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效果研究 孙悠昀 茅安文 上海电力医院急诊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本院 2014 年1月-2016年12 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抽选 100例, 根据护理的方式的差 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 例, 研究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 对照组仅给 予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 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 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更短 (P0.05) 。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理人员首先将急救需要的药物、 器具准备妥当, 在护理时果断迅速, 正确调整
2、 心电监护、 吸氧器械等设备, 保证患者呼吸畅通, 根据情况调整吸氧浓度, 控制 吸氧时间。 还需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以便于在给予患者输血、 输入药物更高效。 同时预留导尿管,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对120院前急救中心的交 接通讯, 通过120指挥系统实时将具体情况发回医院, 医院根据收到的信息做 好抢救准备;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急诊分诊工作, 该护理人员在收 到信息后做好抢救床的安排、急救设备的开启、氧气及推车的快速出迎等, 并尽 快收集患者资料, 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护理人员时刻做好抢救过程中的检查准 备, 通
3、过电话提前告知相关检查科室, 并全程陪同患者,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需 进行抢救, 要及时提供抢救物品;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病区之后, 应将患者病 情、相关抢救药物、导管标志等进行交接, 交接完成后在交接报告单上签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记录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的评价标 准为:患者经过抢救之后各生命体征平稳, 且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同时采用自 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经 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组间 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MeanSD)
4、表示, 组间比较采 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 抢救时间、 心肺复苏时间明 显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数据,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要高于对照组患 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 2。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进展十分迅速, 故而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动作 快而准确, 稍微出现延误就可对患者抢救效果造成影响,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对护理的要求
5、也就随之增高, 探索更佳的护理模式也一 直是临床研究重点3。 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表现为被动对患者进行护理, 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未与相 关科室、部门及时沟通, 导致后期患者检查、转病房效率较为缓慢, 同时患者通 常需经过急诊医生处理之后再转向专科医生, 对患者最佳抢救时间有所延迟 4。 表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对比 下载原表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 下载原表 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 在抢救过程中通过对每个环节实施科学有效的 护理, 以预警、迅速、提前准备为护理准则, 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急诊抢救过程, 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全程性质, 以之为核心, 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对疾病进 行快
6、而有效的控制, 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 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 同时研究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 说明全程护理让患者更为认可。 综上所述, 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缩短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 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 参考文献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433-1434. 2刘瑛, 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8) :36-37. 3刘艳.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8) :166. 4杨峰.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7, 23 (3)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