。字体外缘呈长方形,凡横竖拐角处,无论内外均作弧形而绝不作死折,因而小篆的体势方中有圆,刚中有柔,脉络圆活而流畅。另外,在小篆中,象形字虽然都高度抽象化了,但也有极少数字的图画性质仍依稀可见(如朋、鸟等字)

6、,别有情趣地保留着一丝丝早期汉字象形、表义的特点。小篆的章法只有一种,字群的排布平正划一,横竖成行,字的大小一样,各占一格之地(草篆除外),因此小篆的章法跟它的字体构形十分协调,很能给人以整齐美。在品式众多的我国传统书法中,小篆一体无疑是别有风采的。所以,尽管它在历史上作为官方正式字体使用的时间只有极短暂的十几年,但它在书法艺术史上却占有一定的地位。平常人们所说的“真草隶篆”,其“篆”就主要是指小篆(广义地说,古文字时代的主要字体都叫篆书)。历代书法家习小篆者不乏其人,特以小篆著称于世的,唐有李阳冰,宋有徐核、徐楷兄弟,明有李东阳,清有王澎、钱站、邓石如等。直到现在,小篆仍然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

7、喜欢。不过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小篆的结构和用笔都太刻板化,把古文字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极端,作为实用文字极不适宜,因此可以说小篆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它作为官方正式字体的时间短暂,并不是因为秦王朝的寿命不长,而是因为它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而激化了隶变的结果。59、论述草书的发展历史。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

8、“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 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 46 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 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

9、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 ,近人多信此说。今草起于何时

10、,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 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 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

11、“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 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

12、。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行草有 “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 ”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故有此别论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

13、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 ”,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

14、 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 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60、简述唐代楷书的艺术成就。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朮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朮上的时代性标志。楷书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楷书呈长方形,结体也比隶书紧密,用笔也很丰富细腻。写起为也要比隶书灵活捷便,从楷书创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隶书正统地位,经过长期的试用证明了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千年来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也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大宗。我们常说的“真、草、隶、篆”四体,楷书居四体之首。楷书的开创和确立之功,应首推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