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80027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果品产业发展报告 2015 桃自 2001 年至 2015 年,我国桃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趋于饱和,桃市场价格由快速增长(2009 至 2012)向减速、持平(2013-2014)甚至下降(2015)方向发展,尤其在 2015 年,桃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面积和产量继续增加,极早熟桃和早熟桃价格相对稳定,部分早熟和中熟桃价格下降明显,不少地区首次出现“销售难”的现象,晚熟桃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预计 2015 年桃农收益下降,桃产业步入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阵痛调整期。 (一 )我国桃产业概况 1. 产量与增速 中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 2014 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

2、,2013 年我国桃种植面积 76.59 万公顷,总产量 1192.41 万吨,总产量约占世界主要产桃国总产量的61.59%。2014 年总产量达到 1224.17 万吨( 预测值) ,到 2015 年末,预计全国桃总产量将达到 1261.04 万吨(预测值)左右。2001 至 2015 年,我国桃产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7.63%,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 至 2007 年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12.15%,最高增速 17.54%(2003),最低增速 7.74%(2006);第二阶段:2008 至 2013 年稳步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4.07%

3、,最高增速 5.33%(2008),最低增速 4.07%(2012);第三阶段 2014 至 2015年缓慢增长或饱和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2.84%。2.产业规模变化趋势 我国桃主要生产省份为:山东(10.4 万公顷,246.48 万吨)、河北(8.56 万公顷,166.17万吨)、河南(7.64 万公顷,110.12 万吨) 、湖北(5.33 万公顷,72.49 万吨) ,以上四个省份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 41.69%和 49.92%(中国农业年鉴 2014)。根据 2014 年对全国 13个桃主产省市的问卷调查,306 户农户中,有 123 户愿意扩大桃面积,约占 40.20%,

4、有55.23%的农户选择保持现有桃面积,选择缩小桃面积的农户约占总农户的 4.57%,据此判断,未来两年我国桃面积和产量仍有上升动力,桃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3.经济效益 效益方面,2014 年我国桃生产成本约为 4139.25 元,总收入为每亩 9573.96 元,净收益为 5434.70 元/亩。从不同省份的净收益的差别来看,净收益最高的地区为江苏,达到9946.17 元,此外,净收益较高的地区还有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净收益最低的为云南省,约为 879.51 元,净收益差距约为 9066.66 元。江苏每亩净收益约为云南省的 11.31 倍,地区间

5、净收益差别较大,此外,净收益较低的地区还有湖北、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与2012 年 (桃产业技术体系于 2012 年做了桃成本效益分析) 相比,2014 年平均价格比 2012 年低 3.68%,但每亩产量比 2012 年(1966.96kg)增加 6.91%,效益比 2012 年增加 355.48 元,基本与 2012 年持平。4.成熟期结构 成熟期结构搭配方面,早、中熟桃品种产量相对过剩价格下降,尤以 6 月 15 至 30 日成熟的品种下降明显,根据 2014 年 5 月 31 日至 7 月 2 日对武汉桃批发市场的跟踪调查,早中熟品种平均价格约为 1.51 元/斤,平均批发价格区间

6、0.54.6 元/斤,其中 6 月 15 日至30 日平均价格为 1.29 元/斤。另外,根据桃产业体系桃市场行情观测点反馈的信息显示,特早熟桃及晚熟桃价格高于早中熟桃,山东、北京、安徽、山西、河南、辽宁、江苏、上海等地区早熟桃也出现下降现象,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区早熟桃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河北、山西、甘肃早熟桃价格上升,而全国晚熟桃价格均好于去年。从新建桃园面积来看,特早熟桃和晚熟桃均有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应稳定面积和产量、提质增效、挖掘和拓展桃园功能,发展观光休闲自采,增加桃园附加值,引导扩大鲜桃消费。 5.鲜桃与加工品进出口贸易 我国鲜桃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2014 年,我国

7、鲜桃出口量约为 5 万吨左右,出口额约为 5600 万美元左右。出口对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越南、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2014 年我国无鲜桃进口,对外鲜桃贸易为净出口。自 2008 年开始,我国鲜桃贸易停止进口,其中 2010 年及 2011 年有极少量进口(2010 年 0.5 吨,2011 年 0.06 吨),原因是我国桃产量扩大,品质提升,能够满足国内鲜桃需求。2008 年比 2007 年产量增加48.26 万吨,其后每年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量为 47.57 万吨。 加工品方面,从世界主要产桃国看,桃产品主要用于鲜食,加工品较少,贸易量低,我国加工桃产量约占鲜食桃产量的 2

8、%左右。与鲜食桃对外贸易相比,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桃加工品( 桃罐头、桃汁、制干、果脯蜜饯等) 的对外贸易较活跃,产品以桃罐头为主。2013 年我国桃罐头出口量达到 15.60 万吨,出口额 18000 万美元,约为2003 年的 1.84 倍。进口量 1.23 万吨,进口额 1520.63 万美元,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 12.68倍。(二)今年上半年我国桃产业形势 1.气候条件 总体上看,2015 年上半年天气对桃产业影响较大,是造成部分地区“卖果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表现为:3-4 月份花期全国多数产区天气条件良好,有助于开花坐果,产量增加,但 56 月份桃果成熟期频繁阴天或

9、多雨,造成桃果实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加。产量增加和品质下降导致的需求减少相叠加,明显的增大了市场销售压力。2.面积和产量 桃年度产量与过去 2-3 年新增果园面积密切相关,20122013 年,桃批发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12 年平均批发价格 2.56 元/斤,比 2010 年增加 15.15%,2013 年与 2012 年批发价格基本持平),新增果园面积随之扩大,至 2014 年,新建桃园面积继续扩大。由于近几年桃的市场价格和效益相对稳定,加上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预计 2015 年我国桃产业规模还将有小幅扩大,产量比 2014 年增加约 3%。 3.市场行情 2015 年上半年,

10、我国多个桃主产区出现价格下降,部分地区出现“卖桃难” ,陕西周至县、眉县,山西新绛县、平陆县,福建宁德市,山东威远市、济南市、青岛青西区,安徽砀山县、黟县,河南太康县等多地桃果滞销事件见诸报端。 “卖桃难”主要出现在北方产区,南方产区如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批发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结果,2015 年上半年,特早熟桃和早熟桃价格与 2014 年基本持平,6 月 15 日至 6 月 30 日价格下降明显,全国平均下降幅度约 20%40%左右,其中,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河南、福建、湖北等省份下降幅度较大,降幅约为 30%50%,南方产区降幅低于北方产区,约 5%2

11、5%。 与 2014 年上半年相比,2015 年上半年最突出的特征是 6 月中下旬桃降价严重,以陕西周至县 6 月下旬调查结果为例:该县桃品种主要是艳光、中油桃 4 号、中油桃 5 号,尤以艳光与中油桃 4 号为主,艳光市场平均批发价 0.51.2 元/kg;中油桃 4 号平均批发价0.61.6 元/kg,中油桃 4 号比艳光平均批发价格高出 0.20.4 元/kg,原因是中油桃 4 号品质更好、外观更漂亮。中油桃 5 号批发价格与艳光基本相同或略高。沙红桃刚上市,成熟度约 67 成左右,一般先采摘果个较大的果实,平均单果重 200g 以上,由于量少,多采用零售方式,批发价约 2.43.2 元

12、 /kg,零售价 56 元/kg。据实际调查,当地桃 2015 年平均批发售价明显低于 2014 年,下降幅度约70%75%(150g 左右果实),早熟油桃成熟前期价位下滑不明显,但到 6 月下旬价格下滑迅速,150g 左右果实价格虽低,但不影响销售,100g 左右及以下果实销售乏力,多数被超低价格倾销或倾倒。产出方面:按照 2015 年 6 月下旬平均批发价格 1.0 元/kg,平均亩产 2500 公斤计算,早中熟品种每亩平均收入 2500 元;成本方面:当地每亩农药成本约 300 元,化肥约 450 元,农家肥约 300 元,其他物质成本暂不计算,平均每亩物质成本约为 1050 元,劳动力

13、成本约为 1620 元,总成本合计 2670 元,每亩纯收入-170 元,处于亏损状态。陕西周至县是 2015年度出现“卖桃难”程度较重的地区之一,山西新绛县、安徽砀山县等也出现“卖桃难” ,效益也比 2014 年有明显下降。4.上半年产销形势分析 已如前述,2015 年上半年,我国桃产业整体上呈现出量增加跌,特别是早中熟品种跌幅较大,局部出现“卖桃难” ,具体分析原因有四:一是近年来桃产业效益稳定,收入可观,加上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桃的面积持续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二是今年春季花期,主要产区气候条件有利于桃坐果,产量增加,早中熟品种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 三是今年早中熟品种发

14、育后期降雨多、光照不足,导致病虫严重,品质下降,消费者购买欲和消费量降低;四是西瓜、苹果、火龙果等相关产业价格下滑、走低,也拖累了桃果实价格。(三)今年下半年我国桃产业形势预测 1.今年 7 月份市场行情 2015 年下半年,受上半年产业形势影响,7 月初桃市场价格比往年下降 1020%,但降幅已明显缩小,表现出回升态势,至 7 月中旬至下旬,桃市场批发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果个大,品质高的毛桃品种价格略高于去年。 2.今年下半年桃产业形势预测 从天气情况看,6 月份全国平均降雨量偏多,全国共有 57 站日降雨量突破 6 月历史记录,主要分布在江淮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部、东北等地,全国平

15、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7 月份全国平均降雨量依然偏多,具体统计数据未公布。较多的降雨量仍将影响南方产区桃果品质,但中晚熟品种以北方产区为主,对南方产区影响不大。北方地区降雨量不大,对桃果实品质改善有帮助,但前期阴雨天气过多已经造成晚熟桃病虫害加剧,根据桃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调查,预计晚熟桃产量比 2014 年降低 5%10%,对于晚熟桃价格回升提供了利好。 综合天气因素、病虫害及产量表现,预计 2015 年下半年晚熟桃经济效益可观,有助于提振桃果品市场。从往年中秋节、国庆节桃市场行情推断,今年晚熟桃品种需求依然会比较旺盛,晚熟桃价格将与 2014 年基本持平或略高。 (四)我国桃产业存在的问

16、题 1.苗木市场混乱 我国桃品种数量众多,目前可检索到的桃品种共有 1000 多个,其中地方品种 500 多个,育成品种 500 个,未正式命名、更名、多名品种不可胜数,造成苗木市场品种杂乱,另一方面,桃树品种苗木繁育技术简单,技术门槛低,造成育苗户泛滥成灾,大大小小的育苗单位、组织或个体户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其对桃苗木市场的恶劣影响表现为:一是:老品种更名变身为新品种,以次充好;二是:编造品种代号进行误导;三是:随意编造“优系”、 “芽变”品种,欺骗种植户;四是:自命名某某果树研究所冒充科研单位,或号称与科研单位合作,借机盈利;五是:用普通桃做砧木,成本低廉,低价销售。以上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往

17、往造成品种杂乱、低质、同质化严重,易引发桃苗及桃果的恶性竞争。 2.管理观念落后,滥用除草剂 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处理杂草的方式一般为人工除草或除草剂除草,随着农作物除草剂的广泛应用,桃园应用除草剂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层出不穷,受除草剂危害的桃树果实偏小,品质下降。 3.化肥多灌水多,产量高、品质低 目前,我国桃园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施用量偏多的问题,使用化肥的同时增加灌溉,造成前期桃树旺长,修剪量大,后期大量喷施生长调节剂,坐果率高,产量高,但品质低,根据 2014 年对湖北鲜桃市场的长期跟踪监测,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1%。因此,我国桃市场普遍存在低质果充斥市场的现象。 4.

18、规模化桃园管理方式尚需改善 近几年,受土地流转政策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大种植户参与桃生产,出现越来越多的规模化桃园,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或大种植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比较以上三种形式,通过走访调查,以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形式最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次之、企业或大种植户模式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1)企业或大种植户往往由其他行业转业而来,缺乏桃树管理专业知识,在田间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偏听偏信,聘用的技术人员缺乏管理大规模桃园的经验。(2)管理成本高,不注意节约劳动力用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多数专业合作社能够实现生产与管理的合作,缺乏产后销售的

19、合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探索及示范引导。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效果最好,不但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积极性,而且乡镇或村重视地方名片的宣传及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各级政府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又有一家一户的积极配合,能够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提高收益。 5.贮藏与加工产业落后 随着桃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化桃园的逐年增加,桃果销售问题日趋严重,作为鲜桃市场的后盾,贮藏与加工产业目前仍需大力发展,当前,桃鲜果贮藏问题尚未解决,冷藏后往往出现病果率高和品质下降问题,加工企业只采购加工专用品种,缺乏普通桃的加工产品,难以成为普通桃的后盾力量。 (五)对我国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政策、法律方面规范苗木市场 建议建立

20、苗木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彻查无证、违法经营,防止部分投机商通过夸张宣传、以次充好、更换名称等不法手段欺骗种植户的现象发生,以免对种植户造成损失。 2.加强宏观引导,发布产业预警按照我国桃产业规模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桃产量 1261 万吨,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早中熟桃在部分地区出现下降态势,桃产量趋近饱和,正在转向供过于求的方向,应开展产业预警研究,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种植户提质增效。3.加强品种技术推广的引导加强桃园自然生草、人工生草的栽培技术新模式,改变人工除草、除草剂除草的落后观念; 引导种植户提质增效,生产高品质、标准化果品;依托产业技术体系提出各主产区主推品种,避免人为炒

21、作,盲目发展;继续组织桃评优活动,加快新优品种推广速度,同时支持科研单位加大育种力度,推出更多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耐储运品种。4.适当扶持采后储运和加工企业在桃主产区建设鲜桃加工企业,促进加工转化升值,生产桃罐头、果汁、果脯、研制果酒、鲜果速冻品等。重点扶持以普通桃为加工对象的加工企业,让加工企业切实成为桃产业的坚强后盾。5.支持电商平台参与鲜果产业目前鲜桃电商平台飞速发展,但规模较小,正处于初始探索阶段,电商平台以销售鲜果为主,客户下单后由生产商及时采摘,快递发货。电商平台是解决桃销售的突破点,桃具有不耐储运的特点,货架期约 215 天,最新的永不变软品种货架期约 30 天左右,生产中为了延长货架期采用早采果方式提前上市,上市时平均约 7 成熟左右,不能充分发挥鲜桃味美香甜的特点。电商平台不仅能减少销售环节,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而且能使消费者食用到最新鲜味美的桃子。建议建立大型电商平台,整合生产资源,按照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在全国主产区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合理的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带动农户参与,借助快递物流网络就近运输配送,最大程度的实现大市场、大流通。(中国农业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崔国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