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3074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目录1.拔 罐 法22.耳 穴 压 豆53.穴位敷贴74.中 药 灌 肠95.中 药 外 敷126.艾灸147.雾化吸入178.针灸疗法199.熏洗2310.推拿2511.刮痧2812.换药3021.拔 罐 法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一)评估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2.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凝血机制是否正常5.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二)目的1.缓解急慢性疼痛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2.感

2、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痛(四)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3(五)告知1.由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大小相关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2.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六)物品准备1.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玻璃管、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小口瓶、纱布2.治疗单、手消毒剂(七)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者信息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4.在选好的部位进行拔罐,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并询问患

3、者有无不适感5.常规留罐 10-15min 后起罐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7.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8.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4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4.乙醇棉球勿过湿,避免烫伤5.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6.起罐时切勿强拉,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料7.使用过的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52.耳 穴 压 豆 概述:是用胶布将药

4、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5.心理状况(二)目的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三)适应症1.胆石症、胆囊炎、胃痛、腹痛2.冠心病、高血压病、失眠、眩晕、水肿、颈椎病、腰痛、月经不调、支气管哮喘(四)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五)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六)物品准备6治疗盘、菜籽、王不留行籽、碘酒、酒

5、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一镊子夹住菜籽、王不留行籽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留豆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埋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73.穴位敷贴概述: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有独特的疗效。(一)评估1.当前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

6、体质3.实施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二)目的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肠炎、痢疾、腹胀、腹痛、腹泻、便秘2.咳嗽、哮喘、痹症(四)禁忌症1.孕妇腹部2.对药物过敏者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皮疹者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使用8(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皮肤红肿(六)物品准备碘酒、酒精、敷贴用药、纱布袋(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敷贴部位,注意保暖3.

7、遵医嘱选择敷贴部位4.敷贴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敷贴部位皮肤情况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 凡用膏药贴敷,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绷布固定贴敷药物3.贴敷当天避免贪凉4.注意室内通风,适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5.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6.贴敷部位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94.中 药 灌 肠概述: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评估1.病

8、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2.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3.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二)目的解除或缓解各种肠道疾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肠道内毒素血症(三)适应症急慢性肠炎、便秘、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等(四)禁忌症肛门、直肠和结肠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的病人;腹痛、胃肠道出血及严重心脏疾患不宜灌肠。(五)告知1.灌肠后有便意,应尽量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避免立即排出2.可使原有腹痛等症状加重,应嘱患者尽量忍耐(六)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水温计、注洗器、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钳、止血夹、一次性中单、卫生纸、垫枕、便盆、中10药液(七)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

9、大便2.测量药液温度,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3.摆好体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 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4.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 15-20cm,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再注入温开水 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5.擦净肛门并在肛门处轻轻按揉6.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 1 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 1 小时以后再撤去。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2

10、.药液温度应保持在 3941 ,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11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 200ml,可在晚间 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125.中 药 外 敷概述: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中药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4.心理状况(二)目的缓解或解除各种急慢性疾

11、病的临床症状,调节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的功能(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症(四)禁忌症1.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该药2.皮肤溃疡、水肿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治疗处皮肤瘙痒(六)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13布、绷带(七) 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漏敷药部位3.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4.药末经清水、或醋、蜂蜜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调

12、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4.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146.艾灸概述:是指将艾条点燃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反复熏烤,以达到温经通络、趋势散寒的目的。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有独特的疗效。(一)评估1.当前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3.实施艾灸部位的皮肤情况(二)目的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调整脏腑功能紊乱(三)适应症1.肝炎、肝硬化、肝癌、肠炎、痢疾、腹胀、腹痛、腹泻、便秘2.咳嗽、哮喘、痹症(四)禁

13、忌症1.孕妇腹部2.对药物过敏者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皮疹者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5.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6.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能使用15(五)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皮肤红肿(六)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镊子、凡士林、小口瓶、以及根据医嘱患者所需要的中药药丸、必要时备屏风和浴巾。(七)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施灸部位4.施灸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敷贴部位皮肤情况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

14、位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八)护理及注意事项1.凡用药丸施灸,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在点燃艾条距离皮肤 3 公分处施灸,及时除掉艾灰,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避免灼伤。3.施灸当天避免贪凉4.注意室内通风,适当活动,不要做剧烈运动5.施灸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6.施灸部位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167.雾化吸入17超声雾化吸入法主要是通过超声波能将药液变成微小的药物颗粒,悬浮于空气当中,随患者的呼吸达到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评估】1、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2、患者的意识状态、对治疗

15、计划的了解,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3、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准备】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物品:冷蒸馏水、安尔碘、棉签、一次性敷贴、污物缸、锐器盒,注射器、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盛治疗巾、螺纹管和一次口含嘴)、超声雾化、吸入器、快速手消、 治疗车下层 0.05%的含氯消毒液、污物桶。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方法】接到医嘱,处置医嘱 携用物(护理记录单、手消、治疗盘、手电筒)对病人进行评估 核 对床位号-评估解释手消治疗室 洗手、戴口罩 检查雾化吸入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

16、况) 取下储药罐 水槽内加入冷的蒸馏水至水位线 倒蒸馏水于雾化罐内( 检查透声膜是否完好) 核 对药液、检查药液外包装 检查液体名称、浓度、有效期、有无沉浊、变色、瓶颈有无松动 开瓶塞 消毒瓶口 检查注射器 抽吸药液于雾 化罐内再次消毒瓶口 取封口贴贴于瓶口 写上开瓶 时间、签名安装雾化罐再次核对安瓿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核对床号、姓名 置雾化吸入器于床旁 连接电源,打开开关 安置合适体位 铺治疗巾与患者颌下 连 接螺纹管道及一次性口含嘴 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调节时间(1520 分钟),调节雾量 将口含嘴18放入患者口中(也可用面罩),指导患者做深呼吸 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元 手消 记录 结束雾化取下

17、口含嘴 擦干患者面部 分离螺纹管与一次性口含嘴,口含嘴丢于污物桶内 关 闭电源 将螺纹管浸泡于 0.05%含氯消毒液中 取下治疗巾 整理床单元 解释手消 记录携用物回治疗室198.针灸儿科常见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亦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兹综述如下:1 遗尿 付氏1等 头针组取穴顶中线(百会前顶),体针组取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三阴交穴,都使用 G6805 治疗仪,以 2 次/s 低 频脉冲电流刺激,强度以患儿能忍受为宜,每次治疗 15min,结果显 示 2 组疗效间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组优于体针组。梅氏2取头针结合艾炷灸治疗 25 例,总有效率 96%

18、,认为针刺顶中线,能促进大脑排尿中枢对膀胱排尿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李氏3,用“O”或“OO”羊肠线在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中极处埋线,亦取得满意疗效。张氏4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压痛点及脾、肾、膀胱、生殖器、内分泌穴位,每天揉按 2 次,治疗 56 例患儿,全部治愈。2 中枢性 瘫痪 田氏5 采用芒针透刺督脉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 100 例,用芒针从腰俞穴处沿棘突后缘向大椎穴处透刺,以捻转补泻法后立即出针;用毫针刺四神聪,继则风府透哑门,取强刺激不留针,用加兰他敏注射液 1 mg 分别注入风池穴各 0.5mg,用维生素 B1100mg、维生素B650mg 分 别注入患肢曲池、合谷、足

19、三里、悬钟等穴位,2组交替使用,每日 1 次,15 次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3%。施氏 6采用脑 活素(0.52mL), 轮流穴位注射哑门、风20池、大椎,结合随证取穴,取得良好效果,随访 14 例患儿,检查血清过氧化脂质,结果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有显著意义。王氏7采用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 40 例,总有效率 92.5%。3 腹泻 李氏8 针刺患儿双手食指到小指掌侧所有指关节屈曲处指纹中点,唯食指第 2 关节横纹处刺 3 点,呈三角形,用 0.5 寸 30 号毫针轻轻点刺,速度要快,以不出血为度,流出透明黄白色液体,针刺足三里穴,快速强刺激,不留针,脾虚者辅以捏脊。王氏9

20、用刺长强穴治疗 76 例全愈,温和灸长强穴,疗效也好。徐氏10以脾俞、中脘、足三里为主穴,随证配穴,佐以捏脊,取得满意疗效。4 咳喘 刘氏11治疗 79 例耳穴贴压咽喉、气管、肺、大肠、脾、肾、内分泌后,止咳平喘,总有效率为 96.2%。吴氏12用核酪穴位注射肺俞、定喘、孔最、足三里、肾俞,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发现 PHA 皮试反应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提示本疗法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孟氏13针刺鱼际,得气后行高频率颤针手法 30s,治疗132 例,总有效率为 96.2%。亦有针刺四缝穴,缓解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咳喘症状,取得较好疗效。钱氏14应用氦氖激光照射穴位

21、有良好效果。5 疳积 杜氏15认为, 针刺四缝穴粘液的出现与否,与小儿体重的关系不明显,而与患病后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有关。21黄氏16用挑脂法取穴疳积点( 在手第 2、3、4 指第一指节腹面的正中部位),用针挑破表皮至皮下,将挑破后冒出的脂肪小团刮去,然后包扎固定,防止感染,治疗 52 例,全愈。6 抽动-秽语综合征 田氏17 体针取穴膻中、章门、中脘、肝俞、大陵、阳陵泉,耳穴贴压肝、脾、心、肾上腺、丘脑及相应部位治疗,疗效优于神经阻滞剂氟派啶醇,且远期疗效稳定。韦氏19以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风池为主穴,以朱琏的抑制法型手法进行治疗,腰腹部和上背部穴位配合温和灸和拔罐法,共治 150 例,

22、有效率 93.4%。7 惊厥 石氏19治 53 例,取穴百会、水沟、内关、合谷,进针快,刺激强,得气惊止起针,结果针刺即刻抽搐停止者 3例,510min 抽搐停止者 19 例,10min 以上停止者 31 例。钱氏20观察小儿惊厥 129 例,随机分成单纯针刺组、针刺加西药组,单纯西药组 3 组,结果显示:止惊有效后,在 3min中内复发率以单纯针刺组为高,认为针刺止惊后结合对症处理疗效好。8 厌 食 刘氏21 针 灸足三里、推拿夹脊、口服硫酸锌片,疗效优于启脾丸组。温和灸身柱、中脘穴或捏脊后,针刺四缝穴亦有较好疗效。9 智力低下 田氏22针刺与耳穴贴压配合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 100 例取得较

23、好疗效,且远期疗效稳定。有人以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胎盘组织液作穴位注射也获一定疗效。2210 其他 尚有治 疗糖尿病、 斜颈、新生儿窒息、神经性尿频、 鼻窦炎、夜喘等病例。9.熏洗23【目的】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

24、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4. 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5. 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25、1.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进行。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410.推拿【目的】25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

26、折后遗症等。【用物准备】 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 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4.2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

27、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4.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26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28、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4.5 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4.6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

29、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4.7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4.8 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4.9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

30、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4.10 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4.11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27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

31、通络等作用。4.12 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4.13 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5. 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 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

32、0分钟。7. 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3. 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4. 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11.刮痧【目的】28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

33、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用物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6.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

34、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 长615 cm。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2912.换药【目的】30换药法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的伤面进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

35、作的方法。其目的是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顺利愈合。通过换药,药物直达病位,可起到清热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镇痛止痒等作用。【用物准备】 治疗盘、0.5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无菌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皮单、治疗巾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伤口,垫橡皮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3. 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然后擦净脓液。4. 观察疮面,用镊子夹0.5碘伏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5. 更换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需用探针试探。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新肉芽组织。6. 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7. 一般 伤口每日换药1次,脓腐较多的 伤口每日换药12次。8.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9.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 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儿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