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876029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抛物线的性质归纳及证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抛物线的常见性质及证明概念焦半径:抛物线上一点与其焦点的连线段;焦点弦:两端点在抛物线上且经过抛物线的焦点线段称为焦点弦.性质及证明过抛物线 y22px (p0)焦点 F 的弦两端点为 , ,倾斜角为 ,中点)(1yxA)(2B为 C(x0,y0), 分别过 A、B、C 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垂足为 A、B、C.1.求证:焦半径 ;焦半径 ;cos12|px cos1|2pxF ; 弦长| AB |x 1x 2p = ;特别地,当 x1=x2(1| AF | 1| BF | 2p 2sin=90 )时,弦长|AB|最短,称为通径,长为 2p;AOB 的面积 S OAB.sin2p证明:根据抛物

2、线的定义,| AF | AD |x 1 ,| BF | BC |x 2 ,p2 p2| AB | AF | BF |x 1x 2p如图 2,过 A、B 引 x 轴的垂线 AA1、BB 1,垂足为A1、B 1,那么| RF | AD | FA1 | AF | AF |cos ,| AF | | RF |1 cos p1 cos同理,| BF | | RF |1 cos p1 cos| AB | AF | BF | p1 cos p1 cos.2psin2SOAB SOAF SOBF | OF | y1 | | OF | y1 | (| y1 | y 1 |)12 12 12 p2y 1y2p 2

3、,则 y1、y 2 异号,因此,| y 1 | y 1 | y 1y 2 |CDB(x2,y 2)RA(x1,y 1)xyOA1B1F图 22S OAB | y1y 2 | p4 p4(y1 y2)2 4y1y2 p44m2p2 4p2 p22 1 m2.p22sin2.求证: ; ; .214px21yp1| AF | 1| BF | 2p当 ABx 轴时,有成立;AFB,当 AB 与 x 轴不垂直时,设焦点弦 AB 的方程为: .代入抛物线方程:2pykx.化简得:22pk22014kxp方程(1)之二根为 x1,x 2, .1212211224xppAFBx.12122244xpp px

4、3.求证: Rt.FBAC先证明:AMBRt 【证法一】延长 AM 交 BC 的延长线于 E,如图3,则ADMECM,CDB(x2,y 2)RA(x1,y 1)xyOFENM图 3xyCCBAOFKA3| AM | EM |,| EC | AD | BE | BC | CE | | BC | AD | BF | AF | AB |ABE 为等腰三角形,又 M 是 AE 的中点,BMAE,即AMBRt 【证法二】取 AB 的中点 N,连结 MN,则| MN | (| AD | BC |) (| AF | BF |) | AB |,| MN | AN | BN |12 12 12ABM 为直角三角

5、形, AB 为斜边,故AMBRt.【证法三】由已知得 C( ,y 2)、D ( ,y 1),由此得 M( , ).p2 p2 p2 y1 y22k AM ,同理y1 y1 y22x1 p2y1 y22y2 12p p p(y1 y2)y2 1 p2 p(y1 f( p2,y1)y2 1 p2 py1kBMpy2k AMkBM 1py1 py2 p2y1y2 p2 p2BMAE,即AMBRt .【证法四】由已知得 C( ,y 2)、D ( ,y 1),由此得p2 p2M( , ).p2 y1 y22 (x 1 , ), (x3 , )MA p2 y1 y22 MB p2 y2 y12 (x 1

6、)(x2 )MA MB p2 p2 (y1 y2)(y2 y1)4x 1x2 (x1 x2) p2 p24 (y1 y2)24 ( ) p24 p2y2 12p y2 22p p24 y2 1 y2 2 2y1y24 0p22 y1y22 p22 p22CDBRAxyO F图 41 234M4 ,故AMBRt .MA MB 【证法五】由下面证得DFC90 ,连结 FM,则 FMDM .又 ADAF,故ADM AFM,如图 412,同理3423 180 9012AMB Rt .接着证明:DFCRt【证法一】如图 5,由于| AD | AF |,ADRF,故可设AFDADF DFR ,同理,设BF

7、CBCFCFR ,而AFDDFRBFCCFR1802( )180 ,即 90 ,故DFC90【证法二】取 CD 的中点 M,即 M( , )p2 y1 y22由前知 kAM , kCF py1 y2 p2 p2 y2p py1k AMk CF, AM CF, 同 理 , BM DF DFC AMB 90 .【证法三】 (p,y 1), (p,y 2),DF CF p 2y 1y20DF CF ,故DFC90 .DF CF 【证法四】由于| RF |2p 2y 1y2| DR | RC |,即 , 且 DRF FRC 90| DR | RF | RF | RC | DRFFRC图 5CDB(x2

8、,y 2)RA(x1,y 1)xyOF( ,0) p2 CDB(x2,y 2)RA(x1,y 1)xyOFM图 6GHD1N1 NMxyO F图 7M1l5DFRRCF,而RCF RFC90DFRRFC90DFC904. CA、CB 是抛物线的切线【证法一】k AM ,AM 的直线方程为 yy 1 (x )py1 py1 y2 12p与抛物线方程 y22px 联立消去 x 得yy 1 ( ),整理得 y22y 1y 0py1y22p y2 12p y2 1可见(2y 1)24 0,y2 1故直线 AM 与抛物线 y22px 相切,同理 BM 也是抛物线的切线,如图 8.【证法二】由抛物线方程

9、y22px,两边对 x 求导, ,(y2) x (2px) x得 2y 2p, ,故抛物线 y22px 在点 A(x1,y 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k 切y x y x py | yy 1 .y x py1又 kAM ,k 切 k AM,即 AM 是抛物线在点 A 处的切线,同理 BM 也是抛物线py1的切线.【证法三】过点 A(x1,y 1)的切线方程为 y1yp(xx 1),把 M( , )代入p2 y1 y22左边y 1 px 1 ,y1 y22 y2 1 y1y22 2px1 p22 p22右边p( x 1) px 1,左边右边,可见,过点 A 的切线经过点 M,p2 p22CDB(x2

10、,y 2)RA(x1,y 1)xyOFM图 8D16即 AM 是抛物线的切线,同理 BM 也是抛物线的切线.5. CA、C B 分别是AAB 和BBA 的平分线.【证法一】延长 AM 交 BC 的延长线于 E,如图9,则ADMECM,有ADBC ,AB BE,DAMAEB BAM,即 AM 平分DAB,同理 BM 平分CBA .【证法二】由图 9 可知只须证明直线 AB 的倾斜角 是直线 AM 的倾斜角 的 2 倍即可,即 2 . 且 M( , )p2 y1 y22tan k AB .y2 y1x2 x1y2 y1y2 22py2 12p 2py1 y2tan k AM .y1 y1 y22x

11、1 p2y1 y22y2 12p p p(y1 y2)y2 1 p2 p(y1 f( p2,y1)y2 1 p2 py1tan 2 tan 2tan1 tan2 2py11 (f(p,y1)2 2py1y2 2 p2 2py1y2 2 y1y2 2py1 y2 2 ,即 AM 平分DAB,同理 BM 平分CBA .6. AC、AF 、y 轴三线共点,BC、BF 、y 轴三线共点【证法一】如图 10,设 AM 与 DF 相交于点 G1,由以上证明知| AD | AF |,AM 平分DAF,故 AG1也是 DF 边上的中线,G 1 是 DF 的中点.设 AD 与 y 轴交于点 D1,DF 与 y

12、轴相交于点 G2,易知,| DD 1 | | OF |,DD 1OF,CDB(x2,y 2)RA(x1,y 1)xyOFENM图 9CDB(x2,y 2)RA(x1,y 1)xyOFM图 10GHD17故DD 1G2FOG 2| DG 2 | FG 2 |,则 G2 也是 DF 的中点.G 1 与 G2 重合(设为点 G),则 AM、DF 、y 轴三线共点,同理 BM、CF、 y 轴也三线共点.【证法二】AM 的直线方程为 yy 1 (x ),py1 y2 12p令 x0 得 AM 与 y 轴交于点 G1(0, ),y12又 DF 的直线方程为 y (x ),令 x0 得 DF 与 y 轴交于

13、点 G2(0, )y1p p2 y12AM、DF 与 y 轴的相交同一点 G(0, ),则 AM、DF、y 轴三线共点,y12同理 BM、CF、 y 轴也三线共点 H由以上证明还可以得四边形 MHFG 是矩形.7. A、O、B三点共线,B、 O、A三点共线.【证法一】如图 11,k OA ,y1x1y1y2 12p 2py1kOC y2 p2 2y2p 2py2p2 2py2 y1y2 2py1k OA kOC,则 A、O、C 三点共线,同理 D、O、B 三点也共线.【证法二】设 AC 与 x 轴交于点 O ,ADRFBC , ,| RO | AD | | CO | CA | | BF | A

14、B | | O F | AF | | CB | AB |又| AD | AF | ,| BC | BF |, | RO | AF | | O F | AF | RO | O F |,则 O 与 O 重合,即 C、O、A 三点共线,同理 D、O 、B 三点也共线.【证法三】设 AC 与 x 轴交于点 O ,RFBC, ,| O F | CB | | AF | AB |CDB(x2,y 2)RA(x1,y 1)xyOF图 118| O F | 【见证】| CB | AF | AB | | BF | AF | AF | | BF | 11| AF | 1| BF | p2O 与 O 重合,则即 C、

15、O、A 三点共线,同理 D、O、B 三点也共线.【证法四】 ( ,y 2), (x 1,y 1),OC p2 OA y1x 1 y2 y1 y2 0p2 p2 y2 12p py12 y1y2y12p py12 p2y12p ,且都以 O 为端点OC OA A、O、C 三点共线,同理 B、O 、D 三点共线.【推广】过定点 P(m,0) 的直线与抛物线 y22px(p0)相交于点 A、B,过 A、B 两点分别作直线 l:x m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M、N,则 A、O、N 三点共线,B、O、M三点也共线,如下图: OyNMBAP xOyNMB AP x8. 若| AF |:| BF | m:n,

16、点 A 在第一象限, 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则 cos ;m nm n【证明】如图 14,过 A、B 分别作准线 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D,C,过 B 作 BEAD于 E,设| AF |mt,| AF |nt ,则| AD | AF |,| BC | BF |,| AE | AD | BC |(mn) t在 RtABE 中,cos BAE | AE | AB | (m n)t(m n)t m nm ncos cos BAE .m nm n【例 6】设经过抛物线 y22px 的焦点 F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 A、 B,CDBRAxyOEF图 14l9且| AF |:| BF |3:1,

17、则直线 AB 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答案】60 或 120 .9. 以 AF 为直径的圆与 y 轴相切,以 BF 为直径的圆与 y 轴相切;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AB为直径的圆与焦点弦 AB 相切.【说明】如图 15,设 E 是 AF 的中点,则 E 的坐标为( , ),p2 x12 y12则点 E 到 y 轴的距离为 d | AF |p2 x12 12故以 AF 为直径的圆与 y 轴相切,同理以 BF 为直径的圆与 y 轴相切.【说明】如图 15,设 M 是 AB 的中点,作 MN准线 l 于 N,则| MN | (| AD | BC |) (| AF | BF |) | AB

18、|12 12 12则圆心 M 到 l 的距离| MN | | AB |,12故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10. MN 交抛物线于点 Q,则 Q 是 MN 的中点.【证明】设 A( ,y 1),B( ,y 1),则 C( ,y 2),y2 12py2 22p p2D( , y1),p2图 16xyMAOFA xyCCBAOFKA xyCCBAOFKA10M( , ),N ( , ),p2 y1 y22 y2 1 y2 24p y1 y22设 MN 的中点为 Q ,则 Q ( , ) p2 y2 1 y2 24p2 y1 y22 p2 y2 1 y2 24p2 2p2 y2 1 y2 28p2y1y2 y2 1 y2 28p(y1 y22 )2 2p点 Q 在抛物线 y22px 上,即 Q 是 MN 的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