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
2、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
3、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拍案叫绝一讽联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联文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 、 “二陈汤” ,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对联作者,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当时,(一九一五年) ,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成“筹安会” ,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 ,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 。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 ,是由此开始的。下联的“
4、二陈汤” ,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 。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仅仅做了八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对联话人生徐悲鸿(1895-1953年) ,江苏宜兴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候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5、人物造型,注重,传达神情。以画马驰名中外。他的画融合中外技法,而自成面貌。抗战胜期间,曾多次将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积极参加民主运动。解放前,徐悲鸿先生曾自己给自己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独特偏见;一意孤行。寥寥八个字,表达了自己决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的意志与傲骨铮铮的性格。 徐悲鸿先生为什么写这副对联呢?据说 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政府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潘登门拜访徐悲鸿先生,请他为蒋介石画一张半身标准像,张道潘说了许多好花,徐悲鸿先生还是拒绝了。徐先生说:“我是画家,对你们的蒋委员长没有丝毫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潘非常吃惊地说:“给蒋委员长画像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
6、”徐先生冷笑着说:“我对抗日救国感兴趣,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无可奈何地说:“这么说,你决定不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先生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是这样!”张道潘急了,说:“你是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我奉劝你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 ”徐悲鸿先生斜视张道道潘一眼,说道:“后悔,我只能感到自豪,因为你的座右铭是升官发财,金钱美女,而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张道潘怒气冲冲地走了,徐先生坦然地笑笑。徐悲鸿先生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循师训:“一个艺术家要诚实、要守位。不为名利与金钱创作,不为阿谀创作。 ”1943年以后,国民党同志区美术界有一批自甘堕落的画家,大肆宣扬资产阶级
7、颓废派艺术美化国民党,毒害群众的心灵,徐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了上述对联。解放后,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赵赤坪智对讽敌人三十年代初期,红军撤出苏区。赵赤坪同志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不幸被捕。国民党伪县长想诱骗他投降。有一次审问时对赵赤坪说:“听说你很有文才,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就放你出去。对不出,休想活命!”说完当众念道:四次围剿,四面受剿,面山、面水、面临绝境;赵赤坪同志听了暗暗地想,这是一次很好的反击机会,要用应对机会狠狠讽刺一下。他略加思索对了下联:三民主义,三自主义,自私、自利、自取灭亡。伪县长听后,瞠目结舌,象哑巴吃黄连,恨不得地上有个洞钻了
8、进去。摆摆手,示意退堂。“独一无二”一妙联有声处有韵,有韵则有味,有味处生情。情致倘浮摇,便是灵气。若用这番话来映衬一副对联,可以说恰到好处。这副对联是:独览梅花扫腊雪;逸睨山势舞绿溪。此联文具有诗的意境,上联意思为:独览梅花傲雪怒开,一扫腊雪的寒意。下联意思是:闲暇时看青山雄姿,有与碧绿溪流挥练长舞的真妙之趣。但是,此联单从以上的含意去理解还是欠缺的,其中的“音韵”是联文的“灵魂” 。作者撰此上联意在求得语言的音乐美与音乐的形象美。你如果细心的的品味一下,上联的简谱的唱名:1(DO) 、2(RE) 、3(MI) 、4(FA) 、5(SO) 、6(LA) 、 7(XI) 。(如果用浙江地区或侨
9、乡的方言念,可能有极小的变异) 。就象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听到乡音一样,有那么一种感触,似走到心里的微笑,如此浅易平柔,又那么深厚荡人。下联将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借助方言变读,写成有意简选的汉字。像这样以数字与音乐的七个音阶相对,又极富诗的楹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失而复得一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此楹联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1)撰并书(篆书) 。其真迹由苏州市购物中心四楼苏州古玩有限公司收藏。这副对联是邓石如为耦园主人所书,其内容流露超然尘外的文人境界。笔意古朴浑成,神韵飘逸。真如包世臣(2)在国朝书品中所言:“和平简静,遒丽天成,神品也。
10、”耦园主人将原句镌刻于耦园内亭廓上,保留至今,而原楹联一度不知去向。1998年春天,苏州古玩公司经理等人到外地参观艺术交流活动,外地同行见有苏州客人,将邓石如撰写的上述对联,从库房拿出来欣赏,古玩公司经理等苏州客人,看了爱不释手,欲求购买,后经过再三恳谈,总算割爱出让。会苏州上柜后,有客人指出,次对联与耦园内楹联一模一样,真是无意中巧合。珍贵的邓石如真迹,相隔 200多年,辗转几千里,如今无归故里,堪称收藏“奇缘” 。注:(1)邓石如(1743-1805)清乾隆年间篆刻家、书法家,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造诣很深。才华过人,自称“顽伯” 。一生不求功名富贵,唯有一剑一砚。云游四方,广结天下才学之
11、士,墨迹遍布大江南北。其篆书题势笔意,沉雄厚朴,自成面目,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其弟子包世臣,仰其人品、学品,于道光四年著成艺舟双楫 ,将清代书法家刻划成五品九级,并得到书法家的承认。依次排列为“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 ;“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真书” ;“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鼎行、草书。 ”并称邓石如“篆、隶、分,以臻绝诣” 。(2)包世臣(1775年-1855年)清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属安吴,人多称其为“包安吴” 。工书,用笔以侧傍取势,提倡北碑,对后来书风的复革颇有影响。著有安吴四种 ,其中艺舟双楫下篇,为书法理论著作,为学者所推重。无中生有
12、出妙联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 ,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一思索,就吟了出来: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
13、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哑对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了摇自己的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联。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 。“河上”与和尚谐音。僧人一见,知其戏弄之意,当场回敬,夺过苏东坡的扇子扔到河中,任水冲走,意为“水流东坡诗” , “诗”与“尸”谐音。二人相对哈哈大笑张玉书巧释哑对 据说清代张玉书常在同僚面前夸赞他的家乡镇江是座风景秀丽、文人荟萃的历史名城。一次,张的几位同僚和他到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陪同下饱览了名刹金山寺。有位文臣想试一试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
14、宝塔高声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 ,并向陪同人索取对句。镇江地方官搜索枯肠,也未能对上。此时张玉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游金山寺结束,朝中官员们坐船离去,地方官站立江岸向他们挥手送行。张玉书见状喜出望外,拊掌对同僚们说,你们看,送行的人一个个不约而同地对出了下句,并放声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的哑对。同僚们听后无不捧腹。小孩对对联相传在汉朝时期,不知哪个寨姓袁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这个小孩脑瓜蛮灵,小小年纪便通晓诗文。有一次,小孩子在花桥上玩石头把戏,一会来了几个抬轿子的人。他们刚走过花桥,小孩追上叫住他们不要走。这些人肩上抬着轿子,气都换不赢,见这个小孩
15、拦路,怒喝道:“哪来的野小子,瞎了眼啦?竟敢拦住丞相的轿子,快走开!”小孩一听,心里惊了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丞相年纪一定大了,如今便告老还乡,想必拦住他的轿子也没什么可怕。于是他冲着这些人说:“你们才是瞎了眼哩!把我的石桥踩坏了我要你们赔。 ”抬轿的人听说后,一时傻了眼,想走不是,不想走出不是。坐在轿内的老丞相刚想发怒,忽听拦轿的人童音很重,感到奇怪,忙吩咐抬轿的人放下轿子。老丞相掀帘一看,果见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孩,这小孩生得眉目清秀,天真中带有几分聪慧。老丞相怒气全消,乐呵呵地走出轿子,怜爱地抚摸着小孩的头问道:“我们踩坏了你的石桥,你要我们赔什么呀?”小孩抬头看了看老丞相,觉得他
16、很慈祥,于是很有礼貌地说:“老爷爷,我不要你们赔什么,我们来对对联 ,我出上联,你说下联,好不?”老丞相听说要对“对联” ,更感到这小孩不同一般,就爽快应道:“行啊。 ”小孩看了看被踩坏的石桥,眨了眨眼睛,说:“脚踏磊桥三块石。 ”老丞想见小孩出了上联,忙对下联,可一边对了几句,小孩都摇头。老丞相没法,只得对小孩说:“我就住在那边寨子,今天我对不上,明天再来吧。 ”小孩点头表示同意。老丞相回到家,因为找不到下联,急得茶饭不香,夫人问道:“你刚衣锦还乡,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这样愁眉苦脸?”老丞相便把半路上碰见的情况跟夫人讲了一遍,夫人一听,看着自己做的针线,想了一下,说:“有啦。 ”便要丞相明天照
17、她讲的就是了。第二天,老丞相早早出门了,找到小孩后,高兴地说:“下联得了,是手剪出开两重山 ,对吗?”“对啦,对啦。可是这下联不是你对的,是一个妇人说的。 ”老丞相听后,心想。这小孩当真聪明过人,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不如收他为养子,给他些银我,让他去读书,不是更好吗?想到这里,便把想法跟小孩说了,小孩也很乐意,高兴地答应了。后来,小孩发愤读书。几年后,便成了举世名人。联讽洪承畴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
18、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
19、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 ,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妙联绘贪官某县税务局有一个局长姓卞,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经常
20、借故到管下的企业敲诈勒索,要钱要物,若是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给“小鞋”你穿,处处刁难你,使许多企业的老板敢怒不敢言。有一次,他借故到管下的一家名叫“万福楼”的餐馆大吃大喝,这“万福楼”餐馆老板姓熊,他为了能做生意,所以不敢得罪这个税务局局长,每次这位局长光临,他夫妻俩都是跑前跑后,殷勤地好酒好肉招待。谁知,这卞局长,得寸进尺,他酒醉饭饱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要熊老板请来“三陪小姐” 供自己“消遣” ,有一天,卞局长喝了几杯之后,兴致勃勃,他自以为对楹联精通,吃了人家的,还要拿人家取笑,见熊老板夫妻俩为了招待他忙得团团转,他就将熊老板夫妻俩讽剌挖苦取乐,他将熊老板的“熊”字拆为“能”字与“四点” ,
21、出口吟出上联;上联是:熊老板,能者多劳,餐前跑断四条狗腿!可是这个熊老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个作家辞职下海经商的,不但对楹联很是爱好,还是市楹联协会理事,因此他也不甘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将“卞”字拆成“下”字加上“一点” ,拟出了下联,形象地描绘这位贪官的形象。下联是;卞局长,下流无耻,饭后伸出一只龟头!后来,因这贪官东窗事发,进了监狱,此事才被餐馆的服务员披露,成为一社会新闻,该联被该县的楹联协会评为当年谐趣反贪佳联一等奖而流传民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
22、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联语如刀亦伤人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一次在闲谈中,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
23、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 ”为这副对联,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员。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得美丽动人。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陈回答说:“我东厢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不成。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 ,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夏瑞符是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交。“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罗振玉是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国维是一
24、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犹深。他22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办的文学社。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儿女亲家。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1927年,罗振玉不知何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
25、至今说法不一,但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15251582)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虎榜”即是末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笑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人也有倒霉的时候。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府。家人告诉他说张在花园里,艾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眼之
26、间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急急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艾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为了揭开这个谜,艾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的卧室。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对了。于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联的巧妙。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后面的“白面”对“黑心
27、” , “虎榜”对“龙床” ,可谓绝对了。神宗一看,两眼发直,恨不得扒了张居正的皮。张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权力,今天连老娘也不放过,岂能轻饶?但艾自修奏道,此事不可声张,得顾及皇家面子,且容慢慢来。腊月初八是晒袍节,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照,破旧袍换新,理所当然对张居正的袍子特别关照。虽然张居正请人修补了官服,但那袍角仍旧露出破绽。于是神宗就定了张居正“猥亵皇恩”的罪,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张居正启程时,艾自修给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张纸片。张居正一看,纸片上写的正是艾自修所对下联,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了。王汝玉父子相对 王汝玉,本名王燧,明代书法家,永乐年间任翰林五经博士,参修永乐大典 。王汝玉小
28、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色。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亲即景吟出一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让儿子对下联。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很快对出了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唐玄宗亲试李泌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
29、马把李泌接来。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 ”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张兰张芳答武后唐武则天(690年704年)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作诗联对。这消息传到女皇帝武则天
30、的耳朵里,她不大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接着,武后出联要张兰对:“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这是异字同音联, “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面露喜色,连连颔首。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同音对得更妙。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
31、 “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 。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众大臣齐声夸赞:“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语道出了。 ”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朕爱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想留你在我身边,你愿意吗?”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武后又说:“你默许了,好,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诗,送送你姐姐吧!”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
32、雁,不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武后也长叹一声,说:“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于是感叹一番,才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琵琶结果 (原文)莫廷韩过袁履善先生,适村人献枇杷果,帖书琵琶字,相与大笑。某令君续至,两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为问,袁到其故,令君曰:“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 ”莫即云:“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令君赏誉再三,遂定交。 (明 浮白斋主人雅谑 )(译文)莫延韩到袁善履先生那儿去,正逢乡下人献来枇杷,献单上写着:“琵琶” ,两人看了大笑。某县令接着来了,两人的笑容还在脸上,县令因此发问。袁先
33、生讲出了原因,县令说“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 ”莫延韩接上去吟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县令对这两句诗再三欣赏称赞,于是定下了交情。(点评)这是一个由同音字混用而引出的笑话, “琵琶” “枇杷”两词声符相同而形符不同,而形符是表意义的,所以两词的意义也不同, “枇杷”的形符是“木” ,表明这种水果是一种树木上的果实;而“琵琶”是“玨” ,古文中的“玨”代表双玉,两块玉并放在一起,可以发出声音,与音乐有关。因此,我们看形声字要注意区别它们的形符和声符,那样就可以减少因混淆不清而造成的错别字了。苏辙改对显才华 苏辙(1039年1112年) ,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兄苏轼
34、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
35、他为“国老” (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
36、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桃树和李树,比喻所培植的优秀人才。同名巧对李梦阳李梦阳(1475年1531年) ,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 ”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
37、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 ,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 ,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李明珍自幼善对 李时珍(1518年1593年) ,字东璧,明代医学家。他好读医书,因为发现历来本草有很多错误,就立志重修。于是翻山越岭,穷搜
38、博采,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药物学史上一大巨著,李时珍也被称为“中国药圣”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他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 ”先生大为吃惊,决心加倍关照。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 ”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
39、虫夏草九重皮。 ”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 ”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 ”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拜访李明珍。走进院后,看到从
40、竹不禁赞叹:“烦暑最宜淡竹叶。 ”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李时珍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 ”李时珍笑道:“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 ”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放下便说:“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出门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李时珍笑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41、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 ,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出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 ,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
42、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 ”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 ”“手
43、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酒店续对乾隆晚年,一日晚膳后,乾隆召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民服走出宫外,来承德大街上闲逛。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文银两。 ” 君臣二人觉着好奇,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么也对不出适当的下联
44、来。恰在这时,酒店的伙计抬进一筐大蟹来。其中还有一只鼋鱼,正仰面朝天四腿乱蹬呢。纪晓岚灵机一动,吟出下联: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短头。此联意境别致、有趣,且字句工整。以三元对一串,有甲对无鳞,龟圆对鳅短,鳖瘪对鳝长,蟹短头对鲶大嘴,可谓天衣无缝。顾鼎臣幼年试对顾鼎臣(1473年1540年) ,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将蝉声比喻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十分惊奇。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顾鼎臣立即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