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剖学内脏知识笔记大全.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286575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内脏知识笔记大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解剖学内脏知识笔记大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解剖学内脏知识笔记大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解剖学内脏知识笔记大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解剖学内脏知识笔记大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内 脏 学内脏: 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四系统。内脏学: 研究内脏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的科学。(胸膜、腹膜、会阴 内脏学)一、内脏的般结构:内脏各器官按形态分为(一)中空性器官:胃、肠;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胱;输精管、 输卵管、子宫。,特点:管壁一般分三层或四层 食管气管。1、粘 膜: 消化吸收的重要部分。粘膜 粘膜下层 粘膜肌。 形成 环形或纵行皱襞。腺体 分泌消化液或粘液,消化食物、润滑和保护管壁 。2、粘膜下层:由松 C T 构成,可使粘膜有一定移动性,有丰富的血管、L 管、L 组织、N 和腺体。,3、肌层:消化管的食管以上部分;肛门 骨胳肌。消化道其余部分 平滑肌 内层 环

2、形蠕动 外层 纵行 4、外膜: 薄层 C T 构成。 浆 膜: 松 C T + 间皮。纤维膜: 松 C T 。(二)实质性器官:多为腺组织。表面包C T被膜或浆膜。,如:肝、胰、肾、生殖腺、脾等。C T 被膜 伸入器官实质 若干基本单位 称小叶。器官门: 分布于实质性器官的 A、V、N、L 管;器官导管等出入器官之处的凹陷。肺门、肝门、肾门、 脾门等。,二、胸部的分界线和腹部的分区:(一)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 8、肩胛线: 2、胸骨线: 9、后正中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5、腋前线:6、腋后线:7、腋中线:,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为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

3、:为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4、胸骨旁线:为胸骨线与锁骨中线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5、腋前线:为沿腋前襞与胸壁交界处所作的垂直线。 6、腋后线:为沿腋后襞与胸壁交界处所作的垂直线。 7、腋中线:为经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8、肩胛线:为上肢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是经人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二)腹部分区:4 区; 9 区 ;两种划分方法。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季肋区右外侧区 脐 区 左外侧区右腹股沟区 耻 区 左腹股沟区,腹部分区 九分法:肋弓平面、髂结节平面和腹股沟中点垂线 四分法:以脐

4、为中心作十字线,第五章 消 化 系 统一、概述: 消化管 消化腺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份: 蛋白质、淀粉 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 (二)消化系的功能:消化:食物 分解 能吸收 过程。吸收:物质 上皮C 血液或淋巴。排泄:残渣 粪 便 排出体外。,(三)消化系的组成:1、 消化管:口腔 肛门的一条肌性管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上消化道: 口腔 十二指肠。下消化道: 空肠 直 肠。2、消化腺:管外腺: 肝脏、胰腺、唾液腺。 管内腺: 胃腺、肠腺、舌腺。,(四)消化过程的运动形式和阶段:1、机械消化:口腔 胃。 消化管对食物机械性影。2、化学消化: 小肠。 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

5、消化阶段: 1、初步消化阶段:口腔 胃。机械为主。2、主要消阶段:小肠。化学为主,机械为辅。3、辅助消化阶段:大肠。 排泄、,二、消化管的结构:(一)口腔:前壁:上、下唇;鼻唇沟、牙龈、上下唇系带。1、构成 : 侧壁:颊、粘膜 肌 皮肤。上腭:前2/3硬腭 骨 + 粘膜。后2/3软腭 肌 + 粘膜。下: 口底。,口腔前庭: 上下唇、颊、上下牙弓、牙龈之间的狭腔。固有口腔:上下牙弓、牙龈围成。 2、分部 软 腭:腭帆 腭垂(悬雍垂)腭舌弓 腭咽弓 扁桃体。咽 峡:腭垂、腭帆、腭舌弓、腭咽弓、舌根共同围成。,(二)口腔器官: 牙齿 位于上下牙槽内。 1、牙齿的形态:牙冠: 露在口腔内的部分。扁平、

6、锥形、方形。牙颈: 牙根与牙冠之间。 牙根: 嵌在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份。尖、切牙齿 一个根; 根尖孔磨牙齿 23个根; 牙根管牙腔:(牙髓腔) 牙髓。 牙冠腔。,2、牙齿的种类和排列:人一生有两套牙齿。1)乳牙:67月生长,3岁出齐,共20个。2)恒牙:67岁换牙,第一磨牙先出,14岁出齐,第三磨牙最迟(智齿) 共32 个。乳牙牙式:切牙 切牙 尖牙 磨牙 磨牙 ,恒牙牙式:,中切牙,侧切牙,尖 牙,一前磨牙,二前磨牙,一磨 牙,二 磨牙,三 磨牙,1 2 3 4 5 6 7 83、牙组织:(结构) 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牙 髓:,4、牙周组织:牙周膜 :介于牙根和牙槽之间的 C T,固定牙

7、根,缓冲咀嚼时的压力。牙 龈 :口腔粘膜的一部分,血管丰富,包绕牙颈与牙槽骨骨膜紧贴。牙槽骨:下合骨的一部份。 (三)舌: 横纹肌 + 粘膜。 舌尖:1、舌的形态: 舌体:舌盲孔 界沟 舌根:,2、舌的粘膜: 舌背粘膜呈淡红色 舌乳头。丝状乳头 白色小突起、最多、舌前2/3 。菌状乳头 稍大于丝状乳头、较少,多见舌尖、舌体两侧。轮廓乳头 最大最少、在界沟前方。叶状乳头 舌侧缘后部、呈叶片头。味 蕾 粘膜上皮中,味觉感受器。舌扁桃体 舌根背面粘膜内淋巴小结。,舌系带 舌下面粘膜在中线形成皱襞、连于口腔底前部。舌下阜 舌系带两侧一对小园隆起,是舌 下腺、颌下腺大管的开口。舌下襞 舌下阜向底后外侧延

8、续的粘膜 皱襞,深面有舌下小腺。3、舌 肌:舌内肌:起止均在舌内,有纵、横、垂直肌 作用 舌缩短、变短、变薄。,舌外肌 頦舌肌,一对强有力的肌肉。两侧收缩 伸舌。一侧收缩 舌伸向对侧。 (四)口腔腺:小唾液腺: 唇腺、颊腺、腭腺、舌腺。大唾液腺:三对。1、腮腺: 最大、重1520 g 。形态 不规则,呈三角形,分浅、深两部。,腮腺管:腮腺前部发出 颧弓下方一横指处 横过咬肌表面穿颊肌 开口于对上颌第二磨牙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2、下颌下腺: 卵园形、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开口 舌系带两的舌下阜。3、舌下腺:轻小、扁长园形,位于口底舌下襞。开口 1条大管 舌下阜;10条小管 舌下襞。,(五)咽: 上

9、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1、位置形态: 状肌性管道,长约12 cm 。上 颅底。 前 鼻、口、喉。下 C6平食管。 后 16颈椎。侧 颈部血管、神经干。2、咽的分部:软腭以上 鼻后孔 鼻腔。顶后壁 : 咽扁桃体 婴儿发达。1)鼻咽 发炎增大 鼻咽变窄 张口呼吸。 10岁退化。,咽鼓管咽口:下鼻甲后方约1cm处 中耳鼓室。小儿 : 咽鼓管 短、平、直 中耳炎。成人 : 咽鼓管 细、长、斜 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吞咽、呵欠时。咽鼓管 后外1/3 骨性。 前内2/3 软骨 咽鼓管园枕。寻找咽鼓管的标志。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扁桃体。咽隐窝: 园枕与咽后壁之间 鼻咽癌。,2)口咽: 上 鼻咽。咽腔中部、软腭至

10、会厌之间 下 喉咽。前 口腔。会厌正中襞两侧 会厌谷 异物停留。腭扁桃体 口咽侧壁。淋巴组织 上皮。6岁发育快 青春期萎缩。少量淋巴组织。形态位置:扁卵园形、在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细菌异物 腭扁桃体炎,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侧索 沿腭咽弓向上 软腭后方咽隐窝的条索状淋巴组织。作用: 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功能。3)喉咽:咽的下部,会厌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梨状隐窝: 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隐形成。 异物滞留处。,3、咽肌: 咽下缩肌: 吞咽时咽缩肌自咽缩肌 咽中缩肌: 上而下收缩咽上缩肌: 推动食团 食管。茎突咽肌: 收缩时上提咽及喉咽

11、提肌 咽鼓管咽肌: 舌根后压、会厌腭咽肌: 封闭喉口 食管。空气 鼻腔 食管 胃。 咽食物 口腔 咽峡 喉 气管。,(六)食管: 是一条从咽到胃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长约 25 cm 。上 接咽(环状软骨、C6平面) 位置毗邻:下 连胃贲、T11 水平。前 对第7肋软骨。后 气管、主A、心包、脊柱前。颈部:5cm 。 门齿 贲门40 45cm。分部:胸部:18 cm 。耳尖 耳垂 剑突。腹部:12 cm 。,狭窄和压迹: 主A弓、左主支气、左心房压迹。第一狭窄:(颈狭窄) 距门齿15 cm 。狭窄 第二狭窄:(左主支管主A 狭窄) 距门齿 25 cm 。第三狭窄:(穿膈处) 距门齿 40 cm

12、。第一狭窄 阻止空气从咽进入食管。第三狭窄 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胃。第二狭窄 主A弓、左主支气管挤压。临床 食物滞留、嵌顿、食管癌好发部位。,食管壁的结构:较厚、约34cm。分四层。粘 膜 层: 34层纵向粘膜皱襞。粘膜下层: 松 C T、较大A、V、N、L。 四层 上 1/3 横纹肌。肌 层: 中1/3 横纹肌 + 平滑肌。下1/3 平滑肌。外 膜 : 松C T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份,容纳食物、初步消化、长2530 cm 、胃容量1500 mL 。1、胃的形态: 上口 贲门。上下二口 下口 幽门。大小二弯 胃小弯 上缘 角切迹。胃大弯 下缘 贲门切迹。前后二壁 前壁 贴腹前壁。后壁 贴胰

13、、脾。,贲门部: 胃贲门周围。胃底部: 贲门切迹以上的部分, 1、分部 称胃穹窿、含空气 50 ml 。 放射科 称胃泡。胃 体: 角切迹一胃底之间。幽门部:(胃窦)角切迹右侧近幽门处。幽门窦 扩大部分、胃溃疡、胃癌好发部位。幽门管 23 cm 、管腔变窄。,2、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虚盈不同而变化。大部分 左季肋区。 小部分 腹上区。 贲门 T 11 左侧。幽门 L 1 右侧。胃大变位置 最底点 脐平面。 3、胃壁的结构: 幽门括约肌。幽门瓣。胃区 胃小凹 胃腺开口。,二、小肠: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长67 m。(一)位置分部:盘曲于腹腔中下部,上 幽门; 下 连盲肠。1、十二指肠:胃与空肠

14、之间,长2530 cm 。呈“ C ”形紧贴腹后壁,最短、最粗、最 固定。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胆汁。 上部 : 十二指肠上曲 降部。长5 cm 十二指肠球 近幽门2.5cm处。临床 粘膜光滑,少皱襞;溃疡好发部位。,降部: 长约78 cm 。十二指肠下曲 右肾内缘 L3左侧。十二指肠环状皱襞:十二指肠纵行皱襞: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总管、胰管开口。十二指肠小乳头: 付胰管的开口。水平部: 又称下部。长约10 cm 。在L 23水平,由右向左沿胰头下方左行。前面 有肠系膜上 A 、 V 。,升部: 长约23 cm 。由L3左侧向上 至L2 左侧急转向前下方 十二指肠空肠曲。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

15、膈右脚。(横纹肌 + 平滑肌 + C T)十二指肠悬Lig: (Treitz 韧带):由十 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下段表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临 床:手术时确定空肠起始点的重要标志。,2、小肠: 分为空肠和回肠,无明显界线,都被腹膜包绕,有肠系膜 连于腹后壁。空、回肠比较表:位置 长度 管壁 环状皱襞空肠 脐区左上 2/5 厚 高多密 回肠 脐区右下 3/5 薄 低少稀血管 淋巴滤泡 肠系膜血管 空肠 丰富多红 孤立淋巴滤泡 弓少、直长 回肠 少、浅 集合淋巴滤泡 弓多、直短,憩室:Meckel 距回肠末端0.31 m 处回肠壁上,约2%的成人有长25 cm的囊状突起、自肠壁向外突出,口径细于于

16、回肠。原因 胚胎时卵黄囊末消失形成的。临床 憩室发炎或合并穿孔,因其位置靠近阑尾,故症状酷似阑尾炎 。,3、大肠:是消化管的下端,全长1.5 m 。在右髂窝内起自回肠 止于肛门。围绕腹腔一周。1)分部: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除直肠、阑尾外。 结肠带、 结肠、盲肠都有: 结肠袋、脂肪垂 。结肠内面有 结肠半月襞。,2)盲肠:位于右髂窝内,长68 cm 。回盲瓣: 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皱襞。作 用: 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小肠。防止大肠残渣逆流回小肠。在回盲口下方约2cm 处有阑尾开口。高位盲肠 右髂窝上方,可达肝右叶下方。 低位盲肠 小骨盆内。,3)阑尾:(蚓突)根连于盲肠

17、后内侧壁的一段盲管,远端游离、长68 cm 。外径 0.51.0 cm ,管腔狭小 。儿童阑尾较长;中年后萎缩变小。最长20 cm、最短 12 cm 。位置: 因人而异; 回肠前位 28 % ; 回肠后位置 24 % ;盲后位 24 % ; 盲下位 6 % ;盆 位 26 % ; 脾 位 01 % 。,寻找辨识: 三条结肠带汇集于阑尾根部,寻找阑尾时沿结肠带向下追踪。体表投影:麦氏点 (McBurney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兰氏点 (Lanz):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4、结肠: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大肠,全长1.5 cm , 呈 “M”形、包绕于空

18、、回肠周围。 1)分部:升结肠: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长约 15cm。横结肠:结肠右曲与左曲之间,长约 50cm。降结肠: 结肠左曲与左髂棘处,长约20cm。乙状结肠:左髂 嵴至盆腔第三骶椎处。长 45cm 。,2)结肠的特点:结肠带: 三条纵行平滑肌增厚形成。结肠袋: 横沟 + 结肠半月辨 + 膨大。脂肪垂: 脂肪突起。 ( X呈串珠状)5、直肠: 位于骨盆后壁、骶骨前面,上 接乙状结肠。 长1014 cm ; 下肛管。 (1216 cm)。,直肠的弯曲: 与骶骨的弯曲一致。 骶 曲: 上端突向后的弯曲。会阴曲: 下端突向前的弯曲。直肠的分部: 上端 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较细。下端 管腔臌大称 直

19、肠壶腹。直肠 上方 直、乙交界处左侧、 距肛门11cm。横襞:中间 大而明显、恒定右侧,距肛门7cm 。 下方 小而不明显、或缺如。,6、肛管:上 直肠穿过盆膈平面。下 肛门。有肛门括约肌包绕。长 34 cm 。1)结构: 控制排便肛柱: 肛管内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 肛瓣: 肛柱下端间的半月形粘膜皱襞。肛窦: 肛柱下端与肛瓣间的小隐窝。齿状线: (肛皮线) 肛柱下端与各肛瓣 边缘连成锯齿状环线。,肛梳:(痔环)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 cm 的环状区域。由于内括约肌收缩形微突起的环形带。外观呈浅兰、光滑。表面 皮肤角化;深面 丰富V丛。白线: 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形线。距肛门11.5 cm

20、 ;距齿状线1cm。肌间沟 白线处活体呈浅兰色, 可触知此 处有一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线。,肛门:肛管下口、呈前后纵行的裂孔、前后径约23 cm 。肛门皮肤富有色素、 呈暗褐 色有硬毛、汗腺(肛周腺)、皮脂腺。内痔 齿状线以上。粘膜 V丛 内脏N 。临床: 外痔 齿状线以下。粘膜 V丛 脊 N 。混合痔 跨越齿状线上、下的V曲张。肛窦炎 肛窦深35 mm。 有肛腺开口。肛 瘘: (瘘管) 肛窦炎穿破皮肤。,2、肛门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 平滑肌、由肠壁环行平滑肌增厚形成。协助排便、控制大便作用不大。肛门外括约肌: 横纹肌、围绕肛门内括约外面;受意识控制,有较强的控制排便作用。分部:

21、 皮下部: 肛门周期皮下的环形肌束。 损伤 不产生大便失禁。,浅部:围绕肛门下端的椭圆形肌束。前部 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后部 附着于尾骨尖。深部:浅部上方较厚的肌束。浅、深部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损伤 大便失禁。肛管直肠环: 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纵行肌、强大肌环 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括约肛门 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小结: 前壁肝膈和腹壁 ,1、胃的毗邻: 后壁左肾胰和脾,后方还邻肾上腺。膈穹脾脏贴胃底。2、胃的位置歌:贲门十一胸椎左,幽门第一腰椎右, 大部位于左季肋,小部位于腹上部。,第三节 消 化 腺 一、概述: 胃腺:胃壁内 分泌胃液。 管内腺: 肠腺:肠壁内 分泌肠液。粘膜腺: 唇腺、颊腺

22、、腭腺、舌腺。口腔腺: 腮腺、下颌腺、 管外腺: 舌下腺。胰 腺: 肝 脏:最大的腺体。,功能:分泌消化液、润滑食物、进行化学消化。有些消化液含有排出的代谢产物。 二、口腔腺: 腮腺: 最大的一对,重1530 g 。形态:不规则。 浅部 呈三角形。 分 为 深部 伸入下颌后窝内。腮腺管:腺前部发出 颧弓下一横指 横过咬肌表面 穿颊肌开口 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 乳头。,2、下颌下腺: 形态: 卵园形。位置: 下颌下三角内。开口: 舌系带两侧的舌下阜。3、舌下腺:形态: 较小、扁长园形。位置: 口底舌下襞的深面。开口: 大导管一条开口 舌下阜。小导管十多条开口 舌下襞。,三、肝脏:人体最大的腺

23、体,血管最丰富、双重血液供应: 肝A、门V。重量:国人成人 男性 1154 1447 g女性 10291379g平均 1500g ;1299.91220.48g成人占体重的 1/401/50;胎儿、新生儿占体重的 1/20 。功能: “化工厂”,糖、脂、蛋代谢;维生素 合成;激素、药物的转化、解毒;造血。,1、肝脏的外形:呈不规则的楔形、红褐色、质软而脆。一门、二面、二叶、二缘、三大件、四叶。隆凸、光滑、紧贴膈肌。 肝镰状Lig 肝右叶 厚而大。 膈面 肝左叶 薄而小。裸 区:无腹膜复盖、左侧有腔 V 沟下腔 V 通过。,脏面:朝向后下方、邻近腹腔脏器、凹凸不平。喼 左 肝固有A 左右支。横

24、沟: 肝门 右 左、右肝管。 后 门 V 左右支。肝蒂 出入肝门的AVNL被CT包绕。左纵沟: 肝园Lig 脐闭锁形成。静脉Lig 静脉导管形成。右纵沟: 前下 胆囊窝 胆囊。后上 腔V窝囊 下腔V。,前缘: 肝下缘、是肝膈、脏面分界线。前缘锐利。 二缘 二切迹: 胆囊切迹。 肝园Lig切迹。后缘: 钝园。2、肝的位置:大部分 右季肋区、腹上区。 小部分 左季肋区。,3、肝脏的体表投影:肝脏上界与膈同高。右叶 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 上界 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的交点。左叶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的交点。右侧 在右锁骨中线右侧 、肝下缘与 下界: 与肋弓一致,检查时不能触及。 正中 在腹上区与

25、左右肋弓间,3岁以下 肝下缘 居剑下3 cm 。小孩 右侧肋弓下1.52cm;7岁不能触及。,左叶 与胃前壁相邻。后上部 邻接食管腹部。 毗 邻:右叶前部 与结肠右曲相接。中部 近肝门处邻接12指肠上曲。后部 邻接右肾、右肾上腺。4、肝的分叶与分段:左叶、右叶: 这种分叶不符合肝内管方叶、尾叶: 道系统的配布情况, 不适应肝外科手术。,肝内管道: 四套管道: 肝门V、肝A、肝管、肝V。两个系统: 肝门V、A、肝管 CT Glisson 系统。肝静脉系统。正 中 裂: 左、右半肝。 右前叶右叶间裂: 将右半肝分为: 右后叶左叶间裂: 将左半肝分为: 左内叶左外叶,左外叶段间裂:将左外叶分为 上段

26、。下段。右后叶段间裂:将右后叶分为 上段。下段。四、肝外胆道系统: 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胆总管。1、肝总管:长2 4 cm ,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位于肝十二指肠Lig内、下端与胆囊管汇合成 胆总管。,2、胆囊:形态: 呈长梨形、长约 812 cm,宽 35 cm, 容量 40 60 ml 。位置: 胆囊窝内。底: 突向前下的盲端、钝园。分部: 体: 底和颈之间。颈: 细而弯曲、长34 cm ,直径 0.3 cm ,有螺旋襞。胆结石 易嵌顿于此。,胆囊三角: 肝脏面 (Calot三角) 胆囊管 肝总管胆囊A 是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61.67%的人 在此三角内、胆囊 A经胆囊颈

27、左侧缘至胆囊。3、胆总管:长 48 cm 、管径36 mm 。肝胰壶腹: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与胰 胰管汇合 膨大 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的功能:肝胰壶腹括约肌: 收缩 胆汁贮存胆囊。胆管括约肌: 胰管括约肌: 舒张 胆汁排入肠腔。 4、胆汁的产生及排出:肝C 胆汁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左 肝管 肝总管 胆 总 管 右 胆囊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 囊。 胰腺管。,五、胰: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有内、外分泌功能。1、形态: 呈“ 蚕 ”形、长1420 cm的条状腺体, 宽35cm、厚1525cm、 似三棱状。质地柔软、呈灰红色。重82117 (6775)g 。2、位置: 在胃后横卧于腹后壁

28、 。约在12腰椎平面。,头:膨大、被十二指肠包绕。钩突与胰头之间夹有 肠系膜上A、V。胰头后沟 胆总管、胰头肿 3、分部: 大或癌肿 阻塞性黄疸。 体: 头、尾之间,横于L1椎体前方。前 胃 胃后壁癌肿或穿 孔常与胰粘连。 尾 : 较细、邻近脾门。,临床外科学: 位于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部分,长期22.5 cm 。胰 颈: 上 胃幽门。后 肝门V 。4、胰液的产生与排出: 胆总管 胰腺泡 胰 液 小导管 胰 管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付胰管 十二指肠小乳头。,5、胰腺的功能:外分泌部: 腺泡 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蛋白、淀粉、脂肪。内分泌部:胰 岛 散在于胰腺实后内 (胰尾较多)大小不等的孤立细胞团。Ac 20% 分泌高血糖素 血糖升高。Bc 70% 分泌胰岛素 血糖下降。Dc 1% 调节 A、B、Dc生长抑制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