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有理数三维教学目标.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95703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有理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有理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有理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有理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有理数三维教学目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理数教学开篇精讲稿1、如果把数学比作一个成长中的生气勃勃的人,把问题比作人身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那么你将用什么器官比喻问题的重要性呢?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一切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源泉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具有同等甚至是更高的价值因此在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把这看作是提升自己数学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3、看到有理数这一章的标题,你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接下来你又会提出什么问题呢?4、 “有理数”这个名词有点怪,难道还有 “无理数”吗? ” 这个问题提得好!既然有“有理数” ,当然会有“无理数” 要回答什么是“有理数”的问题,一个途径就是先回

2、答“什么是无理数的问题” 5、我们在小学所学的数中,就有无理数,那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大家想一想下面的问题: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是什么关系?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数的形式?由此你能不能联想出有理数的“理”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数是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会识别正数和负数,理解 0 表示的量的意义;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 在形成负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形成负数概念;

3、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难点:负数的意义及 0 的内涵二、精讲预设:1、其实,在进入初中之前,我们就有同学初步学习过“负数”概念,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但在跨入初中数学的大门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隆重地引入负数概念,因为它是我们建立有理数概念不可缺少的基础2、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负数的概念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你能换一种方式解释负数这个概念吗?请注意,给概念下定义的表达方式:叫做3、 把 0 以外的数分成正数和负数,起源于什么?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数的性质(正与负)是怎样规定的?有几种方式?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要特别注意量的表达,也就是一定不能忽略单位!否则就不是量,而是数了正数可以省

4、略“+”号,负数可以省略“”号吗?为什么?4、还记得我在前面提出的关于“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地位的话吗?请你提出关于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与应用的问题,我们来开一次“数学记者招待会” 三、教学反思1、这次尝试着从无理数的概念入手, “曲线教学” ,一步到位,导出有理数的概念,从后续效果上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延续2、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尝试展示的过程中,采用事前精心设计的连续追问的方式,可以起到打通思维,贯通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1.2.1 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 0 在分类中作用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的思想方法,能正确地对

5、有理数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系中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分类中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起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避免混淆二、精讲预设1、在罗列出所学过的有理数,并对有理数给出定义之后,提出“你能把所有的这些有理数作出分类吗?” 的问题2、在让学生充分尝试对有理数作出分类之后,讲解数学学习的效益与分类讨论的标准问题数学学习的效益,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对数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上,这才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分类讨论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分类时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其次要注意遵

6、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3、在解把有理数填入集合圈的习题时,会出现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怎么解决? 在画集合圈时忽略省略号; 在填分数集合时,把遗漏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把无限循环小数误成分数4、补充分类练习,采用鼎新教案 P10 例 2,以加深学生对分类讨论的理解三、教学反思1、这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第一次接触分类思想,课本在这方面的处理太过简略,几乎到忽略不计的地步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有必要加以补充2、因为有理数的概念在本章教学的开篇就与学生进行过比较深入的讨论,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还是以放在对分类的标准与原则上为宜,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后续教学效益应该是比较高的,今后还应坚持1.2

7、数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轴的直观认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难点:数轴的画法与应用 二、精讲预设1、画数轴注意事项歌诀直线要直切勿曲,原点方向单位齐;右为箭头左出头,无限延伸要留意;(长度)正负分布须对称,位置长度要适宜数轴画在格子中,舒展大方贵清晰(数) (原点) (单位长度)2、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方法歌诀先画数轴要素全,数点描成实心圆;注意

8、方向与距离,负数分数思虑全;点在线上勿飘起,数据标在点上面3、应用归类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完成三、教学反思1、数轴是学生所接触的数形结合的第一个实例,因为对数轴概念的理解的不足,也因为教学中对数轴画法的练习设计数量偏少,导致形形色色的画法上的问题对此一方面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在修改导学案的时候要对这一环节予以加强2、在数轴上表示分数与小数,尤其是负分数与负小数时,学生出现了较多的错误,方向性的错误有,距离上的错误更多对此要反复加以强调与来练习1.2.3 相反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和写出它的相反

9、数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对比,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形和数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就感重点难点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难点: 相反数的识别与理解二、精讲预设1、如何理解“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位置关系,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 ,什么必须相同?3、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在一个数 的前面添上“”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数 不带符号,直接在数的前面添加“”号; 如果数 本身带有符号,首先要用括号将这个数括起来,再在括号前前面; 如果数

10、是几个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参照第条处理;4、 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的相反数呢?你能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并自己解决吗?这里面的规律是什么?三、教学反思1、相反数是相对简单的概念,对于这个简单的知识,通过从形到数的认识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认识能力,对此如果重视不够,将是一个损失2、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其实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解决的最好方法不是直接教给学生要注意什么,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1.2.4 绝对值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正数、负数、0

11、 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关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分的参与中体验数学的美与价值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意义;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 难点:绝对值的意义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精讲预设1、串讲相反数和绝对值问题提纲: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借助数轴解释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什么叫做数 的绝对值?数 的绝对值是什么?依据绝对值的定义,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求绝对值的方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要注意哪些问题?2、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讲解提纲: 试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解有理数

12、大小的比较问题: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和 0 的大小;比较 0 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上述问题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解决的程序是什么?解决一般的有理数大小问题的思维与表达程序是什么?(先分类,后表述)一看能不能直接比较大小?二看需不需化简后再比较大小?三要注意比较结果的表达要求(答案保持数的原有形式与排列顺序) 三、教学反思1、诱导学生分析相反数的几何意义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借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在“出场”的时候,就与学生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这一点是本节教学的亮点之一2、比较数的大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对例题的处理要更

13、细致,不可一带而过1.3.1 有理数的加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能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体会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于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法则的导出过程中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严谨与乐趣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的计算方法二、精讲预设1、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是我们在上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接触到的两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话,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数学的灵魂

14、在进入本章的核心内容-有理数的运算的学习中,这两个数学思想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2、 (在学生充分预习之后提出)怎样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探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问题?3、 (在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各种情形的运算之后提出)怎样对上述有理数的运算进行分类讨论?4、你能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解读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5、 (在解决例 1 之后提出)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例 1 的解决思想吗?这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应用更为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反思1、本节的教学由于设计立意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2、把问题抛给学生,比老师自告奋勇地去解决,效果要好得多1.3.1 有理数

15、的加法(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体验加法运算律在实际运算中应用,能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加法运算律的导出与应用 难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二、精讲预设1 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能够不加验证地在应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吗?为什么?在这里纯粹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2、加法运算律的应用类型归类:同号结合;同类结合;凑整结合;相反结合总之,怎样算简便怎样结合,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交换不改变加数

16、的符号,结合便于结算3、比较例 4 的两种解法,你有什么认识?我们在着手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了解问题,观察形势,思考方法,选择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遵循规律,严谨细致三、教学反思1、验证小学学习过的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仍然适用这一点不难,在验证之后提出获得什么启示的问题,并非多此一举,而是培养学生严谨性的一种途径2、原则的学习相对而言总是较为简单的,重要的是通过足够的练习使学生获得运用原则的经验在这方面课本配备的习题量往往不足在,类型也不全,需要我们加以补充使之足够和完备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作为重点问题解决3、练习是使刚学的知识产

17、生生命活力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之后,还应该加上“练习集约化”的要求1.3.2 有理数的减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较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二、精讲预设1、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与转化思想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很多都是通过转化实现,这一点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我们已经有所体会今天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我们会有

18、进一步的理解2、学习数学运算,掌握“算法 ”是重要的,比学习算法更重要的理解 “算理”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请再一次地认真阅读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导出过程,问一问自己,我能独立地讲出法则的来龙去脉吗?3、试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运算程序与注意事项转化-化减法为加法;计算-做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注意符号的处理与绝对值的计算问题三、教学反思1、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导出运用的不完全归纳法,即通过解决一定数量的同类问题得到同样的规律,从而验证出法则这里的关键是“一定数量” ,这一节的导学案编者在这一点上注意不够,仅用一道题就直接引出法则,太过简略,必须修改!2、本节知识相对简单,学生理解起来不

19、会感到困难,重要的是对转化的思想务必要使学生足够清醒的认识1.3.2 有理数的减法(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进一步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注意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理解这种形式并正确地对其进行计算二、精讲预设1、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减法有运算律吗?

20、怎样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简化形式以提高运算效率?3、对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你有什么比课本更简便的方法吗?4、对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的算式,在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三、教学反思1、先有括号,再去括号对例 6 的第一种解法,要作一定数量的练习,不可轻易地过渡到第二种解法2、对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务必使学生熟悉这种形式的意义3、对省略括号的形式的加法运算运用运算律,要通过口述的方式,强化正确的认知1.4.1 有理数的乘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地进

21、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法则的过程,获得独立或合作发现知识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二、精讲预设1、借助数轴研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我们并不陌生,在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我们就有过体验(旨在降低乃至消除畏难情绪) 这次借助数轴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怎样规定速度与时间的正负(路程的正负是明确的) 请大家认真阅读有理数法则的导出过程,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旨在解决关键问题) -向右运动速度为正,向左运动速度为负;时间到达现在的位置之后

22、爬行的时间为正,到达现在的位置之前爬行的时间为负2、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怎样确定计算结果的符号?而是求得结果的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法也不例外,那么怎样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呢?又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呢?请随即举例说明!3、什么叫做互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在形式上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符号又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且快速地写出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任何数都有倒数吗?为什么?三、教学反思1、 “以问代讲,代不了再讲” ,这是一个好方法2、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这一观点,只有当老师在点拨的过程反复运用设问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老师提出的辅导性问题的导引下,一再顺利抵达解决

23、问题的终点时,学生才会真正信服1.4.1 有理数的乘法(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运算律,能利用乘法法则与运算律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与验证小学所学的乘法运算律对有理数仍然适用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运算律与解决较复杂的计算问题的过程,体验扩展数学空间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与运算律难点:运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解决复杂的有理数乘法计算问题二、精讲预设1、你能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几个有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作出系统说明吗?以是否含 0 因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含 0 因数的几个有理数相乘,积为

24、0;不含 0 因数的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绝对值是各因数的绝对值的乘积,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2、做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请总结你的计算经验!(至少指导、了解一个小组的解题情况)一看有无 0,二看负因数(个数) ,先定符号再求数(绝对值) 小 化 带, 带 化 假, 约分在前看交叉(数) (分数) (分数) (分数)(这里实际上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与有理数的加法类似,小学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对有理数仍然适用在正式使用这些运算律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工作?-验证!你能独立验证吗?须知能不能独立

25、验证,正是检验我们对乘法运算律是否掌握的一种方式4、分配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而简化运算,提高效率和准确率5 程序的分析与运用 展开算式,写成积的和的形式(不用中括号,熟练后也可以不用小括号) ; 分段做乘法运算; 做加法运算,得到结果6、请总结你运用乘法运算律的经验!三、教学反思1、课本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配备了一个例题和一道简单的练习题,在习题中这完全没有涉及,对此需做必要的补充2、本节的重点还在于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对此要多加训练1.4.1 有理数的除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利用除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

26、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类比想象能力,培养严谨验证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及运用法则的过程中,体验增强运算能力、扩展数学空间的喜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乘除混合运算二、精讲预设引出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谈话1、什么叫做互为相反数?什么叫做互为倒数?2、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个思想方法是什么?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根据你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发挥你的想象力,设想一下我们该怎样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为 0)数,都得 0 除

27、以一个(不等于 0)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4、浏览课本,把我们想象出的有理数的运算方法与课本上的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比较,我们的想象合理吗?严密吗?关于类比法的简单谈话1、这是我们在初中接触的又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即类比的方法2、数学家拉普拉斯说“数学中达到真理的主要方法,是归纳和类比 ”在上几节课中,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得到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法则?现在我们又用类比的方法,想象出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由此可见,归纳与类比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3、类比实际上是就是一种猜测,这种猜测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要确认猜测的正确性认真阅读课本,看看书上是怎样导出有理数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的,这

28、两种方法有怎样的因果关系?点拨要点1、有理数除法步骤:与有理数乘法类似,先定符号再求绝对值2、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一种方法(化除为乘)?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二种方法? 哪种方法适用性更强?(在学生完成例 5、P35 练习和 P38 习题 4 4 的展示后)3、分数化简的结果和要求是什么?(整数或最简分数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有比例题更好的化简分数的方法吗? (在学生完成例 6,P36 练习 1,习题 1.4-6 的展示后)4、总结你做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经验,归纳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符号先行;化小为分;化带为假;化除为乘;交叉约分;巧用算律(带分数,分配律) (在学生完成例 7 与 P3

29、8 练习上 2 和习题 1.4-7 之后)三、教学反思1、本节教学设计严谨,精讲深入浅出,点拨提升有力,有使课堂“立起来”的感觉2、在学生活动的充分性上还有待加强1.4.1 有理数的除法(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与混合运算顺序,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运用所学的有理数的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有计划、分步骤对于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思维与操作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复杂计算问题与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冷静审题、规划解题的全局意识重点难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精讲预设、我

30、们已经学习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以及有理数的加法、乘法的运算律,接下来我们将应该做什么?2、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什么问题?3、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在运用交换律调整加数次序后,采取分段计算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更复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中,我们是否也能采取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呢?4、对每一个混合计算题,都要问几个相同的问题?包含哪些运算?有几级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才即合理又简便?5、归纳例 9 的解题过程,首先做什么?规定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法;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写出答案,注意表述的完整,

31、尤其要注意不要忽略了单位。6、计算器的使用问题,大家在课后解决,建议在小组内部进行一次运用计算器计算的比赛,决出第一名,然后在全班进行一次决赛,以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与严谨习惯。三、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重在操作,要在及时的反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规划能力,提高实际操作与计算能力。1.5.1 乘方(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过程与方法:在形成乘方概念的过程中,领会数学的建模思想(乘方就是一种数学的运算模型) ,增进数感与符号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辨析相近的乘方表达式的区别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方等概念的理解,培养严谨细致

32、的观察习惯与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与表示法,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以及形近幂的意义的辨析。二、精讲预设、 什么叫做乘方?或许你一时难以说清它的意义,但说到平方和立方,你肯定不会陌生。我们今天要系统学习的乘方就是小学所学过的平方与乘方的拓展。2、乘方与幂是一对关系紧密的概念,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借助乘方与乘法的关系,你能解释底数、指数的概念吗?3、在一个含有幂的式子中,怎样正确地辨别底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完成导学案的有关习题之前先想一想下面三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三个问题在具体的解题过程探寻答案。“底数是负数的幂”与“幂的相反数”的区别是什么

33、?“底数是分数的幂”与“分子是幂的分数”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样的数作底数时必须加括号?4、你的答案是什么?引导学生逐步改进答案,直至表达完善。5、负数的幂的符号法则与几个非 0 数的有理数的乘法的符号法则有什么关系? -在由此得出有理数的乘方的符号法则之后,提问:你现在你明白了怎样做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了吗?(怎样确定乘方的符号?怎样求得乘方的绝对值?)三、教学反思1、 本节的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形近幂的意义的辨析,精讲预设中的问题对于解决这个难题起到了高屋建瓴,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此我感到特别欣慰。2、把“知识问题化,问题集约化 ”,是我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这次教学中,我看到的 “集约”的雏形。1.5.

34、1 乘方(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自觉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意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训练过程中,培养观察运算结构,确定运算程序,分段稳步实施的能力。体验分解问题,化解繁难,合理分配精力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形成有理数混合运算能力的过程中,着意培养全局意识与规划解题能力,获得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经验,提高自己对解决复杂计算题能力的信心。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精讲预设、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理论依据有哪些?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2、 在运用这些“算理”进行了运算时,我们

35、关注的顺序又是怎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运算律,运算法则3、在解决比较复杂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规划我们的解题行动,有效地运用我们的知识资源,合理地分配我们的注意力。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提到的分段计算,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要求大家在今天的计算训练中,细心体会这种方法,并在随后的交流展示中,重点介绍你对这种方法的理解。4、 一看运算有几种?二分运算有几级?三看是否可用分配律?循序渐进分段处理不着急。三、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开始一定要稳,理清顺序,参透方法。训练的速度由慢到快,训练的量积少成多。务必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

36、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1.5.2 科学记数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记数法的价值与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10 的数,能写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记数法的导出过程,增强观察与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与运用科学记数法的过程中,体会科学记数法化繁为简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10 的数。难点:探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 10 的数的方法。二、精讲预设、太阳的半径是多少?696 000 千米。光的速度是多少?300 000 000 米秒。世界的人口大约是多少?6 100 000 000 人 。这些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很大,比较大。用

37、通行的阿拉伯数字写出 314 万亿这个数,这个数是几位数?15 位。像这样的一个数,你能很快地写出它和读出它吗?由此可见,一个很大的数,无论读和写,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个困难。2、 10 的乘方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对一个大于 10 的数怎样表示成一个大于或等于 1 的数与 10 的乘方的积的形式?3、科学记数法有哪几种应用形式,各自的应用规律是什么?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科学记数法,也掌握了对于科学记数法中的“科学”二字,你能作出你的解释吗?(在科学研究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很大的数,学习科学记数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地表示在科学研究中常常要用到的很大或很

38、小的数;这种计数的方法很方便、很明了、很快捷,所以叫做科学记数法;)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方法是人们根据需要创造出来的,我们在现在的学习中和今后的工作中,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方法。 )三、教学反思科学计数法作为一种计数方法,学生掌握它本身并不难。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是注重方法的形成过程,使方法的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获得数学经验,提升观察归纳能力的过程;二是注意让学生在科学记数法的两种应用中掌握熟练的技能,提高技能水平。须知一切能力都是建立在熟练的技能之上的,没有熟练的技能,就没有能力可言。1.5.2 近似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能准确地说出精确数

39、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值。过程与方法:对近似数的学习,感受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难点:对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按给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二、精讲预设(以问代讲,以问带讲)、 “万物皆有数” ,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数与数学的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价值与意义。事实上,我们所接触的各种数据按其是否完全准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准确数,例如我们班有 37 名同学;还有一种是近似数,例如我们国家有 13 亿人口。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在我们日常接触的数据中,是准确数

40、多,还是近似数多?为什么?(很难,不必)对于近似数你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2、对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即精确度,我们有哪几种表示方法?(精确数位和有效数字)3、对给出的近似数,怎样确定其精确数位?怎样按给定的精确数位取一个数的近似数?3、什么是有效数字?在有效数字的概念中,什么位置的 0 不算有效数字?在什么位置的 0是有效数字?4、对于给定的近似数,怎样确定它的有效数字?怎样按给定的有效数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三、教学反思这一节的知识学生比较陌生,学习的过程需要“重且舒” ,一步一个脚印,对每一个概念和问题,都要细心地和学生一道解决,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争取一次解决问题,不留疑问和后患。感觉这节课距上述要求还有距离,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甚了了,需要借助学长的力量,开展个别的辅导,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