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彩色的翅膀【教学目标】1、积累字音、字形、字义,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海岛战士的特点。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5、学习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教学重点: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3、依据文本特点,理解动作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时间
2、】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1、学生课前一分钟演讲。本次演讲要求的主要内容是与爱国思想相关的内容。2、一分钟点评。同学们通过认真听讲演内容,得出心得;通过观察聆听给予演讲同学以某方面的肯定与建议。3、导入:王雨欣同学的演讲的主题是什么?(爱国)爱国也是我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思想,我们学过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他曾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我们还接触过一位远游在外的学子(季羡林),他强烈地怀念祖国长达(十一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守住了我们的辽阔国土。就让我们走进彩色的翅膀。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全文,请同学们做好圈点勾画2、课件展示
3、,掌握字音晃荡 发愣 拖蔓 调节 气氛3、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三、浏览全文,理解文意1、交流如下问题:(小组讨论)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课文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事?(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2、认识小岛战士结识战士小高:同学们找出相应句子,体会小高是个怎样的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句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高的品质。3、作者是怎样写战士们尝
4、瓜的?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4、作者为什么把战士们吃瓜的情景写得那么详细?这里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了出来。当中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5、课件导入学生优秀习作,学生赏析。“他放学回来,把我从脖子上解下来,随意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狠狠地踩了我一脚,边踩边说:说完把我丢在一边就走了。四、赏析语句,体会主题1、找出文中能体现战士们情感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他们在岩石下
5、、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提示:热爱小岛,珍爱瓜果)2、宝石岛条件怎样?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文章用了几句凝练的、极不起眼的文字描述了小岛艰苦的生存环境,但正是这几句从另一侧面烘托出边防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之心,足有给人一两拨千斤之感。因此,做足这几句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深 层次的内涵,对领悟边防战
6、士的爱国之举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四、爱岛深情(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 扔”与“抱”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
7、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爱瓜即爱岛。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 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请以吃 为题,仿着写一段话。“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课文为什么要以“彩色的翅膀”为题?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
8、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从“彩色的翅膀 ”体会到小高 带的昆虫在岛上安居乐业 了。除了小高带回的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还有什么是彩色的呢?(海岛被建设的更美丽富饶,是彩色的;战士们用各种方式建设海岛,他们的爱的彩色的;战士们对海岛的希望是彩色的,海岛的未来也是彩色的。)刚上课时有同学问 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 “彩色的翅膀”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吗?五、回应课题再次读题。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对翅膀,边画边说:同学们,只要我们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脚踏实地,勇于拼搏,就一定会长出一对彩色的翅膀,来实现我们美丽的人生理想。教学反思:
9、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
10、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首先,从课题入手,在课题中质疑谁的翅膀是彩色的?让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 “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
11、情。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战士的心田。”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笑什么?端详着什么?闻着瓜香,咬着瓤汁,发出怎样的啧啧的赞叹声?把这些想象融入句中进行品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来之不易,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12、,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学生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而找到体现西瓜来之不易的语句: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西瓜的收获不容易,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海岛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勇于战胜困难,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建岛精神。最后,我抓住了文末极富内涵的句子“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进行品读感悟。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如一缕初升的太阳,绽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我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练笔训练“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同学们放飞思绪,一幅幅海岛新景在孩子们的笔端如灵泉般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