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85376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岱道庵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二、具体实验目标: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

2、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

3、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三、保障措施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陆继华 副组长:王运凤成员:宋洪霞 李延 郑冉 赵静 齐慧 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

4、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含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2、 加强宣传,突出培训充分利用墙面宣传和其他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

5、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3、 课题带动,科研推动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四、实验措施: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

6、观看教学录象等。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随堂调研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每月评议制度、资料过程管理制度等。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2)建立实验研究制

7、度,加强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进行一次实验教学观摩活动。(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三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岱道庵小学岱道庵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使地方课程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特制定我校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一、地方课

8、程设置的目标与原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发展观为指导,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一)目标1、科学高效地开设地方课程,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2、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地方课程特色。4、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5、推动我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能力。(二)原则1

9、、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依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和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要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乡、安全、法制教育等地方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讲座、上大课、学生选修等方式进行。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4、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尽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10、和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突出本校的校本特色。二、地方课程的内容地方课程包括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2)民族团结;(3)健康教育。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地方课程主要开设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法制教育、民族常识、环境保护、禁毒、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各校要根据教材内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整合、科学规划,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内容体系。三、地方课程的实施1、课时分配:为确保地方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专题性、实践性,地方课程的开设不宜每门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逐学期开设,

1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分别开设,具体安排如下:地方课程区域化和本土化特点突出,实践性强,所以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各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主题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灵活开展。 2、实施办法: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克服灌输式的教学弊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避免“学科化”倾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研究、讨论、调查、考察、测

12、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地方课程的实施,还要注重相关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注重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地方课程的评价1、学校评价:教育局将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督导与评价,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之中,以反映过程性材料为主。2、教师评价:重点评价教师在实施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3、学生评价:重视学生在地方课程中的发展性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以“自我参照标准”为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进

13、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多样化,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反思、论文等多种形式,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成长记录中,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五、地方课程的管理1、课时管理:由家乡校教育局负责地方课程的统一规划、安排的管理工作。2、教师管理: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统筹解决,学校要鼓励教师担任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3、教学管理:教研部门要在行政部门领导下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开发、指导、管理、培训等工作。岱道庵小学校本

14、课程阳光体育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将进行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以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设置趣味性、小型化、多形式的体育健康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 动” 。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加强 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学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二、 阳光体育组织机构:1、阳光体育领导小组组长:陆继华成员:王运凤、宋红霞、李延、李敏2、阳光体育开发小组组长:陆继华成员:王运凤、宋红霞、李延、李敏、 张红、荣云3、阳光体育实施小组组 长:李敏 副

15、组长:张红组 员:李延、荣云、李丙霞、 赵玉环、郭玫、解玉双、李冬梅、张平、薛大燕、洪宁、冯德琴、马新华4、各活动项目责任人:各班班主任5、指导教师:李敏、 张红、李延、荣云三、实施目标: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积极作用。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 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3、 与课外体育活动 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每天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4、与体育、艺术 2+1 活 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 过多种形

16、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 健康第一”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四、活动内容一年级:跳绳、掷沙包、抛接球、 拍球、障碍跑二年级:跳绳、掷沙包 、踢 毽子、呼拉圈、拍球接力、 三年级:跳绳 、踢毽子、 滚铁环 、抛 实心球、呼啦圈、跳竹竿舞四年级:跳绳、踢毽子 、呼拉圈、 踩高跷、推抛实心球、跳竹竿舞五年级:跳绳、踢毽子、 踩高跷、 篮球、推抛实心球、跳竹竿舞五、活动时间大课间、每周二至周五的

17、下午第二节课后为集体活动时间。以班为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活动六、教材要求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参考有关教学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自编教材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奖励。七、教学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 导少而精,多给学生活动与创造的空间。2、自愿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 活动项目。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八、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1)校本 课程不采用 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 根据每个学生

18、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记录 。(3)学生成果可通过活动、竞赛、评比等形式进行才艺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内。2、教师评价。(1)任课 教师 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 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3)教导处 通 过听课、 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期末对阳光体育活动进行考核,对教学、实施优秀者,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九、运作机制1、管理网 络。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阳光体育教师阳光体育直接实施教师阳光体育辅助实施教师。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组织动员教师申报确定项目

19、开展活动成果展示评估总结。校本课程岱道庵小学手工编织实施方案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手工编织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使手工编织活动得到全校学生的参与,并带动家长积极参与。 二、活动主题 小天地、大舞台、齐动手、 创和谐、促提升 三、活动内容 1、以班级为单位确定内容,在老师的培养带动下,师生共同活动,齐动手,共创造。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展现班级特色,凸显本班特色。2、活动时间:每周二五下午 2 节后 20 分钟。3、活动内容: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自主创编各种、各类编织作品。利用网上学习、民间 搜集、市井整理等进行创编活动。 四、组织领导 学校 设立“手工编织开发委

20、员会”组长: 陆继华副组长:王运凤 宋红霞 李延成 员:刘梅 冯德芹 张平 薛大燕 解玉双 李冬梅 李丙霞 赵玉环 郭玫 李敏 陈燕2009-9-15校本课程岱道庵小学古诗文背诵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较早地提倡和实践古诗文诵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古

21、诗文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特制定本方案。二组织领导组 长:陆继华 负责学校读书活动的全面工作。成 员:各班语文老师 辅导本班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并负责安排本班学生达标。三活动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一)、时间安排:每天可安排 10-20 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家长监督完成。(二)主要措施1、 重在记忆,不求甚解。古诗文句式工整,易读易记,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又处于机械记忆的最佳时期,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多记多背。至于理解,随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会逐步实现。2、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多背,不作

22、统一要求。对全体学生只做“保底”的统一要求:三、四、五年级每周最少 2 篇,一学期按 15 周计算,每学期最少 30 篇;一、二年级每学期最少 20 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背,超出的部分不作统一要求。3、 记录。每班发一本古诗文背诵记录本,每生一页。学生每背过一首,经老师或组长确认后即可将题目记录在本子上。记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记录时,要严格把关。4、 激励原则鼓励学生多背,按照学生背诵的数量,由各班和学校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精神奖励。三、四、五年级每学期达到 50 首,授予“古诗文背诵之星”称号;三、四、五年级每学期 80 首,一、二年级每学期达到 40

23、 首,授予“古诗文背诵小博士”称号;三、四、五年级每学期达到 100 首,一、二年级每学期达到 60首,授予“古诗文背诵大王 ”称号。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以营造氛围,展示成绩。活动由语文教研组具体实施。学校鼓励各班自主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5、 及时复习巩固。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复习已经背过的篇目,防止遗忘。各班语文教师对学生已经记录在册的篇目要经常抽查,保证所有记录在册的篇目能够熟练背诵。学期末,学校组织教师对各班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四、检查方式和内容:(1) 2 位教师为一组进行检查;(2) 检查学生的背诵数量是否达到最低标准线;(3) 随机抽取各班三分之一学生,检查登记在册的篇目是否已经背熟。每生随机抽查 10 首古诗,计算出该班学生背熟的篇目占总数的百分数。(4) 检查定于每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五、考评办法:学校根据每学期末的检查成绩,评选、奖励古诗文背诵优秀学生和先进班级。并将此成绩计入班级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