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地理需要掌握的农作物及其习性一、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 、 “特用作物” 、 “工艺作物” ,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饮料作物、橡胶作物、染料作物、药用作物、香料作物、芳香油作物等)的分布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水稻“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水分条件较好
2、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 部 季 风 区 、 秦 岭 -淮 河以 南 ( 36N)玉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粮食作物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 3500积温线) ,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
3、例外)糖料作物 甜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咖啡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喜高温多雨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 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 10001800 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饮料可可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剑麻剑麻原产于墨西哥,
4、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 。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 60。喜高温耐旱黄麻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最多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亚麻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喜高温多雨纤维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于黄 河 流 域 、 长 江 流 域 和 南 疆 喜高温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柑橘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 喜温润,怕寒冷 气候
5、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水果苹果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最多 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花生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 量 占 全 国1 3 以 上喜温干燥、砂质壤土 要求积温在 3000以上,不耐霜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 川 产 量 全 国 第 一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芝麻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温耐旱 要求积温在 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6、。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油料作物油棕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2大豆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黑龙江为最多。 为中温作物 要求积温在 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出口农产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 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二.农作物生长季节油菜秋季种植,主要生长季节在冬季,春季收获。棉花则是早春播种种植,秋季收获。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种夏季收获的。水稻在南方有单季,是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则是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晚稻是夏季种植秋季收获。由于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经过冬季,所以
7、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果类蔬菜及豆类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获时间是夏季;白菜、葱、蒜等是长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种植,春天收获。 任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后。细分:油菜: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北方春小油菜的生育期 60130 天;冬小油菜 130290 天。油菜的阶段发育比较明显,冬性型油菜,春化阶段要求 010,需经过 1530 天;春性型介于春、冬型之间,对温度要求不甚明显。油菜为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时数为 1214 小时,能满足日照要求,开花结实小
8、增加日照,可以提前开花结实。反之,则延缓发育。棉花: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 5 厘米地温 5 天稳定通过 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 4 月中旬。南方的主要作物:1、水稻:南方:早稻 24 月播种,中稻 56 月播种,晚稻 7 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 8 月,9-10 月,11 月;2、玉米:播种期 24 月、7-9 月,收获期 68 月、10-11 月。3、番茄:秋季:9-10 月播种,收获期 12-4 月,11-12 月播种,35 月收获,3-4 月播种,6-8 月收获,5 6 月播种,89 月收获。 4 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
9、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 812 月播种,翌年 57 月成熟,生育期长达 300 天左右。长江中下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五谷丰登,哪五谷?粟、豆 、麻、麦、稻三.影响农业灾情重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的影响(1)气象因素:我国大部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这也是易形成水灾、易造成旱灾的原因之一。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若依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400 毫米等值线,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太行山麓向西南延
10、伸至青海、西藏的那曲、日喀则等地划线,此线以北和以西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下的少雨地带约占国土面积的 45,气候干燥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此线以南和以东,虽然年平均降水总量不少,但受夏季风的影响,雨量集中。东南各省的多雨季节在不同地区分别为 36 月或 47 月,占年降水量的 5060,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广大地区 69 月为雨季,4 个月的总雨量占年降水量的 7080,其他季节因雨少易于发生干旱。即使在雨季,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某时段的少雨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的干旱,俗称“卡脖旱” ,即使历时不长,也能造成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甚至绝收。再有,每年 67 月间我
11、国江淮流域常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称为梅雨,它是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由于历年季风的强弱、进退的迟早和持续时间不同,影响江淮流域的“梅雨期”和“ 梅雨量”,梅雨期短、梅雨量少或出现“ 空梅”则形成干旱。 夏秋季的台风登陆位置、强度以及深入内地情况等,对干旱影响也很大,及时的台风雨能解除江南的伏旱,台风雨过少,会使旱情加重。3我国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别出很大,丰水年降水量与少水年降水量比,一般南方可相差 l.53 倍,北方相差 36 倍,少雨年份易发生旱灾,有时连年的少雨,会造成连年;干旱。(2)水上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特别是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以每亩耕地平
12、均摊水资源量计,全国平均 1800 多立方米亩,但黄河、淮河流域只有 300 多立方米亩,辽河、海滦河流域更少,分别为 200 立方米亩左右,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 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特点: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此时正是冬麦生长和早秋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常需采取灌溉或其他抗旱措施,以保作物对水份的需要。这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特别是西北地区西部于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上游来水如
13、果来水少或积雪薄以及气温偏低造成融雪量少,灌溉水不足,则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2,人为因素的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需求的增加,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调整和产量的提高,使农业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紧张,干早问题更趋严重。例如以往种一季作物的不少地方,改为一年种两季,甚至于三季。尤其是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需水量相应增加。1949 年全国平均每亩耕地粮食产量只 86 公斤,1984 年亩产已达 366 公斤,若按每生产 1 斤粮食所需水量核算,现每亩耕地作物所需水量,比解放初期增加好几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几十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还是有增无减的
14、原因之。另外,人们盲目地扩大其他方面的用水量,有的毁林开荒,破坏自然植被或陡坡垦植,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大量施用化肥,不愿用农家有机肥料,使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衰退也加重旱灾的发生。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冬小麦:9、10 月份播种,次年 4、5 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 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棉花:49 月 油菜:12次年 5 月 花生:410 月 甜菜:59 月 水稻:东北:5、6 10 月(单季) 南方:4 7 月 710、11 月(双季)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 47
15、,总产占我国的 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 0积温 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 12.3,总产占 45。 35 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 5 月降水量大于450mm 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 于高产。青藏高原 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 抽穗成熟期长达 5080 天。降水不足, 小麦种在水浇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