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视京剧纪录片引争议 专家:犯常识性错误 2013 年 06 月 07 日 10:5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3)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 8 集纪录片京剧,自 6 月 3 日起每晚 2 2:4 0在中央一套播出。京剧筹备与摄制历时两年,意在填补京剧发展史纪录片空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向观众普及京剧常识,这是在舌尖上的中国后央视的又一纪录片重点作品。虽然播出之前,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在微博上诚意推荐,但节目播出后却引起京剧迷、昆曲迷双方的不满,京剧迷称京剧并未提供“正确的京剧常识”,片中充斥大量错漏,虽画面唯美制作精良,但形式大于内容,还有剧迷自发组织拍摄京剧纪录片,以正视听;昆剧迷
2、斥责京剧有刻意贬低昆曲、拔高京剧之嫌。 昨日,南都记者致电中国戏曲学院戏研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以及戏曲曲艺资深策划人谢半仙,他们对央视制作京剧的投入度上给予肯定,但仍旧对制作团队京剧常识不够、不加辨别乱用采访素材制作纪录片的行为表示失望。(麻乐)专家评剧A 常识错误,形式大于内容京剧普及京剧常识目的虽好,但其常识的“真假”却令京剧迷怀疑。京剧研究员柴俊为举例,在第 3 集借东风传承中,节目讲述京剧的传承,却只讲科班(及改良科班戏校),而京剧教育传承的三条道路科班、私寓、个人授徒,对京剧发展都有贡献,亦各有成就。然而节目中只提科班,严重偏颇,“不是昧于历史,就是故意割裂历史”。据京剧片里内容,梅兰
3、芳参加了喜连成闯关东演出,并且在闯关东的演出中走红,这在柴俊为看来更是闻所未闻,“这与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的记述风马牛不相及”。京剧导演蒋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京剧中所有的文案都交给京剧方面的专家看过和讨论过,整个过程十分严谨。但京剧研究员柴俊为认为,虽然制作团队强调节目由专家把关,但这并不能成为掩盖京剧常识错误的理由,也凸显了制作团队辨别京剧史料的能力之差,“任何材料拿过来不加辨别就用,那还要研究干什么”。曲艺策划人谢半仙否定了京剧对京剧的推广作用,他说:“我对央视这个节目期望值太大了,但它并没能准确阐述京剧起源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影响京剧发展的事件中,节目抓住的事件点也有偏颇,本
4、末倒置。不喜欢京剧的人不喜欢看京剧,喜欢京剧的人也不喜欢看这节目了。”B 昆京之争:由来已久,并非纪录片挑起第 1 集定军山溯源中,节目解释昆曲因“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才子中状元”的老套情节,让观众“闻昆曲轰然而散”,走上衰败之路,这引来昆曲迷的不满,有观众认为京剧“踩昆曲”以拔高京剧。京剧研究员柴俊为也表示京剧中带有庸俗进化论的意味,即新的一定是好的,旧的一定是差的,所以新生的京剧取代了老旧的昆曲。但柴俊为告诉南都记者,京昆之争由来已久,在戏曲界也颇具争议,并非纪录片京剧挑起,“央视团队也没有明白二者之争”。据柴俊为解释,京剧与昆曲其实是密切联系的两个剧种,所谓“京昆不分家”就是说京剧运用了
5、昆曲中大量的剧目,例如京剧游园惊梦便是借鉴同名昆曲而来,而京剧中的大部分武戏也都取自昆曲。观众点评易北:京剧那纪录片,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作为一个昆曲迷和京剧迷,看了两集各种来气。溯源京剧并不扎实说明班是徽班,调是汉调,漫托风云,这是假借此片浇谁的块垒?把昆曲变成单纯“才子佳人”的小腔小调,一点也不说当时雅部花部的状况,说昆曲跟除四害一样。susie 李舒:看了京剧,想推荐编导去听听袁寒云最擅长的惨睹,也许就能理解昆曲是不是“私定终身后花园”;也想推荐砖家看看升平署的记录,也许就能知道谭鑫培是怎么回事;还想说说让个坤角在三大殿前面唱贵妃醉酒会不会被爱新觉罗的托梦投诉想了半天,我还是嘟囔了一句
6、刘曾老在世时常说的:不容易!沈嘉柯:看京剧纪录片,又想起新旧之劫。新是好的,旧要破除。旧的事物里有些美和好的顺带就灭了,被滚滚时间潮水淹没,纪录片中的美是截取精致和叹惋,作为行业开口饭,却是苦难史。没有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干一行爱恨交织一行。涂满粉墨的脸,翻跟斗的身,一把嗓子,构成用生命来现场讲故事的人。青岛肖瑶:连看两天央 1 纪录片京剧,感受如下:1、李易的配音仍然好,就怕用滥,像任智宏似的,一听这声音就想吐可就不好了;2、比舌尖上的中国还做作的视觉手段,镜头是真美,也真不像纪录片啊,太多设计太多摆拍太多花哨了;3、明显的树碑立传之作。我最喜欢的唱段是游龙戏凤,估计是入不了正册咯央视纪录片京
7、剧挨批:配图出错 史实不符2013 年 06 月 08 日 09:52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画面精致、配词婉约、制作考究,但除了被京剧迷诟病宏大叙事淹没京剧本身之外,片中明显的历史错漏激起了观众和学者的一致吐槽, 京剧甚至把朱自清的照片错当成了周作人。京剧里的旦角(资料图)画面精致、配词婉约、制作考究,但除了被京剧迷诟病宏大叙事淹没京剧本身之外,片中明显的历史错漏激起了观众和学者的一致吐槽,京剧甚至把朱自清的照片错当成了周作人。央视纪录频道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又一部展现传统文化的力作、原创纪录片京剧经过两年的制作,终于在本月 3 日撩开面纱。史实
8、不符硬伤多除了配图出错,纪录片京剧还被网友指出不少明显硬伤。【第一集错漏】 谭鑫培进宫得了四品顶戴,还言之凿凿“时年 43 岁”。绝版赏析栏目制片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指出,据清宫档案记载,升平署的总管太监一般是六品,最高才五品,历史上得过四品的伶人只有一人,是道光朝惇亲王府的全顺。“根据档案老谭在宫里食二两月银,外加一些粮米等,与一般教习没啥区别。旧时,关于程长庚、谭鑫培在宫中得赏顶戴的传说不少,现在升平署的档案大批公开,可以证实全是无根据的瞎传。”【第二集错漏】 除了解说词“按中国的传统规矩,伶人的尸骨是不能还乡的”被质疑与清宫档案记载不符;谭鑫培 1917 年最后一次
9、演出唱的是洪羊洞,纪录片京剧却配了个碰碑的像和军人在看戏的镜头;谭鑫培在上海被叫倒好并不是片中所言的定军山,而是因为盗魂铃没翻四张桌子被叫倒好引发事端,最后被舆论裹挟逼宫取消“伶界大王”称号,片中说谭鑫培在上海“一出传统戏没唱完就被上海观众倒好哄下去”显然有失偏颇。纪录片应该更严谨中国戏曲协会副会长、著名戏剧评论家龚和德说要看完全部 8 集才好发表意见,但他告诉记者,两年前节目组发来材料邀请他出镜接受采访,但被他婉言拒绝,因为“跟我想的不一样”。跟龚和德一样觉得甚是遗憾的还有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教授,他含蓄地批评说:“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群对京剧爱好者在谈京剧,不要用文
10、献片的标准来要求它,只是一个文艺片。”傅谨举例说,京剧中明确指出“京剧诞生于 1840 年”,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以我们目前掌握的史料和旁证,我最多说京剧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前后,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没有人敢确认,因为我们真的并不知道。”傅谨表示,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应该具有更为严谨的态度。随意裁切有些潦草虽然京剧总导演蒋樾一直没有接听记者的电话,也没有回复采访短信,所幸联系到央视纪录频道的宣传负责人王文静,她承认片中确有一些明显错漏,将在第二次播出时及时修改,蒋樾也会很快通过视频采访的方式回应质疑。但傅谨并不看好修改,“硬伤和细节差错之外,最关键是历史观的问题。”“如果
11、京剧单独去拍唱念做打,喜欢看的观众就会比较少,但是借着京剧的故事、发展史,讲述中国人在近 200 多年来的生活,从京剧折射出民族近代史,就可以照顾到更多的观众。”蒋樾曾这样定义京剧,这是一部试图借着京剧发展史,介绍近代中国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文化生活的纪录片。这样的视角和立场,自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为了要使素材更吻合“社会史角度”而随意裁切,显然有些潦草了。判断一部纪录片是否优秀,更倚重的不是绚烂的配词和华丽的画面,而是对史实的尊重。央视纪录片京剧挨批:配图出错 史实不符2013 年 06 月 08 日 09:52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画面精致、配
12、词婉约、制作考究,但除了被京剧迷诟病宏大叙事淹没京剧本身之外,片中明显的历史错漏激起了观众和学者的一致吐槽, 京剧甚至把朱自清的照片错当成了周作人。京剧里的旦角(资料图)画面精致、配词婉约、制作考究,但除了被京剧迷诟病宏大叙事淹没京剧本身之外,片中明显的历史错漏激起了观众和学者的一致吐槽,京剧甚至把朱自清的照片错当成了周作人。央视纪录频道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又一部展现传统文化的力作、原创纪录片京剧经过两年的制作,终于在本月 3 日撩开面纱。史实不符硬伤多除了配图出错,纪录片京剧还被网友指出不少明显硬伤。【第一集错漏】 谭鑫培进宫得了四品顶戴,还言之凿凿“时年 43 岁”。绝版赏析栏目制片人,中国
13、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指出,据清宫档案记载,升平署的总管太监一般是六品,最高才五品,历史上得过四品的伶人只有一人,是道光朝惇亲王府的全顺。“根据档案老谭在宫里食二两月银,外加一些粮米等,与一般教习没啥区别。旧时,关于程长庚、谭鑫培在宫中得赏顶戴的传说不少,现在升平署的档案大批公开,可以证实全是无根据的瞎传。”【第二集错漏】 除了解说词“按中国的传统规矩,伶人的尸骨是不能还乡的”被质疑与清宫档案记载不符;谭鑫培 1917 年最后一次演出唱的是洪羊洞,纪录片京剧却配了个碰碑的像和军人在看戏的镜头;谭鑫培在上海被叫倒好并不是片中所言的定军山,而是因为盗魂铃没翻四张桌子被叫倒好引发事端,最
14、后被舆论裹挟逼宫取消“伶界大王”称号,片中说谭鑫培在上海“一出传统戏没唱完就被上海观众倒好哄下去”显然有失偏颇。纪录片应该更严谨中国戏曲协会副会长、著名戏剧评论家龚和德说要看完全部 8 集才好发表意见,但他告诉记者,两年前节目组发来材料邀请他出镜接受采访,但被他婉言拒绝,因为“跟我想的不一样”。跟龚和德一样觉得甚是遗憾的还有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教授,他含蓄地批评说:“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群对京剧爱好者在谈京剧,不要用文献片的标准来要求它,只是一个文艺片。”傅谨举例说,京剧中明确指出“京剧诞生于 1840 年”,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以我们目前掌握的史料和旁证,我最多说京
15、剧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前后,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没有人敢确认,因为我们真的并不知道。”傅谨表示,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应该具有更为严谨的态度。随意裁切有些潦草虽然京剧总导演蒋樾一直没有接听记者的电话,也没有回复采访短信,所幸联系到央视纪录频道的宣传负责人王文静,她承认片中确有一些明显错漏,将在第二次播出时及时修改,蒋樾也会很快通过视频采访的方式回应质疑。但傅谨并不看好修改,“硬伤和细节差错之外,最关键是历史观的问题。”“如果京剧单独去拍唱念做打,喜欢看的观众就会比较少,但是借着京剧的故事、发展史,讲述中国人在近 200 多年来的生活,从京剧折射出民族近代史,就可以照顾到更多的
16、观众。”蒋樾曾这样定义京剧,这是一部试图借着京剧发展史,介绍近代中国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文化生活的纪录片。这样的视角和立场,自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为了要使素材更吻合“社会史角度”而随意裁切,显然有些潦草了。判断一部纪录片是否优秀,更倚重的不是绚烂的配词和华丽的画面,而是对史实的尊重。许多 MM 在减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用尽方法却瘦不下来,其实只有在数不清的技巧,推敲中找到属于跟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才能在健康的瘦身道路上走下去,下面一些瘦身的小技巧,一定可以帮到你! 1、慢慢吃我们都曾在美味佳肴面前狼吞虎咽。等你发现自己吃撑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了。然而当发现自己因为吃得太撑感到不适时总是为时已晚。这
17、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大概 20 分钟,才能接收到“已经吃饱了”的讯息。营养学专家 Wesley Delbridge 表示。“在吃第二碗饭前,不妨先喝上一杯水,等个十几分钟。”他说,“让你的大脑告诉你,你是否已经吃饱了。“2、切碎你的食物不论是享用牛腩、三文鱼、面包圈还是鸡蛋卷,在食用之间都可以尝试把这些食物切成碎片。近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被给予切好的面包圈的参与者,比直接食用完整面包圈的参与者,在试验中吃的要少得多。在 20 分钟后的免费午餐招待中,那些吃面包圈切片的参与者仍然吃的比较少。研究人员表示,预先切好食物能使食用过程中的每一次咀嚼都更加舒适,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对
18、饮食量的掌控。3、饭后刷牙、剔牙“一旦结束午餐或晚餐,应当立刻使用牙刷或者牙线。”匹兹堡 Nutrition CheckUp 的营养学家 Heather Mangieri 如此建议道。当你感到牙齿清洁、口气清新时,你就不会再没心没肺的呆在厨房吃个不停了。久坐族常常都有恼人的“游泳圈”,不仅仅影响美观,还很难减,这可怎么办呢?来看看小编推荐的 10 个最佳的瘦腰运动吧!总有适合你的一种,还等什么?赶紧动起来吧! 1、简易坐扭转这个体式可以很好的帮你拉伸脊柱并消除背痛,然后帮你按摩腹部减少腰部的赘肉,来促进消化器官的蠕动。盘腿坐在一块折叠的毛毯上,骨盆水平,挺直腰背。吸气向上拉长脊柱,随着呼气的时
19、候拉伸着向右后方转,左手放在右大腿上,右手放在身后毛毯边缘,保持 30 秒,然后收回。相反方向重复同样的动作。2、半鱼王这个扭转可以很好的作用在腹部区域,把横膈膜及腹腔带进行一个强烈的扭转,它的扭转力度会非常强大,帮助收紧腰腹肌肉。这是一个更为高级的扭转体式。我们需要让一腿折叠在下方,让脚掌竖着立在地面上,上面的脚跨过来放在膝盖的外侧,脚尖和膝盖在一条线上,上面腿应该是垂直的。可以把臀部下面垫上一个毯子,以防骨盆不会向后部倒,使背能向上立起来,随着呼气的时候转,同样吸气拉伸脊柱,呼气把中背部推入体内,增加扭转。快速瘦腰一:“椅子运动”像是坐在椅子上那样,双手做扶扶手的姿势,后背靠在椅背上,注意
20、其实没有椅子,只是自己想象着坐在椅子上。之后身体慢慢下蹲,感觉屁屁真的坐在椅子上一样。在做这个动作时腰部要用力,脚的位置不动,让大腿来承受身体的重量。3、自行车运动身体平躺在地板上,双手放于脑后,左腿膝盖弯曲并尽量向胸部靠近,右手肘向左腿膝盖靠近,右侧肩榜随之抬起。之后换另一侧重复进行这个动作。4、交错腿运动身体平躺在地板上,双腿交叉,双手抱头,之后交叉的双腿慢慢抬起,尽量向上抬,使双腿与地面呈直角,头部也随之慢慢抬起。当抬到最高点时停顿呼吸一次,之后重复进行这个动作。5、健身球运动让自己躺在健身球上,使下背部接触健身球,双手交叉放于胸部,也可以抱头。腰部用力抬起上身,使身体离开健身球,注意保持平衡。之后再躺下来,重复进行这个动作,像在健身球上做仰卧起坐一样,对于瘦腰腹很有效果。6、蜘蛛侠式这款动作可以运用到腹肌上的全部肌肉,也能兼顾到小腿、大腿、胸部、背部、手臂、肩膀的肌肉。先是俯卧撑的姿势,手臂要伸直,保持手肘和肩膀在同一条直线上,从侧面向前提拉右腿,如图中的方式,让膝盖尽量靠向右臂手肘,到极限的位置时再放下腿;之后换左腿,提拉再伸直,循环反复,两侧各 15 个算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