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节 教 案章节名称 第一章 总论授课类型 理论课(理论课 ) 、实践课( ) 、实习( ) 教学时数 3教学目的要求1.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审计对象的概念和审计目的的基本内涵,掌握传统审计对象和现代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演变过程以及审计的根本目的。2.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审计的任务和职能,熟悉审计的作用,掌握审计的概念以及审计和会计的关系。主要知识点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人物和事件2.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人物和事件3. 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重点)4. 审计对象的内容5. 审计对象的演变6. 审计目的的概念(根本目的、具体目的)7. 审计职能的
2、内涵8. 审计任务的内涵9. 审计作用的含义及具体内容10. 审计的特点11. 审计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排1. 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萌芽阶段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2. 审计对象的演变、审计目的的内容3. 审计的职能、特点与概念 教学难点提示1. 我国现代审计复兴阶段的各项法律法规2. 审计目的的内容、审计目的之间的关系3. 在理解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案例教学 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收集材料相结合教学内容 的衡接及学时分配本章学时数为 3 学时教学后记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审计学课程的入门章节,本章理论知识不必过深
3、阐述,反而有关审计职业规划、资格证书考试、有关名人名事等相关领域知识比较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以后讲课程入门 课时,一定要注意授课内容引人入胜。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说明各项职能的具体内容,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接触量,而且让学生觉得审计不是枯燥无味的,复杂的理论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的关系详细阐述,不然学生很难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课 时 教 案周 次 第 1 周第 1 次课 课 题 第一章 总论授课类型 理论课(理论课) 、实践课( ) 、实习( ) 时间设计授课内容与教学设计第 1 章总论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时重点介绍
4、南海公司案例)1.2 审计的概念与独立性1.3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采用案例法教学)1.4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本章学时数为 3 学时授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排:1.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萌芽阶段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2.审计对象的演变、审计目的的内容3.审计的职能、特点与概念 教学难点提示:1.我国现代审计复兴阶段的各项法律法规2.审计目的的内容、审计目的之间的关系3. 在理解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审计与会计的关系本章是审计学课程的第一章,重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对审计进行界定、区分审计与会计、区分审计的三种主要类型外,主要是要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具体清楚审计学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
5、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学好审计需要掌握系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能进行实务审计;能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建议书外,建立远期的能力目标:成为一名 CPA、 ACCA 等。让学生明白学好本课程的知识背景:管理类、经济类基础知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知识、税收、财经法规知识。课堂讨 论、 思考题、作业思考题: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哪几家?在福建地区(福州、厦门)地区是否有分支机构?蓝田事件思考题:1.审计的重要性2.审计师在舞弊侦察中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审计的本质和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学后记穿插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规则介绍、穿插介绍英国特许公认会
6、计师考试、详细介绍为什么会出现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虽然这些是教材之外的知识,但是引起了学生很大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对内容作适度发散。为学生理解后面内容打基础。把整个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起承转合都要花心思,这样教学具有连贯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印象因为具有了逻辑性会更加深刻的。上述表达都是审计的专业词汇,对财务管理专业来讲,都是新的名词,和其他专业衔接不是很紧密,有些隔离,所以,让学生掌握接受新的理论体系和新的表达陈述,是审计学第一节课的难点所在。本章属于审计学课程的入门课,除了对整体课程做一个导论外,还要求掌握审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关键是通过结合实实在在的经济生活中的事项和事件,来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本次课对审计课程的整体框架介绍不够到位,没有高屋建瓴地让同学理解审计的内涵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