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70132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计与概率分册教材研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介绍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三、编排特点1让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已经学习了较多的条形统计图,并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本单元就是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并讨论复式和单式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建立学生的统计观念。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利用统计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城镇人口增加、农

2、村人口减少,根据两种饮料销售量的统计决定如何进货,人均寿命增加,找出绿化对降水量的影响,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用电子邮件通信的逐年增加等。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3让学生开放性提问,寻找信息。例题和练习中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别是数据分析时,学生可以不局限教材提出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提出更多的问题,发现更多的信息。四、具体编排1例1。例1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首先,利用统计表先让学生画出单式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合并。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图和单式的有什么区别,体会新旧知识的关联。最后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发现: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

3、村人口逐年下降,总体人口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2例2。例2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编排同前。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里数据的分析比例1更加开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出信息。学生通过交流后会发现:两个停车场共同的特点:轿车停放的数量最多。由此初步判断: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进而推广到整个社会车辆中,也是轿车的数量最多。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抽样调查反映总体的情况。五、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实际,灵活的选取素材来进行教学。综合应用:你寄过贺卡吗?一、教学目标 体

4、验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数学计算,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二、具体编排1阅读文字材料,了解信息,初步感知节约用纸的必要性。2调查统计,计算平均数。3计算。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多少棵大树。4开放性讨论。5实践行动。把讨论的结果付诸于行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来进行环保教育。三、教学建议还可以利用其他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计算每家平均每天用多少垃圾袋,全校每月用多少垃圾袋。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介绍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表。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

5、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编写特点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意义。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

6、理推测的能力。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如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四、具体编排1例1。通过小精灵的提示:“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引出折线统计图。运用小精灵的话:“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明确新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归纳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突出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根据参加科技展人数增减变化,谈一谈自己的感想。2例2。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

7、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当学生补充并完成折线统计图后,教材安排了三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还要依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对“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进行合理的推测。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例2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通过对某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的统计,一方面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使学生感知统计的现实作用,另一方面巩固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运用。五、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8、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2进一步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反应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3把握好教学要求。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五上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一、教学内容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

9、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三、编排特点1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2经历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由易至难,逐步深入,从旧知引出新知。四、具体编排标 题 具体内容主题图、例1例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例4、例5 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给定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

10、则的公平性主题图主题图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学时应说明每个活动的游戏规则,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过分关注游戏、活动内容本身。例1呈现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场景,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引出教学内容-比赛的公平性。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做抛硬币试验,并做好结果记录。做完试验后,让学生汇报本组得到的结果。教师把各个小组试验的情况汇总,再进行分析,使结果更加逼近理论值。同时说明:当试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逼近 。例

11、2(1)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理解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等可能性。(2)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到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到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联系。(3)为了直观展现可能性由 变为 这一过程,可借助学生熟悉的转盘游戏来模拟本活动:把一个转盘平均分成18个区域,蓝色区域代表男生,红色区域代表女生,灰白间隔,则例2的问题就转化为了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例3 (1)要求出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大,首先应找出小丽和小强玩“石头、剪子、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从表中可见,一共有9种可能的结果,因为每人出石头、剪子、布的可能性都相同,所以上述9

12、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 。(3)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思考。在找出游戏的所有可能结果后,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做一做。为了求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的可能性,首先应罗列出3,5,6这三张卡片能够摆出的所有三位数,6个三位数中单数有4个,双数有两个,所以摆出的三位数是单数的可能性是 ,是双数的可能性是 。这个游戏规则对 “摆出的三位数是双数”的一方不利,所以游戏不公平。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排列组合方法,以保证在罗列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例4(1)通过解决“用什么数表示第3组

13、同学的掷沙包水平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引出了中位数的概念。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知道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比较方便和适用,但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的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产生影响,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中位数的概念。(2)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二是定义中位数的概念时,要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三是阐明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5(1)设计本例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体会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2)本例呈现了几名男生的跳远成绩,并从平均数和中位数两个角度对该数据组

1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成绩的一般水平更合适。(3)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特点,并引导他们结合本例的实际情况,以做出合理的选择。五、教学建议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因此,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2. 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

15、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厘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疑难问题解答“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例1时必须要让学生做试验吗?例1是通过“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情景让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相同,都

16、是1/2,并初步感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教师用书中,我们建议老师组织学生分上组进行合作试验。事实上,可能性的大小是不能通过实验来得出的。如果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那就不用再去做实验感受了。如果想要通过实验来感受,一定要建立在实验次数足够多的基础上,所以要让学生先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然后再在全班汇总,进一步可以介绍科学家曾经做过的一些著名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各占一半,也就是说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2。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中位数要不要带单位?有老师提问,求中位数时,要不要带单位?求中位数时不带单位

17、。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计算的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这里考虑的是数据。但在解释时,要具体问题具体说明。比如一组学生的体重数据的中位数是45,我们就说这组学生体重的一般水平为45kg。五下第六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1众数2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三、编排特点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

18、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2 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四、具体编排例1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例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例1(1)

19、创设舞蹈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2)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全班的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4)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注意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做一做(1)呈现学生视力分布的数据,整理和描述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2)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点。(3)安排调查学生视力的实践活动。(4)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平均数和众数的应用。练习二十四第2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绩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绩分布更稳定、均匀,更适合参加比赛。第4题,通过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在一

20、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第5题,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第6题,进一步感受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例2(1)利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中国和韩国第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情况,再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进行描述,让学生比较两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2)发现这样比较不是很直观方便。(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4)明明给出提示。(5)让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6)聪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特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7)提出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8)结合数据进行爱国主义

21、教育。做一做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较两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练习二十五第1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岁后女生趋缓。第2题,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第4、5题,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五、教学建议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

22、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如果

23、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教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

24、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等。.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

25、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三、具体编排主题图教材呈现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喜欢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用扇形可以

26、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 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本题的扇形统计图各扇形代表的项目是用图例的方式标明,这和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略有不同,例题各扇形代表的项目名称标在扇形上,这里是用图标注明。你知道吗介绍圆柱形扇形统计图,说明有时为了清楚和美观,统计图在形状上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可课前搜集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一下。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对比三种统计图,加深对扇形图的认识。综合

27、应用:合理存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本活动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目的: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

28、个部分组成。(1)明确问题。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2)收集信息。明确问题后,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 (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3)设计方案。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

29、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4)选择方案。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疑难问题解答“扇形统计图”的编排方式和教学要求有何变化?1.注重体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习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4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3种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0、。把握好这一点后,教师可安排一些综合性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2.不要拔高要求。九义教材是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编排的,课标教材则是作为必学内容编排的,即该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拔高要求。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教学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

31、,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六下第四单元 统计一、教学内容信息的误导二、教学目标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三、具体编排1例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 A 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2例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

32、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 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四、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2把握好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

33、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六年级下册总复习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2具体编排()主题图。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例。例复习用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相关的数据。教学时,可以通过主题图中设计的调查活动获得数据,选择各种统计图表描

34、述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数据,进行概念复习和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整理: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数据收集的其他方法以及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3)例。例2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进行梳理。(4)例。例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材通过人看电视,由每个人想出一个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引出可能性的知识。教学时,先出示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什么规则是公平的” ,了解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系统总结有关可能性的知识。3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的建议()

35、注重过程性目标,经历数据的统计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启发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设计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设计调查表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根据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确定调查哪些数据;调查的方法是什么;如何记录数据,例如所调查的数据是写出来还是给出选项进行选择等。()通过丰富的实例,系统复习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结合调查表,教材呈现了两个例题,系统复习统计表、统计图和有关的统计量的知识;另外,安排了例,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知识全面而重点突出,进一步认识每种统计图表和不同统计量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等。()重视培养统计观念。教师教学时要结合各种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能根据数据的不同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进行分析和决策,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随机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学会依据数据和事实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判断、预测和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