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pdf

上传人:xmlsy2000 文档编号:284095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 : 20170409 修回日期 : 20170605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 ”( 编号 : 51534008)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王 秉 ( OCID: 0000000167423073) , 男 , 1991 年生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 ; 吴 超 ( OCID:0000000263520332) , 男 , 1957 年生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网络信息安全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王 秉 吴 超(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长沙 410

2、083)摘 要 目的 /意义 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基本架构的研究 , 对构筑清晰严谨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体系及促进系统安全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对指导系统安全信息化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 方法 /过程 根据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内涵与研究观 , 详细论证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缘由 , 并提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 2 条理论假设 。同时 , 运用逻辑推理方法 ,梳理并推导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的 12 个核心概念和 5 条公理 。并在此基础上 , 构造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逻辑架构 。 结果 /结论 研究发

3、现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逻辑架构为未来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实践绘制了一幅科学严谨的 “发展蓝图 ”, 有利于引导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研究从“零散化 ”走向 “体系化 ”, 有利于指导基于安全信息视角构建科学严谨的系统安全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 系统安全学 安全信息 理论假设 逻辑架构中图分类号 X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7) 10004808引用格式 王 秉 , 吴 超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 J 情报杂志 , 2017, 36( 10) : 4855, 35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710

4、010An Outline of the 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of Safety InformationWang Bing Wu Chao( School of 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esearch on the outline of the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5、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clear and strict theory system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and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syst

6、ems informa-tionbased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view of the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in detail the reasons of the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guidance of safety i

7、nformation, and proposes the two theoretical hypothesis of the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safety information Meanwhile, by the logic method,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welve core conceptions and five axioms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

8、, and constructs 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information 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 can draw a clear and strict blueprint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

9、ctice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in the future, which may guide the research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 from a fragmentation to rigor-ous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y system of system safety science under the guid

10、ance of safety informationKey words system safety science safety information theoretical hypothesis logical architecture0 引 言众所周知 ,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正因为如此 , 自安全科学诞生以来 , 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科学研究实践 12, 并已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 。由此 , 系统安全学便应运而生 。特别是 , 近第 36 卷 第 10 期2017 年 10 月情 报 杂 志JOUNAL OF INTELLIGENCEVol36 No10Oct 2

11、017年来 , 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表现出更为明显的 “系统学化 ”特征和趋势 35。此外 , 根据中国现行学科划分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 ( GB/T137451992) 6, 系统安全学 ( 代码 62027) 被划归为一级学科安全科学技术的一个二级学科 。由此可见 , 当前系统安全学研究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 , 系统安全学理应是一个颇具价值的研究方向 。系统安全学一直是安全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 , 尽管学界就系统安全学的应用研究已较为广泛而深入 35, 但系统安全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甚少 ( 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仅有相似系统安全学理论 4与系统安全学原理之多学科工程观

12、 5等 ) , 特别是尚未明确系统安全学的具体研究视角和理清系统安全学的基础性问题 ( 如核心概念与学科体系等 ) , 这不仅导致系统安全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极为缓慢 , 也导致系统安全学理论研究成果较为零散 , 很难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安全学理论体系 , 严重阻碍系统安全学研究与发展 。总之 , 模糊的系统安全学的研究视角和基础性问题 , 及薄弱的学科基础已成为制约当前系统安全学研究发展的主要 “瓶颈 ”问题 。其实 , 为解决上述系统安全学研究发展难题 , 诸多学者 ( 如文献 12, 45)一直在思考探寻一个科学而适用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视角 。早在 19 世纪 8090年代 , 我国著名安全

13、学者隋鹏程先生 12就指出 , 安全信息应是系统安全学研究和实践关注的侧重点 , 应是系统安全学研究的重要切入视角之一 。经查阅与分析大量文献发现 , 以系统安全信息为切入点 , 诸多学者已取得若干较具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学研究成果 ( 如瑟利模型 7、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 8和基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的系统安全行为模型 9等 ) , 它们显著推动了系统安全学研究发展 。此外 , 随着现代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 , 安全科学 ( 包括系统安全学 ) 的 “信息学化 ”特征日趋更加明显 。由此不难发现 , 以安全信息为视角 , 开展系统安全学研究可行且急需 , 不仅可有效解决上述一系列

14、系统安全学研究难题 , 也可创新与开拓系统安全学的研究路径与视角 。鉴于此 , 本文尝试从安全信息视角出发 , 系统探讨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 以期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 并进一步推动系统安全学快速发展 。1 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缘由顾名思义 , 所谓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 , 是指从安全信息视角出发 , 提炼与研究系统安全学相关科学问题 。简言之 , 是指以安全信息为切入点 , 开展系统安全学相关研究 。因而 , 就研究观而言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强调树立系统安全学研究实践的安全信息观 。所谓系统安

15、全学研究实践的安全信息观 , 就是把系统的安全状态变化过程看作安全信息传递和安全信息转换的过程 , 用安全信息概念去分析和解决系统内的安全问题的一种系统安全学研究实践的新思路 、新方法和新理论 。理论而言 , 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应具有充分的缘由( 即优势 、必要性与可行性 ) , 这是顺利开展一项研究的基本前提 , 亦是开展一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因而 , 在开展某项研究之前 , 应详细论证开展该研究的缘由 。那么 , 从安全信息视角出发 , 开展系统安全学研究的缘由是什么呢 ? 缘由是否充分 ? 在此 , 就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论证 。a安全信息是系统安全学的最基础概念之一 。据考证 10,

16、“信息 ”一词的滥觞最早出现于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其一直是这 2 门学科的最基础概念之一 。而系统安全学作为系统科学的主要学科分支 , 同理 , “安全信息 ”理应是系统安全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概念之一 。由此易知 , 系统安全学研究理应关注安全信息 。细言之 , 从安全信息入手开展系统安全学研究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与充分的理论依据 。b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是大势所趋 。随着现代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 , 特别是大数据时代 , 众多学科研究实践均强调与信息科学的有效结合 , 日趋表现出显著的 “信息学化 ”特征和趋势 。与其他诸多学科一样 , “信息学化 ”特征和趋势亦显著显现于现

17、代安全科学 ( 包括系统安全学 ) 研究实践之中 11。换言之 , “信息学化 ”是当今安全科学 ( 包括系统安全学 ) 研究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和趋势 。在信息时代 , 特别是大数据时代 , 由于信息收集与分析等的成本和难度会大大降低 , 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实践是大势所趋 ( 顺应时代发展之需 ) , 更是安全科学 ( 包括系统安全学 ) 研究发展之需 。简言之 , 安全科学 ( 包括系统安全学 ) 的 “信息化 ”特征与趋势 , 必会催生和助推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 。c有助于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研究 。系统安全信宿 ( 安全信宿的定义将在下文具体给出 ) 的安全行为

18、开始于安全信息 , 其安全行为活动过程就是安全信息的流动过程 , 从安全信息视角出发 , 可有效研究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行为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互为作用关系 , 进而有助于找出调节 、改善与控制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的有效策略 。就信息论 12和风险感知 8角度而言 , 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开始于安全信息 ,其安全行为活动过程就是安全信息的流动过程 。具体言之 , 系统安全信宿往往是基于自身对系统安全信息的获取与认知等 , 进而判断有无危险和采取决策并做出行动 。换言之 , 当系统安全信宿接收的安全信息准确无误 , 并其能够正确认知并采取正确行为时 , 一般均94第 10 期 王 秉 , 等 :

19、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不会发生事故 , 这亦是现代较为推崇的先进 、科学而实用的系统安全管理策略之一 。d有助于提升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系统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管理 , 系统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信息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 已逐渐成为制约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 “瓶颈 ”问题之一 。就安全管理本质而言 , 其实则是基于安全信息 ( 如人员信息 、安全法规信息 、事故信息与隐患信息等 ) 的安全管理 。Ackoff 13早在 1968 年就指出 ,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信息缺失或泛滥 ( 而信息泛滥最终导致的后果仍是信息缺失 ) 问题 。正因为如此 , 在现代信息

20、社会 , 绝大多数事故 ( 包括应急失效 ) 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均可归为安全信息缺失 89, 14, 且系统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信息缺失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 “瓶颈 ”问题之一 。e 有助于开展系统安全学的 “整体性 ”研究 。随着系统构成和功能等的日益复杂化 , 系统问题亦日趋变得越来越复杂 。实际而言 , 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往往涉及人 、机 、环等多种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 。但在传统系统安全学研究中 , 缺乏一条有效纽带使系统的子系统或系统要素间建立关联 , 即传统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缺乏 “整体性 ”; 而安全信息是使系统的一切子系统或系统要素间建立关联的有效纽带 8,

21、即以安全信息为切入点 , 有利于开展系统安全学的 “整体性 ”研究 , 有助于基于 “整体性 ( 即系统 ) ”思维研究和解决复杂系统安全问题 。此外 , 由此易知 , 就系统内的事故而言 , 安全信息可基本统一所有事故致因因素 9, 14。因而 , 从安全信息角度可构建出更为科学而适用的事故致因模型 , 从而有效弥补传统事故致因模型所存在的缺陷 ( 无法有效统一各类事故致因因素是传统事故致因模型所存在的主要共性缺陷之一 9, 14) 。概括而言 ,安全信息可使系统的各子系统和系统要素间建立关联 , 基于安全信息视角可开展系统安全学的 “整体性 ”研究 。f有助于促进系统安全信息化管理 。毋庸

22、置疑 ,信息技术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 且作用亦日益突出 , 但尚未有以安全信息为主线的系统安全管理模型为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 导致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性 、科学性与有效性等普遍偏低 , 进而导致系统安全信息化管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 。因而 , 目前 , 系统安全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提供指导 , 亟需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 。g有助于丰富系统安全学与安全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系统安全学历来是安全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 , 安全信息学作为安全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无疑会极大丰富系统安全学与安全信息学

23、的研究内容和内涵 , 进而为系统安全学与安全信息学的研究发展注入新 “血液 ”, 增添新 “动力 ”, 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易知 , 从安全信息入手开展系统安全学研究 ,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必要性及显著优势 , 其不仅在理论层面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系统安全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 也在实践层面对系统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而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急需而必要 , 颇具研究价值 。2 安全信息及其相关概念的提出21 安全信息 信息的定义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10, 15, 目前已有众多关于信息的定义的讨论 , 但至今尚无统一认识 。毋庸讳言 , 信息的定义问

24、题已成为困扰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一大难题 15。笔者梳理出 2 种对定义安全信息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价值的信息定义 , 即 : 信息论奠基人之一申农 12的信息定义 : 信息是使不肯定程度减小的量 , 即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16的信息定义 : 信息是系统状态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志 。学科性和指导性是信息的 2 条重要属性 10。学科性 : 尽管申农与维纳给出的信息定义 , 对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定义信息均产生了基础性影响 , 但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又对信息的定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 换言之 , 从不同学科视角看 , 信息是在一定学科范围内 ,用来描述该学科的地点与人

25、物等要素的一类概念与非实体性的对象 ) , 这就是信息的学科性 10; 指导性 :显而易见 , 不同学科引入信息的基本目的应是统一的 ,即为本学科研究与实践服务 ( 更多的是对某一学科主题的深度揭示与学科内容的深度挖掘 ) , 这就是信息的指导性 10。有鉴于此 , 安全信息作为信息引入安全科学领域的典型产物 , 其定义理应体现信息的上述 2条重要属性 。此外 , 值得注意的是 , 无论任何学科领域 , 在本学科领域内定义信息时 , 均需统一的规范 , 且在学科间要有关联的要点 , 否则会阻碍科学信息的交流 10, 15。综上所述 , 本文提出一种在某学科领域内定义 “信息 ”的基本方式 ,

26、即 “信息 的定义=信息+学科背景 ”, 这种定义方式既可保证不同学科领域定义 “信息 ”时遵循统一的规范 ( 即从信息的原始定义着手 ) , 又可体现信息的学科性和指导性 2 条重要属性 。换言之 , 科学而准确的某学科领域内的 “信息 ”的定义既要体现信息的共性 , 又要体现其学科特性 。概念作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准确而清晰的概念应是正确思维及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基础 15。就 “定义 ”而言 , 可将其规定为对概念的内涵所做的科学而准确的简述 。鉴于从系统角度开展安全科05 情 报 杂 志 第 36 卷学研究与实践 ( 即系统安全学派 ) 是当前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主流 , 且

27、其已证实是一种十分科学有效而颇具优点的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方法论 35, 因此 , 显而易见 , 从系统角度定义安全信息更为科学 , 且顺应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 换言之 , 类似于信息在系统科学中的地位 , 安全信息应是支撑系统安全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概念 ) 。基于申农与维纳给出的信息定义 , 本文运用 “信息 的定义=信息+学科背景 ”的定义方式 , 拟给出系统角度的安全信息的定义 :定义 1 安全信息 : 系统未来安全状态的自身显示 。细言之 , 安全信息是表征系统未来安全状态的信息集合 。逻辑及数学表达式为 :IH( S) = f ( T) ( 1)式中 , I安全信息 ; H(

28、 S) 系统安全状态 , 其是系统安全度 ( S) 的综合反映 ; T未来某一时刻 。为深入理解安全信息的内涵 , 极有必要对该安全信息定义进行详细释义 , 具体如下 :a此定义可直接揭示安全信息的本质 。安全信息的定义旨在揭示安全信息的本质 , 即回答 “安全信息究竟是什么 ”这一根本性问题 。此定义运用本体论的直接描述法 , 直接从安全信息的自身存在方式上揭示安全信息的本质 , 即安全信息是客观存在的系统的未来安全状态的显示 。细言之 , 安全信息是对系统未来安全状态的度量与反映 ( 即表征 ) , 表现的是系统未来安全状态的实质内容 。或通俗言之 , 安全信息就是系统的 “安全密码 ”。

29、b此定义可完整表达安全信息的性质 。此定义运用 “信息 的定义=信息+学科背景 ”的安全信息定义方式 , 既明显体现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给出的信息的原始定义中的要点 , 也体现安全信息的定义是在安全科学这一学科背景下提出的 ( 即突出安全信息与其他信息的独特性 ) 。c此定义可体现安全信息的终极效用 。纵观诸多信息的定义 , 均是从价值角度来对其进行定义 , 显然信息论奠基人之一申农 12给出的信息的定义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此定义是从系统视角提出的哲学层面的安全信息定义 , 但其可完整体现安全信息的效用 , 即安全信息是用来降低直至消除系统未来安全状态的不确定性的 ( 换言之 , 安全信息的价值是

30、为预测 、优化与控制系统未来安全状态服务 ) 。d此定义可体现安全工作的未来属性 。上述安全信息定义中的 “未来 ”一词可体现安全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未来属性 。就安全工作的本质而言 , 它实则是为使某一系统在未来能够处于安全状态或尽可能降低在某一系统内未来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害 ( 最为典型的为安全预警应急 ) , 这就是安全工作的未来属性 。显而易见 , 安全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未来属性 , 可表明预测 、优化与控制系统未来安全状态极其必要而重要 。同时 , 这正好也可表明安全信息的终极效用 。此外 , 为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安全信息的定义 ,在此也给出系统的明确定义及其函数表达式 :定义 2 系

31、统 : 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7。函数表达式为 :S*= f( r1, r2, r3, ri, , rn) ( i = 1, 2, 3, , n) ( 2)式中 , S*安全信息 ; ri系统的第 i 个组成部分( 即子系统 ) ; n组成部分 ( 即子系统 ) 数 。22 相关概念 为下文描述方便 , 这里不妨借鉴信息科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研究信息的习惯 , 提出与安全信息直接紧密相关的 3 个概念 , 即安全信源 、安全信宿与安全信道 。基于安全信息的定义及信源 、信宿和信道的定义 10, 14, 18, 易给出上述 3 个概念的定义 (

32、见表 1) 。表 1 3 个与安全信息直接相关的概念概念名称 定义 备注说明安全信源安全信息的产生者 ( 换言之 , 安全信源是指产生安全信息的实体 )宏观而言 , 安全信源是某一系统 ( 包括系统及其子系统 , 也可以是具体的事故或安全事件等 ) 本身安全信宿 安全信息的接受者安全信宿可以是个体人或组织人 ( 这里的 “组织人 ”是相对于 “个体人 ”而言的 , 在安全科学领域 , 其源于中国学者田水承 19提出的第三类危险源理论 , 如组织及其子组织均可视为是“组织人 ”, 其与 “个体人 ”一样 , 亦是具有安全信息处理能力的 “生命体 ”)安全信道 传递 ( 传输 ) 安全信息的通道

33、( 媒介 )尽管安全信息是抽象的 , 但其传送须通过具体媒质 ( 即安全信道 ) , 最为典型的如安全预警( 报警 ) 信道与组织安全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等其次 , 为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安全信息的内涵 ,有必要厘清安全信息与信息安全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 ,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 5 方面内容 , 即保证信息的保密性 、真实性 、完整性 、未授权拷贝与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20。基于此及安全信息的定义 , 易知安全信息与信息间关系 : 区别 : 二者所强调的侧重点明显不同 , 安全信息所强调的重点是 “信息 ”( 只不过是用于降低直至消除系统未来安全状态的不确定性的信息而已 ) ,而信息安全所强调的重点

34、是 “安全 ”( 只不过安全保护对象是信息本身或信息系统而已 ) ; 联系 : 就安全信息而言 , 安全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别 , 其本身显然涉及信息安全问题 , 就信息安全而言 , 信息本身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显然也可通过其自身的安全信息来表征和反映 。15第 10 期 王 秉 , 等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3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假设与核心概念31 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等时提取问题变量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 可剔除研究( 如理论模型 ) 中不必要的变量 , 仅保留问题的本质和研究重点 , 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但同时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 以

35、期方便开展深入研究 21。其实 , 安全科学 , 特别是系统安全学领域的问题多存在大量复杂的变量 , 且彼此影响 , 相互作用 。因此 , 为方便开展系统安全学领域的深入研究 , 此领域的研究亦极有必要运用理论假设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 如众多事故致因模型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或模型均是运用理论假设方法提出或建立的 ) 。显然 , 从安全信息入手开展系统安全学研究 , 可显著简化系统安全学研究问题 , 这是因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实则隐含如下2 条重要的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 1 安全信息可统一所有系统安全影响因素 , 即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可统一归为安全信息 。释义 一般而言 , 一个复杂

36、系统的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大量复杂的变量 。换言之 , 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多而杂 , 往往来源于人 、机 、环等多种系统的子系统或系统要素 , 但安全信息正好可使系统的各子系统和系统要素间建立关联 ( 即可统一系统的各子系统和系统要素 ) 89, 14。因而 , 安全信息可统一所有系统安全影响因素 , 可将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统一归为安全信息 。理论假设 2 系统内发生事故的根源原因可统一归为安全信息缺失 , 即系统安全管理失败的根源原因可统一归为安全信息缺失 。释义 根据典型的基于安全信息视角的事故致因模型 ( 如瑟利模型 7与文献 14 初步提出的安全信息缺失事故致因理论 ) , 及安全信息认知通用

37、模型 8和基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的系统安全行为模型 9, 可给出安全信息角度的系统内的事故的基本发生模式 , 即 “安全信宿所需的安全信息缺失 系统安全行为失误 事故 ”。简言之 , 就理性人而言 , 系统内发生的事故的根源原因可统一归为安全信息缺失 。需说明的是 , 尽管上述 2 条理论假设是通过可靠的理论依据与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推理得出的 , 但因系统安全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 , 其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研究属性 , 很难给出严密的逻辑证明过程 。为严谨起见 , 不妨将它们称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假设 。显然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所有系统安全学研究均需以上述 2 条理论假设

38、为基本假设条件 , 抛开上述 2 条理论假设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就相当于 “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 。32 核心概念 就理论研究而言 , 通常应始于基本概念的科学界定 。因而 , 就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研究而言 , 以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 2 条理论假设为前提条件 , 基于安全信息及系统的定义 , 从安全信息入手重新界定系统安全学的基本概念 , 理应是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 。尽管系统安全学所涉及的概念多到不胜枚举 , 但经提炼与分析发现 , 颇具系统安全学特色的核心基本概念仅有 6 个 : 安全 、危险 、

39、损害 ( 或危害 ) 、风险 、事故与隐患 。此外 , 还有 4 个概念 ( 除安全信息与系统 ) 与安全系统学及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密切相关 , 依次是 : 安全信息缺失 、必要安全信息 、安全管理与系统安全行为 。在此 , 主要根据文献 8, 17, 尝试从安全信息视角出发 , 给出上述 10 个概念所对应的定义及其逻辑 ( 或函数 ) 表达式 :定义 3 安全信息缺失 : 为维持系统安全 , 系统安全信宿主观上所需的安全信息集合与其实际所获取的安全信息集合之间的差异 。函数表达式为 :I1 I2=I= f( x1, x2, x3) ( 3)式中 , I缺失的安全信息集合 ; I

40、1主观上所需的安全信息集合 ; I2 实际所获取的安全信息集合 ;x1安全信息不对称 ; x2安全信息失真 ; x3安全信息不充分 。释义 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活动直接决定系统的安全状态 。为维持系统安全 , 就需避免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出现失误 。而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又开始于安全信息 ( 即以安全信息为基础 ) , 但实际中系统安全信宿主观上所需的安全信息集合与其实际所获取的安全信息集合之间往往存在差异 , 即系统安全信宿存在安全信息缺失情况 。此外 , 理论而言 , 导致安全信息缺失的主要因素无外乎 3 个 , 即安全信息不对称 、安全信息失真和安全信息不充分 。定义 4 必要安全

41、信息 : 为维持系统安全 , 系统安全信宿理论上所需的安全信息集合 。释义 由于不同系统安全信宿间的差异 , 为维持系统安全 , 系统安全信宿主观上所需的安全信息集合往往存在差异 。鉴于此 , 为研究与实践方便 , 极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出发 , 设定一个安全信息集合 ( 其可由具体领域的安全专家确定 ) 来统一衡量系统安全信宿主观上所需的安全信息集合 , 不妨将其称之为必要安全信息 ( 其本质是安全的相对性的体现 ) 。因而 , 在实际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实践中 , 关注的侧重点应是如何避免必要安全信息缺失 。定义 5 安全 ( 系统安全的简称 ) : 系统安全信宿存在的安全信息缺失

42、程度处于可接受区间的状态 。逻辑表达式为 :S = ( 0, I0 ( 4)25 情 报 杂 志 第 36 卷式中 , S系统安全度 ; I0临界点 。释义 尽管安全存在众多定义 , 目前学界就其尚未达成共识 , 但绝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 , 安全是一个主客观复合型概念 18。鉴于此 , “安全是指免除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一直是学界较为推崇的经典安全定义之一 , 且其在实践层面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 。显然 , 基于这一安全经典定义 , 并结合定义 3, 易提出定义 5。换言之 , 上述 2 个安全定义的内涵实则是完全相互吻合的 。定义 6 危险 : 系统安全信宿存在的安全信息缺失程度超出可

43、接受区间的状态 。逻辑表达式为 :I( 0, I0 ( 5)释义 “危险 ”是 “安全 ”的反义词 , 两者词性完全一致 ( 即危险亦是一个主客观复合型概念 ) 。根据定义 5( 即安全的定义 ) , 可推出定义 6, 这里不再赘述 。定义 7 损害 ( 或危害 ) : 因系统安全信宿存在安全信息缺失而引发的人的身心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损失的结果 。逻辑及函数表达式为 :( I0) ( a1a2) L = f( x1, x2, x3) ( 6)式中 , a1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 a2 财产受到损失 ; L损害 ; x1伤亡人数 ; x2财产损失 ; x3 其他损失 。释义 在安全科学领域 , 一

44、般将损害 ( 或危害 )理解为 “人的身心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损失的结果 ”;就安全信息视角而言 , 可将造成损害的原因定位为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 。二者结合 , 可推出定义 7。此外 , 损害包括生命损失 ( 即伤亡人数 ) 、财产损失与其他损失 ( 如心理创伤与形象损失等 ) 。定义 8 风险 : 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程度与由此产生的损害的严重程度的乘积 。逻辑表达式为 : = ICL( 7)式中 , 系统风险度 ; CL损害的严重度 。释义 在安全科学领域 , 风险被定义为 “发生损害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乘积 ”; 就安全信息视角而言 , 可用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程度来衡量发

45、生损害的可能性 。两者结合 , 就可推出定义 8。定义 9 事故 : 因系统安全信宿存在安全信息缺失而造成损害的事件 。逻辑表达式为 :( I0 ) L A ( 8)式中 , A事故 ; L损害 。释义 在安全科学领域 , 事故被理解为 “造成损害的事件 ”; 就安全信息视角而言 , 可将事故原因定位为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 。两者结合 , 就可推出定义 9。定义 10 隐患 : 可能造成事故的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部分 。逻辑表达式为 :D = G( I) A ( 9)式中 , D隐患 ; G( I) 母函数 ( 生成函数 ) 。释义 在安全科学领域 , 隐患被理解为 “可能触发事故

46、的因素 ”; 就安全信息视角而言 , 可将事故触发因素归为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 。两者结合 , 就可推出定义 10。定义 11 系统安全行为 : 系统安全信宿在安全信息的刺激影响下所产生的 , 并可对系统安全绩效产生影响的行为活动 , 具体包括安全预测行为 、安全决策行为与安全执行行为 3 种 。Bi= f( I) ( i = 1, 2, 3)B = B1, B2, B3 ( 10)式中 , B系统安全行为 ; Bi( i = 1, 2, 3) 安全预测行为 、安全决策行为与安全执行行为 。释义 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开始于安全信息 , 即安全信息的刺激影响 ; 以 “对系统安全绩效产生

47、影响 ”为结果事件 , 可限定系统安全信宿的行为 。定义 11 的含义完全有别于传统的 “安全 /不安全行为( 不会 /有可能造成事故的行为 ) ”之意 。此外 , 可将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划分为安全预测行为 、安全决策行为与安全执行行为 。就时间先后逻辑顺序而言 ,它们按 “安全预测行为 安全决策行为 安全执行行为 ”的顺序依次排列 , 环环相扣 , 并依次贯穿于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处理过程之中 。定义 12 安全管理 ( 系统安全管理的简称 ) : 以系统安全为目标 , 系统安全信宿所开展的一系列系统安全行为活动过程 。函数表达式为 :M = f( B) = f( B1, B2, B3)

48、( 11)式中 , M安全管理 。释义 在管理科学中 , 绩效导向是管理的基本属性 , 而在系统安全管理中 , 系统安全导向是系统安全管理的根本属性 , 亦是其根本目标 ; 系统安全管理的主体是系统安全信宿 ( 包括 “组织人 ”和 “个体人 ”, 主要是 “组织人 ”) ; 系统安全管理是一个持续过程 , 该过程包括一系列系统安全行为活动 , 具体为安全预测行为 、安全决策行为与安全执行行为 3 种 ; 系统安全行为开始于安全信息 , 定义 12 可间接阐明系统安全管理的实质 , 即系统安全管理实则是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管理 。4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基本公理公理 , 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

49、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 ,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 , 不需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 17。就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而言 ,经推理分析 , 至少具有如下 5 条符合公理标准的基本命题 , 即公理 :公理 1 系统安全信息相对充分 ( 即无缺失 ) 是必35第 10 期 王 秉 , 等 : 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要的 。释义 理论而言 , 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始终存在 , 无法根除 , 只能尽可能无限降低系统安全信宿的安全信息缺失程度 ( 即 I0) 。为实际研究实践需要 , 有必要提出必要安全信息 ( 定义 4) , 即当 “系统安全信宿实际所获取的安全信息集合 必要安全信息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