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附件 1谢家湾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深入推进健康谢家湾乡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促进我乡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力争达到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的。根据甘谷县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农村为重点,以健康服务和促进为中心,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合作,推动基层卫生计生工作的重心由医疗服务转向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并重转移,以有限的医疗资源达到最大化的健康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多
2、元化的健康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构建健康服务体系新格局;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防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以健康促进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2 (三)工作目标1.健康服务模式实现转变。从 2016 年开始,全面开展村级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整合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技术力量,组织稳定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长期巡回体检、生活方式干预、生活环境改善、健康习惯培养等方法和途径,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和管理,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健康体检、环境整治、签约服务和社会救助活动,基本建立起符合医改要求、
3、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健康促进体系。2.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对全乡范围内影响居民健康的空气、水、土壤、食品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工作。到 2020 年,全乡水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良好水平,土壤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居民饮用水及食品药品安全有保障。 3.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进一步明确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职能定位,坚持基本医疗服务和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重,通过新农合政策杠杆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将 90%的门诊服务归集到乡内医疗机构,向上转出率控制在 10%以内,基本实现“ 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去医院” 的目标。4.政策性
4、资金支付方式更加完善。改革基本医保资金和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资金支付政策,激励卫生计生机构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健康,从现在开始到2020 年,建立起符合医改要求、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健康 3 促进体系,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达到 40%,成人吸烟率下降到 20%,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率下降到 10%以下。二、主要任务(一)完善健康促进融入政策。各村要将健康促进融入所有工作中,把是否对群众的健康产生影响、能否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评价工作效果的因素,力争把对公众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降低到最低水平,树立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意识。统筹做好环
5、境卫生监测工作,协调卫计、环保、国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对可能影响健康的土壤、空气、水质、食品药品等进行定期检测和综合治理。逐步完善健康促进融入政策,减少群众疾病发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二)整合健康服务资源。整合优化教育、新农合、环保、卫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健康服务资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健康促进工作合力,集中资源优势对影响群众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和重点疾病进行科学干预,坚持发展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三)强化卫生计生健康服务职能。结合卫生计生职能整合,不断强化健康服务职能,加强健康促进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健康管理、疾病
6、预防等职能,大力推行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强化门诊服务、公共卫生服务 4 和健康管理职能,乡卫生院承担健康服务的组织管理、科普宣传、健康教育、咨询和巡回督查职能。(四)转变健康服务模式1.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宣传卫生计生惠民政策,向群众提供诊疗信息,引导群众合理分级就诊。在村阵地刷写健康文化墙,宣传常用健康保健常识和防病治病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健康 66 条” 。组织落实“村级三件事”, 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对各类医疗资源的合理选择意识和各类政策的受益程度。2. 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开展长期体检筛查,甄别健康、亚健康、慢性病、老年病和患病
7、人群,采集健康状况信息,建立个人动态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为科学指导、合理分流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去向提供依据。3.开展巡回健康服务干预工作。由乡卫计办统一组织,由各村驻村干部、包村专干、各村专职副主任、卫生院村大夫,村医,组成谢家湾乡健康教育促进模式改革 5+1 巡回服务团队,在充分利用各级医院诊断结果和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系统清理筛查确诊疾病患者的基础上,指 导 各村 村 医 对 55 岁 以 上 的 疑 似 慢 性 病 对 象 开 展 巡 回 健 康 服 务 干 预工 作 , 督 查 他 们 经 常 性 接 受 检 查 , 养 成 合 理 的 生 活 习 惯 。4.强化健康管理。通过
8、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根据体检排摸结果,对目标人群健康问题实施跟踪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 5 慢性病。积极利用地产中药材、食疗方法、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对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程干预,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5.突出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将中医药纳入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共同促进健康管理。做好居民健康工具包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中医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大力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养生保
9、健等工作,教育并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开展家庭保健,提高健康水平。(五)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组建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管理小组,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各村成立各自的健康教育促进模式管理小组,完善村级健康促进管理网络。(六)推行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由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等人组成村医签约服务小组,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通过精准确定目标人群、分层管理、合理分流、主动干预的方法,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6 (七)推进健康管
10、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为开展体检筛查提供详尽、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工作质量 和 效 率 。 逐 步 推 行 城 镇 职 工 医 保 、 新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参 合 群 众 健 康 信 息 , 大 病 保 险 、 医 疗 救 助为 一 体 的 健 康 “一 卡 通 ”管 理 , 方 便 群 众 就 医 , 更 好 地 为 其提 供 综 合 性 、 连 续 性 的 健 康 服 务 和 医 疗 保 健 服 务 。(八)打造五大阵地,形成健康促进氛围。1.健康村。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村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
11、健康知识宣传墙或长廊等,同时为群众提供规范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施慢性病管理;完善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健康家庭。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自我保健常识和一定的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膳食结构,注重食品安全,食用健康食品;积极参加户外健身活动,主动进行体检,每个家庭备有一只医药箱和健康工具包,药品能定期更换;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倡导母乳喂养;家庭氛围和谐美满,邻里关系和睦互助。3.健康医院。把健康促进融入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医疗单位内外健康教育,在诊疗区及单位内外区域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
12、在门诊大厅有健康教育咨询台、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材料发放架,有播放健康教育内 7 容的电子显示屏,对住院病 人 开 展 入 院 和 康 复 健 康 教 育 , 并在 病 区 定 期 举 办 卫 生 科 普 讲 座 。 开 展 戒 烟 宣 传 , 所 属 区 域 有明 显 的 禁 烟 标 示 , 室 内 完 全 禁 烟 。 4.健康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健康促进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善学 校 的 建 筑 物 、 场 地 和 室 内 外 活 动 使 用 的 设 备 以 及学 校 周 围 的 环 境 , 使 之 符 合 卫 生 健 康 要 求 ; 加 强 控 烟 工 作 ,积 极 营 造 无 烟 环 境 ;
13、 开 设 健 康 教 育 课 程 , 为 学 生 提 供 基 本 的身 心 健 康 服 务 ; 促 进 学 生 和 教 师 健 康 知 识 、 态 度 、 行 为 的 改变 , 提 高 师 生 个 人 健 康 素 养 。5.健康机关。环境卫生整洁,办公区域全面禁烟,建有职工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所,并有相应的设施;实施有序的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和岗位培训,落实干部职工健康保护,开展丰富的健康活动;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养成文明礼仪,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健康素养。 (九)加强健康宣教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媒体、村级广播、宣传栏、宣传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教育活动,促使
14、群众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促使群众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乡 8 卫计办、乡卫生院按照医养结合、就近便利原则,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老年病房等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做好上门 巡 诊 等 健 康 延 伸 服 务 , 加 快 推 进 面 向 养 老 机 构 的 远程 医 疗 服 务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为进一步加大健康促进模式改
15、革力度,提升全村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各村需要成立由驻村干部担任组长,村书记任副组长,小组长和村医为成员的村级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各村、各有关单位要从扶贫攻坚、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改革共识,加强相互衔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健康促进良好格局。(二)靠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评估。各村细化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管理小组将对全乡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考评,并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纳入全乡卫生计生工作考核内容,对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村和单位将在
16、全乡内进行通报;对主要工作任务未完成、严重弄虚作假的村将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要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性健康促进专题宣传、政策宣传,做好全民动员。各村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健康促进模式改 9 革的目的、意义和具体任务,对健康不良行为和健康环境损害事件进行监督与曝光,督促全社会、倡导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使合理医疗、追求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附件 2谢家湾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管理小组 组 长 张红斌 谢家湾乡人民政府乡长副组长 尉华丽 谢家湾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李云强 谢家湾乡卫生院院长成 员 张念儒 谢家湾乡学区校长马耀明 谢家湾乡国土所所长何军善 谢家湾乡卫生院
17、副院长田蛟龙 谢家湾乡财政所所长王刚勇 谢家湾乡食药监所长汪月喜 汪坪村党支部书记丁金存 西庄村党支部书记尉胜其 地儿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效杰 转地村党支部书记鲜跟忠 鲜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福 阳屲村党支部书记 10 张换民 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卫生院,由李云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何军善、蔺小定二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杨旺东同志为办公室干事,具体负责全镇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资料整理、报送和日常工作。附件 3谢家湾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管理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一、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一)讨论制定全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乡政府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解决推进
18、全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的工作机制,保证相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四)全面负责全乡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评估工作。(五)组织开展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宣传教育,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 11 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一)乡卫计办公室。负责对各村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进行综合督导和评估。重点抓好卫生计生单位的健康促进改革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组织成立稳定的健康促进服务团队,加强群众的健康服务;将有关影响全镇群众健康的内容纳入
19、重点审查范围。(二)乡学区。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及相关规定,组织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负责健康学校和无烟学校创建。(三)乡国土所。依法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四)乡财政所。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配合 做 好 基 本 医 保 付 费 方 式 和 基 本 公共 卫 生 服 务 项 目 资 金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五)乡环保所。负责全镇大气、水体、土壤的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废气、废水、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及电磁场辐射、有毒化学药品等污染防治;(六)乡卫生院。根据健康体检结果,对确需医疗服务的患病人群,按照体检小组建议合理分流到相应机构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对暂不需要医疗服务的患病人群,健 12 康促进 “5+1”服务团队应制定个体化健康服务方案,多途径、多方法长期指导健康生活习惯,促使他们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组织开展医生签约服务,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随访干预活动。对于可能影响居民健康的共性因素,如生活环境、饮用水质、风俗习惯、饮食偏颇等,应提出调查、整治意见,反馈县卫计局统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