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版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两栏小边.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94464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版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两栏小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版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两栏小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版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两栏小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版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两栏小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版 翟中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两栏小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癌基因(oncogene):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氨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将氨基酸和对应的 tRNA 的 3端进行共价连接形成氨酰-tRNA的酶。不同的氨基酸被不同的氨酰tRNA 合成酶所识别。暗反应( light independent reaction):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carbonassimilation reaction)。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 ATP 和 NADPH 中的能量,固定 CO2生成糖类。白

2、介素-1 转换酶(interleukin-1 converting enzyme,ICE):Caspase-1,Caspase 家族成员之一,线虫 Ced3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蛋白,催化白介素-1前体的剪切成熟过程。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胞间连丝(plasmodesma plasmodesma):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胞内体(endosome):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转运由胞吞作用新摄取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胞内体被认为是胞吞物质的主要分选站。胞吐作用(exocyto

3、sis):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胞吞作用(endocytosis):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的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巨型马达蛋白,利用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将膜泡或膜性细胞器等沿微管朝负极转运。胞质分裂(cytokinesis):细胞周期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一个细胞分

4、裂为两个子细胞。表观遗传(epigenetics):与核苷酸序列无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控制机制。病毒粒子(virion):单个病毒颗粒,通常由蛋白外壳和包裹在其内的遗传物质共同组成,仅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捕光复合体(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LHC):位于光系统之外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天线色素为光系统(PS)收集光子。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子。常染色质(euchroma

5、tin):间期核中处于分散状态、压缩程度相对较低、着色较浅的染色质。成膜体(phragmoplast):在植物细胞中期赤道板相应位置上致密排列的物质。由成簇交错的微管(与即将形成的细胞板垂直)和一些与其相连的电子致密物组成。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形式。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初生壁(primary wall):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壁,具有可伸展性。次生壁(secondary wall):在大多数成熟植物细胞中发现的较厚的细胞壁。粗肌丝(thick filament):组成肌节的

6、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粗肌丝被呈六角形排列的 6 根细肌丝所包围。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分子。胆固醇(cholesterol):动物细胞内的一种固醇类物质,占细胞质膜中脂质物质的半数以上。膜内胆固醇相对含量的高低可以影响膜的流动性。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质上的酶,通常对其他蛋白质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蛋白激酶 C(protein kinase C):一类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磷酸化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底物。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一个核心

7、蛋白分子与多个糖胺聚糖链组装而成的蛋白多糖复合物。蛋白聚糖可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一个多孔的亲水性凝胶,赋予组织抗压特性。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细胞质基质中降解被泛素标记蛋白质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较普遍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双线期,由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环形成类似灯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8、: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 cAMP, IP3, Ca2+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电化学梯度(electrochemical gradient):电荷和溶质浓度总的差异,决定物质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运动扩散能力。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膜上一系列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这些电子载体接受高能电子,并在传递过程中逐步降低电子的能量,最终将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 ATP 或以其他能量形式储存。凋亡复合体(apoptosome):凋亡分子 Apaf-1 与细胞色素c 形成的复合体,相对分子

9、质量为(7001400)10 3,细胞质中 Caspase-9 的前体被招募到复合体上并发生自身切割活化,引起细胞凋亡。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细胞凋亡过程中断裂的DNA 或染色质与细胞其他内含物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质膜包裹,形成的圆形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识别并吞噬。动粒(kinetochore):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蛋白质形成的结构,是纺锤体微管的附着位点。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神经元或肌细胞质膜上产生的一种快速、短暂、自我传播的电信号。动作电位或者神经冲动是神经系统通讯的基础。端粒(telomere):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

10、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用。端粒常在每条染色体末端形成一顶“帽子”结构。端粒酶(telomerase):含有 RNA 的反转录酶,能以自身RNA 为模板,对 DNA 端粒序列进行延长而解决线性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polysome):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 mRNA 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核糖体与 mRNA 的聚合体。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染色体 DNA 经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呈规则并排的巨大染色体,昆虫中的巨大染色体形态特征最为典型。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rans Golgi network,TGN):处于高尔基体反面

11、的管网状结构,主要功能是负责对蛋白质进行分选,并定向将蛋白质转运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最终位置。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对其移动需要反转录酶的转座元件。泛素(ubiquitin):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与要降解的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共价连接,指导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进行降解。泛素依赖性降解途径(ubiquitin dependent pathway):在 E1、E2、E3 三种酶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将泛素连接到靶蛋白上,最后由 26S 蛋白酶体特异性识别被泛素化的底物并将其降解,同时释放出泛素单体以备循环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

12、: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物质在细胞内的定位来观察某一特定生化反应过程的技术。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组织切片上涂一薄层感光乳胶,乳胶经组织发出的射线曝光、显影,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银颗粒定位,可以获知细胞中有放射性信号的位点。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形成 ATP 的过程,其中电子从 H2O 分子到 NADP呈线性传递。分辨率(limit of resolution):显微镜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公式为 D=0.61Nsin(/2),其中 D 是样品中可以被分辨开来的两质点间的最小距离,是照射光的波长,N 是介质的折射率,

13、 代表透镜的镜口角,与透镜孔径大小直接相关。分泌途径(secretory pathway):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溶酶体或植物细胞液泡等的物质分泌路径。其中涉及分泌物的合成、修饰和分泌物外排等过程。该过程包括组成型分泌和可调控型分泌。分子伴侣(chaperone,molecular chaperon):一种与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质,以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变性或聚集沉淀,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以及跨膜转运有意义。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 GTP 与水解 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封闭连接(oc

14、cluding junction):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紧密连接是这种连接的典型代表。负染色(negative staining):用重金属盐对电镜样品进行染色的技术,使得重金属盐沉积在样品周围,而样品不被染色,从而衬托出样品的精细结构。钙泵(calcium pump,Ca 2+-ATPase):在肌细胞的肌质网膜上含量丰富的跨膜转运蛋白,属于 P 型泵,利用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将 Ca2+从细胞质基质泵到肌质网内。钙黏蛋白(cadherin):介导 Ca2+依赖性的细胞与细胞间黏着的相关糖蛋白家族成员。钙调蛋白(cal

15、modulin):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 Ca2+结合蛋白,参与许多 Ca2+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转导。每个钙调蛋白分子有 4 个钙离子结合位点。甘露糖-6-磷酸(mannose-6-phosphate, M6P):溶酶体酶的寡糖链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形成的一个分选标记。干细胞(stem cell):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不断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一种由管网结构和多个膜囊组成的极性细胞器,主要功能是对 ER 转运来的脂分子及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以及分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sanning microscope):用聚焦极好的激

16、光束对样品单一景深的层面进行快速扫描,从而获得“光学切片”效果的显微镜。光反应(light dependent reaction):构成光合作用的两种反应之一。该反应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 NADPH 中。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没有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部分。光面内质网呈分支管状,功能包括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机物的解毒、将葡萄糖-6-磷酸迅速转化成葡萄糖以及 Ca2+的储存等。光系统(photosystem):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利用光能并将其转变成其他能量形式的多聚蛋白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真

17、核细胞中含多种活性酶的细胞器。利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真核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由双层膜构成,分别称外核膜与内核膜。双层核膜上镶嵌有核孔复合体,能选择性地运输核内外物质。核基质(nuclear matrix):细胞核内抗抽提的不溶性纤维网状结构。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作用的 RNA 分子。核内小(RNA small nuclear RNA,snRNA):RNA 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

18、小分子 RNA(90300 bp),它们在细胞核中起作用。核内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剪接体中各种核糖核蛋白颗粒。因其由 snRNAs 与特异蛋白质结合而组成,故称snRNPs。核仁(nucleolus):细胞核内 rRNA 转录及加工产生核糖体亚基的结构,其构成包括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核糖体(ribosome):由数种 rRNA 和 50 多种核糖体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具有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是蛋白质合成的地方。核糖体 DNA(rDNA):编码 rRNA 的 DNA 序列,常常重复几百次,并簇集于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区域。核纤层(nuclear lamina):

19、位于核膜内侧,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由 DNA 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 147 bp 的 DNA 缠绕组蛋白八聚体近两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 60 bp 左右的连接 DNA 相连。核型(karyotype):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后期(anaphase):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产生向极运动的时段,由后期 A(anaphase A)及后期B(anaphase B)组成。后期 A 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拉向两极的向极运动,后期 B 是纺锤体两极进一步远离。后期促进复合体(an

20、aphase promoting complex,APC):泛素连接酶,通过泛素依赖性蛋白降解途径,降解参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蛋白质,使细胞从中期向后期转换。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sis):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动力势,用以驱动 ATP 合成酶合成 ATP。环式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叶绿体通过光系统,而不依赖于光系统,进行的 ATP 生成过程。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与肌动蛋白单体或肌动蛋白丝结合的蛋白,对微丝的组装、物理性质及其功能具有调控作用。肌节

21、(sarcomere):肌原纤维的收缩单元,主要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由于它们具有带状与条纹状图案,从而使得骨骼肌细胞呈现出横纹状外观。肌纤维(muscle fiber):一个骨骼肌细胞,内含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多个细胞核,外形呈纤维状。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储存有高浓度的 Ca2+。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asal lamina):一薄层胞外基质,厚 50200 nm,将上皮组织、肌细胞或脂肪细胞与结缔组织分隔开来。基粒(grana):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有序的排列形式。基因组(genome):每种生物的全部遗传

22、信息,相当于该物种单倍染色体组所有的 DNA。间期(interphase):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期之间的时期。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在动物细胞间专司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中空的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以利于小分子通过。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在有机体生命的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特异性失活的染色质。检验点(checkpoint):细胞周期的调控点,检验细胞从一个周期时相进入下一个时相的条件是否适合。减数分裂(meiosis):染色体 DNA 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形式。产生的子

23、细胞只含有母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是真核生物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由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衍生而来。即不带荧光标记的第一抗体与相应抗原孵育形成复合物后,再用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识别第一抗体,从而显示抗原所在位置。浆细胞(plasma cell):由 B 淋巴细胞发育而来的终端分化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抗体。胶原(collagen):一类纤维状的糖蛋白分子家族,具有较强的抗张力作用,参与胞外基质的构建。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由正常酵母染色体改造而成的克隆载体。其中

24、包含了染色体复制以及向子细胞平均分配等过程所需要的相关元件,同时还含有筛选基因,YAC 可以容纳高达几百 kb 的 DNA 插入片段。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chromatin):在细胞的所有时期均保持凝聚状态的染色质。主要由高度重复序列 DNA 构成。结合变构模型(binding change model):利用质子动力势驱动 ATP 合成酶构象发生改变,将 ADP 和无机磷合成ATP 的模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上皮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封闭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也形成了上皮细胞质膜蛋

25、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了上皮细胞的极性。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可兴奋细胞在其不受外来刺激时测得的膜电位差。抗体(antibody):一种免疫球蛋白,由 B 淋巴细胞衍生而来的浆细胞分泌所产生。它们识别并结合相应抗原(外源物质或病原体),从而促进外来物的失活或者导致病原体被吞噬、裂解。抗原(antigen):所有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的物质。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将蛋白质抗原片段呈递在细胞表面的细胞。这些抗原片段由抗原蛋白水解后产生,它们与主要组织性抗原复合体(MHC)结合后一起呈递到细胞表面。孔蛋白(pori

26、n):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的整合膜蛋白,形成非选择性的通道。跨细胞转运(transcytosis):以胞吞作用从细胞的一侧摄取物质,形成膜泡在细胞内运输,并以胞吐作用从细胞的另一侧释放出去的膜泡转运方式。类病毒(viroid):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仅由一个裸露的环状的 RNA 分子构成,侵入宿主细胞后能自我复制。类囊体(thylakoids):叶绿体内的扁平膜囊,在光合作用中,是光反应的功能位点。冷冻断裂复型(freeze fracture replica):样品组织冷冻后,用刀口撞击,使样品沿阻力最小的面断裂(通常在脂双层两小叶之间发生断裂),产生两个断裂面,用金属喷镀获

27、得断裂面的投影复制品,用于电子显微镜分析。冷冻蚀刻技术(freeze etch technique):样品经冷冻断裂后,在真空中短暂暴露,使断裂面上的一层薄冰升华,暴露出蚀刻面,以便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离子通道(ion channel):只允许特定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其亲水性通道的跨膜蛋白。连接子(connexon):间隙连接中由连接蛋白(connexin)在质膜内簇集形成的多亚基复合体。每个连接子由 6 个连接蛋白亚基环形排列而成,中间形成一直径约 1.5 nm 的通道。联会(synapsis):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的过程。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

28、lex,SC):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同源染色体间的基因重组,也有利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良性肿瘤(benign tumor):这类肿瘤的细胞不受正常生长调控,但不侵润附近的正常组织,也不向较远的位点转移。两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区和疏水区。淋巴细胞(lymphocyte):在血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循环的有核白细胞,包括 B 细胞和 T 细胞,它们介导获得性免疫。磷脂酶 C(phospholipase C):催化 PIP2 分解产生1,4,5肌醇三磷酸(IP 3)和二酰甘油(DAG)

29、两个第二信使分子。磷脂转移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将磷脂从一种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生物膜的水溶性转运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一种关于生物膜的动态结构模型,脂质和膜蛋白是可流动的,它们通过在膜内的运动与其他膜分子发生相互作用。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利用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肌球蛋白。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门控通道(gated c

30、hannel):一种离子通道,通过构象改变使溶液中的离子通过或阻止通过。依据引发构象改变的机制不同,门控通道包括电位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两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含有与抗体相似结构域的蛋白质总称,这些结构域一般由 70110 个氨基酸组成。大多数IgSF 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或抗原识别。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以膜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脂分子等物质从细胞一个区间转运到另一个区间。内共生学说(endosymbiont theory):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的假说,认为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共生

31、原核生物。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质中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胞内体、溶酶体和液泡等。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由小管、扁平囊和囊泡组成的系统,是合成脂分子、膜结合蛋白以及分泌蛋白的细胞器。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区域,具体位置仍很难定义。黏合斑(focal adhesion):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的细胞骨架组分是微丝,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

32、ll):在哺乳动物胚泡中发现的一类具有分化成各种胚胎组织细胞能力的细胞。可在体外培养,通过遗传修饰后导入胚泡发育成转基因动物。陪伴蛋白(chaperonin):分子伴侣 Hsp60 家族中的成员,如 Gro EL,由 14 个亚基形成柱形复合物,在复合物内部空间帮助其他蛋白质进行正确折叠。片状伪足(lamellipodium):运动的成纤维细胞的前缘,因微丝组装形成的扁平凸起。前期(prophase):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其中复制的染色体已凝集,但还没有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相连。前中期(prometaphase):有丝分裂过程中,从核被膜破裂、纺锤体微管捕捉住染色体,到染色体迁移到细胞赤道板之间

33、的时期。桥粒(desmosomes):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种锚定连接方式,在质膜内表面有明显的致密胞质斑,为与之连接的中间丝提供锚定位点。驱动蛋白(kinesin):能利用 ATP 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相关。染色单体(chromatid):在间期复制的染色质进入有丝分裂后通过着丝粒相连的成对的棒状结构,其中每个棒状结构被称为染色单体。染色体(chromosome):真核细胞分裂中期由 DNA 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度压缩的棒状结构。染色质(chromatin):在间期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 DNA、组蛋白及其他非组蛋白形成的线性复合体。溶酶

34、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该疾病以缺乏某种溶酶体酶为特征,从而不能降解相应底物而贮积在溶酶体内。溶血作用(hemolysis):红细胞质膜的透化作用。实验过程中,将红细胞放置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发生膨胀、破裂,释放出内容物并留下膜空壳(血影)。朊病毒(prion):与某些哺乳动物的退行性疾病相关的一种感染性蛋白质因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利用电子在样品表面扫描产生二次电子成像的显微镜。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动作电位沿神经元细胞质膜传递,依次引发相邻膜区域的动作电位的过程。

35、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突触前端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与突触后靶细胞结合,并改变靶细胞的膜电位。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元轴突末与肌纤维之间的连接位点,同时也是神经冲动从轴突经突触间隙向肌纤维传递的位点。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 NGF):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因子。受体(receptor):任何能与特定信号分子(配体)结合的膜蛋白分子,通常导致细胞摄取反应或细胞信号转导。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基质摄取特定大分子的途

36、径。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然后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而将物质吞入细胞内。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能将自身或胞质中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衰老相关的 -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galactosidase, SA -gal):衰老细胞中存在的 pH6.0条件下即表现活性的 -半乳糖苷酶。水孔蛋白(aquaporin):动植物细胞质膜上转运水分子的特异蛋白,为水分子的快速跨膜运动提供通道。糖萼(g

37、lycocalyx,cell coat):与质膜外表面紧密联系的一层糖被,由膜上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以及细胞分泌到胞外空间但仍与细胞表面紧密相连的物质共同组成。体外(in vitro):发生在机体之外或完整细胞之外。如细胞生长在培养条件下或利用非细胞体系研究基因转录等。与之对应的是 in vivo。天线色素分子(antenna):光合作用单位中光捕获分子,可以吸收各种波长的光子,并将光子的激发能传递至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调节型分泌(regulated secretion):细胞中已合成的分泌物质先储存在细胞质周边的分泌泡中,在受到适宜的信号刺激后,才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通

38、讯连接(communication junction):介导相邻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主要包括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和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二倍体细胞中能够配对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来自不同的亲本。每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两个拷贝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各含其一。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电子穿透样品后在显示屏上成像的显微镜。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protei

39、n):位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通过非共价键与膜脂或膜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膜结合蛋白。网格蛋白(clathrin):又称笼形蛋白,是一类包被蛋白,由 3 条重链和 3 条轻链组成,组装形成多面体笼形结构,介导高尔基体到溶酶体以及胞吞泡形成等过程。微管(microtubule):一种中空的细胞骨架纤维,由 与 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而成。微管蛋白(tubulin):一个能聚合形成微管的球状细胞骨架蛋白家族。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结合在微管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对微管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调控作用。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

40、rganizing centers,MTOC):在细胞中微管起始组装的地方,如中心体、基体等部位。-微管蛋白对微管的起始组装有重要作用。微粒体(microsomes):细胞匀浆后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微丝(microfilament):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它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动相关。细胞板(cell plate):在分裂的植物细胞中,由膜泡融合形成的扁平的膜结构,是新生植物细胞质膜的前体。细胞壁(cell wall):由细胞分泌到质膜外的一层刚性很强的胞外基质,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等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细菌和真菌细胞质膜外。细胞凋亡(apoptosis):一种有

41、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细胞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细胞中天然存在的 Caspase 抑制因子家族。所有成员都具有由 70个氨基酸组成的 BIR(baculoviral IAP repeat)结构域,这一区域对抑制凋亡的作用是必需的。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骨架(cytokeleton):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

42、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细胞核(nucleus):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所包被的,包含由 DNA、组蛋白等组织而成的染色质的细胞器,是基因组复制、RNA 合成和加工、核糖体组装的场所。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细胞坏死时,细胞内含物释放到胞外,引起周围区域的炎症反应。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细胞器(organelle):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

43、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细胞融合(cell fussion):两个细胞通过质膜的接触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的细胞只有一个连续的细胞质膜。细胞衰老(cell ageing,cell senescence):一般含义是复制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指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增殖后,停止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退化的过程。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系(cell line):来源于动物或植物细胞,能够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无限增殖的细胞群体

44、。细胞信号传递(cell signaling):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质膜传递至细胞内部,通常传递至细胞核,并引发特异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生物科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包括三个基本内容:所有生命体均由单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细胞只能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细胞质基质(cytosol):在细胞内,除膜性细胞器之外的细胞质液相内容物区域。细胞周期(cell cycle,cell division cycle):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细胞周期调控系统(cell cycle control syste

45、m):调节细胞周期运行的蛋白质网络系统。细肌丝(thin filament):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动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细肌丝按六角形排列包围在粗肌丝周围。线粒体(mitochondrion):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 ATP 的细胞器。线粒体是一种能量转换细胞器,还参与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一种将相位差转变成振幅差的显微镜,可观察不染色的活细胞。协同转运(cotransport):两种溶质协同跨膜运输的过程。两种溶质运输方向相同称为同向协同运输,相反则称为反向协同运输,是一种间接消耗 A

46、TP 的主动运输过程。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形式。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由 6 条不同多肽和一个小 RNA 分子构成的 RNP 颗粒。识别并结合从核糖体中合成出来的内质网信号序列,指导新生多肽及核糖体和 mRNA 附着到内质网膜上。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蛋白水解酶,负责切除在糙面内质网合成的新生多肽的 N 端信号肽序列。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蛋白质中由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

47、终定位。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选择素(selectin):一类膜整合糖蛋白家族,识别细胞表面所凸起的特定糖基排列,并与之结合。选择性 RNA 剪接(alternative RNA splicing):从同一RNA 转录物以不同剪接方式产生多种不同 mRNA 的机制。选择性通透屏障(selectively permeable barrier):允许一些物质自由通过而其他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的任何屏障结构,如质膜。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底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高能电子,通过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

48、,将高能电子的能量释放出来转换成质子动力势进而合成 ATP 的过程。叶绿体(chloroplast):真核细胞中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s):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将储存的脂肪酸转变成糖类的酶促反应的部位。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间期保持高度凝聚状态、染色较深、不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photobleaching recovery,FPR):研究膜组分流动性的技术,通过膜组分与荧光染料连接,用激光不可逆地漂白膜上的某一荧光区域,然后根据漂白区荧光恢复的速度,研究膜的流动性。应力纤维(s

49、tress fiber):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纤维束,由大量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丝组成。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含有丰富的应力纤维,通过黏合斑附着在胞外基质上。有丝分裂(mitosis):细胞核分裂的过程。复制的染色体分离产生两个子细胞核,每个子细胞核的染色体与母细胞染色体完全相同。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有丝分裂过程中,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纺锤体两极组成的装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复制后染色体的排列与运动具有重要作用。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常基因,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形式为癌基因,具有促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能力。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用直接从生物体获得的细胞所进行的培养。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procaryote):结构简单的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如细菌等。原生质体(protoplast):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或其他去壁细胞。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通过单链 RNA 或DNA 探针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或 mRNA 进行定位的技术。杂交瘤(hybridomas):由一个正常的产生抗体的 B 淋巴细胞与一个恶性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和产生单克隆抗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