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体育学院简介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 1958 年 8 月。当时,国家体委、教育部根据华北地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以及体育师资、竞技体育和体育管理人才匮乏的状况,决定在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组建天津体育学院,由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建校初期,学校主要承担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等省份地区在内的华北地区培养体育师资的任务。当时,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有 42 人 18 项97 次打破全国最高记录。学校的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
2、冠军。同时拥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我国运动生理学奠基人陈家琦、著名体育管理学与体育场地建筑学专家马喻、体育理论专家牛兴华、运动心理学专家柴文秀、运动生物力学专家刘世藩以及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专家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学校的发展一直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中残联等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李瑞环、张立昌、李盛霖、黄兴国、荣高棠、伍绍祖、袁伟民、邓朴方、王新宪等领导同志先后多次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事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
3、学层次逐步提高。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一批现代化教学、科研、训练设施相继落成。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现在占地 534 亩(356018 平方米),建有综合训练馆、田径馆、篮球馆、排球馆、游泳馆、舞蹈馆等教学训练馆 12 座,国际标准的塑胶田径场、足球场和灯光棒球场等室外训练场地 20 余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 7000 余万元,现有各类实验室 26 个,其中基础实验室 8 个,专业实验室 11 个,实验室总面积为 6655 平方米。同时建有实习实践基地 100 余个。学校图书馆总面积 7800 平方米,图书馆藏文献
4、量(含电子文献)达 192 万余册,其中,中外文纸质图书 32.24 万册,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文献)3 万余种。拥有 16 个文献检索系统,电子图书 150万册,宽带光缆接入天津市数字图书馆,可检索图书资源 61 万册。学校现有 16 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舞蹈学、新闻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 6 个学科门类。学校 197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在已有 11 个硕士研究生
5、专业,分别是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舞蹈学、课程与教学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2010 年,学校还被教育部批准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院校。2003 年我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运动人体科学被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生专业,同年开始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 年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 年 7 月,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
6、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 2012 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体育学学科前 10%,获得并列第5 名的佳绩。学校在编教职工 477 人,专任教师 301 人,其中教授 52 人,副教授 9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77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160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 人,国家教学名师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3 人,天津市千人计划 3 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 3 人,天津市“13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1 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 4 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3
7、人,天津市教学名师 3 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15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20余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6000 余人,其中本科生 5000 余人、硕士研究生 540 余人,博士研究生 14 人(其中,2014 年独立招收3 人,联合培养 11 人)。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 年以来,我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三个专业分批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 年 5 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学生在 23 个省市代表队中,取得了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 7
8、个单项比赛中的 5 个第一,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2011 年,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 8 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两个专业被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013 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运动心理学、网球两门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排球、网球四门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田径、武术、体育概论等 8 门课程被批准为天津市
9、精品课程。我校还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 3 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 3 个。2012 年,我校体育运动心理实验教学中心等四个实验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2009 年,我校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成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 9 项成果分别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3 年,我校 4 项成果 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013 年至 2014 年,我校共获准“天津市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70 项。多年来,学校坚
10、持学科建设在整体办学中的带头作用,高度重视学科规划,努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我校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一直是天津市重点学科;2011 年,我校体育学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一级学科建设项目;课程与教学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被批准为二级学科建设项目。学校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运动心理实验室是国家体育总局“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重点实验室”;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学校体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实验室为“天津
11、市重点实验室”。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 3 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学校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 300 余项。其中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其他项目 20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5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31 项,天津市普通高校教改项目 13 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
12、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 84 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28 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 150部,发表学术论文 1700 余篇,其中被 SCI、SSCI、EI 和 ISTP 收录40 余篇。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棒球、软式网球、中国式摔跤、藤球等运动项目是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世界杯、亚运会、全国锦标赛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09 年开始,我校还受天津市体育局委托,承担了天津市羽毛球队、赛艇队、橄榄球队的组建与训练任务,
13、将代表天津市参加 2017 年全国运动会比赛。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办有学术期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该刊一直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天津市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并分别于 2007 年、2009 年度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中国社会科学精品数据库等 12 家国内外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
14、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外知名体育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加大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互派、互访,提升了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建立的“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是目前国内体育院校与美国著名大学共建的第一个中美文化交流机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1 年 9 月试刊,试刊名为体育教学与科研,不定期,每期 64 页。1982 年正式内部出版发行,季刊,64 页。1986 年正式创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年刊,每期96 页,同时内部继续出版发行体育教学与科研。1988 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改为季刊,每期 96 页,体育教学与科研停止出版发行。19
15、93 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开始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为:ISSN 1005-0000;同时每篇文章开始附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期刊编排开始实行国家科技期刊编排规范。1999 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改为国际 16 开本,每期 80 页,设计了刊徽“凤凰涅槃”;2000 年,本刊聘请了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任特约编委,标志着期刊的进一步国际化。2005 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正式改为双月刊,封面及内文均为铜版印刷,大 16 开,逢单月 25 日出版,邮发代号:6-145。1992 年,在首次中文核心期刊评估中被评为体育类核心期刊。1992 年以来,本刊始终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96 年在天津市首次期
16、刊评估中被评为一级期刊,同时在天津市第 3 届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奖,19962007 年度连续 7 次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1996、1999、2001、2003、2005 年度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 1999 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三等奖”(体育科技期刊首次获得该奖项的期刊之一)。2001 年被首批收录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重点建设的“中国期刊方阵”(体育院校学报中惟一一家入选期刊),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 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本刊获得一等奖(本刊为体育院校科技期刊中获得该奖项的两家期刊之一)。2006
17、、2010 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2007、2009 年在由北方 10 省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的北方期刊奖评选活中荣获“优秀期刊”称号。本刊还首批获得了CAJ-CD 规范执行优秀奖。1996 年始,被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1997 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 年随之上网,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 年在体育期刊中率先被 CA(美国化学文摘)(体育科技期刊中惟一入选期刊)、AJ(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为来源刊,同年被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为来源刊。2002 年被 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为来源刊。2004 年底首批进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并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至此,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已被中外 12 家检索机构收录。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