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分析继承人姓名 白小林 工作单位 西安市中医医院指导老师姓名 米烈汉 工作单位 陕西省中医院胃脘痛郝某,男性,49 岁。主诉:胃脘胀满、疼 10 余年。患者 10 余年前因饮食无规律而致胃脘满、疼痛,伴胃脘嘈杂、烧灼,食欲不振,大便时秘结。曾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合十二指肠球炎” 。口服丽珠得乐、三九胃泰等药, 无明显效果,舌淡暗,苔少而黄腻 ,脉濡细。诊为胃脘痛、证属湿热中阻,气阴不足,治以升清降浊、理气通腑。方用柴平饮加减: 党参15g 、柴胡 10g 黄芩 9 半夏 10 g,枳壳 14 g 旋复花 12 g,延胡索 15g,苍术15g 陈皮 15g 厚朴 10g,枳实
2、 14,吴茱萸 9g,黄连 6 g,炒大黄 30 g 患者服药 5剂后,大便调畅,诸症稍轻。以上方加减用药 2 个多月,而获痊愈。15g,12g,15g,、为佐药;槟榔 15g,焦山楂 15g,神曲 15g,炒麦芽 15g,助消和胃为使药。患者服药 5 剂后,大便调畅,诸症稍轻。以上方加减用药 2 个多月,而获痊愈。按:“腑以通为补”,大便正常是胃腑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浊气在上,则生嗔胀”,说明浊气不能通降会直接影响胃腑功能;同时胃腑功能正常与否,又决定着大便是否正常,内经中“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的记载就说明这一点。胃病伴腹泻或便秘,若采用升清降浊、宽中下气之辛味药为君药,并以燥湿坚胃、通腑宽中之苦味药为臣药,共达调畅通腑之效,则胃病诸多症状常随之消失。 灵枢平人绝谷载“胃满则肠- 2 -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又进一步说明调畅通腑与顾护胃肠对全身气机条达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调畅通腑是保持正常升清降浊生理功能的基础。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 100 字):签名: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