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学设计】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 (2).docx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2970642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3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教学设计】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教学设计】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教学设计】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教学设计】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总汇山中访友教学内容分析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本课相关字词,摘录好词好句。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写景抒情情感的方法。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2教学难点分析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当我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偶尔会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于是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

3、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1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揣摩感受作者感情。3 画出重要词语,小组交流后汇报正音。唱和(h )湛(zhn)蓝 玄(xun)奥 栀(zh)子 清澈 (ch) 幽径(jng) 禅(ch

4、n)心 犬吠(fi )憔(qio)(cu) 树冠(gun)4、朗读点评,鼓励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三、交流探究,品读赏析。1 小组交流(六人一小组),思考探究一下问题:(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2)这些“朋友”各有哪些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你感受到什么?(4)作者为什么能将这些朋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2 汇报展示明确4(1)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2)(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明镜般的

5、)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慈祥的)老柏(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使我们也进入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来写景抒情,将自己对山川溪流,花草虫鸟、风雪雨露的喜爱化作生动的形象、画面。赋予他们以生命的活力与意蕴,描绘出一

6、种物我两忘、充满诗意的境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3 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四、拓展延伸。读完本文,你会被这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形形色色的生命意蕴所陶醉,也会被作者物我两忘、寄情山水的生活热情所感染,由此,你会想起那些人,哪些事,哪些诗文?五、课堂练习1 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

7、佳句。2 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六、作业安排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2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之一,请你向作者倾诉你的心声。6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雨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册数 上册课题与教学内容 2*、山雨 课时安排 一课时知识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正确读记“神奇、优雅”等词语。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过程方法通过自

8、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环节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导入新课激发情感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学生朗读“导读” 。7初读课文梳理内容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读题水淋淋(ln)啼啭(zhun)倾吐(t)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教学过程设计环节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初读课文梳理内容再读课文品味赏析背诵积

9、累拓展延伸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提出疑难之处。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可能会说: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学生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可能会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沙啦啦,沙啦

10、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学生还可能感受到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等学生配乐朗读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默读画句,读后交流81试背赛背课文。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3.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试

11、背赛背课文学生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教学过程设计环节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呢?一起来看看。4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学生观看课件,欣赏美文: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学生写话。学生观看课件后可让他们谈谈感受。

12、9板书设计 2*、山雨雨前山雨 雨中 声 美色 美雨后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草虫的村落课题 3、草虫的村落 授课日期 月 日星期 第 节10课型 讲读展示 年级 六 主备教师 何土发 参与教师教 师 提 供 虫鸣鸟叫声 大自然图片等学习内容 学 生 提 供 模仿集中虫鸣鸟叫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 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3、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4、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 心灵对话”重点难点感受作者用心与大自然交流的感情,体会写作方法。学 习 过

13、 程学 案 导 案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虫鸣声音)。通过情景交流将学生11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2你在“草虫的村落” 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

14、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兴趣引入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12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预设:“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第二课时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你也来试试。品读课文,13(一) 、回顾课文内容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二) 、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5、预设内容:(1) “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 “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2)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独特感受。14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 虫鸣,读句子。(3)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

16、、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 “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对照课文,说说你对大自然的虫鸟有何感受。欣赏作者在表达上的15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出示课文开头:“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 、积累语言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

17、背诵摘抄的内容。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成功之处。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161朗读全文(接读) ,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随堂落实“小练笔” )阅读片段,完成下列练习。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 (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

18、穴里去。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 。有的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我能完成这些练习,不信试试看。17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的音

19、乐,这是只有虫子们的智慧才能演奏出来的!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 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静谧( ) ( ) 娇小( ) ( ) 勤勉( ) ( ) 僻静( ) ( ) 2、在片段中的( )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这句中的“ ”的作用是( ) 。 (只填序号)

20、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 C、表示转折 4、片段中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有疑问共同解决,要记住:最有尊严的学习是与同伴享受!这样总结可以帮助18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 5、 “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呢?把它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想象丰富 感受独特一只黑甲小虫 游侠 “英勇”很多黑甲虫 村民 “寒暄” (礼貌)小圆虫 少女 “俏丽” 蜥蜴 亲戚 “参观”十几只甲虫 音乐家们 “优于人间” 我们记忆课文哦!19其它 “村民们” “勤勉”测气候者 “智慧”工程师 “忙”鲁教版

21、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索溪峪的“野” 课 型:讲读课教学时间:3、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 11 字及新词,认读 8 字。20能力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抄写下来。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体会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围绕“野”写了几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板书设计: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 快慰 清爽索溪峪的“野” 动物是野的游人是野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5 分钟) 211、

22、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为它太秀了,而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又太尊贵了,黄山又以黄山奇石而闻名世界,它太贵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你也能用一个字来总结这里的景色给你的感受。2、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那该怎样读?3、介绍索溪峪的背景资料。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总面积约 360 平方公里,该地区经长期地质变化,水流切割,风化侵蚀,形成罕见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亭亭玉立。峰上奇松挺拔,灌木丛生,时有云雾蒙绕,景色神奇。区内山奇水秀,湖潭溪瀑比比皆是,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

23、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7 分钟)1检查预习效果(主要是字音)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溪峪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画一画,读一读)3浏览课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索溪峪“野”?画一画有关的句子。4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5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脉络。三、交流本课难写的生字:(5 分钟)四、布置作业:3 分钟抄写生词,熟读课文。22第二课时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3 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把握支点,开门引路,学生入情入景,以问题的焦点启开学生的思维,明晰文章的主线。)激趣导入:同学们,野字在字典里有

24、这几种意思(出示:不是人类饲养的动、植物;野外;不讲理;不受约束。)那么索溪峪的“野”又是指什么?你走进索溪峪会有什么感受?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二、由“景”持趣,深入体会“野”的真正含义:(22 分钟)(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的心知活动,使文章这个球体有效地转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球体”上清晰的径线,把自主学习贯穿阅读的全过程。)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索溪峪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3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快慰”、“清爽”是什么意思?此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4这种感情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对“山、水、野物、游人”的描写来说明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索峪的

25、山的野1 索溪峪的山是野的,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画一画有关的句子,并进行简单的批注。2自学3交流:23指导重点:(1):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提问:人工的美指什么?为什么不能和索溪峪的山比美?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通过什么写出了山的野?(对比)(2)这种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纯天然的) (你以前了解了那些山峰的特点。)(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丰富了“球体”的内涵,体现语文学习的感悟、积累。)(3)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内容理解、感悟、朗读。(4)出示长句:“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别具一格的美好似窈窕淑女”(5)反复读:体会山的特点(想

26、象山的形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6)小结:这样的长句,不是作者信手拈来,使我们不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由于仔细观察、考究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画般的语句。这是我们平时作文本时要学习的。(7)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边读边体会,作者是怎样将山野写具体的?(体会先概括后具体)(8)如果要分工来读都可以怎样分工?为什么?(9)分工有感情朗读。(二)扶学索溪峪水的野24过渡:索溪峪的山是如此,索溪峪的水更是起伏多变,你想知道为什么吗?1组织小组学习:作者以怎样的手笔写索溪峪的水的?(小组边学边议,画出溪水的不同形态。) 2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3你还能画出哪几种溪路?4交流

27、: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从“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溪流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弯,时面直。)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从“并肩而行”“拦腰截断”体会到溪水随心所欲地流淌。)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人们根据溪流的深浅,建造了各种山路。有的是树木作路,有的是石头为路,还有的是卵石铺成的路。5读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三)自学野物更是野,人也野。1自学四、五自然段。体会动物与人的野。2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与大家交流。山野、水野,其中的!野物更是野,人也野

28、。253交流(学习课文第四小节)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谁都会无拘无束,都会变野。你看: 姑娘们 ;花甲老叟 ; 人们全都 ;是因为 ; 4教师小结:因为此时人们再也没有规矩呀、整齐呀、考究呀人们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人工的粉饰,有的则是真、是朴。此时的山水在我们的眼中还仅仅是山水吗?它们已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充满朝气的青年。那样率真、自然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人的情怀。如果我们置身其中,把自己的感情赋予这美丽的山川,就仿佛成了大自然的宠儿。 三、解疑,体会写法:(5 分钟)1再读课题,你认为“野在文中应该选哪种解释?为什么?2讨论:把题目中的“野”换成“美”好不好?为什么?3再读全文体

29、会作者是怎样将索溪峪的“野”表现出来的。4想一想同是写景物的特点,桂林山水与本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四、拓展延伸。进行练笔:(10 分钟)(前两个课上选择一个完成)1如诗如画的美景,你向往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导游、游客)进行组内交流。将索溪峪一个方面的野介绍给游客。2为索溪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精彩的广告词。3利用课余时间找一找家乡的“野”。(自主选择)26课后反思: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体会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抄写下来。不足:背诵课文较差。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詹天佑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 3、

30、4 段。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难点: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詹天佑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27介绍一下詹天佑吗?板书:杰出 爱国师:课文通过哪几个具体实例来体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呢?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师: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阻挠,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在那 1400

31、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深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二、新授(一)请同学们细读第 4 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让我们深受感动?请同学们划出有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阅读体会。1、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体会到詹天佑义无返顾地接受任命,他有坚定的决心要修好京张铁路,他有顽强的意志。 )2、出示: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四个哪里,说明任务繁重艰巨。表现其勘测细致,绝不疏漏。 “周密”什么意思?周到周全

32、周密,体会到詹天佑认真、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3、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 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认真负责,力求精密,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多么严谨呀!)师: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经常)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28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师:他是这样要求工作人员的,他更是这样要求

33、自己的。请同学来读读这段话。4、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我觉得作为一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领导,一般来说,都是在办公室指挥这些工人该怎么做。然而,他却是亲自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去修这条铁路,非常敬业,完全投入了这个工作中。)师:你既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善于联系身边的生活理解课文,非常好。(我从这一段可以感觉到詹天佑身体力行,不怕危险,与工人们

34、一起修筑铁路。)师:这叫同甘共苦!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 。5、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充满信心,有坚定地决心。老师发现你把“一定”读得很重,为什么?)的确,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齐读29(二)师:孩子们,课文说“遇到困难,他总是想”,那么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5、6 节,找一找。生: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 师:简单的说,开凿隧道有很大的困难。生 2 八

35、达岭长,居庸关高,很难开凿隧道。师:我发现这个孩子说得很简练:“八达岭长,居庸关高。”一个“长”,一个“高”,概括了这两座山岭的特点,你真会读书。 生 2:路过青龙桥的时候,坡度很大,火车没法上去。 师:课文的三四小节中也讲到了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困难,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师:俗话说: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黄沙漫天 坠入深涧 攀山越岭 山高坡陡 隧道渗水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读出感觉来。 师: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黄沙,詹天佑带领一群工作人员,在悬崖峭壁上不分昼夜地工作。 生:我仿

36、佛看到詹天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伏案绘图计算的身影。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坠入深涧的悲惨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30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他风沙中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师: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师:孩子们,其实詹

37、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 ,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听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