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 业 中 等 专 业 学 校哲学与人生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班级:12级中职班科任教师:教学进度表时间周次起止 授课内容 节数1 2.243.2 前言及教材分析 22 3.33.9 第1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23 3.103.16 第2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4 3.173.23 第3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25 3.243.30 第4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26 3.314.6 第5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27 4.74.13 第6课 矛盾推动人发展 28 4.144.20 第7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29 4.214.27 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10 4
2、.285.4 复习考试 211 5.55.11 中期考试12 5.125.18 试卷讲评 213 5.195.25 第 9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第10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214 5.266.1 第11课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第12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215 6.26.8 第13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216 6.96.15 第14课 人的价值与劳动奉献 217 6.166.22 第15课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218 6.236.29 期末复习 219 6.307.6 期末考试20 7.77.13 期末工作总结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用哲学的思
3、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主要内容有: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一单元:人生路。第二单元:人生态度。第三单元:人生能力。第四单元:人生
4、理想。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5、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
6、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2.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四、教学提高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
7、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积极配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力争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教师。五、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六、教学资源(1)教学用具。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适当运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等教
8、具开展教学。(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各地中职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实用;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前言及教材分析备课教师:牛晓东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前言及教材分析 课型 新授思育 使学生热爱哲学,对哲学产生兴趣知识 了解哲学的含义及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学习哲学的意义目的要求能力 学会用哲学的
9、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重点 学习哲学的意义难点 学习哲学的意义关键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哲学的妙处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体资料教学教法 教授法 案例法 情境陶冶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四组织教学新学期要求假期感悟学生谈假期的感受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请从奇瑞QQ回来的学生谈实习感受前言一、哲学的含义(一)哲学的普遍性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评价一个人(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哲学与各门具体学科科学关系1、区别物理、生物、化学 自然科学道德、法律、历史 社会科学逻辑学、心理学 思维科学学生谈,师生参与评议、谈感悟先请学生自己说对“哲学”
10、的理解,然后做开锁实验导入15345探索某一特定领域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五哲学研究世界总的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本源,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2、联系哲学以各门科学所提供的具体知识为基础,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对具体知识产生指导的作用。(三)哲学含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自身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四)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作业布置:1、哲学 2、世界观3、方法论
11、4、哲学两大派别教师阐述学生先自己思考回答基本概念,接着找答案,再来师生共同总结概念并解释教师举例阐述822221板书设计 一、哲学的含义(一)哲学的普遍性(二)哲学与各门具体学科科学关系课 后 小 结 教材本部分介绍不多,但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及学习意义,学生是有必要了解的,这样会为今后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反思:第1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备课教师:牛晓东 课时安排:2课时 课题 第1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课型 新授思育 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知识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目的要求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把握规律,判明实际,进行
12、人生选择基本能力重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难点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关键 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教学资料 网络资料、教参、教材教学教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什么是哲学?2、哲学两大派别 新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书中案例1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
13、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案例法10分10分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四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
14、握自己的命运。课后作业1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 结合自身的实际,写一份三年的计划讨论法讲授法15分20分15分3分板 书 设 计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课 后 小 结从实际出发的最好切入点,对今后布置作业时要进一步说清要求,让学生重视起来,对学生和自己负责教学反思:第2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备课教师:牛晓东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2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课型 新授思育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知识 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了解人生行
15、动的特点、意义,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目的要求能力从自己、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用积极行动构筑辉煌人生。重点 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生存在于行动中。关键 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资料 网络资料、教参、教材教学教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 二三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新授:导入:歌曲山不转水转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绝对的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定义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温故知新讨论法6分18
16、分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四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1人生行动的含义什么是人生行动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课后作业:1书中练习题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情景讨论法歌曲阳关总在风雨后15分15分18分5分2分板 书 设 计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课 后 小 结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
17、,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从自己、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教学反思:第3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备课教师:牛晓东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3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课型 新授思育 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知识 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目的要求能力 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重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难点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关键 增强自信自强意识。教学资料
18、网络资料、教参、教材教学教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新授: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事例:水獭造堤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事例: 猴子灭火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温故知新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6分18分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
19、时间分配四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讨论: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战胜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实现自我。作业布置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及特点2 书中课后2、3题案例教学法讨论法20分15分15分5分4分板 书 设 计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二、人生是
20、自觉能动的过程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课 后 小 结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明白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反思:第4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备课教师:王健雄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4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课型 新授思育 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知识 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目的要求能力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关系。重点 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难点 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关键 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资料 网络资料、
21、教参、教材教学教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导入:老虎和虫子的关系(棒子、老虎、鸡、虫子)新授: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首先,联系是一种关系。例如:师生关系。其次,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最后,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我们看到的“嫦娥奔月”。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例:法军与德军交战(一只猫的联系)温故知新案例教学法5分15分教
22、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四(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例:燕太子丹赠手(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3社会交往的作用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3人际和谐的作用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3建立美好的友谊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思考题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15分12分18分8分1分1分板 书 设 计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联
23、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课 后 小 结本节课运用的事例能恰到好处地说明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关系。教学反思: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备课教师:王健雄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5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课型 新授思育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知识 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目的要求能力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重点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24、。 难点 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关键 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教学资料 网络资料、教参、教材教学教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如何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新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例:科技、素质教育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例:封建迷信科学发展观2.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温故知新启发式教学法5分20分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
25、法时间分配四3.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列举出名人警句引发学生思考:1.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 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 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三、顺境他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1.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2.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3. 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1. 人格与境遇2.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思考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学生先讨论“顺境好,还是逆境好”案例教学法15分15分15分10分1分板 书 设 计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26、题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三、顺境他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课 后 小 结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教学反思:第6课矛盾推动人生发展备课教师:王健雄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6课 矛盾推动人生发展 课型 新授思育 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知识使学生了解“矛盾” 、“对立” 、“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目的要求能力 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重点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难点
27、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关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资料 网络资料、教参、教材教学教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朗读我看人生挫折导入新课: 猫和老鼠片段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学生小组竞赛活动: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例: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新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温
28、故知新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10分10分10分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四五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例:寓言故事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 作业布置:哲学矛盾的含义;内因和外因如何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8分15分10分10分5分板 书 设 计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课 后
29、小 结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反思:第7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备课教师:张新宁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7 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课型 新授思育 增 强 学 生 对 知 行 统 一 哲 学 原 理 的 认 同 , 使 得 中 职 学 生 注 重 实 践 , 善 于 总结 , 努 力 学 习 , 崇 尚 在 知 行 统 一 的 过 程 中 提 高 人 生 发 展 的 能 力 。知识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目的要求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
30、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关键 以事实作为理论依据教学资料 教参教学教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四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授第7 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 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材料2:漫画“白卷”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 饭的文章吗?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31、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材料: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 韦的图片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材料1:本草纲目问题:“药神”成功的事例,体现 了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材料2: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事例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材料:齐白石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学生阅读材料,交流研讨,领悟哲学原理学生读故事,谈体会,思考哲学道理14115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五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
32、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材料: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问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材料: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材料: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材料:某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
33、启示?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2.3题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师生共同举例分析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17301011板 书 设 计第7 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课 后 小 结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教学反思: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备课教师:张新宁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课型 新授思育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4、知识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目的要求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重点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难点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关键 现象、本质的含义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介教学教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四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新授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
35、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例: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学生讲述师生点评看教材漫画 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 ”指的是什么意思?事例说明14420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
36、法时间分配五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例:教材第83页案例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例:两小儿辩日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二)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二)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
37、象,明辨是非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结合案例分析设置生活中的情境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分析案例2452011板 书 设 计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课 后 小 结通过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38、教学反思:第9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第10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备课教师:张新宁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9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第10 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课型 新授思育 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知识 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目的要求能力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难点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 学会举一反三教学资料 教参教学教法 情境讨论法、
39、案例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四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新授第9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二、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1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2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科学思维训练。例:请列出30种杯子的用途三、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3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实质。 例: 高职园艺专业毕业的小赵4创新能力对当代青年成长的作用。四、运用科学
40、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材中的“事例一”“事例二”导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给予肯定14420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五1思维创新的内涵。2提高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3中职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例:北平和平解放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例:文化大革命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例:打工仔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阅读与感悟:“有价值的人生,不能没有激情与梦想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
41、目标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2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例:鲁迅弃医从文3. 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学生学习教材第109页 “周恩来”的案例,并思考问题,10241511板 书 设 计第9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二、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三、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四、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10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课 后 小 结关于创新,我们的学生实际也具备很强的这方面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
42、实践中不断创新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反思:第11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第12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备课教师:张新宁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 11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第12 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课型 新授思育 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知识 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目的要求能力 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重点 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难点 正确对
43、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需具备的意志与责任关键 认识自我,认识现实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介教学教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四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新授第11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例:邓亚萍的成功经历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1.理想指引着人
44、生前进的方向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例:缺失了右臂的丁晓兵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四、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1.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2.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师生举例共同分析1441025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五第12 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1.理想信念的关系2.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3.理想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1.信念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2.信念的特点3.信念的作用例:保尔柯察金与比尔盖茨4.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例:一壶
45、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1意志的定义2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例: 卧薪尝胆3增强意志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4要加强意志锻炼例:第一千零十次推销四、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1理想的实现与个人的责任有密切的联系例:从容指挥救灾的县长2人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思考学生阅读,教师阐述师生共同举例说明结合实例,分析阐述201411板 书 设 计第11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四、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12 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
46、念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四、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课 后 小 结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教学反思:第13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备课教师:牛晓东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 第13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课型 新授思育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目的要求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
47、进行人生选择重点 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难点 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关键 正确认识现实教学资料 教参 各种媒介教学教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一二三四组织教学哲理故事复习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例: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例:鲁滨逊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希腊神话故事导入新课讨论故事分析道理教师提供事例,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结论1441520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五(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例:寓言故事:捕鸟(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例:扬州晚报报道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