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中语文高考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9663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中语文高考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年高中语文高考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年高中语文高考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年高中语文高考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年高中语文高考仿真检测(一)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考仿真检测(一)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人群不时地会发生踩踏事件,动物在成群结队行动时,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因为惊慌失措而相互碰撞,为什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生物学家伊恩库森说,蚂蚁、鱼和鸟有能力在整个群体里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比如蚂蚁可以用信息素在蚁群内交流,通过简单的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而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都想节省通行时间,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时间为代价,而蚂蚁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

2、说,我们是最原始的生物。我们没有进化出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无法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的信息,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了。另一种说法是,许多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提高飞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阻力能够降低 65%,飞行距离可以增加 70%,因为每一只鸟都处于前面一只鸟的翼尖涡流造成的上升气流中。只有头鸟得不到这种好处,但鸟群中的其他鸟会轮换当头鸟,以共同承担这种压力。实际上,鸟群的梯形编队很少是完美的“V”字形,往往是“J”字形。但无论是哪种形状都可以让所有的鸟获得对前面同类的最佳视野,以便保持安全

3、的距离。飞行时,鸟群中的鸟之所以不会相互碰撞,是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在 2004 年至 2007 年,欧盟组织了一个名为“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动用了意大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和荷兰等国的七个研究机构,成员中有生物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改进对鸟群的 3D 模拟,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如时尚、风潮、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物理学家卡瓦尼亚选择了意大利罗马的马西莫宫。它位于火车站附近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广场四周都是树。冬季的每个下午,椋鸟在罗马郊外觅食后都会回到这里的鸟窝。黄昏时分,这些鸟群会在天空中上演半个多小

4、时的特技表演,它们有时像一股烟雾,有时又像一条摆动的缎带。卡瓦尼亚和他的团队把鸟群的移动做成了 3D 图像后意外地发现,鸟群中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鸟群边缘的鸟比中心更密集,就像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中央的乘客悠闲地聊天,车门附近却很拥挤。更让他们感到有趣的发现是,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的十五只到十六只同类,但它只注意它两侧的六七只鸟的活动。邻近的鸟距离它自己的远近不重要,重要的是同类的数量,它们只根据邻近的同类来改变飞行速度和方向,这就能保证整个鸟群朝同一方向飞行。进化为2什么选择了“六”或“七”作为神奇的数字?一种解释是“七”是鸟类认知能力的极限,它们无法跟踪七个以上的物体的活动;另一种解

5、释是, “七”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你也许以为你沟通的个体越多越好,但如果你跟太多人沟通,你会得到太多嘈杂的不准确的信息。这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你搞清楚状况之后可能就为时已晚了。(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有删改)1下列关于成群的动物遇到紧急情况不会相互碰撞的原因,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蚂蚁、鱼和鸟能够运用信息素在群体中交流,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通过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B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它们都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具有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活动规则不仅仅是局部的互动。C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信息,它负责带领

6、整个群体,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D鸟类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飞行时能让它们彼此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解析:选 A 范围扩大。将“蚂蚁运用信息素”的特点与能力说成“蚂蚁、鱼和鸟”都具有。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冬日黄昏罗马马西莫宫上空的椋鸟群特技表演般的飞翔,给科学家研究动物群体活动而不碰撞提供了很好的材料。B科学家把鸟群的移动做成 3D 图像后意外地发现,运动的鸟群中鸟的分布规律与人类活动中人群的分布情况很相像。C科学家发现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十五只到十六只同类,但它只注意自身两侧的六七只鸟,根据它们来调整飞行。D有人认为,沟通的个体并

7、非越多越好,跟太多人沟通会得到很多不准确的信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是“七” 。解析:选 B 特殊性变普遍性。 “人类活动”错,文中的“公交车”只是一个特定的场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动物的行为方式,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有重要的帮助。B伊恩库森认为,人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惊慌失措而发生踩踏事件,而成群的动物却不会,是因为人类在群体活动时没有互动规则。3C有些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够避免碰撞,还能够降低飞行阻力,增加飞行距离,提高飞行效率。D欧盟组织

8、多国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多家机构,进行“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在时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群体行为。解析:选 B “没有互动规则”错,原文是说人群没有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庶吉

9、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慄。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 ”帝终不省。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 ”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及解严,召对文华殿。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 ”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韩 、李标相继去

10、,基命遂为首辅。以恢复永平叙功,并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锦衣张道濬以委卸劾之,卒三疏自引去。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 ”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1、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4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解析:选 C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 “帝” “基命” “首辅” “延儒”等,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判断词语在句中的成分

12、。比如“帝” ,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 ,后有动词“以为” ,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 “帝”不能作“下狱拟戍”的宾语,而是作为“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 B、D 两项。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劾” “委” “逐”等,比如“劾” ,主语应该是“逢申” ,宾语是“基命” ,故“基命”后面应停顿,排除 A 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文中“避宣宗讳”是封建社会的“国讳” ,即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成基命与宣宗的名字有重字,故要避讳。B “少詹事” ,秦汉置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唐设

13、太子詹事、少詹事,总东宫内外庶务。C “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十二属相之一,猴。D “手札”亦作“手剳” ,犹手书,指亲笔信。 “令崇焕作手札招之”中的“手札”就是此意。解析:选 C C 项, “十二属相之一,猴”错误,应该是“十二属相之一,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成基命为官之路比较坎坷。天启六年,因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他被魏忠贤罢职;崇祯三年,周延儒、温体仁结党排挤他,加上张道濬弹劾他,成基命最终辞官。B成基命认为僧人申甫没有能力做大将,结果申甫一战而败。在处理袁崇焕的事情上,成基命认为要慎重,皇帝不

14、听,结果祖大寿率军逃跑。C成基命曾深得皇帝的信任。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结果皇上把李逢申降官一级。D成基命宽厚仁慈,顾全大体。为了营救李长春、杜齐芳,成基命长时间跪在会极门;即便弹劾过自己的李逢申受到朝廷处罚时,成基命也使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解析:选 D D 项, “使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于文无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5 分)译文: _(2)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55分)译文: _答案:(1)天启元年,(成基命)上书请求皇上巡幸学校时不

15、提前告诉官府。掌权的人不高兴,令他以原来的官职回到司经局,成基命于是请求辞官回家。(关键点:“幸学” “白”“告归”)(2)皇帝说:“迟缓就用迅猛来纠正,怎么说是纷繁地更改?”在这之后,温体仁越加引导皇帝急切地行事,于是天下大乱。(关键点:“慢” “猛” “操切”)参考译文: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来因为避宣宗的名讳,以字行于世。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历任司经局洗马,代理国子监司业事务。天启元年,(成基命)上书请求皇上巡幸学校时不提前告诉官府。掌权的人不高兴,令他以原来的官职回到司经局,成基命于是请求辞官回家。不久,起用为少詹事。天启六年,魏忠贤因为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罢免他的官职使他

16、闲居。崇祯元年,起用为吏部左侍郎。第二年十月,京师戒严,成基命请求召回以前的辅臣孙承宗,除去一切虚浮的议论,仿照嘉靖朝的旧例,增设宰辅重臣,皇帝都同意了。庶吉士金声推荐僧侣申甫为将领。皇帝命令成基命检阅他所率领的军队,成基命极力说申甫不可任用,后来果然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进入京师守卫,皇帝在平台召见他们,拘捕袁崇焕交给执法官吏处置,祖大寿在旁边吓得发抖。唯独成基命两次叩头请求慎重考虑,皇帝说:“慎重就是因循守旧,有什么好处呢?”成基命又叩头说:“敌人正在城外,不能和其他时刻相比。 ”皇帝最终不省察。祖大寿回到军中,就率领军队向东溃逃,皇帝非常忧虑。成基命说:“命令袁崇焕亲自写信招引他,他应

17、当会回来复命。 ”当时战事紧急,成基命数次提出建议,都被允许实行。等到解除戒严,皇上召成基命应对文华殿。皇帝说法纪废弛,应该极力整肃。成基命说:“治国的大道被废弃太严重了,譬如整理乱丝,应当找到它的端头,骤然纷繁更改会更加扰乱。 ”皇帝说:“迟缓就用迅猛来纠正,怎么说是纷繁地更改?”在这之后,温体仁越加引导皇帝急切地行事,于是天下大乱。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打算为袁崇焕开脱罪责,故意请求慎重行事。成基命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皇帝为此降低李逢申一级官职。韩 、李标相继离去,成基命于是就成为首辅。因为收复永平记功,并加官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到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文渊阁,周延儒、温体仁

18、最为皇帝恩宠,结党排挤成基命,成基命就感到官位不安稳了。当袁崇焕被定罪的时候,成基命因为脚有病没有入朝值班。锦衣张道濬以推卸责任弹劾他,最终,(成基命)三次上书辞官而去。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将要被处以重刑。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祖6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从辰时到酉时没有起来。皇帝内心缓解,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以为处罚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成基命刚做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

19、朝廷委任给周延儒,于是他就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八年,在家中去世。追赠少保,谥号文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菊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 ,升君白玉堂。注 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金鹦鹉:酒杯名。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_答案: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20、9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答: _答案: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 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 。(2)刘禹锡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_,_” 。7(3)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3)雕栏玉砌应犹在

21、 只是朱颜改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25 分)隐 瞒石 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店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口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

22、对我说。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经六十多岁了,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

23、,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夏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都七8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抱歉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地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心疼钱,她要是知

24、道这么贵,肯定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人称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人称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她们面前没有面子。“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海英用有点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

25、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于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一个星期后的中午,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26、。“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是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9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27、)( )A小说开头写“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店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为后文尚海英质问夏玉莹做了铺垫。B小说善用对比,两个媳妇给婆婆镶牙的不同心理和做法形成对比,两个婆婆对媳妇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都鲜明地刻画了人物性格。C “我”对尚海英和夏玉莹给婆婆镶牙的不同心理和做法不满,所以最后不替她们隐瞒,说出了事情的真相。D当听到尚海英质问夏玉莹时, “我”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表达了“我”对尚海英的不满和鄙视。E尚妈妈镶的牙差得很,是由于做牙医的“我”出于对尚海英不孝的鄙视,故意搞错的, “我”妈妈也认为真的搞错了。解析:B 项,小说写了夏玉莹的婆婆对夏玉莹的疼爱,写

28、了尚海英的婆婆在被欺瞒中流露出的虚荣感,二者没有对比性。C 项, “我”不隐瞒事情的真相的原因不是对两个媳妇给婆婆镶牙的不同心理和做法不满。E 项,尚妈妈镶的牙差得很,是由于尚海英要的就是低价牙,谁都没有搞错。参考答案: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2)题目“隐瞒”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 _解析: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三个。吸引读者关注。该篇小说的题目“隐瞒” ,会让读者产生“隐瞒什么,为什么要隐瞒,隐瞒的结果是什么”等疑问,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概括文章内容。该篇小说紧扣“隐瞒” ,写出尚海英、夏玉莹的隐瞒, “我”的

29、隐瞒和最终的不隐瞒。文章的线索。 “隐瞒”贯串了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参考答案:概括内容。小说主要是写三个人物的不同的隐瞒:让人鄙视的尚海英的隐瞒,让人感动的夏玉莹的隐瞒,让人理解的“我”的隐瞒,让人赞扬的“我”的不隐瞒。中心线索。小说从尚海英、夏玉莹要求隐瞒,写到“我”答应隐瞒,最后到“我”不再继续隐瞒,隐瞒的情节贯穿首尾,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读者。以“隐瞒”为题,能使读10者产生好奇感。隐瞒什么,为什么隐瞒,隐瞒有什么结果等问题,能促使读者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每点 2 分)(3)这篇小说在选入微型小说月报2014 年第 10 期时,编者把结尾“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

30、十分吃惊”的话删去了,小说以省略号结尾。你认为这样删除好不好?为什么?(6 分)答: _解析: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有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等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人物品质或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作用。如果答删去好,可以围绕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来阐述。如本题,删去结尾, “我”到底有没有揭露真相,三位母亲听到真相后有什么反应等,都留给读者去回味想象,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如果答删去不好,则可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等方面来阐述。如本题,保留结尾则故事情节完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且保留结尾后想象空间仍然存在。参考答案:(示例一)删除好。这样可使小说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我”到底有没有揭露真相?

31、三位母亲听到真相后都有什么反应?这样结尾能提高小说的艺术品位,增加内容含量。(示例二)删除不好。现在这样结尾,结局清楚,故事比较完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况且小说最后也是省略号,也留有想象的余地。(两种答案任选其一,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6 分)(4)有人认为尚海英还是孝顺的,她给婆婆镶低价牙很实际,她隐瞒实情可以理解;有人认为只有夏玉莹孝心可嘉,她隐瞒实情值得赞扬。你怎样评价这两个人?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 分)答: _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审题。 “你怎样评价这两个人?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问题要求考生既要评价尚海英和夏玉莹这两个人,还要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夏玉莹是小说中的正面角色,考生可根据文本及题干中对她的描述进行评价;对尚海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