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经济与管理52619.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3543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经济与管理526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526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526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526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5261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教育经济与管理模拟试题一第 1 题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2、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分配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的分配。它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学校之间的分配。3、教育投资教育投资,也称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教育财政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

2、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也可以认为是投入教育领域,用于培养各种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4、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产学研相结合,即分属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大学、科研院所与产业,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中寻求某个或某些领域的合作,在相互交流与作用中通过技术创新,产生大于各自潜能之和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过程。5、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就是教师劳动的作用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教师劳动要满足的主体是国家、社会、个人。当教师劳动的作用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就产生了教师劳动的价值。第 2 题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

3、1、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校教育目的一般应具有以下这样一个层次结构: 从教育目的(国家的)这个层面来看,它是指国家规定教育应当培养的符合特定要求的人才。在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之中,它处在最高层次,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一般要求。从培养目标(学校的)这个层面来看,它是指具体学校所要培养的具有一定规格要求的人。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教学目标则是一种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2、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意义有哪些?教育督导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其所属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

4、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意义有:第一,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的需要。第二,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教的根本保证。第三,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第四,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培养教育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和教育的有效途径。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第一,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首先,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最后,统治阶级利用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第二,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第三,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简述现代教育与现代生

5、产相结合的特点。第一,普遍重视综合技术教育,把综合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同现代生产相结合的基本形式。第二,政府和企业支持教育界实施现代教育同现代生产相结合,以培养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新人。第三,不仅注重教育同现代生产在形式上的结合,更注重实质性的结合。第四,重视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企业科技人员的兼职聘用。5、教育成本控制的原则包括哪些?第一,可控性原则。是指教育成本活动都是以学校特定的单位或个人为责任单元进行的,这些责任单元对其职责范围内成本消耗量负有直接责任。第二,全面性原则。影响教育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育成本控制要贯穿于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2需要全体人员的协调一致,这就是成本控

6、制的全面性。第三,分级归口管理原则。实行教育成本的分级归口管理就是将学校的成本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基层科室。6、简述教育消费的性质。(1)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2)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 (3)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 (4)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 (5)教育消费并不完全体现为个人消费,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消费。7、为什么说教师队伍的正常流动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队伍的流动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一个方面,通过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流动,可以克服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实现“人尽其才“ 。其次,通过

7、校际之间的流动,可以避免学科上的“近亲繁殖“现象,发挥人才的“ 杂交“优势,有利于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最后,教师在校内流动,有助于解决教师编制、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不合理问题,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第 3 题 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试对我国教育成本进行分析。(1)我国小学生教育成本分析我国小学生教育成本,主要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部分构成。教育直接成本又分为社会直接成本和学生个人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又分为社会间接成本和学生个人间接成本。对小学教育作成本分析,是对一个适龄儿童受到小学教育需要多少资源进行分析,分析消耗一定的资源能使多少适龄儿童受到小学教育

8、。小学教育成本分析与学校规模大小直接相关,比较理想的小学规模应是具有 300 名以上的在校生。但我国小学规模小,学校办学规模过小,教育成本就高。 (2)我国中学生教育成本分析中学生教育成本分析,首先必须界定其范围。中等教育包括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等。不同性质的中等教育学校,其教育成本不同;不同地域的中等学校,其教育成本也不同。所以对中学生教育成本分析,要比小学生复杂一些。 (3)我国大学生教育成本分析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比起中小学生来说更为复杂,除了受高等学校类型、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制约外,还会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高等学校成本构成带来很多变化。

9、因为经济所有制呈现了多元化格局,也就带来利益主体多元化,在进行大学生教育成本分析时,不能不考虑关于教育成本分担和未来经济收益问题,于是逐步推行了高等学校学生收费制度。2、试述我国教育市场的非均衡状况、原因、应采取哪些措施?(1)我国教育市场的非均衡状况第一,从纵向上看,国民教育系统中的各层次教育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非均衡特征,使得教育公平难以达成。就初等教育而言,“择校“ 现象严重;就中等教育而言, “校中校“班级,人为地造成了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就高等教育而言,“收费“ 现象的出现。 第二,从横向上看,即从政府教育市场和民办教育市场的比较看,我国的教育市场依然表现为非均衡态势,体现了教育的不

10、公平。 (2)我国教育市场呈现非均衡态势的原因有首先,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市场失灵 “现象均会造成教育市场朝着非均衡方向发展。其次,中国文化的官本位传统,也是造成我国教育市场失衡的重要诱因。最后,长期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影响,也是造成我国教育市场非均衡的原因之一。 (3)对我国教育市场的非均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实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加强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宏观调控与间接干预,抑制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第二,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使得各级各类的教育市场拥有法律监督机制、财政监督机制,努力做到有法可依。第三,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通力合作,使公立的教育系统在体现

11、教育市场功能是,适度发展走向市场的部分,限制校中校的规模。同时注意学校分布在不同区域间的平衡,实现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第四 ,提高民办教育管理者素质,规范良莠不齐的民办教育市场。第五,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教育所具有的正的外部性以及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模拟试题二第 1 题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教育成本控制教育成本控制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发现与既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偏差,使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本不断降低的一项管理活动。2、教育供求矛

12、盾教育供求矛盾,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教育的两类供求关系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非均衡状态,亦即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教育资源分配33、教师的劳动效率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4、教育体制指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主要是教育内部的领导制度、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涉及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人员的任用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与实施,也涉及教育结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5、现代生产现代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发展到大机器工业阶段,其技术基础的革命性不仅

13、使得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生产广泛应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及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并且引起了构成生产力主要成分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作为生产力活要素的劳动者愈来愈得以发展,进而创造大量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第 2 题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1、教育投资的特点有哪些?第一,周期长。教育投资变为教育能力发挥教育的经济效益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过。第二,弹性大。教育要适应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适应,这就决定了教育投资数量与分配,一般来说应该基本相协调,但由于影响物质生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有些情况下并不能反映出教育投资大就一定适应物质生产的要求,教育投资与

14、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弹性特征。第三,间接性。教育投资不能直接同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因此不会直接生产社会物质财富。第四,长效性。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只要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作,就能永久地发挥效用,即使是在工作岗位接受再培训,原有的教育功能也仍然是基础,仍然发挥着作用。2、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一,政策因素。产学研结合并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当地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推动,离不开完善而有效的制约学校、企业合作行为的约束机制。第二,观念因素。观念是当前制约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第三,产学研各机构自身定位。大学要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承担国家课题的同时,积极

15、与企业联姻,同时,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不断地通过市场运行转化科研成果。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中逐步找到各自的位置和产学研结合的最佳结合点。3、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关系。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方面,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另一方面,教育法律一旦确定之后,又会对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不仅不能与教育法律相抵触,而且要有利于教育法律的执行和实施。当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发生矛盾时,应以教育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4、简述教育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16、 (3)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4)静态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5)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5、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首先,从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力与时间条件来看,任何教育活动,都必须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且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又需要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脱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其次,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足够的财力和物力。 (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大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劳动力再生产的数量上的需求。其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上的需求。6、教育的构

17、成要素有哪些?所谓教育的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教育活动要正常进行,必须要具有下面三种因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教育者是一切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发挥教育作用的人。受教育者,也可称学习者,就是说一切人都可成为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和作用的对象。教育观念是教育理论的初级形态,教育理论是教育观念的系统表达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观念三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所处地位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

18、体作用。7、新的教师工资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工资模式和工资构成。 (2)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3)津贴制度。 (4)正常增资制度。 (5)奖励制度。 (6)对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鼓励政策。 (7)工资管理体制。第 3 题 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试述职业流动的必要性。现代教育如何着眼于现代人的职业流动?4(1)职业流动的必要性第一,职业流动可以消除非人道的野蛮生产,使生产人道化,使劳动者摆脱单调乏味的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境遇。第二,职业流动也是消灭旧分工所必需的。旧分工保守的技术基础将工人束缚在一种固定化的专业上,终身“服侍“ 一台机器。职业流动则可以消灭旧的分

19、工形式。第三,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它要求工人不断地流动。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职业的流动,并且为职业流动提供了可能。因为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工人就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2)现代教育可从以下三方面着眼于现代人的职业流动第一,现代教育同现代生产的结合,可以使现代劳动者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现代价值观念,并培养现代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变通能力。同时,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及思维水平如何,直接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紧密相关。第二,通过现代教育同现代化生产的结合,加强对综合技术教育理论的研究。综合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同现代生产结合的基本形式和结合点。当我们强调现代教育同现

20、代生产结合时,必须会运用综合技术教育这一有力形式,必须对综合技术教育理论加以研究。第三,通过现代教育同现代生产的结合,努力将综合技术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并且使综合技术教育得以广泛、全面实施。试对我国教育成本进行分析。2、当前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发展趋势如何?(1)当前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有第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教育预算中实行功能性预算编制方法,通过不同的行政渠道,编制和下拨教育经费,财政部门不能对教育部门的资金需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不能有效地监控这些资金的使用。第二,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的问题。现存的突出问题是教育部门人事权、财权不统一。第三,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主

21、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级各类学校数量比较多,但规模却比较小,因此规模效益差;平均师生比偏低,平均学生教职工比不合理,导致教师工作量不足,造成教学人员使用效率低,教育机构臃肿等。第四,法制建设问题。教育投资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保障,有较大的随意性,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和手段。第五,管理不严的问题。 (2)我国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第一,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种的基础作用。第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学校成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主体。第三,支持民办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第四,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第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模拟试题三第 1

22、 题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教育对于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消费教育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如饮食、交通、住宅等)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

23、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3、教育产品教育产品是由教育劳动者(主要指教师)创造的,由学校整合后出售给受教育者的能够改善和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素质的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4、教育产业管理教育产业管理是管理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产业的经济目的,依据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对教育产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指挥、组织、协调、调节和监督,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和相应得经济效益的过程。5、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一个国家对教育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是由教育行政组织结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第 2 题 简答题:(每题 5

24、分,共 35 分)1、简述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对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取代的。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播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关于社会教育的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

25、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52、简述教育法的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 (2)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原则。 (3)坚持教育改革的原则。 (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5)奖惩结合,重在教育的原则3、简述职业流动的必要性。第一,职业流动可以消除非人道的野蛮生产,使生产人道化,使劳动者摆脱单调乏味的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境遇。第二,职业流动也是消灭旧分工所必需的。旧分工保守的技术基础将工人束缚在一种固定化的专业上,终身“服侍“ 一台机器。职业流动则可以消灭旧的分工形式。第三,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它要求工人不断地流动。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职业的流动,并且为职业流动提供了可能。因为科学技术在生

26、产上的应用,工人就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4、教育成本控制的程序有哪些?第一,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建立成本控制制度。第二,控制成本的形成过程。第三,揭示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原因。第四,成本反馈控制。5、我国教育投资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形式?第一,国家投资。国家投资即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也称为国家财政拨款,这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家投资主要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第二,社会投入。社会投入主要通过向社会征税、教育费附加以及社会集资捐款等形式来完成。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企业依法办学作为国家包办教育之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缓解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第三,个人家庭投资。一般来说

27、,义务教育应有政府举办并承担全部费用,其他各个阶段的教育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第四,校办产业投资。学校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办产业、医院来获得收入,用于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6、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有何本质区别?如果抛开生产关系,仅就生产力而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均属于现代社会,其生产与教育均为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二者呈现共性的一面。但是,事实上,我们却确不能抛开社会性、阶级性来笼统地谈论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因为大工业的资本主义使用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尚未消失,资本主义教育的双轨制特征以及单轨制形式下所掩盖的内容、实质的不公平仍然清楚地说明了

28、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实质,这些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是不容忽视的方面。7、简述政府在产学研联合管理中的作用。(一)政府是产学研联合的重要动力源(二)政府为产学研联合提供优越的配套环境(三)政府为产学研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四)政府支持中介机构的发展,为产学研联合搭建桥梁(五)政府为产学研联合提供创新资金第 3 题 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试述文化与教育的辩证关系?(1)文化制约教育第一,文化水平制约着教育水平。一般地说,文化发达的国家,其教育一般都很发达;而文化落后的社会,不可能存在高水平的教育。第二,社会文化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教育能够选择什么内容和应该选

29、择什么内容,是由一定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和特征所决定的。一方面,教育内容的选择不能超越文化发展为其提供的可能范围;另一方面,深层的文化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又决定了对一定文化范围的某些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制约。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世代沿袭下来的并为当地绝大数人认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在社会文化中,一定的文化传统对一定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影响。 (2)教育的文化功能第一,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所谓文化传递是指文化的世代相传,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文化传递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文化传递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机制。第二,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所谓文化选择是指某种文化的

30、自动撷取或排斥。文化选择是文化发展中的必然要求,而且有选择地进行文化传递也正是教育的特点。第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要根据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规律和各种文化素材本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使整个文化中出现一支源于其它文化素材,又有别于其它文化的易于为人们所学习和掌握的文化式样。2、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改变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第二,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差距较大。第四,“人才高消费“ 现象的存在。 (2 )导致我国教育就业管理问题的原因有:第

31、一,外部原因。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毕业生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片面追求和毕业生陈旧的就业观念与不切实际的择业态度。第二,内部原因。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其教育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落后的教育观念必然带来落后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观念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只有切实转变办学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改变我国教育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

32、努力:第一,进一步改革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包括:改革政府职能部门的功能、改革用人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能、改革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第二,进一步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建设。为此可以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公平竞争的、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中介机构。6第三,进一步加快与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第四,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就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模拟试题四第 1 题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

33、、教育财政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对所需的教育经费进行筹集、分配、管理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教育财政。简言之,教育财政就是教育经费的政府活动。2、马克思主义综合技术教育的内涵综合技术教育的内涵,即是将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教育同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的教育。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教育,又不同于单一的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同时,综合技术教育又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3、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受教育者个人所承担的直接、间接费用。4、个人全面发展现代人的全面发展主

34、要是指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及享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其中,劳动能力是现代人首要发展的能力,是个人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关于享受能力,主要包括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每个人应该参与更高层次的享受,以及参与精神享受。关于交往能力,恩格斯也指出,在社会生产极大发展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事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活动。5、教育制度也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所设置的实施机构及其运行的各种规章规范的总称。第 2 题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1、教育目的具有哪些作用?第一,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实践活

35、动的归宿。第二,教育目的具有设计和计划的作用。为了使教育活动不成为一种盲目的、偶发性的活动,教育需要设计和计划。第三,教育目的具有选择价值的作用。第四,教育目的可以促使教育过程科学化。2、简述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内容。异化是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概念较为模糊。一般是指由主体自身产生出来,又反过来敌视和支配主体的异已花现象。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第一,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第二,劳动活动过程中,劳动者和生产行为的异化关系(劳动者与生产本身的异化) 。第三,人同自己“类本质“ 的异化关系。第四,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的主要贡献在于,不

36、是单纯从人性出发,而是从劳动出发来考察人的发展问题。3、造成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有哪些?第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第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第三,市场经济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也加强了教育的不公平。第四,历史上高校分布不均衡也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第五,新的社会契机与政策强化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4、教育供求矛盾有哪些?教育供求矛盾,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教育的两类供求关系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非均衡状态,亦即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教育供求矛盾主要有:第一,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供给制约型矛盾是指在教育的两类供求

37、关系中教育的供给小于教育需求而形成的不均衡,具体可以使第一类教育供求中的教育机会供给小于个人的教育需求,也可以表现为第二类供求关系中的受教育者供给小于教育的社会需求,其实质是教育供给不足。第二,需求制约型供求矛盾。需求制约型矛盾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两类供求关系中教育的需求小于教育供给而形成的不均衡,具体可以是第一类教育供求中的个人教育需求小于教育机会供给,也可以表现为第二类供求关系中的教育社会需求小于受教育者的供给,其实质是教育需求不足。5、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有哪些?第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社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目标对教育投资的影响。第二,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形

38、势等,同样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重要因素。第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对教育投资有直接的影响。教育投资是用来培养人才,提高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因此,人口因素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直接相关因素。第四,科技因素。教育是科学7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投资是科学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第五,国际环境因素。国际环境瞬息万变,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经济、科技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如何理解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现代生产的产生与发展紧密相关的?第一,与蒸汽机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表现为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初步的读写算能力、具有一定的自然和社会常识并能操纵机器,而且也要求培养

39、少量的中级和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政治统治人才。第二,与电气化时代相伴而行的现代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电气化要求相适应的劳动者仅仅具备初步的读写算能力及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普通常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达到较高的文化程度,即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同时,生产的电气化还要求教育培养大量的中、高级科技人才。第三,当代教育发展到今天,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教育所培养的劳动者必须成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生产的参与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必须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操作现代工具的技能。7、如何理解产学研联合管理机制?产学研联合管理机制是指加强产学研联合管理工作

40、中的各种制度,在它们的作用下,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内外各种稳定的关系。产学研联合管理机制包括导向机制、调节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向机制是国家为达到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目的规定的政策、法规和宣传舆论,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有政策依托,为合作三方各自的任务疏通关系,并使这种结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调节机制是指根据产学研联合的结合过程应遵循教育和生产劳动的基本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和管理调节。激励机制是指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实行的奖勤罚懒、优胜劣汰、鼓励发展的制度。约束机制是为了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达到良好的联合,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合同、协议、考核、评估等办法来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提高合作的自觉

41、性,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第 3 题 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产学研结合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影响因素有:第一,政策因素。产学研结合并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当地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和推动,离不开完善而有效的制约学校、企业合作行为的约束机制。第二,观念因素。观念是当前制约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第三,产学研各机构自身定位。大学要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承担国家课题的同时,积极与企业联姻,同时,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不断地通过市场运行转化科研成果。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中逐步找到各自的位置和产学研结合的

42、最佳结合点。 (2)产学研结合中应注意下列问题:第一,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中的定位。大学可以拥有校办企业,可以拥有校办企业的所有权,但不能有经营管理权。第二,培养大学内部的区域创新环境。一是,大学要改善管理状况。二是,大学要重新定位科研机构的角色。第三,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监督协调力度。一是,国家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与主要发展方向。二是,加强法制建设。三是,积极制定产学研合作的配套措施。四是,政府要给予产学研合作必要的财政支持。2、试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管理。第一,师资培养。师资培养是指对各级各类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完善教师的规范,从

43、而建立一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施。第二,教师任用。教师的任用,在国外有多种方式,有的是校长参与招聘,对教师有推荐权;有的是校长审查,面试、决定录用与否请地方教育当局备案,也有的是委任制和分配制。我国学校内部应该改革编制管理模式,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返聘、外聘、联聘、互聘、兼职等措施,形成流动编制与固定编制相结合;采用定期聘任和终身聘任相结合,实现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各种短期聘任制度,树立开放式的人才调配意识,促进师资结构的多元化。第三,教师评价。我国现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学校内部组织的以校长、人事干部、教导主任、工会主席以及学校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的考

44、评小组,对教师进行德、识、能、绩等方面的考评。在目的上由发展性教师评价逐步代替奖惩性教师评价。第四,教师进修。各国在职教师进修的主要目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为了取得资格或学位,进修内容偏重于理论性;二是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进修内容立足于实用性。但都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结合。模拟试题五第 1 题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2、产学研联合管理机制产学研联合管理机制是指加强产学研联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制度,在它们的

45、作用下,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内外各种稳定的关系。产学研联合管理机制包括导向机制、调节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3、终身教育 8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一次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对终身教育原则给予了最广泛、最确切的界定:“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它囊括所有的教育工作,而且比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还完善。人们不可能在教育中验证出一个和其余部分截然不同的终身部分,它决不会是这样的东西。换言之,终身教育即非一种体系,也非一个领域,而是以此为基础来全面组织一个体系,并推敲其组成部分的原则“。4、教育结构指教育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其基本方面包括教育类别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学

46、校类型结构、分布结构等等,受制于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5、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可以定义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根据社会的需求人才,以保证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第 2 题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1、简述教师进修的模式。发达国家的教师进修机构可以分成五大类:(1)大学或师资培养机构;(2)专门的进修机构;(3)教师专业团体;(4)广播电视或函授教育机构;(5)教师在职的中小学校。我国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是校内外培训相结合。2、狭义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

47、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第一,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多边活动。第三,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第四,学校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要求,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简述科学技术与教育的辩证关系。(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第一,科学技术制约教育内容。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和活动范围越来越丰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以空前的加速度进行,无论在宏观知识或微观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科学技术制约着教育的方法、

48、手段和组织形式。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引入学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形成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配置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同时产生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教育是科技之母。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原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而原有的科学技术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第二,教育改革对科技发展具有定向推动作用。与社会其他领域不同,教育发展比较稳定,随着社会前进作渐进式的进步,少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剧烈变革。但一旦发生教育改革,它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4、教育督导的原则有哪些?(1)方向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49、。 (5)反馈性原则。 (6)民主性原则。5、试述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必要性第一,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是国内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二,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是开展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第三,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2)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可能性第一,产业界对技术创新有着极大的需求。第二,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显现。第三,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工作的不断推进。6、教育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有哪些?第一,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相互适应、平衡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0、第二,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应该有利于学校效能的充分发挥。第三,合理的教育投资机构应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第四,合理的教育投资机构应该是动态化的最优投资比例。7、简述教育供求关系的构成。教育的供求关系则由两对供求关系和三类供求主体构成。第一类供求关系是指由学生个人及其家庭与教育机构-学校之间组成的教育机会供求关系,学生个人及其家庭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通过支付学费或其他成本得到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提供的受教育机会,进而得到学校的教育服务,这类供求关系集中表现为生源市场上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机会供求。第二类供求关系是指由国家、社会、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形成的教育产品-人才的供求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