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0210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 国 竞 技 体育 发 展 中 的若 干 问 题 研究 宋晓研 刘衍 勇 赵述 强 青 岛 为明 学 校 山 东 科技 大 学体 育 学院 摘 要: 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发展了 50 多个年头, 在“ 举国体制”的优势下, 竞技体育不 断发展, 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到达顶峰。在取得成绩的背后, 国民的体质、 运动员退役安置, 体育道德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竞技体 育发展道路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找出我国现有竞技体育制度的弊端, 以求为我 国从 “金牌至上 ”的体育道路走向 “以人为本 ”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提供 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竞技体育; 资源配置; 弊端; 国

2、民体质; 基 金: 青岛市哲学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 (QDSKL160115) 一直以来, 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占据体育发展的主导地位, 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 “ 金牌至上 ”的理念已经主导了我国体育的走势, 而在这种理念的背后, 国民 体质却逐年下降, 中国体育人的道德观也受到了腐蚀, 腐败问题日益加重, 中 国竞技体育纯粹成了一部分人玩的游戏, 已经背离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轨道 1 。本文通过总结竞技体育背后的忧患, 以求能尽早改变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 观, 使其尽快走上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让奥林匹克精神重新注入到我国的 体育事业中去。 1 竞技体育影响下的 体育资源配置 体育资源是人们从事体

3、育生产或体育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条件及因素, 是维持国家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 我国体育权力过度集中, 体育资源逐渐向高端 集中, 中心密度加大, 而社会化程度降低2 。首先, 伴随国内经济发展, 面对 国内市场的巨大前景, 世界大型赛事已经陆续登录国内。 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是 开展世界性、 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承办高水平比赛需要高质 量功能全面的体育场馆, 需要政府的巨额投资, 而赛后多数场馆难处于难以自 盈状态, 靠政府的投入得以维持生存,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 金牌政策仍 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攻方向, 为更好地促进竞技体育发展, 我国一直沿用 “ 举国体制 ”

4、。 而纵观我国金牌的分布项目, 我国体育项目优弱明显, 结构极为 不合理。 优势项目多为收视率低, 社会影响力较小的项目, 相反弱势项目多为观赏性高, 普及性好的项目。 正因为弱势项目夺冠率较小, 因此优势项目与非优势 项目投入之间, 高水平运动队与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之间差距明显。 第三, 我国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是由政府负责, 政府不仅包办了运动员的衣、 食、 住、 行, 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上, 更是大包大揽, 不惜高额代价。 相比竞技体育, 政府在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上的投资显得捉襟见肘。 体育设施缺 乏, 居民体质下降、 学生的体育爱好难以满足、 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甚至边缘 化等问题

5、日趋严重。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学校体育的严重脱节, 体育资源的分 配极为不均衡, 体育大众化未得到普及, 居民的日常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是 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体育道路下, 转变金牌价值观, 均衡我国体育 资源才是当下政府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2 竞技体育背后的国 民体质 体质是指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 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 面所固有的、 相对稳定的特性。 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前途 命运,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研究。 不断改善和增强国 民体质, 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3。体育运动是增强国民体质的 重

6、要手段之一, 有研究表明科学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避免机体老化现象。 而我国群众体育并 没有像竞技体育那样开展得如火如荼, 通过对山东部分社区 的走访, 发现存在大部分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较低, 社区体育设施缺乏, 体育设 施利用率较低, 社区指导员较少等问题, 这说明大众体育普及率较低、面较窄。 另外通过对部分体育专家的访谈发现体育经费分布不均, 设施普及性低, 体育 场馆的高收费, 以及体育知识的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且是阻碍群众体育发展的 直接原因, 是让国民体质持续走低的罪魁祸首。2010 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 与2005 年相比, 全国有 18 个省 (区、市) 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有所

7、降低4。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较为落后。 未来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应该建立在 满足社会体育需求之上, 加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联系, 这样国民的体质才 会不断提高。 3 竞技体育利益驱使 下的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是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教练员道德、 裁判员 道德、 运动员道德等。 体育道德对人们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使体 育运动沿着规范的轨道健康和谐地发展5。由 于体育运动蕴藏着巨大经济利益, 致使国内外很多体育人不断寻找体育规范漏洞, 违反体育道德以谋求社会和个 人的经济利益。 3.1 利益 下的裁 判员 体育 道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利益

8、背景变得日益复杂, 在比赛中, 裁判错 判、漏判等现象屡禁不止, 如果用自身能力去解释低级的失误恐怕很难自圆其 说。 面对中国足坛打黑中涉及多位裁判员的现象让人不难想到与其背后的巨大利益相关。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国内不少裁判员失去了秉公执法的职业态度。 “ 黑哨” 严重违背了裁判员的职业道德, 干扰了体育制度。 面对国内社会舆论的 强烈谴 责, 中国体育的裁判制度又该如何? 3.2 教练 员的职 业道 德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中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人。 而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练 职业的人在教练岗位上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社会角色的重要组成部 分6。教练员的社会角色不仅仅是对运动员竞技

9、能力的训练, 而是要注重运动 员的全面发展, 包括思想、 身体、 技术、 战术 和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 而在我国 的竞技体育制度下, 由于对教练员的衡量主要集中于其指导的队员的运动成绩 和取得金牌数这两个方面, 运动员的成绩决定着教练员的前途。 利益驱使让不少 教练员为争取成绩在训练上急功近利, 过早地开发运动员的潜能, 在比赛前谎 报队员的真实年龄, 甚至抱着侥幸心理让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等。 严重地违反了教 练员的职业道德, 破坏了运动员的成才规律, 缩短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对我 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3.3 竞技 利益下 被归 化的 运动 员现象 运动员归化是指某个运动员自愿

10、、主动取得出生国籍以外其他国家国籍的行为。 世界很多国家球员归化已经屡见不鲜, 例如著名足球运动员齐达内、 本泽马, 约 旦篮球队的怀特、 达格里斯等 等。 在国内, 伴随着中国竞技体育的一路高歌猛进, 球员出走他国现象也层出不穷, 如羽毛球名将黄穗、 举重冠军赵常玲、 篮球运动 员张天杰、 魏新以及李明阳等。 而这些球员也因此被扣上了对国家不忠、 叛徒的 帽子。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项目多数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由于高水平运动员很 多, 而能代表国家出战的运动员很少, 很多运动员在国内的竞争中就被淘汰下 来, 运动员的价值难以得到实现。 另外运动员的保障制度不完善, 非精英运动员 不受重视,

11、利益得不到保障。 运动员的出走归根到底是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不完 善, 过高地追求金牌只会造成我 国体育的滑坡。 4 运动员文化教育与 体育训练的矛盾观 在我国现行的体育制度下,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一直是我国体育学者 们讨论的重点。 教练认为运动员只有了运动成绩, 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而学者认 为文化课的学习关系到运动员的未来发展, 有成绩的运动员必然是少数, 运动 员的未来靠的还是全面的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的矛盾自始至终未能得 到有效解决。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 国家的教育目标是要使学生在德、智、 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过程中, 也应该且必须保障其获得 德、

12、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7。目前我国针对运动员培养主要采用 “上午学 习下午训练 ”的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体校的师资缺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以及学生上课时间少是导致运动员文化成绩较差的直接因素。 另外运动员经过大 强度的训练, 身体过度疲惫, 也会引起对文化课兴趣的降低。 在这种长期的恶性 循环下, 体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最终导致文化课学习边缘化, 而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大赛成绩成为了他们唯一可以救命的稻草。 在我国新时期体育改革的道路上, 运动员“ 学与训”的关系不应该再是矛与盾 的关系, 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随着现代运动技术的迅速发展, 没有 足够的知识难以领会

13、技术要领, 因此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综 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快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训练可以 实现他们为国争光的价值。 然而要实现两者的相互协调, 终归需要我国现行的体 育制度做出改变, 加大政府对体校的监管力度, 完善运动员的学习考核制度, 提高教练员的知识储备等。 5 赛后体育场馆设施 的开发和利用 体育场馆是进行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及身体锻炼的专业性场所。 随着我国竞技 体 育的不断发展, 国内奥运会、 世锦赛等大型赛事日益增多, 加上公众对体育活动 热情的不断高涨, 使得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根据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年) , 到20

14、15 年, 全国各类体育场地将达到 120 万个以上, 几乎覆盖了国内 大、 中、 小城市, 成为一 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过 多的体育设施并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相应的价值和利益。 首先, 部分城市为迎 合体育大赛, 突出城市形象, 在体育场馆建设上耗资巨大, 奢华成风, 而赛事 过后大门紧闭或者高额对外开放, 致使居民无法进 行日常的健身活动, 造成了 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次由于竞技体育的需要, 部分城市仓促建设场馆, 由于选址 偏远, 周边常住居民很少, 消费能力有限, 加上交通不便, 生活配套设施不足, 难以吸引市民前往健身锻炼和商业推广活动。 因此不少场馆

15、由于经营困难, 入不 抵出, 最终造成了场馆设施的弃用。 例如巢湖体育场变为菜地, 辽宁体育馆的爆 破。 最后, 体育场馆的专属性较强, 封闭性较高, 不少城市的球馆只用于某些球 队或者运动队的训练, 比如CBA、中超等体育赛事;而学校的场馆也仅仅用于学 生的训练, 文艺活动等。 因此通过分 析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体育场地的绝对数量比较丰富, 但是相对数 量不足, 多数体育场馆仅仅用于竞技比赛。 而城市每年举行的大型活动场次屈指 可数, 2009 年仅有 8.3%的场馆举办大型活动在 40 次以上, 66.7%的场馆举办大 型活动在20 次以下8。 过度迎合竞技体育的发展, 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

16、费。 均 衡分配我国体育场馆设施资源, 最大限度满足赛后利用, 最小限度满足奥运比 赛的需要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体育道路。 6 竞技体育制度下运 动员退役安置 问题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能够站到巅峰的人寥寥可数。 而大部分默 默无闻的人却不得不面对惨淡的退役时光。 如何解决他们退役后的就业问题既关 系到运动员自身的利益, 也关系到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 20012008 年期间山东省退役运动员 816 人, 而安置的人数仅有 369 人9。国家政府每年 提供给运动员的岗位难以满足退役的需要, 退役运动员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 实。 6.1 我国 对运动 员退 役安 置的 政

17、策不 健全 我国退役安置政策始 终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法规。1980 年4 月国家体委、民政 局、 劳动部联合颁布了 关于招收和分配优秀运动员的联合通知 通知其中规定: 优秀运动员分配工作时, 经过考核按干部和工人分配工作10。2002 年国家出 台 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意见 中专门规定 “建立退役运动员 就业培训制度, 加强对运动员的职业技术培训, 鼓励运动员自主就业 ”10。国 家对退役运动员并 没有出台行之有效的安置政策。 仅仅是对少数优秀运动员进行 了安置, 而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则面临着自主就业的尴尬境地。 6.2 运动 员综合 素质 缺乏, 导 致竞 争力不 够 随着高校

18、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 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作为职业运动员, 他们 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 生存技能仅剩下曾经从事的运 动。缺乏基本文化知识成为他们难以竞争其他岗位的重要原因。 年龄大、 没文化、 就业难、 伤病缠身、 缺少社会关爱是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项目退 役运动员的现状。 而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目前实行的专业化训练体制和缺少相应 的配套政策 有直接关系, 竞技体育是一个金字塔, 最后能站在塔尖上的毕竟是 少数人, 而大部分人在搭建塔基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 而辛勤的汗水, 辉煌 的过去, 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退役后的美好生活。 7 小结 在北京奥运会上, 我国竞技体育达到

19、了历史最高峰, 而积累荣誉的背后, 国内 群众的身体素质、 学校体育建设、 运动员退役保障等问题日益加重。 国家的体育 实力, 并不完全取决于金牌的数量, 更不是取决于国家职业运动员的数量, 全 体国民的体育运动参与度, 才是竞技体育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基石, 也是政府 体育部门真正需要花精力去提高 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罗时铭, 谭华.奥林 匹克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卢元镇.2008 年后 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J.体育学刊, 2008, 15 (2) :1-6. 3 江崇民, 张一民.中 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 2008, 28 (9) :

20、25-31. 4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EB/OLhttp:/ 5 侯斌.试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道德及其制度保障J.北京体育大 学报, 2002, 25 (1) :33-35. 6 李克.论教练员的社 会角色与职业道德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4 (2) :126-128. 7 丁海勇, 韩冬等.我 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 “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3) :374-376. 8 陈元欣, 王建等.后 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 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35 (8) :26-35. 9 种莉莉, 孙晋海等.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 2012, 35 (9) :34-39. 10 张瑞林.退役运动 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 2011, 34 (2) :2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