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6808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值域问题例 4.设函数 f(x)定义于实数集上,对于任意实数 x、y,f(x+y)=f(x)f(y)总成立,且存在 ,使得 ,求函数 f(x)的值域。21x)(21xff解:令 x=y=0,有 f(0)=0 或 f(0)=1。若 f(0)=0,则 f(x)=f(0+x)=f(x)f(0)=0恒成立,这与存在实数 ,使得 成立矛盾,故 f(0)0,必有 21 )(21xfff(0)=1。由于 f(x+y)=f(x)f(y)对任意实数 x、y 均成立,因此, ,0)2(xf又因为若 f(x)=0,则 f(0)=f(x-x)=f(x)f(-x)=0 与 f(0)0 矛盾,所以 f(x)0.四、求

2、解析式问题(换元法,解方程组,待定系数法,递推法,区间转移法,例 6、设对满足 x0,x1 的所有实数 x,函数 f(x)满足, ,求xfx1f(x)的解析式。解: - (2)(1),x0( 1)x(f) 且 ,)1(:x- xfxf得代 换用-(3):-1 得中 的代 换再 以 .2-ff 1)x0( :23)3且得由例 8.是否存在这样的函数 f(x),使下列三个条件:f(n)0,nN;f(n 1+n2)=f(n1)f(n2),n1,n2N*;f(2)=4 同时成立? 若存在,求出函数 f(x)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这样的函数 f(x),满足条件,得 f(2)=f(1+

3、1)=4,解得 f(1)=2.又 f(2)=4=22,f(3)=23,由此猜想:f(x)=2 x (xN*)小结:对于定义在正整数集 N*上的抽象函数,用数列中的递推法来探究,如果给出的关系式具有递推性,也常用递推法来求解.练习:1、 .23|)x(f:|,)x1(f2),x(f,)x(fy 求 证且为 实 数即是 实 数 函 数设解: ,0(f3 ,1)(f2,12与 已 知 得得代 换用 .23|)x(f,049 2得由3、函数 f(x)对一切实数 x,y 均有 f(x+y)-f(y)=(x+2y+1)x 成立,且 f(1)=0, (1)求 的值; 0(2)对任意的 , ,都有 f(x1)

4、+20 时,f(x)1,且对于任意实数 x、y,有 f(x+y)=f(x)f(y),求证:f(x)在 R 上为增函数。证明:设 R 上 x11,f(x2)=f(x2-x1+x1)=f(x2-x1)f(x1),(注意此处不能直接得大于 f(x1),因为 f(x1)的正负还没确定) 。取 x=y=0 得 f(0)=0 或 f(0)=1;若 f(0)=0,令 x0,y=0,则 f(x)=0 与 x0 时,f(x)1 矛盾,所以 f(0)=1,x0 时,f(x)10,x0,f(-x)1,由,故 f(x)0,从而 f(x2)f(x1).即 f(x)在 R 上)(1)()0( xfxff得是增函数。(注意

5、与例 4 的解答相比较,体会解答的灵活性)练习:已知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R,且对 m、nR, 恒有 f(m+n)=f(m)+f(n)1,且f( )=0,当 x 时,f(x)0.求证:f(x )是单调递增函数;2121证明:设 x1x 2,则 x2x 1 ,由题意 f(x2x 1 )0,f (x2)f(x 1)=f(x 2x 1)2+x1f(x 1)=f(x2x 1)+f(x1)1f(x 1)=f(x2x 1)1=f(x 2x 1)+f( )1=f(x 2x 1) 0,f( x)是单调递增函数.2练习 4、已知函数 f(x)对任何正数 x,y 都有 f(xy)=f(x)f(y),且 f(x

6、)0,当 x1 时,f(x)f(x2),故 f(x)在 R+上为减函数.1)(f)(f)(f)(f 2121212 练习 6、. 已知函数 x的定义域为 0,,且同时满足:(1)对任意 0,x,总有fx;(2) 3f, (3)若 12,且 12x,则有 1212()()fxff. (I)求 0的值;(II)求 ()f的最大值; (III)设数列 na的前 项和为 nS,且满足*12,nnSaN.求证: 123 123()()affaf .解:(I)令 120x,由(3), 则 0,0, 由对任意 0,x,总有(),()fxf(II)任意 12,且 12,则212102121()()()fxxf

7、fxfmax()f(III)*3nnSaN13nnSa 1113 3,0nna13() 4nffffff143(nn,即 14()(nnf。22112214 4133 33() nnnfaffafa 故 13()2nfa1 ()()即原式成立。 六、奇偶性问题解析: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再考虑 f(-x)与 f(x)的关系(2)已知 y=f(2x+1)是偶函数,则函数 y=f(2x)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D )A.x=1 B.x=2 C.x= D.x=21解析:f(2x+1)关于 x=0 对称,则 f(x)关于 x=1 对称,故 f(2x)关于 2x=1 对称.注:若由奇偶性

8、的定义看复合函数,一般用一个简单函数来表示复合函数,化繁为简。F(x)=f(2x+1)为偶函数,则 f(-2x+1)=f(2x+1)f(x)关于 x=1 对称。例 15:设 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且在 上是增函数,又)(xfR)0,(。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12312(aaf a解析:又偶函数的性质知道: 在 上减,而 ,)(xf),012a,所以由 得 ,解得0123a )123()12(afaf 12312aa。0(设计理由:此类题源于变量与单调区间的分类讨论问题,所以本题弹性较大,可以作一些条件变换如: 等;也可将定义域作一些)()()(fff或调整)例 16:定义在 R 上的单调函数

9、f(x)满足 f(3)=log 3 且对任意 x,y R 都有 f(x+y)2=f(x)+f(y) (1)求证 f(x)为奇函数;(2)若 f(k3 )+f(3 -9 -2)0 对任意 x R 恒成立,xx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解答:(1) 证明: f(x+y)=f(x)+f(y)(x,yR)- 令 y=-x,代入式,得 f(x-x)=f(x)+f(-x)=f(0),令 x=y=0,代入式,得 f(0+0)=f(0)+f(0),即 f(0)=0即 f(-x)=-f(x)对任意 xR 成立,f(x)是奇函数(2)解: f(3)=log 30,即 f(3)f(0),又 f(x)在 R 上是单调函数

10、,所以 f(x)2在 R 上是增函数,又由(1)f(x)是奇函数f(k 3 )-f(3 -9 -2)=f(-3 +9 +2), xxxk3 -3 +9 +2,3 -(1+k)3 +20 对任意 xR 成立令 t=3 0,即 t -xx2xx 2(1+k)t+20 对任意 t0 恒成立故: 对任意 xR 恒2 21()1),2(),0,10()()812令 其 对 称 轴当 即 时 , 符 合 题 意 ;+k当 时对 任 意 恒 成 立解 得 - kfttxfktfk 312()(92)0时 , xkfkf成立。说明:问题(2)的上述解法是根据函数的性质f(x)是奇函数且在 xR 上是增函数,把

11、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 f(t)=t -(1+k)t+2 对于任意 t0 恒成立对二次2函数 f(t)进行研究求解本题还有更简捷的解法:分离系数由 k3 -3 +9 +2xx得 要使对 不等式 恒成立,只需,132,132xxuk而 xR231.xkkm-1 对 0 2恒成立,分离参变量 m(这是求参变量取值范围的通法)得:m0提高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 f(x)满足:f(x+1)= )(1xf,且 f(x)在-3,-2上是减函数,又 、 是钝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f(sin)f(cos ) B. f(sin)-1(这是使用“判别式法”时需特别注意的) 。记 x+1=t,(

12、t0),此时 x=t-1,设 g(t)=212)1()(2 tttt(当且仅当 t=1 即 x=0 时等号成立, (注意这里的“换元”实质是“整体化”的具体落实,将需要“整体化”的部分换成一个变量,比“凑”更具一般性也更易实施) ,选 C。举例 2已知 Rba,1+,则 ab1的最小值为 解析:本题关注 的取值范围,对 使用基本不等式,当且仅当 ab=1 时等号成立,事实上: 4)2(0,等号不成立,即不能使用基本不等式。记 ab=t(0 t 41), ab1=t+ =g(t),函数 g(t)在(0, 41上递减,g( t)min=g(41)= 7。5.求参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采用分离参数法,转

13、化为求某函数的值域或最值;也可以整体研究函数 y=f(a,x)的最值。举例 关于 x 的方程 22x-m2x+4=0(x0)有解,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解析:令 2x=t,(0t1),原方程变为:t 2-mt+4=0 在(0,1)上有解,这里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判别式处理,因为0 不能保证方程在(0,1)上有解,还需附加更多的条件才成,繁!事实上,求参变量范围的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分离参变量”: tm4= )(g,所谓方程有解,即 m在函数 )(tg的值域内(这也是解决方程有解问题的通法) ,t(0,1) ,不能使用基本不等式(等号不成立) ,注意到函数 )(t在(0,1)上递减, )(tg(5, )即 (5,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