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中职学校幼教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本文着重在从事中职普通话指导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克服地区语音缺陷,提高幼教专业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使她们达到合格幼儿教师所要求的普通话水平。关键词:中职生,普通话教学 ,地区差异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老师,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准确性。所以学好普通话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笔者所在的新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城市,新疆汉语
2、方言是与普通话相对而言的流畅于新疆境内的一种汉语地方话。在没有进行系统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学习普通话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我们平时所讲的就是普通话,不用再进行系统的学习了,再花时间去学习只是浪费时间。这就给普通话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一、地区差异造成学习普通话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存在的几处困难:一是因地区差异而存在的易读错的声母和韵母。主要问题存在于五个方面:不分前后鼻音。新疆方言中错将后鼻音“eng 和ing”都读成前鼻音“en 和 in”。错将韵母 “o”读成“e ”;如“婆p”读“p” 。平翘舌音不分,错将“zh ch sh”读“z c s”。部.分北疆地区
3、的人们将韵母“un”读成“iong” ;如“裙 qn”读“qing”。上声 214 调值,读成 212 调值,存在一定的语音缺陷,朗读时不够完整。二是家长及学生自身不够重视对普通话的学习。许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在听到学校还要开设普通话这门课时认为是学校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认为我们平时讲的就是普通话还要花时间去学习,对此表示不能理解。学生自身也认为没有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总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以上问题的存在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地区方言的语言障碍;也有部分是认识上的误区。二、如何克服地区语言障碍要克服地区语言障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提高
4、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提高了,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说普通话是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幼教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规范使用正规的语言文字很重要。只有自身的普通话过关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去教授幼儿园的孩子们。2.学校、家长和学生,各方面重视起来。首先,学校应积极的去引导,做好家长和学生的解释工作,使其明白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规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上应尽量保证幼教专.业的普通话课程达到 96 课时。因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学习的自觉性差,更多时候需要教师督促其学习。如不能保
5、证应有的课时,只将练习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下独立去完成,是很难达到普通话应试要求的。其次,要使家长明白学校开设普通话课程的必要性。一方面学校和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家长进入课堂,旁听一堂普通话课,这样可以进一步消除家长的疑虑。最后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将来的人民教师,普通话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性。3.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比如 10 届幼师 2 班分别有四川、甘肃、河南口音较重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随父母来新疆的,刚到新疆没有多久,方音较重。但班里大部分是新疆本地的学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的重点放在纠正新疆方言上。同时
6、,要兼顾班里个别四川、甘肃和河南同学的方音训练。教师必须在课下花时间对个别来自四川、甘肃和河南的同学进行单独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先指出这部分学生的语音缺陷是哪些,如河南、四川方言中存在平翘舌音不分、四川方言中声母 n 和 l 不分;甘肃方言中韵母 an 和 ang 不分;针对上述问题,为她们制定专门针对上述方言的习题进行联系。另一方面也要发挥这些学生的语音长处,如河南学生的后鼻音很标准,课下由这几位学生负责指导班级里的本地学生,纠正她们的前后鼻音问题。这样发挥各自的语音优势,形成互补,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如教师只是一味的指出学生的语音缺陷和.不足,对她们进行批评,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
7、热情和积极性。在指出她们语音缺陷的同时也表扬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并让她们去当一回“小老师” ,指导其他同学。在指导的过程中,彼此会将知识点记得特别牢固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普通话口语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相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其他专业,幼师专业的普通话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普通话教学实践,对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在普通话学习和测试中表现出读音错误率高、语感差、自信心不足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普通话教学的实效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普通话 问题 对策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是对口语交际能力有着特殊要求的职业。中等职业学校
8、(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是培养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胜任各种儿童教育场所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幼师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行为将影响她们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今后就业、求职和工作,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显重要。笔者在从事中职幼师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拼音、发音和正音等方面存在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仍达不到普通话水平的规定等级。.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要经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该证书是毕业生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师专业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
9、,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经验和教学体会,对当前中职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略作探讨。一、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读音错误率高,方音明显中职幼师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教师重读写,轻听说的影响下,汉语拼音基础不扎实,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要领没有掌握,因而造成发音错误或发音不够圆满。尽管到中职学校后经过了普通话的强化训练,但很多学生多年来受周围口语交际环境因素的影响,方音还是比较明显,习惯性读错,如平翘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等。有很多学生甚至分辨不出自身语音与标准的普通话之间差异。笔者从多年来幼师专
10、业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的情况的分析看,学生在单音节、多音节字词这两项测试时,暴露出读音错误率高、成系统语音缺陷明显的现象比较严重。(二)识字量不足,语音规范意识不强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升普高的落榜生,学生基础相对而言较差,学生的识字量明显不足。一是表现在对普通话教材上的大量常用字或不认识、或对形近字词混读、误读等。如把“拨”读成“po”、“蜕”读成“dui”等。另外由于幼师专业的学生由于.多年来受重视语数英等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进入中职学校后,对普通话课程重视不够,碰到形近字、不认识的字常常“瞎蒙”,语音规范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学生对普通话里常用字的三四百个多音多义字常常分辨不清而导致读
11、音错误,如把“恰当”的“当”读成“dang”,把“模样”的“模”读成“mo”等;三是把普通话的语音异读词(重新审音)读错,如“荨麻”的“荨”读成“qian”,把“门框”的“框”读成“kuang”等。(三)语流音变意识不强,普通话语感较差笔者在幼师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后,在读单音节字词时,声、韵、调的发音较准确,字正腔圆,但一到语流中就漏洞百出,吐字说话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等,一些比较隐蔽的语言缺陷毫无遮掩地暴露出来,因而语言的美感就根本谈不上了。许多学生在读词语、说话、朗读时常常是一字一顿,出现了一种“字话”现象,让人听起来不自然、不流畅。这除了与
12、学生的学识、心理素质、方言等因素有关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语感缺乏”(四)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多年来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普遍地存在着自卑感和羞怯感。同时普通话教学通常在中职幼师专业的第一学年就开设这门课程,很多同学面临一系列心理障碍的问题:如怕别的同学笑话,或者害怕困难,或在纠正语音的过程中碰到困难后羞于出口。另外受方言习惯势力的.干扰,许多学生虽然在一定的语音理论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大部分方音都能得到纠正,但到了具体的语境,一开口说话,方言就会脱口而出.为此,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信心,甚至产生
13、了逃避心理,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困难;还有一部分同学本身语音基础面貌差,更是对普通话产生了恐惧感。正是有了这些心理障碍,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通话教学就很难有效开展。二、改进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一)强化发音要领,有的放矢要培养学生一口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必须讲清声、韵、调的基本发音要领,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准确的发音要领,扎扎实实地从基本的语音训练开始,如教师在教学“声母”时,应该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与不送气等要素方面讲解,让学生厘清声母间的细微差别;在教学“韵母”时,教师应从韵母的舌位、辱形、动程、归音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找到每个韵母发音的要素;
14、在教学“声调”时,教师就要从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规则等最基础的要素加以示范和强化训练等。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语音状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学实践表明,普通话教学必须强调对症下药,教师可以通过新生入学后普通话语音摸底测试来掌握学生的语音状况,也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积累来了解学生的语音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进度,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师要强化语音的示范性,让学生明确每个音.素的正确发音;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训练过程中的个别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发音要及时指正,严格训练,反复地强化。(二)提高语音规范意识,努力增加学生识字量要培养学生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教师必须
15、要提高学生规范读音的意识。要有针对性地对“普通话语词规范”中的异读词、多音多义字进行强化训练,其次要让学生对照这些正确的读音,分析自身原本误读的字词,提高规范读音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读音习惯。同时教师要针对普通话教材中的常用单音节字词表,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集中识字强化训练,努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在识字强化训练过程中,笔者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有效:一是摘抄法:先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常用字全部仔细通读一遍,边读边将易读错或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学生将摘抄本随身带,凡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发现有不认识的字同样摘抄下来,学生可经常性将摘抄本上的字词反复训练和记忆,以此增加识字量;二是让学生相互“比试”:每位学生
16、摘录一定数量的字词,任选一个同学让其测试,以此来强化训练和记忆;三是“组词辨字法”:让学生找出形近字进行组词,以此辨析其读音。(三)攻克方音难点,讲究有效训练笔者所在的地区为浙江省长兴县,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但也遇到了一些共同的难点音:如在声母训练中最明显地出现平翘舌音不能区分;在韵母训练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前后鼻韵母不分;在声调训练中出现上声声调调值不到位,把“214 读成”“211”等。要攻克方.音难点,必须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发音障碍,研究对症下药的正音方法。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有效:一是比较法。教师要善于模仿学生的不标准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普通话的语音和方音分别示范发音
17、,以便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规范发音;二是观察法。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然后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形。如辅音“n”和“g”的教学,这是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几个音很多学生是分不清的。区分“n”与“g”主要从舌位和口形两方面着手,给学生讲清楚“n”的舌位靠前,并指出舌尖要能够抵到牙齿上,唇形是较闭合的.而“g”的舌位靠后,唇形较为张开。同时做夸张性地示范发音,使学生对这两个音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点明这些现象,列举大量实例,举一反三,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加深印象。三是辨析法。即找出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类型加以辨析。例如对平翘舌音不易分辨的字,需要采用部首推类法加以解决
18、,记少不记多,逐渐积累。如 z、c、s 组代表字,用声旁类推,z 组,子:籽、字、仔;c 组,采:彩、睬、菜;s 组,斯:嘶、撕、厮,对这些问题的讲解,教师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到焦头烂额的问题,一经点拨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并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实践证明,针对方音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训练,不但能攻克学生正音的信心,还能极大地提高正音的效果。(四)注重口语能力训练,强化语感实践.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普通话语感的的训练和培养,历来是普通话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改变学生语感差这种状况,就要注重口语训练,强化语感实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除了系统的语音知识学习以外,可采取
19、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一是多听。就是要多听发音吐字皆佳的人说普通话,多听广播影视中的标准普通话, 如利用录音手段,自录自听反复比较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普通话发音,以增强说普通话的信心和能力,这是培养语感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二是多读多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诗朗诵、散文朗诵、社论播讲、新闻播讲“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对比训练,通过区别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调、节奏、情感描述等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巩固其准确发声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要提醒学生注重模仿。模仿是学好普通话的最重要手段。漂亮的准确的普通话统统是模仿的材料,只有模仿,多多地模仿,普通话的“味儿”就一定能出来。三是大胆地说。尽可能
20、利用多种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普通话。只有开口说了,才能在说的过程中纠正错音,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如在普通话课堂中,每一节课都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言,话题自定或指定说话题目,发言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从语音的角度予以点评,找出发音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矫正.这样既培养学生开口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普通话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学习者多实践,多下苦功。.(五)提高学习自信心,循序渐进个人的毅力和自信心是学习普通话的保证。笔者在普通话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怕说不好而不敢张嘴或在课堂上面对众人表述时
21、就脸红、心跳、手抖,缺少胆量和勇气,缺乏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教师首先应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克服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推普氛围,营造良好的用语氛围,同时要有意识地让一些口语基础差的同学得到锻炼,并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让他们明白人人皆具有善言的潜在能力,并从感情上与他们沟通以消除思想顾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说好普通话是一个幼师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认识提高了,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普通话。当然,学习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更要持之以恒。对于中职幼师专业的学
22、生来讲,由于语言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必须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真正明白:由于课时限制,普通话课堂教学只能起着一个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量的实践和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后或课程结束后的时间里自觉逐步完成。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习普通话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在不断地与旧的发音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标准普通话的语感,才能熟能生巧。.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中职生普通话朗读教学摘要:朗读是提高中职生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应该紧紧围绕测试大纲要求,加强语音训练,注重培养语感,突出朗读表达技巧的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23、,提高中职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职生;朗读教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说普通话的能力,朗读短文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个重要的测试项目,其目的是“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作为测试的第三部分,分值占总分的 30%。朗读在促进人们日常口语语音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作为中职生应该自觉地提高朗读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但是,在多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在这一环节中失分过多,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在: 1.常用字的读音不准:声母或韵母、或声调出现误读。 2.多音多义字读音不准,形近字经常读错。 3.轻声词、儿化词和“啊”的音变读
24、错较多。 4.停连和轻重音等技巧表达不恰当,失误较多,回读现象较常见。 5.语气、语调处理不当,缺乏语感,方音明显,有的只是照字读音,读不出“个中滋味”,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出现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朗读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部分学生轻视朗读,自认为朗读很简单,或自认为朗读水平高,不屑于下功夫。 毕业论文网 http:/ 第二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较差。 .第四中职生在朗读时,习惯使用“念书式”、“唱读式”和“念经式”,长期形成的习惯一时难以纠正。 第五没有掌握好音变规律,如轻声、儿化的运用不好,
25、有的没有掌握“啊”的音变规律。 第六对朗读知识了解较少,对朗读技巧掌握甚少。语流不自然流畅,读破词、句的现象时有发生,腔调固定。 第七中职学校对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量较少,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较落后。 要想改变目前职业中学的学生朗读短文作品质量不高,失分过多等状况,我们应该引导中职生充分认识朗读教学在普通话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汉语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
26、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在普通话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明确朗读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自觉练习朗读作品的意识。 朗读短文作为测试的一个重要测试项,它重点考查的是应试者在有文字凭借情况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具体地说,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音节要素的准确发音;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的变读等音变要素的准确发音;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等朗读要素的运用。大纲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准确、流畅、有感情”,在普通话朗读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新大纲要求和朗读一项的评分要求,针对中职生不正确的朗读状态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在语音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对朗读作品内容的理解,
27、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可以说,朗读是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网 http:/ 如何通过加强中职学校普通话朗读教学来提高中职生的普通话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语音训练,做到读准字词读音 “准确”是贯穿作品朗读全过程的基本要求,首先指每篇短文 400 个字的音节发音准确,实质是要求发准所有声母、韵母和声调。练习时,应注意首先扫除朗读中的字词障碍,做到声母、韵母、声调准确到位,读音完整,同时注意避免复韵母单音化,词末上声不到位等现象。重点是生字、难字;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形似音异的字;一字多音。 其次,注意音变现象。“准确”还指音节与音节间的音变发
28、音准确,由于朗读时音节是连续的语流,音节的读音由于受临近字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包括变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啊”的音变,其中轻声和儿化是练习的重点。 再次,注意不可出现增读、漏读、颠倒等现象。 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所以在朗读教学中要重视字词的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朗读要求,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中的 60 篇短文反复的朗读练习,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减少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从而使中职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语感是指朗读者在分析、理解和朗读文字作品时对语词所产生的相应的感受,它实际
29、是人对语言的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由于中职生普遍存在语感较差的现象,因此,加强朗读练习是训练学生普通话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语感作为一种感性经验,需要从长期的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品味中慢慢习得。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规定的 60 篇短文,明其义理,悟其趣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对学好普通话适用。通过对语感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读作品中,理解、欣赏作品,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有助于中职生减少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缺陷。三、突出朗读表达技巧的训练 “准确”是朗读作品的基本要求,
30、“流畅”则是朗读作品的表意需要,是 “传情”的重要前提, “传情 ”则是作品朗读的最高境界。如果说熟悉和理解作品是“传情”的必要前提,落实“ 传情” 还需要具体手段。 “传情”手段主要指朗读表达技巧。朗读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朗读中利用有声语言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手段。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一项评分,主要包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四个方面。中职学前教育类学生普通话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普遍不能满足将来的职业需要的现状,特找出原因,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切实提高他们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参加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最终达到能用普通话标准、流畅、自如
31、地表达,满足其行业的语言表达需求。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普通话口语 现状成因 提高 应对措施 随着早教事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渐趋提高。取得幼师资格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就是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规定的等级,取得从业资格也需要进行面试。所以口齿清楚、语音标准、表达自然流畅是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 那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现状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又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 一、学生普通话现状与分析 1.存在问题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整体普通话水平呈中间大、两头小。由于这些学生都是 1993 年以后
32、出生的,接触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较多,整体基础不是太差,而且随着教师要求持普通话合格证上岗,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学前和小学期间的语音底子不会太差,三乙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是极少的,却远不能达到标准、流畅、自如表达的水平。 .(2)平时在校园生活中不喜欢用普通话交流。浙江是个方言大省,说吴语的人口占 98%以上,全省共分为 10 大方言区,所操的吴语、闽语、徽语、客家话等地域方言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差别。最新发布的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显示,有 30.6%的浙江人不会说普通话。这些来自浙江台州各地的学生不习惯也不愿用普通话交流,有时虽用普通话交流,但
33、并不注意语音的标准,基本上是带着浓厚方言的彩色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3)普遍存在用普通话表达的恐惧感。特别是在众人面前,不敢开口,怕说不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开口是个大问题。现在面对同学、老师不敢说,将来要每天走上课堂面对小朋友,用普通话上课,有恐惧心理,就更难说得流畅自然,又怎能交流沟通呢? (4)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没有翘舌音。浙江的方言里不存在zh、ch、sh、r 这组声母,许多的翘舌都念成了平舌,这是通病。n、l、r 相混。受方言影响,将 n 发成 l,将 r 发成 l。尤其是 r,几乎 85%以上不会发音。前后鼻音不分。往往两者的尾音完全脱落,舌
34、尖位置既不前又不后,都卡在中间。i 和 an、ian 和 ie、uan 和 uei 都容易相混。这与没有前后鼻音尾音有直接关系。阳平和上声相混。这是声调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最难纠正。入声混入了普通话声调中。朗读、说话中没注意轻声。儿化不会念,将尾音“-r”当成一个音节来念。方言语调较明显。 毕业论文网 http:/2.原因分析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受方言影响太大。浙江不但是个经济大省,更是方言大省,三成以上浙江人不会说普通话,而且普遍不喜欢说普通话。调查结果显示台州人最不喜欢说普通话,因为台州人有一种排外的思想,本地经济较发达,部分人就瞧不起外省的打工者
35、。所以为了免受歧视,本地人不愿说普通话而被误认为外地人,外来人员也会尽快学会当地方言。 (2)小学阶段语音基础没打扎实,声韵调都存在系列问题。这与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关,也与现在的教学只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很少关注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关,所以学生普通话口语训练在上职业中专之前没有真正开展过,学生怕说、说不流畅也就不足为奇了。 (3)思想上不重视。在专门学习普通话口语之前,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错,交流不会有困难,不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只要学好钢琴、唱歌、舞蹈等其它专业课即可,所以从未有意识地去纠正语音、去进行口语训练。直到摸底考试之后,许多学生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达到
36、本专业所需要的等级,更不能适应本专业学习工作的需要,这才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宁夏方言与普通话宁夏方言的四声重,而且不管什么字的前鼻音后.鼻音都会通通说成后鼻音,所以宁夏方言和普通话最大的差别就是前后鼻音,宁夏人说不好普通话也就是因为鼻音的关系,很多宁夏人都注意不到自己的前后鼻音,甚至根本就分不清楚前后鼻音。我建议你多和普通话说的好的人常说话,这样你就知道你什么字的发音和人家不一样,然后默默地把这些字都记到脑子里,下次说的时候刻意着去正常发音,慢慢就习惯了。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学过来的,比如“ 军人 ”这个词,正常发音应该是 jun ren,而我们的方言就会说成 jiong reng ,这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记到脑子里,跟别人说的时候就刻意提醒下自己,用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把前后鼻音分的很清楚了,这样你的普通话就算半标准了,想要学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还是要多说多练,不然你自己也说不习惯,音调也不是太准,不明白的音调可以请教别人,没人会笑话你的,普通话说不好太正常了,大家都很习惯。加油练吧,祝你早日学好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