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总结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我被选派去昆明参加省教育厅举办为期两天半(11 月 24 日11 月 26 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一、 培训内容11 月 24 日上午 8:0012:00,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论语 、 论语中的文化传统 (云南大学方铭教授) 、 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原曹雪芹纪念馆馆长李明新) ;下午 14:0018:00,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云南大学苏升乾教授)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概要(云南大学高力教授) 。11 月 25 日上午 8:0012:00, 当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形式、政策分析基于湖北经验的思考 (姜海龙,武汉大学博士) 、 传统文化中
2、的才、情、志、趣 (聂长顺,武汉大学教授) ;下午 14:0018:00,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孩子扎下人生幸福的根 (宁德锦,省委宣传部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 、 坚守与突围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遭遇当代文化所引起的反思 (成联方,云南大学副教授、书法博士) 。11 月 25 日上午 8:0012:00, 儒家经典价值与中小学经典教育 (于建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 (潘光伟,省教育厅德育处三生教育处处长) 。二、 培训体会(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
3、之后衍生出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 。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二) 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国学,是治本之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4、生,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吸纳全球高度文明成果的,真正关心人类内在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学问。而中国传统文化,是这样的一种教化人民的,合乎人性的教导方法。我们的理念,是源自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是对全人类都有用的,不光是中国人,是世界人民都应该来学的优秀文化。所以说国学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三)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
5、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 ,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最后,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三、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一)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6、育的基本内容1、注重伦理,道德至上在先贤们看来,德是首要的。比如,讲爱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讲勤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讲诚信的“言必行,行必果” “论必作,作必成” ;讲友善的“融四岁能让梨” “温良恭俭让”等等,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三字经 弟子规到民俗歌谣,很多内容都是价值观教育的经典,教育者要为学生优中选优。2、儒家为主,和而不同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当然,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还有,和谐中的相反相成思想,和谐中的多样
7、性统一特征,和谐思想的有机整体观,亦富哲理。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3、与时俱进,应物变化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许多学说流派都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不断发展更新的,具有长久生命力。五四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也纳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畴。这一时期的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成果,与此前的中华文化相融通,是联系我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桥梁。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新发展。4、兼容并蓄,务实厚生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输出文化,也学习其他民族的精华,
8、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都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教化功能,助益国家治理,体现经世致用。在教育实践中,要让中小学生既更加热爱祖国,又懂得国际理解,还要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二)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1、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标准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尤其是要增加爱国忠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美德;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
9、物等课程中,也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应内容。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至于开不开“国学课” ,搞不搞专门教室,穿不穿长袍大褂,则不必做统一要求,关键是深入挖掘各门课程内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体系,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投身社区服务,丰富文化体验等。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把优秀传统文化当做作书本上的抽象教条,或是流于摇头
10、晃脑与浅尝辄止。要动员中小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内化于心,增强自觉奉行能力。鼓励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加教育部组织的 20152017 周期“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在小小百家讲堂、墨香书法展示和寻访红色足迹上传承美德、显露才艺、经受锻炼。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历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心灵,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和推动者。3、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1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与课堂教育教学互为补充。可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做示范;可以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平台,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载体,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4、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顾及情感、追求和谐等积极因素,将其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他面向学生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将其内化为受益终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将贯彻 2015 版中小学生守则的过程,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规律,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建立联系,使之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现实国情、学生认知规律和民众心理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造就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