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51165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偏差;给定量 (B)给定量;偏差(C)给定量;扰动 (D)扰动;给定量 ( B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C)稳态特性 (D)精确度 ( A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D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B)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

2、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C)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D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B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B)(C) (D) ( )10.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B)(C) (D) ( C )11.

3、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A) (B)(C) (D) ( A )12.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不包括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C)传递函数 (D)状态方程 ( C )13适合于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C)非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定常系统 ( A )14传递函数的零初始条件是指时系统的 。(A)输入为零 (B)输入、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C)输入、输出为零 (D)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 ( B )1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加速度响应(C)单位斜坡响应 (D)单位脉冲响应 ( D ) 16系统自

4、由运动的模态由 决定。(A)零点 (B)极点(C)零点和极点 (D)增益 ( B ) 17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源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A)18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阱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B )19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混合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C )20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 (C)分

5、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1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2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输入信号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3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C) (D) ( A )24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C) (D) ( B )25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6、 (C) (D) ( C )26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A) (B) (C) (D) ( D )27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A )28.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上升时间为 。(A) (B) (C) (D) ( A )29.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峰值时间为 。(A) (B) (C) (D) ( B )30.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调节时间为 。(A) (B) (C) (D) ( C)3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

7、应曲线的输出值为0.632时对应的 。(A) (B) (C) (D) ( A )3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0.95时对应的 。(A) (B) (C) (D) ( C )3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0.982时对应的 。(A) (B) (C) (D) ( D )3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 A )35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初始值是 。(A)0 (B) (C) (D)1 ( C )36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B

8、 )37若二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B )38若二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C )39.若二阶系统处于零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D ) 40.若二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C) (D) ( A ) 41.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发散正弦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A )42.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单调发散,则系统具有

9、。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B)43.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D)44.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B)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C )45.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的趋于稳定,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 (A) (B)(C)都对 (D)都错 ( C)46.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振荡频率 无阻尼振荡频率。 (

10、A)大于 (B)小于(C)等于 (D)小于等于 ( B )47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A) (B)(C) (D) ( C )4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A) (B)(C) (D) ( D )49.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K增加时,系统 。(A)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增大; (B)阻尼比减小,超调量增大;(C)阻尼比增大,超调量减小;(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 ( B ) 50.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调节时间与闭环极点的实部数值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都有可能 ( B )51.已知典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

11、应呈现为 。()等幅的振荡 ()发散的振荡 ()衰减的振荡 ()恒值 ( C ) 52.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为 。 (A) 0.25 (B)0.5 (C) 1 (D) 2 ( D )5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A) 0.25 (B)0.5 (C) 1 (D) 2 ( A )54.以下属于振荡环节的是 。 (A) (B) (C) (D) ( D )55.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C )56.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

12、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A )57.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A )58.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C)系统条件稳定 (D)无法判定 ( C )59.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系统稳定时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C)60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

13、统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输入为时的稳态误差是 。(A)不确定 (B)零(C)常数 (D)无穷大 ( D )61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输入为时的稳态误差是 。(A)不确定 (B)零(C)常数 (D)无穷大 ( C )6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分别为 。 (A) 7,型 (B) 7,型 (C) 1.4,型 (D) 1.4,型 ( D ) 63根轨迹法是利用 在S平面上的分布,通过图解的方法求取 的位置。(A)开环零、极点;闭环零点 (B)开环零、极点;闭环极点(C)闭环零、极点;开环零点 (D)闭环零、极点;开环极点 ( B )64根轨迹法是 的并且对

14、称于 。 (A)离散;实轴 (B)连续;实轴(C)离散;虚轴 (D)连续;虚轴 ( B )65相角条件是根轨迹存在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都不对 ( C ) 66闭环零点由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 和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 组成。 (A)零点,零点 (B)零点,极点(C)极点,零点 (D)极点,极点 ( B ) 67根轨迹起于开环 ,终于开环 。 (A)零点,零点 (B)零点,极点(C)极点,零点 (D)极点,极点 ( C ) 68当开环有限极点数大于有限零点数时,有 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处。 (A) (B)(C) (D) ( D )69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 开

15、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 ,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 (A)左边,奇数 (B)右边,奇数(C)左边,偶数 (D)右边,偶数 ( B )70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D )71.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 (A)由系统的结构、参数确定;(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有关; ( A ) 72 不是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A)极坐标图 (B)伯德图 (C)尼科尔斯图 (D)方框图 ( D ) 73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 (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16、 (D)无法判别 ( A )74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A)1,1,0 (B)0,0,0 (C)0,1,-2 (D)0,0.5,-1 ( B )75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B )76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A)1,1,0 (B)0,0,0 (C)0,1,-2 (D)0,0.5,-1 ( C )77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 (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A )7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A)1,1,0 (B)0,0,0 (C)0,1,-2

17、(D)0,0.5,-1 ( B )79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B)80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A)1,1,0 (B)0,0,0 (C)0,1,-2 (D)0,0.5,-1 ( D )81最小相位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奈奎斯特曲线 点。(A)包围 (B)不包围(C)顺时针包围 (D)逆时针包围 ( B )82.系统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分布如图所示。那么,可以判断该系统是 。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C)临界稳定的 (D)无法判定稳定性 ( C )83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其幅值裕度等于 。(A)

18、(B)(C) (D) ( D )84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幅值裕度 。(A) (B)(C) (D) ( A ) 85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相角裕度 。(A) (B)(C) (D) ( C)86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截止频率 。(A) (B)(C) (D) ( D )87某单位反馈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所示,其穿越频率 。(A) (B)(C) (D) ( B )88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越大,反映出系统 。(A)频率特性的谐振峰值越小; (B)阻尼比越大; (C)闭环增益越大; (D)相角裕度越小 ( D ) 89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低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

19、)稳态误差(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 B)90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稳态误差(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 C )91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高频段决定系统的 。(A)型别 (B)稳态误差(C)动态性能 (D)抗干扰能力 ( D )92.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 。 (A)相位迟后校正; (B)迟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都不是 ( C ) 93香农采样定理指出,如果采样器的输入信号具有有限带宽,并且有直到的频率分量,则使信号完满地从采样信号恢复过来的采样周期,满足下列条件 。(A) (B)(C) (D) ( A)94

20、开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A) (B) (C) (D) ( D )95闭环离散系统的输出 。(A) (B) (C) (D) ( B ) 96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 B ) 97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 C ) 98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A)双向脉冲序列 (B)发散脉冲序列 (C)等幅脉冲序列 (D)收敛脉冲序列 ( D ) 99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

21、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D ) 100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 C ) 101离散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则动态响应为 。(A)单向脉冲序列 (B)双向发散脉冲序列 (C)双向等幅脉冲序列 (D)双向收敛脉冲序列 ( B) 102非线性系统的曲线和 交点时 无外作用下的周期运动。(A)有,存在 (B)有,可能存在 (C)无,存在 (D)无,可能存在 ( B ) 103线性系统状态变量的选取 唯一性,状态变量的数目 。(A)具有,一定 (B)具有,不一定(C)不具有,一定 (D)不具有,不一定 104线性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 (B) (C)(D) 105线性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 (B) (C)(D) 106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 (B) (C)(D) 107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 (B) (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信息 > 电子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