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0 年课题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0B264)申请结题材料课题负责人:梁学军课题组成员:官腾 张敏 王妮 王静承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关于“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课题研究背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活动如何主动跟进,如何积极寻求一种更加科学管理、规范和有效的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国家社会人才发展需求,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从而促进其自身健康发展。本课题主要论述教学质量的内涵,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高校内部教
2、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架构以及在此架构下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与控制方法等。本课题研究意义:1、构建科学有效的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应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观念,集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人才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2012 年 9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下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率先建成高教强省” 。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3、求。2、构建科学有效的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国家社会人才发展的客观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专科层次人才为目标,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探索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新模式下,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高职院校适应国家社会人才发展需求,提高其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竞争力,从而促进其自身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积极地实践意义。二、现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笔者所在的随州
4、职业技术学院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从而增强了综合实力,知名度也大为提高。(一)建立完备的教学制度日常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而制度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并执行如下制度:教学检查制度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教制度 、教师评学制度、听课制度、新生素质调研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课程评价制度 、教学督导制度等。严格考勤制度,严格学生和教师的上课考勤,学生科、教务科不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检查结果定期公布,并与学生评优、评奖助学金、入党等,教师的绩效工资等挂钩,做到奖优罚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5、取得了积极效果,彻底解决了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教师不能好好上课的问题。完善评课制度,各班选派一名教学信息员代表所在班级全体学生在网上参与评课,每学期开展三次评课活动,上学期时间为 10 月、11 月、12 月;下学期时间为 3 月、4 月、5月。每一位信息员加入“随州职院教学信息员群”, 在群共享里面下载“课堂教学评价表(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理论课)”,针对不同的课程选用这两种表格. 对于每门课程按照评价标准依次进行评价打分,并计算出总分,在“评价意见”一栏填写对该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及建议。所有的课程评价完成后,将结果汇总到院系教务科。通过与学生特别是信息员的沟通交流,教
6、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院相关领导也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指导性意见,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二)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了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既坚持把握培养目标的有效性,也重视学生毕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制定与修订工作,控制总学时在 3000 学时以内,其中实验、实训和生产实习课时应占总学时的 50%以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因材施教。(三)在课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应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要,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专职教师把课程教
7、学内容进行改革,实现新的突破。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专业培养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突出高职课程自身特色,跟上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用人单位所需职业的发展相适应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全新的各专业主干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编写出一系列适合于高职教育需要的新教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了全面突破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学院不断向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努力、迈进。经过 2-3 年的不懈努力,我院各专业课程建设均已达到合格,现不断完善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建设和检查验收机制,目前,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与改革,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更新、规范,科学调整教
8、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建设好试题库,教师结构合理、教学质量、水平和效果上乘的院级精品课程,并在其中产生 4 门以上有重大教改成果和课程创新的省级精品课程。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在省高职教材建设上形成汽车学院品牌。(四)改革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授课,所有教师都会制作有 ppt 或电子教案、课件,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目前,我院巨龙电子白板教室已达 20 余个,基本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实现开门办学结合专业建设,建一批成效明
9、显、示范作用强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从本院系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专业实体化建设,积极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巩固和发展专业合作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外办学、建立实体、对外服务等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途径,广辟合作渠道,扩大产学研结合规模。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时,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目的,努力将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引入校内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和社会,做到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的双赢。及时制定并实施鼓励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扶持和管理。三、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思路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管理模式
10、要么仿效普通高等院校要么还沿袭了中职管理模式,没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丧失了高职教育在实践性、操作性、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质量要求以及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相差很远。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大,已形成自身特色,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然而,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学生实习基地少和就业难等问题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具体谈谈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现状。1、普遍存在的问题:(1)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院系的许多教学管理者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学管理体制观念 ,教学管理体制陈旧。制度
11、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教学管理,一般学校都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制度,但流于形式,现在依旧使用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其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教学管理机制的主要弊端是没有建立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明确,大家共同的责任等于没有责任,导致效率低下。这必然会约束教学管理机制,造成教学管理水平、质量下降。(2)教学管理机构权责不明权责是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是实施对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院系教学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确、有名无实。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但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分明,分工存在问题,造成责任机制有名无实,这使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12、不能明确任务和担负各自应尽的责任,使教学各项工作不能具体落实。,导致教学管理成为软指标、空架子,有的相互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使工作出现盲区、死角,没有明确规定各个工作部门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没有具体的职责、职权、一定时期的工作对象,所要完成的任务、工作标准和要求等。对负责的工作,只停留在布置传达层面,贯彻和实施的效果不闻不问,没有对工作督促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也就是说,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头,“大锅饭”必然产生责任扩散效应,大家共同的责任等于每个人都没有责任,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高职院校院系不仅涉及教育工作的各部门,同时还涉及到教育
13、工作以外的部门,如教务管理部门、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等。各部门都有担负有大学生教育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协调节好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大学生的教学,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从表面和文件上看,学校齐抓共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是健全完善的,但在具体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各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在高校里,大学生教育仍存在着“单打独斗”的现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高校“三育人”工作仍然比较薄弱。2、我院高职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大的突破。我校存在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知
14、识轻整体知识、重继承轻创新等问题。课堂教学基本上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制,形成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定期考试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教学方法上还没有有效地突出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协作学习和团队精神。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不仅课时少,而且由于受设备的限制和人的观念的影响,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标准,致使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2)教学管理中太看重分数,忽略了能力培养。(3)校企结合的措施流于表面,由于缺少有利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使企业没有实质性的参
15、与办学,这使得校企合作停留于个别试点,缺乏整体实施,校企合作在培养职业化人才中作用不明显。(4)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设和补习职业目标不需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过多,而冲击了学生必须的职业能力训练时间,使学生专门技术的掌握停留在体验层面,远未达到职业需要的程度。(5)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陈旧、落后、不能反映现代企业或行业现行的主流技术,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各门课程各自为政,还在维护本门课程所在学科的系统性。使学生感到学了许多没用的知识,教学方式单一。(6)实践教学的建设还很薄弱,无论是实践教学的设施资源环境,如实训基地等的建设,还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都未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特
16、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劳动过程的组织方式,使实践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受到很大影响。(7)教育教学的基本建设比较薄弱,办学条件相对不足,无法保证教学的需要;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上不合理,特别是不具备一支有实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他们缺乏在基层的实践锻炼,对行业最新动态了解不多,使讲授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相对比较枯燥,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引进高素质教师时,忽视了对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比较偏重于从普通高等院校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师资,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过多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同时,即便是引进了一些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却往往是挂个名,没有做实质性工作。(
17、8)国家和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充分突出实践性,对设备的先进性和仿真性要求很高,如果资金不充足,特别是政府投入不够,师资队伍、实习实验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企业在项目引进、技术改造和农业开发的扶贫资金中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很少;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做更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四、具体对策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报名人数亦呈逐年下
18、降趋势,在此大环境下,如何能招到学生成为首要问题,而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保证就成为吸引学生就读的关键要素,据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1、优化资源配置根据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学校、系部两级管理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效能,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决策科学合理、人才培养高质量、产学有效结合。这些都是提高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效益的关键。2、责、权、利相一致在组织管理中必须遵循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三者有效统一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权力、责任和利益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学校中每一个岗位都是责、权
19、、利的统一体,这三者有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整个体系失衡,进而引发教学管理上的混乱。因此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抓好人、财、物网格化精细管理。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使每个人能各就各位;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使每个人能各干各事;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使每个单位能各考各评;建立考评结果应用体系,使每个人能各拿各钱。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 ;流程化事情定量化 ;定量的事情信息化。3、转变教学管理观念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要不断地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教育管理更要适应新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教育管理有自身的规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的管理制度既
20、不能顽固不化又不能朝令夕改,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有自己的完整合理的体系,不能只求速度。目前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所以我们需要缜密制定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循序渐进与逐步过渡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适合我院实情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确保这一探索和创新稳妥健康地发展。4、完善监控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反馈与评价、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动态管理。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
21、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条件保障、专业设置与调整等进行系统化规划设计,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过程控制”,确保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性。(2)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形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注重教
22、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地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3)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人才
23、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兼职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制度。5、实施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1)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制度,推进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学校自评、企业参评、第三方测评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2)实施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制度。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基本标准,探索建立学生专业技能抽考制度,促进学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3)改革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式。调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简化评估程序和方式,适时启动高职院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4)建
24、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探索建立年度质量报告、状态数据、技能随机抽查与周期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6、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目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大多都建立教学质量组织管理系统,成立以院长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长、 副院长负责, 教务处、教务科牵头、 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 教学督导、 教学质量评价、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评价及教学质量反馈的监控组织系统。我院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已经建立,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绩效工资挂钩,这样就能激励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教学中去;另一
25、方面,学生的到课率与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津贴挂钩,从而激发任课教师认真上好课,班主任、辅导员狠抓到课率,最终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职综合考评制度,定期开展考核,对成效突出的高职予以表彰奖励。将高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匹配度、毕业生在鄂就业情况等,作为考核高职教学质量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加强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严肃处理学风不端行为。把规范办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来提高高职
26、办学、教学质量。2013 年,我校要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协同育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7、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1)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水平、行业与区域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管理和评价,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确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 ,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2)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以适应湖北经济社
27、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规划专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制度,探索建立专业水平评估机制,支持各高职院校结合本地本行业需求自主开设专业,构建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高职教育专业体系。(3)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以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湖北省“十二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有机衔接;稳步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技能高考和对口单独招生规模,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公布的部分高
28、职专业教学标准;继续开展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验收工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会同财政部门对“央财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有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启动实施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计划。(2)加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工作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开发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3)启动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建设。以技能高考大类专业为重点,研究制定中高职
29、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启动“十二五”中高职衔接规划教材编撰工作。(4)建立健全高职技能大赛制度。按照“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要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衔接,定期举办全省高职院校师生技能大赛,推动各高职院校建立覆盖每个专业、每名教师、每名学生的技能比赛制度,推进技能大赛的规范化、常态化。9、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增强服务社会能力(1)继续推进职教集团建设。针对我省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要,推动政行企校共同组建一批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机融合,促进集团内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职工培训、技能鉴定、项目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制定进一
30、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规范职教集团管理,明确有关支持政策。(2)加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做好已立项的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工作,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进展年度检查与关键指标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批职业教育品牌立项建设申报评审工作。(3)完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根据我省重点、支柱产业布局和高职院校专业分布,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会,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话交流机制,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有关政策。10、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1)加强高职示范校建设。继续做好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与验收工作;加强高
31、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开展示范校与中职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验收工作;推动“校中厂”建设,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一般性教学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型;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推进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继续开展校企共建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厂中校”建设工作。(3)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传统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造,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开展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建设一批具有
32、行业特点、湖北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10、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1)加大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落实好国家级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并扩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计划,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融合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2)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楚天技能名师”评聘工作,扩大设岗范围,力争每年新评聘名师增加到 200 名;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建立“楚天技能名师”检查制度。(3)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培训基地专业与课程建设,提
33、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师资企业实践基地,探索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4)完善职教师资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11、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1)推进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研究。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公益性改革试点项目进展分析,遴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2)开展中高职有机衔接专题研究。成立若干个课题组,以专业为主线,继续开展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等方面的
34、衔接研究。(3)着力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着力研究一些高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高职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五、参考文献1 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G712.0,职业教育研究,2008,04期2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 号3杨娟,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G712.4,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期4刘桂荣,高职教师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G642,赤峰学院学报,2010,04期5曾一帆.我国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6)6王树娴.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2)7王江涤.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科技与管理,2010(1)8杨波,毛丽平,徐宏敏.江西地方民办院校面临的危机与机遇.科技广场,2010(9)课题组组长:梁学军课题组成员:官腾 王妮 王静 张敏执 笔 人: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