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06535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贝聿铭建筑思想分析贝聿铭的成就及其对当今建筑业的影响自然是不必言说的,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这样一个顶级建筑大师却从不写书立作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坚持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所以对他的解读往往要依赖于他浩瀚而精致的作品,而对于建筑的解读又偏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以至于我们对这位大师的看法和观点莫衷一是。这对于我们来讲多少有点遗憾和失落,不过我们也并非无法捕捉这位大师内心深处对建筑的看法和观点。在贝聿铭的一生当中,他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留下了只言片语,成为我们的宝贵资料,如果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历程,慢慢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大师。一、关于建筑理论与

2、建筑设计贝聿铭先生曾经说过:“历来建筑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心致志研究理论著书立说的,另一类是埋头苦干承担实际设计任务的。但是两类建筑师的工作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到帕拉第奥的四卷关于建筑的书 ,从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到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这些建筑理论著作不仅记录了建筑发展的过程,探讨了建筑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对建筑本质的研究和认识。就像古希腊刻在石头上的铭文“认识你自己”一样,建筑也需要通过自我反省来发现自身的内涵。人作为主体通过对自己的不断反省可以从肤浅、幼稚的自我认识逐渐走向深入,而对于建筑而言,我们只有通过建筑师这个特

3、殊的主体对建筑坚持不懈的思考和反思才会使我们对建筑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建筑的本质。所以,从古至今,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建立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难的工作,它需要建筑师付出巨大的心血和经历痛苦的求索过程。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建筑理论的研究却必须依赖于被打上时代烙印的建筑。如果没有这些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建立根本就是一个天方夜谭的幻想。而现实情况恰恰是大部分建筑师都在从事实际建筑的建造,从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设计施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我们的城市印象,也改变了我们对建筑的看法。谁能否认这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已经形成的和正在形成的观念,而建造成为他们书写理论的特

4、殊方式。贝聿铭所说的话,我们更愿意理解为,一个建筑师不仅应该有承担实际任务的能力,也应该有研究、探讨理论的能力,只不过各自的分工不同而已。很难想象没有良好的设计经验和大量的建筑体验能够得出深刻的建筑理论来,而没有坚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后盾,建筑师又怎么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把握设计方向呢?理论与实践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建筑师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其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都为众人所不及的时候,他才具备了成为一个大师的可能性。贝聿铭的实践经验已为全世界所共知,这种超凡的设计才能背后必然隐藏着一种深刻的建筑理论。二、关于建筑艺术与建筑科学贝聿铭说:“建筑虽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但并非完全建立在科学技

5、术之上,它还需要其他的条件。 ”“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 。现代建筑的发端是源于对功能的发现,摒弃了漫长历史中泛滥的形式与风格,从“形式追随功能”开始,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不管是过去的形式,还是后来的功能,都是从人本位出发来认识建筑的。单纯地讲,注重形式是因为人们审美的需要,一种形式或风格的出现和延续代表了一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审美趣味,这种形式会随着人的审美取向的改变而改变,就像主人给自己的宠物穿衣服,觉得怎么好看怎么穿,而从不理会宠物是否愿意;而注重功能则是从人使用的角度出发的,以为人提供便利作为建筑设计的先决条件,以此为基础再决定建筑的其他方面。这两

6、者都体现了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客体的哲学观,而没有意识到主体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没有将建筑作为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永远只是人旁边的一个附庸,而缺失了自身的内涵和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对于形式和功能的追求其实只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问题,它与建筑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你观察过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如果你游览过 MIHO 博物馆,你就会发现,当你接近建筑的时候,建筑也在主动地引导你。在这里,建筑成了主人,它和你之间产生了一种真诚而诗意的交流,有时候给你亲切,有时候给你惊喜,有时候给你好奇,有时候给你安慰。这时,我们可以认识到真正使人们发现建筑内涵和本质的,使人们能够触摸到建筑心灵的,是空间。对于一座

7、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而言,空间是它的灵魂,形式不过是它的外表,而功能则是它的任务。贝聿铭的这两句话阐述了这么一个基本问题:既然科学技术不能解决建筑的全部问题,那么它还依赖的别的东西是什么呢?如果它们共同决定了建筑,那么该如何使之和谐地融汇在一座建筑中呢?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在贝聿铭的众多作品中。MIHO 博物馆虽然以桃花源记为出发点建构起一个仿真的桃花源模型,但是,真正去过的人才会感受到建筑师其实在这里安放了一颗真实的世外桃源般的心灵,每个去过的人都被这种心灵的力量所感染。回过头再看前面提到的问题,我们发现,科学技术只是创造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使得建筑师笔下诞生的建筑能够完成自我改造和完善,能够在

8、与人的交流当中丰富和美化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科学技术所能做的是支撑起这副巨大、沉重的骨架。三、关于建筑文化与浪潮“建筑是一种严肃的事业,而不是时兴货,不可能每隔 20 年就来一次建筑革命” (贝聿铭) 。翻阅西方古代建筑史,每一次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都在建筑上有所体现,从古希腊的开明、热情到古罗马的豪迈、恢弘,再到漫长的中世纪,到随后象征这曙光的文艺复兴,直到最后资产阶级革命,每一个时代都用建筑标榜自己的独特性与合法性,这其中的建筑所代表的不是一种场所,不是人们活动的空间,也不是单一的外在形式,而更主要的是政治上的一种象征物和整个社会心理的一种寄托与反抗。建筑在每个时代里被抽象出来变成了一种政治文化

9、符号,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成了一种极为强大战斗语言。当第一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的时候,它本身就宣告了一种战斗的成功,建筑所代表的决心和勇气是文字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是一种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事业,一个建筑师笔下的建筑一旦建成,它所代表的可能是整个城市、整个民族乃至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所以贝聿铭一再强调建筑设计的严肃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 ”人类建立城市,建造建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为了一朝一夕的事,它们将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传达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后人,这是我们书写我们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这代人应该承担起来的一种历

10、史责任。四、关于建筑与环境贝聿铭先生还说过:“建筑设计中有 3 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当代人已经有了很多的感受,而且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建筑与环境的相结合,甚至自诩为后现代派的建筑师们正是以现代派不注重建筑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借口之一向现代主义建筑发难的。单纯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包括建筑与人之间都能够形成一种张力,形成一种“场”的概念,如果一座城市里的各个建筑之间都能够互相形成这种张力,各个街区之间都能够展开一种和谐的

11、对话,那么这座城市的整体面貌和格局应该是协调的。如果有一座建筑与之周边的环境不能够建立起这种有效的对话的模式,那就极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稳定的状态,将城市的局部甚至整体都陷于一种不稳定、倾斜或者不安的状态,不仅破坏了整个城市的总体风貌,而且还会影响到原已建立起来的城市空间。在谈到北京的时候,贝聿铭说“北京在本质上是一个单层的城市,随便建造二、三十层的建筑物会毁掉这个城市的。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推倒一部分北京旧城以便给新的建筑让路。但我表达了我的担忧,我对他们说,北京是一个艺术品,你不可能破坏他的一部分而不破坏北京的全貌。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是规划问题,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和总体把握得到对建筑的一

12、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这种约束不应该是负面的,而应该是积极的,不仅是对环境的一种积极的添加,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正面克制。一座好的建筑可以完善城市的原有格局,也可以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位的积极因素。同时,城市既定的各种物理环境能够恰到好处地融入自身,城市已有的空间场能够扩展到建筑的内心深处。人的群居性导致了建筑的群居性。从这点出发,其实上述关系可以归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与否暗示了城市中人们自身之间的各种矛盾是否能够得到正确处理。如果没有一种控制性的措施,这种矛盾很有可能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激化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贝聿铭强调“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景观的压力和防止城市空间的畸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矛盾。这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当代的大型城市来讲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