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经济学,主讲教师:刘惠林,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学科发展的历史 第四节 学科研究成果,一、学科性质从总体上说,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和经济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二、学科研究对象教育经济学是研究对象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用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三、学科研究的任务与意义(一)学科研究的任务第一,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地位、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
2、。,第二,教育研究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的特点。第三,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劳动力培养、训练和储备的经济价值,预测设计再生产对各种专门人才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经济报酬。,第四,研究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原理、原则、计算模型和数量指标,以及具体计量公示和方法,说明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规律。第五,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明市场经济对教育经济的影响及教育消费、教育经营、教育产权、教育服务等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地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以及教育与物质商品
3、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当前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科实现为现实服务的理论任务。 (二)学科研究的意义,第二节 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一、学科概念体系教育经济学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经济 (二)教育 (三)教育投资 (四)教育成本 (五)教育经济效率 (六)教育经济效益,二、学科体系构成 第一部分,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科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部分,教育经济学学科确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原理和教育理论,也包括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部分,从宏观层面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述教育对经济的依存性和教
4、育对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第四部分,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具体概念、范畴、定律、原则、规律,以及计量模型和数据指标。 第五部分,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与组合和劳动报酬问题。 第六部分,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规划的制定以及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三、学科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一)研究方法(1)经济分析方法(2)教育研究法(3)经济计量统计法和教育统计法(4)比较研究法(5)概算法,(二)研究原则1.学科思想性与学科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批判与吸收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 学科发展的历史,一、学科领域兴起与开拓(一)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二)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学科产生的影响(三)国际政治背
5、景,二、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一)萌芽时期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二)形成时期教育经济学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三)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有高潮转入平稳发展时期。,三、中国教育经济学得产生于发展(一)引进、吸收、借鉴时期(二)建立中国教育经济学倡导时期(三)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组成立(四)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成立,第四节 学科研究成果,一、西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成果(一)沃尔什(二)舒尔茨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西方教育经济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取得诸多方面的重大学术成果。舒尔茨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基人。
6、,舒尔茨不仅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丹尼森 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对计量方法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韦锥 英国教育经济学家韦锥曾任伦敦鲁诺大学社会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计划研究所理事。他于1962年出版了最早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因此有人认为他的这部专著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五)布劳格 它在较系统第总结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简述题 1、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2、教育经济学所使用的主要概念 3、教育投资 4、教育成本 5、教育经济效率 6、教育经济效益 7、教育经济学科发展的简要历史阶
7、段,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第一节 教育劳动学说 第二节 社会在生产与教育 第三节 劳动价值学说与教育,第一节 教育劳动学说,第一,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活动。 第二,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劳动。这也可以说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第三,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间接生产性质。,第二节 社会再生产与教育,一、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一)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 性质和形态 二、教育在科学
8、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 产中的作用(一)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功能,(二)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 的中介作用(三)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第三节 劳动价值学说与教育,一、教育费用时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三、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扩张与实践应用,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一、人力资本的来源 二、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三、人力资
9、本的性质及特点(一)人力资本的性质其一为稀缺性。其二为生产性。其三为可变性。(四)人力资本的特点其一,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与 其载者不可分离。,其二,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能直接转让或买卖,不能被继承。 其三,人力资本既具有资本的性质,也具有效益性质。 四、人力资本要素构成及其主要内容构成人力资本的要素或类型包括教育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本、健康资本、迁移与流动资本以及培训资本等。教育资本是指用于教育的费用,以培养和提高在职和未来劳动者的能力,因此可称为人力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本是指用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费用,包括大学里的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专业和技术培训等。 健康资本是指用于以来哦卫生的费用,包括医
10、疗、保健、营养以及体育锻炼等费用。 迁移与流动资本也成国内外人才吸流资本,是指用于国内劳动者流动和国际人才吸刘、智力引进的费用,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劳动力合专门人才,以利于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加效率。,五、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质量 第二,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其二,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其三,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第四,教
11、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求教育投资总量。 第五,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基本上同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二)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 1.舒尔茨的主要观点 (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其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3)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12、。有效地合理使用于分配时间的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构成问题。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人力资本可以使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趋于减少。,首先,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工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状态。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 最后,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2.丹尼森的主要观点 第一,丹尼森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教育因素和教育投
13、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第三,“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四,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起作用。,3.贝克尔的主要观点 第一,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 第二,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第三,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是人力资本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第四,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第五,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第六,贝克尔还用具体数学计算和实证研究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六、教育的人力资本价值,其一,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中的价值。 其二,教育在人力资本要素构成中的地位。 其三,教育对于人力资本
14、发挥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其四,教育产权有一部分包含在人力资本产权中。,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一、筛选假设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做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据此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教育信息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第一,同意人力资本理论把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受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相应高。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 第二,筛选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该理论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只是反映能力,但不提高人的能力。教育本质就是信息,不是通过教育过程提高能力并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筛选过程,通过教
15、育市场信息获得经济效益。,二、社会化理论,第一,批评早期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教育的作用反映在两个方面。从经济效益上说,教育通过培养和训练不同个性特征的劳动力顺利地做好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作,起到岗位职责对口、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从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上说,教育不但没有促进社会平等,而且还会再产生社会不平等。,三、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两部分,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这两种劳动力市场是有许多区别的。 其一,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比较低的,受教育程
16、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不成立的;,其二,在种族方面,劳动力主要市场是由白人占据统治地位,这个市场工资待遇较高,就业机会多,工作比较保险,而次要市场则不然,次要市场大部分是黑人劳动力,工人工资待遇低,容易失业,没有工作保障。,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2.筛选假设理论 二、简述题 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3、人力资本的性质,第四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一节 教育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 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节 教育与物质生产过程,第一节 教育需求与供给,一、教育需求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一)教育社会需求教
17、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其一,社会人口状况。 其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其三,政策导向。,(二)教育个人需求,1.教育个人需求动因其一,精神生活需求。其二,物质生活需求。其三,社会地位需求。,2.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其一,个人天赋能力。其二,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其三,学杂费的高低。其四,个人教育未来收益。,二、教育供给,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供给还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
18、如成人教育、在职培训等。 教育机会主要由政府、企业或者社会团体所举办的学校提供。,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教师供给。 其二,教育资源配置。 其三,教育单位成本。 其四,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三、教育供求关系的调节,(一)教育供求的矛盾教育供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教育个人需求和教育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社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等。,(二)教育供求的调节,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社会和个人在教育需求上出发点和追求的目的不同,因此对教育质量、层次和类别结构的需求发生冲突和矛盾。,需要对教育的供求矛盾进行调节。 调节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政府调节
19、、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 1.市场调节市场调节也就是用学费这一准教育价格进行调节。,2.政府调节 政府调节的根据在于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从宏观上管理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同时,政府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举办者和投资者,也有条件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3.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 为克服市场与政府调节的缺陷,可将二者适当结合起来。由于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调节为主,不同的教育其产品特征不同,应区别对待。,(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新的矛盾及调节机制。,目前,我国
20、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 其一,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教育需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绝对数的增加;二是公民个人要求接受教育的范围和程度在扩大与提高。,其二,教育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一则表现为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二则表现为教育供给和教育结构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一、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经济决定着教育的权力、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三)经济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受教育人口数量具有依存关系。其二,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程度、教育年限具有
21、依存关系。其三,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资金支付也具有依存关系。其四,经济发展水平与学科、专业设置的规模和速度也有依存关系。(四)经济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一)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是以国民经济总产值、净产值或者国民收入为标志的,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货币资金的增长与合理配置。,(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功能,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其一,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人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形成人的体力。其二,对人的教育和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形成劳动者的脑力和智力,从而实现社会劳动力的生产再生产。,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22、重要途径。 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功能,1.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 2.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发生作用。 3.教育通过陶冶劳动者的思想和道德,提高劳动者的精神文明程度,从而对他们的劳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对经济发展发生作用。,(四)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及其功能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教育对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功能;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功能;教育在满足人们自身发展需要和逐步实现人的全
23、面发展中的功能;教育在使人们在经济上、社会上有安全感、保障感等方面的功能;教育在使社会具有良好道德风尚中的功能;等等。,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一,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投资上应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其二,教育事业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经济建设近期和远期需要。,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素与特征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素分析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积极扩大社会就业 3.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差距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5.加强医疗卫生和健康保护 6.提高社会公平性,强化设会秩序和管理 7.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8.加
24、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特征,1.目标一致性 2.整体性 3.协调性 4.和谐性 5.低耗性 6.发展性,(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1.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2.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一)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先导性 (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 (三)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全局性,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教育发展,(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三)高校人力
25、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高等学校人力资本开发的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层面,即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专业人才数量; 二是专业结构层面,即学校培养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专业层次; 三是人才质量层面,即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所能达到的质量情况和素质水平。,为了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需要正确处理下列几种关系。,一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二是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三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四是传统继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四、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体现,(一)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统一 1.培育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2.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3.加强人
26、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4.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教育投资保持适度的超前增长,1.教育投资的增长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增加教育投资能够促进人口与经济良性循环 3.增加教育投资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人力资源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吻合,1.人力资源素质与扩大就业能力 2.人力资源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3.人力资源与提高人口素质,第一,要解决为什么要开发人力资源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人,依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二,要解决开发什么的问题。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涉及体制创新、机制转换、政策调整、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
27、,是对各类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多层次开发的体系和过程。 第三,要解决怎样开发的问题。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力资本含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开发潜能,提高效率,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第四节 教育与物质生产过程,一、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区别和联系,从这一流程中,可以确立如下四个基本理论观点。,第一,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第二,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除了通过生产关系相互发生间接联系和关系外,它们之间还有直接联系和关系。第三,自然科学知识是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联
28、结点和纽带。第四,物化环节是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发生直接关系的关键性环节。,二、教育与物质生产各个环节的关系,一、名词解释 1、教育供给 2、教育需求 二、简述题 1、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 2、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 3、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 4、教育供给的调节方式,三、简答题 1、简述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2、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功能,第五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教育,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一、生产发展决定科技发展不仅科学技术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生产。社会
29、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起着决定性推动作用。,二、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社会生产决定着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但科学技术也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起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是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直接社会生产力。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物质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特别是物质生产的高度自动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第三,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效率发展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第二节 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一、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二、
30、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三、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教育,一、知识经济的基本含义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平常说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科学与技术,其中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总之,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科学、技术是知识的核心。,二、知识经济命题的由来,第一,美国经济多年来一直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快速持续发展?他们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理论,遵循三个基本原理,即物质稀缺原理、生产函数理论、收益递减原理。 第三,知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 第四,美国的微软公司为知识经济的典
31、型代表。,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同工业经济的区别: 1.动力不同:工业经济的推动力是蒸汽机、电气技术;知识经济的推动力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2.产业内容不同:工业经济主要是制造业;知识经济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3.效率标准不同:工业经济为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为知识生产率。 4.管理重点不同:工业经济管理重点为物质生产;知识经济管理重点为研究、开发、销售、职工培训。 5.生产方式不同:工业经济为标准化、集中化、专业化、社会化、大批量、单一产品、一条生产线,刚性;知识经济为非标准化,分散化,即柔性强、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6.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工业经济直接从事
32、生产劳动力占80%;知识经济直接从事生产工人占20%,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却占80%以上。 7.社会主体不同:工业时代,工人阶层为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体。 8.分配方式不同:工业时代为“岗位工资制”;知识经济时代为“业绩付酬制”。,9.经济学理论不同:工业经济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 10.投资持续周期不同:工业经济对自然采掘、开发,造成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知识经济属无形投资,可使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不会带来生态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四、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其一,宏观上必须真正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改变教育仍是公共事业的观念,树立
33、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生产知识、扩散知识的产业,教育是生产性投资的观念。,其二,基础教育仍是坚持抓好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在坚持全面发展方针指导下,实施素质教育。 其三,高等教育将担任着更重要的使命。 其四,企业教育与培训将有更大的发展。 其五,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 其六,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内容,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使各级各类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生产的实际,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其七,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使教育方法尽快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教育组织形式和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简述题: 1.知识经济中知识的
34、涵义 2.知识经济中科学的涵义,第六章 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第一节 教育服务概述 第二节 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第四节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进展分析,第一节 教育服务概述,一、教育服务的基本含义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教育产品是教育服务。教育产品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产品是商品,它具有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教育服务在市场交换中形成教育市场。,二、教育服务的主要特征(一)教育服务具有基础产业性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教育服务是服务业中的重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
35、的作用。(二)教育服务具有交换性、市场性教育服务产品就是商品,商品应适合在市场上交换,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教育服务在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教育市场。 (三)教育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生产教育服务产品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参与下进行的,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劳动的成果。 教与学是在同一时空中进行的。生产教育服务产品与消费教育服务产品是不可分割的,是同时发生的。,(四)教育服务产品消费者具有多层次、多元性 教育服务产品在市场上消费,其购买对象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从消费对象上看具有多元化,包括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等。,三、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形成 (一)优
36、质教育服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核心 (二)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重要举措 (三)打造学校经营品牌是形成教育服务优势的有力手段,四、教育服务的现实价值 (一)教育服务观点对于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 (二)教育服务观点对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树立教育服务观点可以使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获得经济效益价值 (四)确立教育服务观点对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第二节 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的接轨和联系,除了学校校办产业直接生产的各种物质产品投入市场交换,充实物质商品市场,繁荣市场经济外,主
37、要是通过教育对发展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对缩短生产物质形态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二、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是联结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或称纽带。第二,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则表现为教育对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上。,第三,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还有深层次的联系。这种深层次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教育对人才和劳动力价值的作用反映出来的。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市场 教育与科学技术市场的接轨和联系更具有直接性。科学技术是商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生产科技商品,可
38、以直接投向科技市场出售、转让和推广。,四、教育与劳务(服务)市场教育与劳务(服务)市场的接轨和联系也具有直接性。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所谓特殊性的使用价值,就是只提供活动性服务,而且这种活动直接或间接参与经济活动。教育服务买卖关系的实质内容是教育,所培养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力,或者劳动力的劳动能力。教育服务作为买方,它需要培养劳动力的教育资金投入,即教育成本,也就是劳动能力的生产消费和再生产费用,也可称教育费用、学习费用。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的价值,是伴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即教育成本的提高而提高的。教育服务作为卖方
39、则是将教育所培养的各种劳动力投入市场,供业主选择和聘用。不同教育,程度具有不同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具有不同的价格,即工资水平。 其一,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物质生产领域结合紧密的高等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这些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为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与劳务市场接轨。 其二,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与培训,为企业提供劳务和服务,可以同劳务市场,接轨。 其三,学校创办的产业或企业,企业集团,它们所生产的各种形态商品投入市场,可以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通过生产、开发、推广科技产品与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接轨。 其四,除了上述之外,教育与劳务市场的接
40、轨,还表现在教育可以提供知识信息服务、情报资料服务和各种智力咨询服务等。,五、市场经济与教育资源配置 (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分配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合理有效的分配。它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学校之间的分配。,(1)社会资源对教育的分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均需要资源,在社会总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就有个如何合理有效的配置的问题。 (2)教育资源在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 (3)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教育级别中的分配包括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 (4)教育资
41、源在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分配。,(二)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是通过政府计划直接分配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教育资源的基本配置者,教育资源的分配由政府集中决策,教育资源是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教育行政区域或层次具体分配。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分配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实行利润最大化,因此,教育资源配置改变集中配置、行政手段分配的模式,实行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所反映的供求情况,通过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自由转移,实行合理有效配
42、置。这种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是有条件,的,如果真正形成教育市场并且具备自由竞争的条件,教育市场信号能够灵敏的反映教育供求关系和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程度等。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有点事可以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来协调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它也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等缺点。 市场经济虽然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则是有范围,的、有限度的。因为:其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仅限于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并不产生外在利益的私人产品和劳务;其二,市场机制对于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而且产生外在利益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则是无能为力的;其三,市场机制对于在消费上既具有排他性
43、,同时又产生外在利益的准公共产品和劳务,职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省发挥作用。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合理状况,是有条件的。具体地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免费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因此,其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采取由政府提供,不能采取市场经济机制进行的资源配置方式;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或者说混合产品,因此,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同时也应看到有一部分的非义务教育仍需要政府提供资助,包括政府举办的教育,应通过财政拨款方式配置教育资源。市场经济,体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通过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调节教育的类别、层次、专业结构及各级各类专业的招生数量;其二,通过学费调节教育的供
44、给与需求。由于非义务教育收取学费作为教育成本补偿,因此,学费就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第三节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一、世界贸易组织简介 (一)世界贸易组织概况世界贸易组织(Wor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二)WTO的基本职能 WTO的基本职能包括: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三)WTO的宗旨、目标及地位 WTO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优运用
45、世界资源,保护环境,并以不同经,济发展述评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的份额。 WTO的具体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巩固原来的关贸总协定、为贸易自由化所作的努力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所有成果。为实现这些目标,各,成员国应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歧视性待遇。 (四)WTO组织机构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可对多边贸易协议的所有事物做出决定。 (五)WTO的基本原则 WTO体制在经济贸易自由化下
46、,有其基本原则贯穿与所有文件,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主要原则:(1)非歧视原则;(2)关税保护和市场开放原则;(3)稳定贸易发展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5)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6)地区贸易原则;(7)磋商协商原则;(8)保护实施原则;(9)透明度原则。 (六)WTO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 1.落实乌拉圭回和协议内容,继续谈判框架协议,2.解决成员之间贸易争端 3.举行高层会议,帮助最不发达成员国家解决贸易发展问题 4.举行部长会议,解决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的问题,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来源 (一)普遍理性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理性作为思辨和认识人生的能力具有普遍性和普世性,理性可
47、以从社会、政治、文化等环境中剥离出来,人们在揭示并接受这一理念存在的同时,只要任其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地发展,宇宙大同和人类幸福就能实现。,(二)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理论由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其基本观点是各国若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将从贸易中获利;反之,如果各国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高的产品,也会在贸易中获利。 (三)自由市场理论 自由市场理论是新自由主义理论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这一理论主张发展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在国际贸易上推崇世界自由市场,消除国际间的贸易壁垒。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经济发展中国家均应进行自由贸易。 (四)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理论主要指的是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化中市场
48、国际化和全球化是核心。在市场全球化中,除实物、资本和劳动要素之外,主要交易是科学技术,其中现代高科技占国际交易的主导,地位,同时伴随着服务业交易,包括交易服务将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内容。 (五)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国家,教育这一公共物品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提供的,国家税收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影子价格,是纳税人为自己多消费公共物品支付的代价,也就是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与个人或企业单位纳税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交,易关系、买卖关系。事实上把提供公共教育的政府作用转化为中介作用,即税收由纳税人所支付,受教育权由纳税换得,也就是说消费者自己花钱买来了受教育机会。 三、中国与W
49、TO的关系 (一)复关及加入WTO谈判历史回顾 (二)中国正式加入WTO,四、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教育服务贸易(一)服务贸易的概念根据WTO 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一条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指:(1)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2)从一成员境内向其他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存在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 国家教育服务贸易是指国际贸易即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以服务的形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可看成是国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作为教育活动服务的特殊作用价值。,(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形成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机构或组织在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是,将教育贸易当做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来看待,列入统计范围,说明教育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额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取消了对海外留学生优惠措施,采取了全成本收费政策。这一政策标志着服务国际交流重点从单纯的援助合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