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在故宫修文物.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023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故宫修文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在故宫修文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在故宫修文物 柯玉升 大多数人认为, 修复文物是一件近乎复制古人的创作。 这样说没有错, 至少在故 宫的中生代匠人中还残留着这种痕迹。而生于 1978年的屈峰就不那么“规矩” 了:我不愿闷下头来一辈子做匠人!较之匠人, 我更愿做一个学者。 因为, 匠人的 工作更接近复制古人的创作, 缺乏自我表达的空间。 2006年,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毕业的屈峰被招聘进故宫。进故宫修复的第 一件文物, 是给一个玉山子底座补配一只缺失的底足。 不一会儿工夫, 他就做完 了, 得到师傅的评价却是:你做得太快了。最不适应的是, 他着迷于想象力和创 造性, 修文物却必须严格按照规律来, 有时近乎是一种限制。 木

2、器组修复的大多 是实用性家具, 有些审美价值不高。 一件丑陋的家具, 还得按照它丑陋的方式给 它修复。如果给它改了, 就不成文物了。尽管有那种“改”的冲动, 他也只好在 内心说服自己:丑陋也是一种存在!我们做的工作是修复, 而不是创造。 修复, 就 得尊重前人的创造。 今年4 月, 屈峰作为科长面试新一拨年轻人, 他给毕业生提醒:你们知道这个工 作的性质吗?想过自己的性格是否合适吗?一位年轻人说:“一想到每天都能接触文物, 就心潮澎湃!”屈峰说:“这个地方可不能澎湃, 一澎湃就麻烦了, 还是 要冷静。” 但屈峰的骨子里, 文物修复的理念还得有“创造”的因子:不希望修复文物只按 传统套路体现人的

3、价值。复活的意义, 是要了解当时的时代审美是什么。 格物格物, 物是人创造的。传承文化, 要传承这个。 因此, 每进来一个文物, 动手之前, 屈峰都要和同组人先激烈辩论, 文物要保 留的到底是什么, 再制定修复方案。 比如某个文物破了个口, 影响它最重要的审 美价值, 是补还是不补? 在屈峰看来, 故宫的慢和外面的快, 匠人工作的守和艺术创造的破, 并不对立。 真正的大师一定能接受所有, 有海纳百川的力量。 镶嵌组的罗涵, 本科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鉴定专业, 后在中山大学读研。 进 故宫工作的愿望是从事古董珠宝研究和评估。 她的选择多少让身边的人难以理解, 同学们叹息她可以去珠宝行赚更多,

4、父母希望她在离老家福建更近的广东工作。 月薪几千, 罗涵没法在衣服上花费太多。应邀参加同学会, 她翻了一整晚衣柜, 精疲力尽, 一无所获。 这样的时刻, 罗涵也会羡慕那些从事珠宝商贸年薪数十万 的大学同学。 在故宫文保科技部工作, 年轻人穿得最多的就是一件靛蓝色的大褂 工服或者是系一条右侧印有红色字体“故宫博物院”的黑色围裙。 2013年联合国总部装修, 罗涵参与到1970年代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象牙雕作品 成昆铁路的搬运项目中。 成昆铁路由8根象牙组合而成, 雕刻特别精细, 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 罗涵负责材料加固工作, 这份重任是一般人“扛”不住 的。 相形之下, 罗涵更愿意去“扛”事。“追

5、寻心里头最想要的, 才是事。”这是罗 涵近年来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故宫里外的世界截然不同, 外面在变, 故 宫文物科技部固守的是不变, 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 我没有迷失现在能 跟那些浮动的欲望保持距离。” 3月18 日, 两岸三院同人书画交流展开幕, 墙上挂着一幅临摹室陈露画的纸本 设色画蝴蝶。罗涵在朋友圈贴了这张图, 并写道:“跟文物在一起, 生命被 延长了。” 作为故宫90周年献礼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 在豆瓣获得了 9.5分的好 评, 超过琅琊榜, 并正式登陆天猫魔盒。一部记录故宫文物修复工作日常的 纪录片却意外地在 90后人群中走红。1989 年出生的制片人程博闻一语道破天 机:“大国工匠需要的就是这种做一件事情, 一定要吃大苦, 甘寂寞, 耐长期, 还要敢于破与立的精神!这些, 在这批年轻的故宫文物修复者身上都体现出来 了, 这也是为什么纪录片能在 90后人群中走红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