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语文校本教研教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11881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校本教研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校本教研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校本教研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校本教研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校本教研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一)学习目标:1.分析古典诗歌意象特征2.把握意象蕴涵的思想感情3.掌握鉴赏意象的方法一导入中华文化灿若星河,诗歌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今天我们上一节诗歌鉴赏课。说起诗歌,中国有一句古话“人贵直,诗贵曲” ,意思是做人贵在正直,为诗贵在含蓄。所以古人们呕心沥血地创作了很多含蓄的诗歌。然而世事难料,多少年过去了,当这些优雅的诗歌艺术走进中学鉴赏课堂的时候,尴尬发生了,诗人一时无了知音,我们也乱了阵脚,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用一把什么样的钥匙解读含蓄诗?二、何为意象意象便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金钥匙。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意象”一词拿出来。何为意象?象,客观的物象;意,心的声音,传达的

2、是一种情。人世间的情就和客观世界的物被牵连在意象一词中。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客观物象上,就形成了诗歌的含蓄。作为鉴赏者,我们应该从客观的物象入手把握寄托在其身上的情感。三、意象分类人物形象: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景象: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往往是一个意象群。物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这类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意境:由意象组成的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氛围、环境。柳:折柳送别的习俗在唐朝最盛,其原因是:柔软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再说,“柳”与“留”谐音。故“柳”这一意象代表着送别与离意。这一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

3、一定的约定俗成性。象“柳”这样的传统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二以两组最受诗人偏爱的意象为例来感受情与物之间微妙的关系。(一)流水:1 流水的特征:连绵不断。象征连绵不断的思绪。所以才有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2 流水有何特征?流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齐读)奔流到海永不回头。以此抒写时光流逝!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问:水的特点?答:阻隔!让人增添思恋之情!与之类似的迢迢牵牛星写牛郎和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直到当代,在那在水一方的台湾宝岛上,诗人余光中仍在感叹“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4、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明月:1.学生分组讨论:明月在下列诗句中的特征。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答:月色皎洁,时圆时缺,万古如一。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纯洁美好的爱情)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物是人非) (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思乡之情)总结:意象的含义:诗人的情和客观的物之间或在姿态、色彩、形状等方面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关之处。三实战演习: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

5、雁过南楼。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问: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内涵:鸿雁信使,表达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杜鹃鸣声哀婉,表达凄凉、哀怨的情思 冰雪晶莹,比喻高洁的心性浮云漂浮不定,象征游子遮蔽阳光,象征奸臣蒙蔽皇上梅、菊、松傲霜斗雪,象征坚贞高洁品质蝉餐风饮露,象征高洁的品行(生齐读)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二)学习目标:从物象的形声色质味中联想人的情感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一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6、3.柳:送别 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4.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5.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6.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7.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8.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

7、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9.竹:气节、积极向上10.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二花草类:1.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2.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3.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4.兰:高洁5.牡丹:富贵、

8、美好6.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7.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8.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9.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10.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

10、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11.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11、”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12.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13.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14.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三)学习目标:从物象的形声色质味中联想人的情感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三动物类1.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2.鸿鹄:理想、追求3.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4.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5.(瘦)马:奔腾、追求、漂泊6.乌鸦

12、(寒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7.沙鸥:飘零、伤感8.鸟:象征自由9.莼ch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10.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11.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

13、庄周蝴蝶两俱空。”12.(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音信消息13.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

14、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14.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15.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

15、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16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17.燕子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

16、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

17、仙子)之凄惶。(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

18、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

19、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20、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

21、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四)学习目标:从物象的形声色质味中联想人的情感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四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2.海浪:人生的起伏3.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5.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6.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7.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8.春风:旷达、欢愉、希望9.东风:春天、美好10.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11.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12.霜:

22、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3.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15.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6.天阴:压抑、愁苦、寂寞17.天晴:欢愉、光明18.金风:秋风19.水(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五器物类

23、1.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2.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3.西楼小楼:闺怨之情;4.丝竹:音乐5.汗青:史册6.须眉:男子7.巾帼:妇女8.桑梓:故乡9.轩辕:祖国10.三尺:法律11.寸管:笔12.青鸟:信使13.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14.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

24、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15.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

25、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 11 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2)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

26、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五)学习目标:从物象的形声色质味中联想人的情感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六颜色类1.白:纯洁无

27、暇丧事 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 神秘7.黑:黑暗 绝望 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8.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2)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3)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4)娥眉(蛾眉):美女(5)峨眉:高尚的德行(6)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7)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8)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

28、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9)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10)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11)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12

29、)“山林”和“宫阙”: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13)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14)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

30、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八地点1.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2.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3.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4.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7.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8.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9.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10.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11.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六)学习目标:从物象的形声色质味

31、中联想人的情感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九其他类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2.破晓:初现希望 3.深夜:愁思 怀旧4.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5.信:鸿雁、尺牍、尺素6.后庭花:亡国。 7.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8.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9.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0.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11.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12.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13.“青山”(1)在

32、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旧国见青山”则是诗人对友人回到故乡的想像:友人虽然可以回到故乡,可是田园庐舍已成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迎接游子的归来。青山白发的颜色对比极为净洁醒目,含蓄地表达了重回故乡的喜悦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2)青山的亘古不移为人们提供思想的参照物,启发人们超越俗世名利,也往往导致人们迷失于历史的虚无。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

33、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歌中的青山意象始终交织着诗人们这种矛盾的心态与感受。不过,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他好像在故意卖关子,其实已经透露了栖居碧山的理由“心闲”;青山给他一片纯净的天地,他把青山当成知已,与之“相看两不厌”(独坐敬亭山),甚至有死葬青山之志。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七)学习目标:了解唐诗中人与自然地融合唐诗是

34、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唐代知识分子思想和情感的形象表达。唐诗里生动描绘大自然的诗句,一方面反映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与大自然之间融合相亲、和谐交流、没有倾轧支配、没有阻隔的面向,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唐诗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渗透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反身而诚”的悟道方式。同其它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描绘的自然一样,在诗人的眼中,自然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疏离;人与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都有一气相通,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甚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的情感,它们之间不仅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感通、相互理解、相互转化的。在文学家的眼中,顽石宝玉、蝴蝶狐狸,如果钟天地

35、日月之神秀,皆可幻形为人。这种天人相通的自然观,集中体现在唐诗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一唐诗中人与自然相融合,首先表现在把自然“人性化”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山水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诗中描写的秋雨后的空山,沐浴在松林间的清辉,石头上缓缓流淌的清泉,竹林里浣纱归来少女的嬉笑,在莲叶间轻快穿行的鱼舟,彼此组成了一幅清丽明快、和谐生动的生活场景。在这里,空山、秋雨、明月、清泉不再是距人千里之外、与人格格不入的僵死生硬的自然物;浣纱捕鱼人的劳动也不见艰辛,山川日月与人的

36、活动默契而成为生活相连的部分。诗人的眼中是温馨生动,富有人情味的自然景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对仗工整的诗,用“清晨”对“高林” 、 “曲径”对“禅房” 、 “山光”对“潭影” ,眼前的景物一组一组、一步一步衬托铺垫,最后达到高潮:“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这首构思新颖、情趣精妙的诗,以古、幽、深、空、寂的色彩,以及悠悠钟磬的声音,描写山寺寂静空灵的景色,与清净的寺院生活贴合地天衣无缝,间接反映了通透空灵的禅境。在这里,山池花木、高林飞鸟已经“禅化” ,成为寺院禅趣生活的部分。“暮从碧山下

37、,山月随人归” 。 “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 。自然与人们的生活多么和谐。如果我们翻开唐诗,像枫桥夜泊、关山秋月、寒雪独钓、城陌柳色、云关雪栈、柴扉桑麻等,无不把山川日月、花草树木,当作善解人意、温馨恬静而与人生活相伴的部分。二唐诗人与自然的交融,还表现在诗人把自然当作交流情感、寄托情思的对象;或者当作“知己” ,当作倾诉、寻求安慰的对象。唐诗里的边塞诗、闺怨诗,其大量的诗句用明月、春风、杨柳来寄寓相思和乡思之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38、未解忆长安(杜甫)忽见城头烟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自然景物不仅是引发人的情感、寄寓人思绪的东西,而且是吐露心思,倾诉情感的知心朋友。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久违而又能互诉衷肠的朋友,情谊绵绵。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李白的月下独酌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醒时同交欢,最后各分散。用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当诗人在花间孤独饮酒无人作陪时,明月善解人心而悄然来临,陪诗人酌酒、歌唱、舞蹈,以至月影散乱。诗人与明月同醒同醉,并且相互结成忘情朋友,相约将来在遥远的星河再会。可以看

39、出,诗人眼里的月亮,不再仅仅是自然物,而是一位知情善解的朋友,怀才不遇的作者,在“有志不获聘”而又感于“日月掷人去”时,将一腔忧愁烦闷的情绪全部倾诉给他。在这里,月忘自己是月,人忘自己是人,月与人之间,成为情投意合的朋友。唐诗里的自然,决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人与自然的融会,是山川草木之灵性和人之灵性间的互相生发。情与景的交流,情以景生,景以情活,情与景不相分离。山川草木启迪了人性,人又将自己的灵性赋予山川草木,使得人与自然同时鲜活起来。正如画家宗炳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以赠,兴来如答。 ”自然与人们的生活,相依相生,自然对人们的情感诉求,积极应答。三在诗人的眼中,大自然是美丽的、雄

40、伟的,她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部分,是我们情感的寄托,而且本身具有审美价值。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诗人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描绘了山川景物的优美秀丽、多姿多彩。下面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则描写了祖国名山大川的雄伟壮美和瑰丽神奇的崇高之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力量,使人振奋,催人进发。自然是神秘的美的宝藏,她以自己的崇高和优美,给人美的享受,净化

41、了人的灵魂,启迪了人的思想。自然是艺术的母体,她刺激着诗人的灵感,给我们留下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此外,诗人不仅欣赏自然的美景,从中享受优美和崇高,而且还从山川草木之中体味、把握自然之大道,即所谓“真意” , “味外之旨、韵外之旨”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司空图语) 。唐代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访僧求道诗,蕴涵着 “禅意” 、 “自然” 。如日出雾露余,轻松如膏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诗人从山川草木的实景中,烘托出新的意境,并从山川草木之外追求与天地人心浑然一体的大道。 “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42、 ”(恽南田题洁庵图 )总之,唐诗中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是人们生活的连续,是人寄托情感、倾诉交流的对象;自然不是机械僵死的物质,是我们支配征服的对象,亦不是西方浪漫派文学中那种独立于人、外在于人、有内在神秘价值和规律的自然,她(自然)是人的延伸,她是与人和睦相处、亲密交往的朋友,她不仅是滋养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的母亲,是我们生活的依靠,而且是丰富我们的生活,寄托我们的情思,增加我们的美感,陶冶性情、体悟天道的媒介,是一个值得我们敬畏和看护的自然,她是生命的家园。唐诗是人与自然和谐交往的结晶,其处理“人自”关系的方式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如果我们对之珍视和发掘,将会给现在生态伦理问题的讨论以启迪。

43、古典诗歌传统意象鉴赏(八)学习目标: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意象的内涵首先应当划清意象和其他近似概念的界限,从比较中规定它的涵义。但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而应从诗歌创作的实际出发,联系诗歌作品的实例来说明问题。 一、先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

44、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 “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 “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法、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

45、,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土:“万族各有托,邓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惊堕柳垂条,骆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依” ,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

46、烟空” ,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 , “黄河之水天上来” 。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 ”这些诗都写到“心” ,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

47、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 ,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 “忆君清泪如铅水” ,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二、再看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我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在又说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区别它们: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

48、,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显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把意象和意境这样区别开来并不是没有依据的,依据就在“象”和“境”的区别上。 “象”和“境”是互相关连却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 周易系辞说:“圣人立象以尽意。 ”王粥周易略例明象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象,本指周易里的卦象,它的涵义从一开始就是具体的。而境却有境界、境地的意思。它的范围起出于象之上。古人有时以象和境对举,很能见出它们的区别,如王昌龄说:“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刘禹锡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放精而寡和。 ”显而易见,象指个别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品地。象是具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较实,境比较虚。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唱。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绘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如果把这两句诗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 、 “深巷” 、 “春雨” 、 “杏花” 。 “小楼” 、 “深巷” ,有静温幽迁之感,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春雨” 、 “杏花” ,带着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