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 学时)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偏差;给定量 (B)给定量;偏差(C)给定量;扰动 (D)扰动;给定量 ( B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C)稳态特性 (D)精确度 ( A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22)()(5)(dtrtrtc(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D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8)(6)(3)(2 trcdttcdt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
2、性系统 ( B)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3dctdrtt(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C)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cos5trt(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D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drdtrttct)(5)(6)(3(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B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2trtc(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9. 设某系
3、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1286)(ssRCG(A) (B)tte2, tte,(C) (D) ( tetsin tte2,)10.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2186)(2ssRCG(A) (B)tte2, tte,(C) (D) ( C ttsintt2)11.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23186)(2ssRCG(A) (B)tte2, tte,(C) (D) ( A ttsintt2)12.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不包括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C)传递函数 (D)状态方程 ( C )13适合于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
4、系统是 。(A)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C)非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定常系统 ( A )14传递函数的零初始条件是指 时系统的 。0t(A)输入为零 (B)输入、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C)输入、输出为零 (D)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 ( B )1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加速度响应(C)单位斜坡响应 (D)单位脉冲响应 ( D ) 16系统自由运动的模态由 决定。(A)零点 (B)极点(C)零点和极点 (D)增益 ( B ) 17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源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A)18
5、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阱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B )19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混合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C )20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 (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1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2
6、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输入信号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3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sRC(A) (B) HG21HG21(C) (D) ( A )21 2124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sNC(A) (B) HG21HG21(C) (D) ( B )21 2125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sREG1(s) G2(s)H(s)R CNBE(A) (B) HG21HG21(C) (D) ( C )21 2126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7、 )(sNE(A) (B) HG21HG21(C) (D) ( D )21 2127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A )28.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上升时间为 。(A) (B) s504. s4.1(C) (D) ( A )35929.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峰值时间为 。(A) (B) . .(C) (D) ( B )s s30.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调节时间为 。(A) (B) 504. 4.1(C) (D) ( C)
8、3593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 0.632 时对应的 。t(A) (B) T2T(C) (D) ( A )3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 0.95 时对应的 。t(A) (B) (C) (D) ( C )343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 0.982 时对应的 t 。(A) T (B) 2T (C) 3T (D) 4T ( D )3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 A )35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初始值是 。(A)0 (B) T (C) (D)1 ( C )1/T36一阶系统的单位
9、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B )37若二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10 1(C) (D) ( B ) 038若二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10 (B) 1(C) (D) 0 ( C )39.若二阶系统处于零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10 (B) 1(C) (D) 0 ( D )40.若二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10 (B) 1(C) (D) 0 ( A )41.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发散正弦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
10、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A )42.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单调发散,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B)43.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D)44.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B)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C )45.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
11、期的趋于稳定,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 (A) 1 (B) 1(C) 都对 (D) 都错 ( C),AB,AB46.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振荡频率 无阻尼振荡频率。 (A)大于 (B)小于(C)等于 (D)小于等于 ( B )47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 ,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5(A) 1 (B) 10(C) (D) ( C )69.0 69.4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 ,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5(A) 1 (B) 10(C) (D) ( D )69.0 69.49.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 K 增加时,系统 。(A)阻尼比 增大,超调量 增大; %(B)阻尼比 减小,超调量 增大;(C
12、)阻尼比 增大,超调量 减小;(D)无阻尼自然频率 减小。 ( B n) 50.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调节时间与闭环极点的实部数值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 都有可能 ( B ,ABC)51.已知典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 ,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现为 。1.0()等幅的振荡 ()发散的振荡 ()衰减的振荡 ()恒值 ( C ) 52.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为 。 42sG(A) 0.25 (B)0.5 (C) 1 (D) 2 ( D )5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4s(A) 0.25 (B)0.5 (C) 1 (D) 2 ( A
13、)54.以下属于振荡环节的是 。 (A) (B) 312)(SG231)(SG(C) (D) ( D )255.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614253034ss(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C )56.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1304ss(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A )57.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42302ss(A)系统稳定 (B)
14、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A )58.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 11107504.6758sKs(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C)系统条件稳定 (D)无法判定 ( C )59.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系统稳定时 的取值范围是 。1K32 11107504.6758sKs(A) (B) 1K 134.6K(C) (D) ( C)34.6 60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输入)5(1.0()ssG为 时的稳态误差是 。2)(tr(A)不确定 (B)零(C)常数 (D)无穷大
15、 ( D )61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5(1.0()ssG,输入为 时的稳态误差是 。tr)((A)不确定 (B)零(C)常数 (D)无穷大 ( C )6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分别为 。 )5(7)SG(A) 7,型 (B) 7,型 (C) 1.4,型 (D) 1.4,型 ( D ) 63根轨迹法是利用 在 S 平面上的分布,通过图解的方法求取 的位置。(A)开环零、极点;闭环零点 (B)开环零、极点;闭环极点(C)闭环零、极点;开环零点 (D)闭环零、极点;开环极点 ( B )64根轨迹法是 的并且对称于 。 (A)离散;实轴 (B)连续;实轴
16、(C)离散;虚轴 (D)连续;虚轴 ( B )65相角条件是根轨迹存在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 ,AC都不对 ( C ) 66闭环零点由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 和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 组成。 (A)零点,零点 (B)零点,极点(C)极点,零点 (D)极点,极点 ( B ) 67根轨迹起于开环 ,终于开环 。 (A)零点,零点 (B)零点,极点(C)极点,零点 (D)极点,极点 ( C ) 68当开环有限极点数 大于有限零点数 时,有 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处。 nm(A) n (B)(C) (D) ( D mn)69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 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
17、和为 ,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 (A)左边,奇数 (B)右边,奇数(C)左边,偶数 (D)右边,偶数 ( B )70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D )71.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 (A)由系统的结构、参数确定;(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 有关; ( A t) 72 不是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A)极坐标图 (B)伯德图 (C)尼科尔斯图 (D)方框图 ( D ) 73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8(2)(ssG。(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
18、稳定 (D)无法判别 ( A )74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8(2)(s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B )75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0(2)(ssG。(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B )76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0(2)(s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C )77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8)2s(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19、( A )7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0(8)2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B )79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8)s(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B)80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8)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D )81最小相位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奈奎斯特曲线 点。)0,1(j(A)包围 (B)不包围(C)顺时针包围 (D)逆时针包围 ( B )82.系统闭环极点在 S 平面的分布
20、如图所示。那么,可以判断该系统是 。-1.4 -1.2 -1 -0.8 -0.6 -0.4 -0.2 0-1-0.8-0.6-0.4-0.200.20.40.60.81Pole-Zero MapReal AxisImaginary Axis(A)稳定的 (B)不稳定的(C)临界稳定的 (D)无法判定稳定性 ( C )83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其幅值裕度 等于 。2416)(sGh(A) (B)dB0d(C) (D) ( D )1684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幅值裕度 。hdB(A) (B).288.2(C) (D) ( A 453) 85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相角
21、裕度 。(A) (B)1.288.2(C) (D) ( 4653C)86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截止频率 。csrad/(A) (B)1.288.2(C) (D) ( D 4653)87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穿越频率 。xsrad/(A) (B)1.288.2(C) (D) ( B 4653)88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越大,反映出系统 。(A)频率特性的谐振峰值越小; (B)阻尼比越大; (C)闭环增益越大; (D)相角裕度越小 ( D ) 89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低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稳态误差(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 B)90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中
22、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稳态误差(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 C )91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高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稳态误差(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 D )92.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 。 0.2(5)1s(A)相位迟后校正; (B)迟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都不是 ( C ) 93香农采样定理指出,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 具有有限带宽,并且有直到 的)(teh频率分量,则使信号 )(te完满地从采样信号 恢复过来的采样周期 ,满足下列条件 *tT。(A) (B)hT2/hT2/(C) (D) ( A)94开环离散系
23、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A) (B) 2()Gz 12()Gz(C) (D) ( D 1)95闭环离散系统的输出 。()Cz(A) (B) ()1GRzH()1GzRH(C) (D) ( B ()z ()z) 96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1kp(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 B ) 97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1kp(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 C ) 98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01kp(A)双向脉冲序列 (B
24、)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 D ) 99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10kp(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D ) 100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1kp(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 C ) 101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则动态响应为 。1kp(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 B) 102非线性系统的 曲线和 交点时 无外作用下的周期运动。G)(1AN(A)有,存在 (B)有,可能存在 (C)无,存在 (D)无,可能存在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