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诗(一)肉体死亡处菌类堆积。天才死亡处名声堆积。创造死亡处嚣吵堆积(老话,可是常常忘记)* * *时代正值社会转型特殊时刻,神奇与腐朽共生,光明与黑暗同在,所以我国文化艺术主体使命仍葆有其特别的沉重性、特殊性、实用性的三个“中国特点”(但以上并不设置压制“前卫”艺术)。* * *“一切从我开始”“在我前面一切都是错的”(不是别有用心的恶劣就是无知幼稚)* * *不要把今天的问题赖传统文化,传统是死问题,解决今天才是活问题!* * *诗歌就是一场行动。有诗意的一切行动亦可言之为是诗人所为。换言,有理想主义的人统统与诗性有关。* * *(“个人化诗歌”与大众的关系)个人永远是大众一分子。所谓“个
2、人化”达到什么程度好?要看时代与国情,目前在中国,为生存和撞开现代门槛艰难奋搏的占大多数,过分为艺术而艺术是对大众的蔑视* * *悲观的论点永久是错误的。活泼的雏雀正从“悲观论”中衍孵 (对祖国诗歌的未来)* *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看我诗歌哪象染病”(电视剧主题歌词。改“国家”二字为“诗歌”。)* * *(日常阅读中)我一次次拍案叫绝,一首好诗,一篇佳构!一个陌生的名字!一闪,又在瞬时短暂中溜走了!诗人在哪?人海花环,后浪蜂踊* * *(今天“祖国真诗人”何在)就在大地深处散落,象朴素城镇,象无名村庄。你要问战士和英雄的故乡在那里?是指昨天的?还是指未来的?手指望去,纵横千条江流溪水,万
3、户平凡市廛人烟,苍茫空濛,那儿腹深处是你的祖国、命运。* * *(真诗人)他们原本就在那儿,普通劳动者般躬身耕耘。* * *(学诗) 永远的两个最好的先生:青年和传统(鲁迅早已明指)* * *观察事物的角度很重要,用摄影术语叫“广角”,另一个观点叫“独立视角”。美国的的专栏图文就是使用独立撰稿资料。我把它移到“大地访诗人”是自然产生一种联想。我觉得大地范畴,不是我们坐在首都或某一大城市,这些诗人,散布在祖国遥远的大地上,这是一层意思;二是 90 年代年轻诗人多在小城市、县乡成长,大都市的商业喧哗和巨大切割不适应诗人的生长;三是有的诗人,在民间默默写作,我们几乎没有关注他的机会,而默默中,很可能
4、,在他的手中正在写出最好的诗;四是诗歌正在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有诸多变化,人们需要了解新情况* * *诗稿永远比记者们的采访记录要珍贵百倍。* * *我一直设想,艺术家描画西北方、东北方的风景要粗糙,因为比较“原始”呀大地山河原本的伊始。而南方、东南才要细细画,因为那里“太熟”,而北方散发着一股荒疏陌生的“野味”* * *遗憾万分的是唐宋的边塞诗人一个也没有机会深入到山海关以外,不然会留下优美的“东北边塞诗”。* * *作者不去认真写稿,却花不少精力时间和编辑“套关系”,算不上正经“师生情份”,只能算歪门邪道(玷污文学)。* * *反省看,70 年代末的“新时期文学”(括主流“伤痕文学”和非主
5、流“地下文学”两支劲旅),并未彻底,草草收兵;最重要的理念并没有形成昭明廓清,给其后历史进程埋下重大隐患* * *(谈南方打工诗歌“)70 年代出生的南方打工这一代,90 年代开始时,他们才 20 岁左右,历 10 年到进入新千年前后,就已达 30 岁左右,过完了 10 年青春。而后边的 80 年代出生的一代打工者又汹涌上来。在消逝的青春时光里,诗人有什么悟觉呢?对个人、对时代、对生命?对岁月沧海桑田?* * *(谈今天诗歌之“怪现状”)感慨万千!谁能在今一个文化观念“大分,裂”的国度里成功?结果无论你怎样努力,承认你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这是90 年代以来任何一个青年诗人想成功遇到的无法逾越的
6、障碍。不是哪条鱼的问题,是海水的问题,不是小诗歌的问题,是大文化的问题,背后是更广阔天幕背景笼罩下的东西。诗人能离开社会国族单独成功吗?诗有病,天知否?天有病,诗知否?* * *(谈关于我国散文诗)我个人认为 50 年来一直没发展好,改革前受过分政治化影响,就是近 20 多年新诗潮以来也很不理想。我们主流提倡的散文诗,缺乏思想力,没有真艺术,脱离真正的社会人生真实,仿佛“蒸馏水”,风格上追求“清浅淡美”,愈走愈狭,写作方法上自框框人。* * *(谈那次“文艺复兴”的不足)1980 年左右虽是文学“辉煌”年头,但由于旧体制等积压原因,就是当年的正规文学期刊也常是看一本厌一本其实往深里想哪来那么多
7、文学呀?记得托尔斯泰说“可写的东西寥寥无几” (!)* * *不读书如今也是亚洲性的问题。* * *(谈地域诗歌特色)一个人的诗,读完了,能看出作者是哪儿人,甚至是哪一省,哪一地,哪一方水土铸就养育的性格,这就是“地域特色”。* * *“重回自然”是我生存里的一个切实梦境。* * *知青一代教训多多。轮迴中发现一个朴素的真理:原来人类的大同,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生存归指;它可以拆裂,但必得重铸* * *沏一杯热茶,随袅袅茶烟浸入境界,写得很慢,写写停停,好象不慌不忙,象匠人在打造一件细致的玉器。我相信屠格涅夫也会这么工作,俄苏的契珂夫,画家列维坦大概都这么入境地工作,法国罗丹一生也这么工作。进尔
8、忘记了世界上的混乱,嘈杂和时光流逝。永恒就是这么产生的吧。* * *“他们生活得小心谨慎,从不抛头露面,招摇过市,他们有的象乡民一样居住乡下,有的从事一种小职业,有的做为一个热情的漫游者周游世界”(茨威格谈有可能成为作家的人的人生轨迹)。* * * 想到后现代正在“消解”一切消解经典、消解权威与传统但我真希望被“消解”掉的不包括这些:这样的书房,阅读和进行文学实践的本质与方式。* * *所以有时我倒希望读读民刊,或看点个人打印的集子,在那儿透几口“山野”空气!在哪个偏僻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发现几束“真实的”、“朴素的”小花。“炒作”!“策划”!一只只深藏商机、险恶觊觎的狼,混入时代文化和文学出
9、版的羊群。* * *烦嚣的首都,如今想静下心来,读到一本好诗集,多半是件近乎“奢侈”的事了,千寻万觅,也不一定行。别看北京有图书大厦、风入松、三联书店等国内闻名遐迩的大书店,但今天许多生活在遥远版图上的诗歌作者的诗集,因种种原因已进入不了“主渠道”、“二渠道”发行什么了,只能靠一个特定机遇,在哪儿偶然得之。* * *商品和贫富等级的差别,又重新规樊和桎阻了人性。* * *诗在证实:乡村虽濒处现代都市的外侵、观念急速裂变种种之中,但仍还葆有一份古老的朴直,那里的生活秩序永远与庄重谨严、讲究道德且不过份矛盾有关。乡村并没有崩溃,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永远屹立。 * *(简历: 孙文涛(1952)吉林人,青年期因失学在公共图书馆自学 10 年。著有诗集野蔷薇 风雪黄昏 ,散文诗集摘自笔记原想扔掉的片段 ,散文集北部边疆漫游散记 京华遇诗人 ,评论集大地谈诗等。创作的诗歌、散文诗、散文随笔、文评、回忆录等在国内及港台数多家报刊及日本发表过,收入多种全国选本。著作被英、法、俄、日、美、加拿大等的国家级图书馆、及国内数百所大学图书馆收藏。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