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程通信专业综合布线安全 技术交底书年月日2综合布线安全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 综合布线 编制人交底人 交底对象交底内容1、技术要求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安装施工,须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2000)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安装施工。或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办理。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所用的缆线类型和性能指标、布线部件的规格以及质量等均应符合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3部分(YD/T 926、1-3-1997-1998)等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规定,工程施工中,不得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和设备。 3 对于已敷设完毕的线路,必须进行测试检查。线路的畅通、无误是综合
2、布线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测试检查是线路敷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要测试线路的标记是否准确无误,检查线路的敷设是否与图线一致等。4 高低压线须分开敷设。为保证信号、图像的正常传输和设备的安全,要完全避免电涌干扰,要做到高低压线路分管敷设,高压线需使用铁管;高低压线应避免平行走向,如果由于现场条件只能平行时,其间隔应保证按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工器具施工中用到的工器具准备到位,包括:数字万用表、冲钻机、角磨机、网线测试仪、对讲机、压线钳、尺子、拉线盒、钢管、铁丝、桥架、弯头等。3、 施工流程及要求管线预埋-机柜组立-设备安装-调试3.1 管线预埋 用 KBG25 钢管采用吊顶内吊
3、装、墙体内暗埋和静电地板下明敷,采用100mm*50mm 或 100mm*100mm 走线桥架作为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的主干径路,桥架首选吊顶内安装,无吊顶时安装桥架尽量不影响美观,桥架引至信息机房后引至综合配线机柜下。桥架沿墙设置,施工时注意和其他专业的配合,尽量不破坏房建专业成品。线缆布放时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现象,3不得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在分线盒口应对缆线进行预留。穿放缆线时,拉线用力适度,不得野蛮施工,特别是在与钢管、分线盒、桥架等断面时,要保护好缆线护套层,缆线放好后,在缆线两端做标签,并用对讲机确认每条线缆的首尾是一致的。3.2 机架组立利用膨胀螺栓在地板上固定设备底座,利
4、用螺栓螺母将机柜安装在底座上,将防静电地板剪裁合适放置平整。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机架固定后不得晃动。3.3 设备安装(1)为了管理方便,配线间的数据配线架和网络交换设备一般都安装在同一个 19 英寸的机柜中。(2)根据楼层信息点标识编号,按顺序安放配线架,并画出机柜中配线架信息点分布图,便于安装和管理。(3)线缆一般从机柜的底部进入,所以通常配线架安装在机柜下部,交换机安装在机柜上部,也可根据进线方式作出调整。(4)为美观和管理方便,机柜正面配线架之间和交换机之间要安装理线架,跳线从配线架面板的 RJ45 端口接出后通过理线架从机柜两侧进入交换机间的理线架,
5、然后再接入交换机端口。(5)对于要端接的线缆,先以配线架为单位,在机柜内部进行整理、用扎带绑扎、将容余的线缆盘放在机柜的底部后再进行端接,使机柜内整齐美观、便于管理和使用。3.4 调试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系统调试,包括缆线、信息插座及接线模块的测试。各项测试应有详细记录,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2)测试仪表对于一个信息插座的电气性能测试时间宜在2050s之间。(3)电缆、光缆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4、质量控制41 主控项目 1线缆敷设和端接的检测要求: 4对以下各项进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6、 50312)中第 511、602、6O3 条的规定: (1)线缆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线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光纤连接损耗值。 2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的电、光缆,应符合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3机柜、配线架的安装检测除应符合第 21632 条 2 款中(4)及 3 款的规定以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卡人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2)
7、端接于 RJ45 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 T568A 或 T568B 端接标准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4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5防雷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金属外壳及器件、线缆屏蔽接地线截面,色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端连接导体应牢固可靠。 6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其内容包括工程电气性能检测和光纤特性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一般项目 1线缆端接应符合第 21632 条 4 款中(1)的规定。 2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第 21632 条 4 款中(4)
8、的规定。 3机柜、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第 216. 32 条 3 款中(1)、(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5(1)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 2mm。 (2)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3)壁挂式机柜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 300mm。 (4)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 (5)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
9、312)第 403 条的规定。 5光纤芯线终端的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6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和维护时,下列内容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中文平台、系统管理软件。 (2)显示所有硬件设备及其楼层平面图。 (3)显示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元件位置。 (4)实时显示和登录各种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五、成品保护1 敷设管路时,保持墙面、顶棚、地面的清洁完整;修补铁件油漆时,不得污染建筑物;2 施工用高凳时,不得碰撞墙、角、门、窗,更不得靠墙面立高凳,高凳脚应有包扎物,既防划伤地板,又防滑倒;3 在机房内施工,必须采取保护和防尘措施,以免碰撞损伤设备;4 信息机房和综合监控室应加锁,未
10、经许可非安装人员不得入内,工程交工前需设专人值班.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预埋管线、盒应加强保护,及时安装保护盖板,防止污染阻塞管路或地面线槽。 2. 施工前按图纸核查线缆长度是否正确,调整信号频率,使其衰减符合设计要求,以免信号衰减严重。 63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核对色标,防止因系统接线错误不能正常工作。4线缆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同一线槽内的不同种类线缆应加隔板屏蔽,以防出现信号干扰。七、施工安全、环保措施1、防雷电安全措施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经常进行防范教育,掌握环境特点,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增强安全施工及自我保护意识。施工中遇雷电天气时,严禁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等易受伤害的地方逗留。大型
11、固定设备、设施及驻地、油库等主要设施,分别设置避雷装置。设专人对避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避雷设施处于良好状态。2、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电源设备,应安装触电保安器。电气设备必须完整无损、绝缘良好、设保护地线。各工点应采用和电网相一致的保护接地。熔断器和熔丝应配置适当,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丝。开关应接在相线上,螺丝灯头的丝扣应接在中性线上。不得将线头勾挂在灯头上或直接插在插座内。严禁用二线裸露部分搭接作为开关。手电钻应有绝缘手柄和保护接地线。使用手电钻时,应站在绝缘垫上或戴绝缘手套。电焊机机壳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后切断电源。3、保证人身安全的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
12、训并制定考核办法,考核不合格的坚决不得使用。参加施工的劳务工必须签订使用合同,合同必须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对劳务工进行施工安全培训,做好岗位安全联控、互控和自控,落实安全措施,做到先培训后持证上岗。施工中加强质量和安全检查,组织劳务工严格按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作业。坚持工作票宣读制度,要保证每个作业人员心中有数,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详尽可靠地制订安全措施。4、环境保护施工中应遵循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措7施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签 收 签 收 时 间 综合布线 安全技术交底会议签到表工程名称: 综合布线 地点: 日期: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电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