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毫米、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
2、关系。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定向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2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 1 元硬币或 1 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 1 元硬币(1 分硬币)的厚度用米
3、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二)、自主体验1认识毫米。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3汇报交流: 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 一毫米一毫米地数 1 厘米中有多少个 1 毫米?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1 厘米里面有 10 个 1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 1 毫米?用手势表示出 1 毫米、 5 毫米、 10 毫米的长度
4、。练习:量出一枚 1 分硬币的厚度。填一填:(三)、合作展示2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 1 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4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 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四)、探究点拨
5、(2)问:1 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用手势表示出 1 分米的长度,表示出 2 分米的长度。(3)学生用直尺量 1 米长的绳子,每 1 分米作一个记号,问: 1 米里面有几个 1 分米?(板书 1 米10 分米)(4)练习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五)、自测反馈5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 分米 4 厘米 4 毫米)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一把米尺的长是 1( ) 一把米尺的长是 10( ) 一把米尺的长是 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 1( ) 教室的门高约是 2( ) 宽约是 1(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6、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教学反思:认识分米和毫米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分米和毫米一课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编排的内容很充实,由于有较多的学生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低年级数学概念课,所以把这一课上扎实上好不容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6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