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04332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 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较快,固体、液体,较慢,2.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 的传播速度。 (2)地壳(A) 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 以上的固体外壳。 厚度:平均厚度约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震波,莫霍面,17,C1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C2内核:一般认为呈_,(3)地幔(B) 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b 之间。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

2、幔顶部( 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C) 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所包围的球体。,固态,古登堡面,软流层,岩浆,古登堡面,分层,判断 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组成: 、固态水和气态水 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 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尤其是_,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_ 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二、地球的外部圈层,迅速减小,液态水,陆地水,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 (1)组成:广泛分布于

3、、大气圈和 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 系统。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地壳,水圈,生物,思考 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答案,答案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知识归纳,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幔,互动探究,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千米深处,相比之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3千米(俄罗斯的科拉钻井)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探究点 地球的

4、内部圈层,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答案,答案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少千米?在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答案,答案 如下表:,3.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答案,答案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地壳、地幔、内核为固体,外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答案 地壳是岩石圈的

5、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2018年1月12日,缅甸中部偏远地区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解析 大陆部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震源深度10 km位于地壳,故选D。,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地震发生时,当地

6、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解析 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故当地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晃,故选D。,达标检测,解析,答案,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和之间是古登堡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 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地下约2 900千米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和之间是莫霍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2,3,4,5,6,答案,解析,2.岩石圈是指

7、A.的顶部 B.的顶部 C.和的顶部 D.的外部,解析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固体部分。,1,2,3,4,5,6,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解析 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答案,解析,1,2,3,4,5,6,答案,解析,2018年1月1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1 000米,可能对国际航班和低空飞机构成威胁。据此回答45题。 4.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A.地表 B.地壳

8、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解析 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1,2,3,4,5,6,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1,2,3,4,5,解析,解析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6,6.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答案,1,2,3,4,5,6,(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答案,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1,2,3,4,5,6,(3)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大圈层尽管组成物质、分布空间不同,但他们都是以_为共同球心的圈层。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发生在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圈传播。,答案,地心,岩石,水,生物,1,2,3,4,5,6,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