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笔字录取通知书”新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 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是很多人终身难忘的记忆片段,而对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新生来说,这段记忆格外与众不同。因为他们的名字、专业不是打印的,而是学校的老教授们一笔一划用毛笔写到录取通知书上去的。十年来,学校始终坚守这一传统,2016 年 7 月 16 日,7 位平均年龄超过 70 岁的教授又要聚到一起为学生完成这份特殊的通知书。学校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而这散发着一纸墨香的通知书也被网友成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解读与审题立意】解读这道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命题指向,做到立意准确,直抵靶心。阅读材料,我们了解到在千篇一律的打印体录取通知书中,材料中陕西师范大学寄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十年来,学校的几位老教授坚持用毛笔书写,使得陕师大的通知书独拥“一纸墨香” ,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由此,材料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1)坚守精神。十年如一日,学校始终坚守手写录取通知书的传统,令人动容。(2)传承传统文化。学校的老教授们一笔一划用毛笔在录取通知书上书写,他们用行动在践行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3)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千篇一律的打印体录取通知书中,材料中陕西师范
3、大学寄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本次测试中,很少有同学看到“十年坚守”这样一个细节,从传承文化需要坚守精神来写。大都从材料整体含义“传承传统文化”这个角度展开的,谈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这样一个话题,大多数同学是有自己的认识的,但是,不少人只能泛泛谈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深入,所以分数也就平平。这就像广州一模你泛泛谈“创新” ,第一次周测泛泛写“鸡汤”一样。为什么只会写这样泛泛的文章呢?一是跟思维能力有关,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一是还没有掌握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不能从材料中去发掘“支撑”写作的元素。也就是说,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初步运用材料的水平上,我们只是通过材料引出了
4、我们写作的角度或者说话题而已,但我们还要再度利用材料,从材料中挖掘出更多的东西,我们再仔细品读这句话:重视材料的情景创设作用:作文的由头;思维发散的基础;写作的对象感变得清晰,突出写作是“思想交流的活动”这样的理念。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材料不仅仅是写作的由头,更是“思维发散”的基础,能使写作的对象变得清晰。那么,具体从本次作文材料来看,我们的思维怎么发散呢?因为这是一个记叙性的材料,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我们必须抓住“一笔一划用毛笔写到录取通知书上” “散发着一纸墨香”这两个关键细节,展开我们的思维,充分想象可能的生活情境。由此可以捕获写作的思路: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毛笔书法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5、用传统毛笔书写的通知书给人什么样的体会?老教授们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费时费力地书写通知书?经过一番这样的发掘,我们会发现,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有了更丰富细致的体认,思路也开阔起来,尤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写作开始具体了,也就是说,我们有了集中深入的写作可能。我们再举第一次周测“哈佛鸡汤”为例。材料里说,为什么这则伪鸡汤对中国人和中国学生影响特别大?那么,我们就不能随意用一般鸡汤的特点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从这则伪鸡汤的“情境”中找思维发散的基础,从中找到具体的原因。细读材料,我们看到“哈佛” “凌晨四点半” “阅读、思考、记笔记”这样的细节会让我们想到中国人的“名校情结” 、中国人的勤
6、劳美德,以及由名校学生的勤奋来励志等等具体的写作路径。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鸡汤所具备的元素,能更有针对性地回答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同学经常搞不清时评、新材料作文、任务写作的区别。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三种材料类型都有一个相对具体的“写作情境” ,而我们写作不能脱离这个情境就够了。如汕头一模的“学习建议”情境,广州一模的“企业创新途径”情境,哈佛图书馆的情境。我们要懂得的是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情境传达的整体含义,而且要能从情境之中获得写作的启迪,即思维发散的路径,具体的写作支点。偏离题意的立意有:不忘初心、多付出一点、通知书的意义、情怀等等。最主要的是脱离坚持传统文化这个材料整体含
7、义造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文的立意既要把握整体含义,圈定写作范围,又要能深入材料,充分发掘写作思路,把两者结合起来。 人文情怀+现代手段=文化创新303 吴旋娜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从宣传单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们的双眼早已习惯了印刷体的存在。而陕西师范大学却反其道而行之,召集老教授, (用毛笔)为新生们一笔一画书写录取通知书 ,这份通知书被网友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用毛笔)手写通知书 何以珍贵?在我看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并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新。这种创新,使录取通知书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也显得更加珍贵。文化创新,是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辅以现代的手段,使之再
8、次发扬光大,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好的文化创新, 正如同(用毛笔)手写通知书一样 ,具有满满的人文情怀。清代的陈曼生将样式千篇一律的紫砂壶进行创新,往上面刻画了各式各样的书法、文人画。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创新,使他走出了“曼生十八式” ,开创了紫砂壶的一个新时代。反观前不久几处“桃花源”景点为争夺一个“正宗”的名号而吵得不可开交,这种“创新”令人生厌 因为,在一次次争夺中,人文情怀早已被湮灭,只剩下赤裸裸的贪婪以及对文化敬畏的缺失。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人文情怀为之“加点料” ,否则,其产物只能让人觉得食之无味,甚至产生厌恶感。而文化创新若只有人文情怀是不够的,只有辅以现代手段,才能让其更好
9、地发扬光大。 正如通知书亦需精美的板纸来书写一样 ,现代科技可以为好的文化创锦上添花。前段时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如此,以传统的诗词为核心,辅以精美的舞台布景、LED 显示屏这一切使得参赛者与观看者沉醉其中,全身心地投入诗词的世界中,这便是科技手段带来的享受。中国高分动画大鱼海棠亦是如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一部动画中,以 3D 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老少咸宜。这,便是科技手段带来的便利。文化创新成果若有了现代手段的包裹,就像良药有了糖衣,使之不再令人难以接受,反而成了大众所喜闻乐见之物。手写通知书 ,体现的是大学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而人文情怀与现代手段就像车子的车轮,两者在维持平衡的状态下,使传统
10、文化这辆车,在阳光大道下开得更快、更远。(17+17+17=51)【借鉴与启示】考场作文如何获得高分?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立意新颖,高人一等。在“传统文化”的范围内,本次作文 90%以上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从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坚守来立意,这当然是好的,但立意大规模“撞车”便难免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局面,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本文从文化创新角度立意,提出“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创新”的观点,作者对材料的解读准确深入,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思想深刻,论述充分,层次清晰。文章首段引述材料,第 2 段提出观点,要言不繁。第 34 段,作者按“什么是文化创
11、新真假文化创新的对比例证如何实现文化创新(人文情怀科技手段) ”的思路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呼应题目,全文结构紧凑,条理清晰。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本文在论述中运用了陈曼生、 “桃花源之争” 、中国诗词大会、 大鱼海棠等鲜活的论据材料而不给人堆砌之感,讲道理又摆事实,充实了文章内容又加强了论证的力度。语言简洁流畅,句式灵活,善用修辞。如“文化创新成果若有了现代手段的包裹,就像良药有了糖衣” 、 “人文情怀与现代手段就像车子的车轮”等比喻。全文自始至终紧扣材料行文围绕中心展开论证。作为材料作文,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写的关于某材料的作文,你的观点是从材料中来的,你的论述始终是围绕
12、材料进行的,就必须学会在行文过程中适时的点扣、对接原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核心词句,但本次作文有不少同学在开头引述材料后,全文就再也不见材料的影子,好一点的最多在结尾时加扣一下,这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穿靴戴帽”的感觉,严重时会被视为套作。而本文则很好的做到了在行文中适时点扣原材料(请自行从文中加方框的词句中去感受点扣材料的方法) 。现实的柔软抗议毛笔字通知书303 郭丹彤陕西师范大学的 毛笔字录取通知书 ,一笔一划均由教授写作,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我以为,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 ,不仅体现了当今文化多元时代国人应有的坚守,更折射出我们如今文化表达方式的贫乏落后
13、。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或文化思考。 毛笔字通知书 的走红,看似是对新鲜有趣的 毛笔字通知书 的赞叹,实质上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诚然,在信息高速发展,全球文化交汇的现今,我们被各式新兴文化吸引,难以时常在城市中见到传统文化的频频亮相,它们看似已被时代淘汰。因此, 毛笔字通知书的出现 才如此吸引眼球,才能引发热议对新鲜的少见的 以毛笔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的亮相的追捧。而这点,尤为可怕。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已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退席,它的偶然一次惊艳出场才会引发热议。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毛笔字被键盘代替 ,书信被邮件取代,这是时代大势,是事实也很难改变。在与时代
14、同步,与国际接轨的现今,改变无可避免,但我们仍应认识到:文化多元化世界,对于传统文化应有文化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应被适度地、完整地保存下来,重要也必要。在 毛笔字通知书 走红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相同的价值诉求。那么缘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只能依靠新奇的 毛笔字通知书 吸引关注?只能最基础地保持文化坚守而非积极创新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缺失的体现,其中折射的,不是传统文化内核的衰落,而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贫乏落后。当日本的动画文化根植进国人脑内,当韩国的韩流文化诱使青少年疯狂追星,当好莱坞已成为世界有名的电影天堂,我们瑰丽的卓越的传统文化却龟缩于国人内心深处,诺诺而退。这难道不可悲吗?幸运的是, 毛笔字
15、通知书 为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扩增顺利地了个好头,而中国诗词大会 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的热播为传统文化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国人已意识到其中问题所在,传统文化必将摆脱“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的窘境,迈向辉煌的征途。(17+17+18=52)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303 吴乐怀“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这是网友对陕西师范大学 用毛笔字书写的通知书 的评价。相信这一份特殊的通知书必将成为学子心中倚盼而内心充满热忱的礼物,这是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敬重而绵长的爱。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到垒山不止的豪情。想起阿尔贝加谬的一句话:“攀登顶峰的同时,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才是幸福。 ”恰好(可以用)来形容源远流长
16、, (、 )影响着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有的文明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积水成渊乃生蛟龙。 ”从西湖到阳关,再到宁古塔,余秋雨先生在这条从烟雾缭绕到黄沙漫天的路中走了几十年,触摸着中华文化最深处的脉搏,在这块曾被公认为泥潭的学术界开出花朵,我们更应该相信,这种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豪情,终将引领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浸浴在一纸墨香中。 正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般 ,丰富殷实的文化底蕴往往会让一个人如沐春风,获得尊重。这是一种如鸟投林, (、 )如鲸向海的渴望,是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灵魂。我们抑或书写那凄美飘落的落叶留下的弧线,抑或抒写对都市生活的感慨。
17、唯有一直触摸着传统文化,虔诚地笃信它的魅力,它才会成为我们坚实的后盾,让我们浸浴在这充满文人(人文)气息的时代,感受着荡漾在其中的幸福。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撑起对未来的希冀。一个民族没有笃诚其传统文化,难以自立自强,一个社会缺乏传统文化的滋润,必将变得毫无生气如行尸走肉般冷漠。 老教授们一笔一画书写的 ,不仅仅是学子的名字专业,更是前辈对后辈的希冀。他们将之浓缩于此,汇成精华,凝成对莘莘学子的盼望,对中国未来蒸蒸日上的憧憬与祝愿。当你浮(抹)去生活表面的机巧与苟且,你会获得一种力量,让你露出一丝不那么显眼的微笑。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中,让我们一同感受它的无穷能力,领略它的伟大,去触摸它最深处的脉
18、搏。(16+16+17=49)传统文化,你给我站住303 蔡烁佳近日,陕师大 (用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 意外走红,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反观当下中国社会,也让人不禁呐喊:传统文化,你给我站住。事实上,当下国人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给予足够重视。众所周知,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传统文化正是因为它的独特魅力才得以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活化石,更是炎黄子孙的无价瑰宝。然而遗憾的是,本应为掌上明珠的传统文化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呵护。在电脑、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多少人依赖于语音输入与屏幕(键盘)打字,将 汉字书写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 逐日淡忘,因而提笔忘字;又有多少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圣
19、诞节等节日,却对中华节日的传统习俗一无所知;当汉服爱好者穿上汉襦青裙走上街头,又有多少人将他们身着的汉服误认为和服抑或朝鲜服。中国传统文化落到今日如此被人忽视的田地,实为惋惜。我们理应清楚,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社会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可一些却是科技所无可替代的。就如短信、软件聊天虽然实现了“天涯若比邻” ,却也让我们丢失了“家书抵万金” ,打开信纸,见字如面的温情。再多的情人节玫瑰花,也抵不过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暖意。我们所不能忘却的是,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使我们屹立于民族之林的魂,假使将它遗弃淡忘,一味投入科技与国际的潮流,只会让我们走得不再是独树一帜的中华子孙。(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流逝的问题。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活动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其中不乏年轻一代,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而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需要每位炎黄子孙的接力,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多读点诗词吧,这样你在面对潮汐落日之景才会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只会说“真特么好看” ,多关注传统习俗吧,这样你才可以领略自古流传下来的历史厚重感,才能更加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传统文化,中华之美,而它的独特风姿,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守护!(151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