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笔记广西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 自然笔记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所谓广义的自然笔记,包括一切用文字、绘画、摄影、声音、影像、身体感知、科普实验等方式所进行的自然记录和表达,因此可谓品类繁多、样貌纷呈。所谓狭义的自然笔记,则主要是指用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相辉映的方式进行自然记录与表达。现代的青少年儿童被大量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双眼,却忘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忽视了平凡又美丽的风景。最近几年,自然笔记引起了国内读者的注意,逐受重视, “他们用目光、纸笔、镜头捕捉和记录身边的自然界变化,然后把这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告诉更多人。 ”亲身体验亲近大自然的感受,远离城市喧嚣。二、 意义(一) 是乡土课程开发建设回
2、归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 我校系乡土课程基地学校,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就提出:对于儿童来说, “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 。 自然笔记将我校学生的学习特长与周围事物结合起来,让我校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这一切,都是基于回归自然的生态文明教育。为了更好地凸显自然生态文明教育自然笔记课程内容以乡土素材为来源,桂林山水、广西喀斯特地貌、壮族文化等都在课程中予以体现,力求让学生在乡土情境中领会家乡文化建立民族自豪感。是促进完善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 (二) 是促进完善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 在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从青少年学生抓起,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
3、识,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与生态环境更有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三) 是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需要 教师创新,则学生创新。教师通过课程开发,能实现自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逐步转变,为确保自然教育对学生、学校和地方的适应性,教师需创造性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贴切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以完善教学行为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三、
4、可行性分析 这是一种以亲近自然、记录自然为宗旨的书写形式和实践活动,它既不需要崇尚技巧,也不需要追求唯美。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拿起纸笔,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大自然做笔记,而不用担心自己的文字水平或绘画功底如何。考虑到高中生需要面临高考的压力而小学生心智未完全成熟,因此本课程选择教学对象为在身体上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上更加敏感细腻的七年级学生。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交通便利,风景幽美,有 5A 级景区的青秀山、果蔬类和海产丰富等为学生们亲近大自然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此外,还可邀请家长们以家庭组合的形式参与到校内外的活动中,打造独具特色的亲子类课程,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
5、要特色。四、 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研究过程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1、课题准备阶段(2016.6-2016.8 )阅读国内外自然笔记相关书籍,亲身尝试、找几位生物课代表和有绘画功底的学生做前期尝试,记录生活中的自然笔记,以校园篇、家庭篇、田园篇为顺序进行主题活动顺序的编排;搜集所有能运用于教材的乡土文化资源,最终确定 8 个单元 20 个主题活动。2、课题实施阶段(2016.9-2017.4 )(1)进行活动主题调查研究将能运用在教材中的所有主题活动以表格形式呈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选择自己希望学习的主题活动。(2)进行理论文献资料研究结合确定的主题活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如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
6、 、大自然笔记 、 胡麻的春天等书籍和与自然笔记相关博客。(3)进行教材内容实践研究将 20 个主题活动在每周五的快乐活动日,中学拓展课课时中,展开教育教学的实践。五、 课程开发与实施(一) 自然笔记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1、课程定位自然笔记乡土校本课程以“植物篇、动物篇、环境篇、人文篇”为主线,主张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接触事物,在观察、探索乡土自然资源中,获得直接经验,能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构建以广西自然笔记为核心特色的校园文化。2、课程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开发自然笔记乡土校本课程,丰富学校生物拓展课程内容,一方面服务于生物课程,又为生物课与实际生活向结合。教师发展目标:通过自然笔记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
7、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以点带面,共同打造我校研究型教师队伍。学生发展目标:依据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资源状况及学生多样化,发展学生“观察自然、还心灵一片净土,保护家乡生态环境,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生态文明意识。课程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我校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将自然笔记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家乡特色教育。由初中向小学高年级推进,相互学习。3、课程内容学期上课月份单元主题 课序 课题 课时单元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9 月第一单元自然笔1 走进广西 1 感受家乡风土人情及自然笔记写法了解自然笔记的制作,为尝试制作广记入门 2 读自然笔记 胡麻的春天等2 西特色的自然笔记打下基础
8、。 3 小叶榕 14 夹竹桃 15 枫叶 16 蒲公英 17 南宁市花朱瑾18 芒果树 19 木瓜树 110月11月第二单元美妙的植物10 桂花树 1广西植物,尤其是朱瑾、木瓜、芒果等的简笔画通过观察,能够画出植物的花、叶等器官,为制作笔记打好基础。11 昆虫 212 家禽 213 宠物 2第一学期12月1月第三单元有趣的动物14 海产 2动物的简笔画 通过观察,学会制作动物的简笔画,为制作笔记打好基础。15 校园植物 2 认识校园植物,观察形态结构,绘画花和叶的简笔画。通过观察校园植物,认识生物多样性,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2 月第四单元校园风采16 校园故事 2 描述你与校园的故事学会人物描绘
9、,尝试制作校园自然笔记3 月 第五单元青秀山采风17 家庭活动 4 与家人一起,去青秀山踏青记录植物园内的自然笔记,丰富自己的植物学知识4 月 第六单元东盟博览会18 同伴活动 4 学校组织,与老师同学一起参展了解东盟博览会的概况,宣传、保护、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5 月第七单元红树林19 亲子活动 4 学校组织和家长一起,去红树林保护站了解红树林保护区对海洋生态的意义,树林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第二学期6 月 第八单元 20 广西印象自然笔记竞赛2 必须是在广西做的自然笔记,画的是广西生长的植物;以体会用自然笔记的形式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自然观察为基础,图文并茂;单张作品,也可以是一个系列
10、广西印象作品展中,提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 自然笔记校本课程的实施第四单元 校园植物的实施案例六、 自然笔记校本课程评价 (一)开发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提高了自我教育和教育科研的能力1、在自身专业发展途径上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力” ,才能使自身的能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得以提高。在生物学教学中,为了积极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让自身专业有新的起点与突破,因此,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成为了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因开发自然笔记乡土校本教材,自身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上了新的台阶。2、在自身理论素养学习上在自然笔记乡土校本课程编写之前,就阅读了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 、 校本课程科目设计
11、 广西植物年鉴等理论书籍,让自身的理论知识构架得以重建,为自然笔记的课程内容和教材体例的编写上,迸发了新的思考。3、在自身教育潜能挖掘上胡锦涛总书记说:“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育出创新人才。 ”拓展课的教学平台正是发挥专职教师教育创新的有机土壤,就美术教师而言,拓展课的教学平台更为灵活机动,它更多的是以学生实践操作、感悟体验进行教学,只有来源生活、贴近生活的教育资源,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参,正因如此,教师自身不得不为“教什么,怎么教”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如此一来,教师在自身的潜能挖掘上,便不经意的越挖越深了。4、在自身反思总结
12、能力上自然笔记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使自身深刻的感受到乡土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离不开课程实践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反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和整理,以完善教学行为,这些都令自身反思能力在发生着变化,促进一个从不懂乡土课程的普通教师转变成了一个能够创新型的实践并开发乡土课程的教师。(三) 自然笔记乡土校本课程为广西特色课程奠定了基础广西地大物博,开发自然教育乡土校本课程,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又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向结合到一起,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内容。在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从青少年学生抓起,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