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扬学校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新时代航运物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上海海事大学就业创业工作自评报告上海海事大学二一七年十二月目 录发扬学校特色,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新时代航运、物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1.组织机构完善,队伍建设完整,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21.1 完善机制,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21.1.1 落实 “一把手”工程,建立长效的会议制度 21.1.2 推进“全员化”就业,建立就业激励机制 .31.1.3 构建四级就业创业体系,实现项目化推进 .31.1.4 全面打造就业创业队伍,不断加强师资力量 .41.2 对标制度,展开举措,不断引领就业创业稳步发展 .51.2.1 ISO
2、 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类 .51.2.2 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制度类 .51.2.3 毕业生信息跟踪与反馈制度类 .61.3,场地按需、经费充裕,利用新媒体开创新局面。 .61.3.1 多渠道申请资金,就业创业经费充裕 .61.3.2 全面扶持创新创业,按需提供场地 .71.3.3 充分利用自媒体,开创就业创业新局面 .72. 职业指导健全,过程管理规范,凸显高级航运人才特色 .82.1“水陆分离,内外结合,多维立体”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82.1.1 针对航海类专业(水上)学生,开设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92.1.2 针对陆上专业学生,系统讲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及创业基础知识 .92.1
3、.3 设立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102.1.4 搭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平台,依托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开展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12.1.5、借力“三团教育联盟” ,打造全程多维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 122.2 建立校院两级市场联动体系,开拓维护行业市场资源 162.3 打造“无缝对接”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企业双向互动 182.4 特殊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精准化,精细化 193.对接“一带一路”,服务航运中心,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 .203.1 2017 年我校毕业生情况 .203.2 我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213.2.1 彰显航运物流特色,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
4、运中心人才需求 213.2.2 韬光养晦,放眼全国,顺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223.2.3 胸怀全国,服务西部,把自身需要投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233.3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全方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53.3.1 以教学为突破口,明确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在校生创新创业 253.3.2 以赛促创,强势推出创新创业各类大赛,整体营造创业氛围 253.3.3 以点带面,塑造创业典型,做好创业榜样示范 283.4 教育重内涵实效,服务创特色品牌,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294.就业创业特色工作 .294.1 建设全国航运类企业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一体化协作体系,提升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实效 .294
5、.2 多维举措,构建全程化发展性职业发展教育新体系 .314.2.1 教育制度完备化 .314.2.2 队伍建设团队化 .314.2.3 主题活动精品化 .324.2.4 活动主体社团化 .324.3 注重校企联合,增强校友联动,共促就业创业实效 .334.3.1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坚持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334.3.2 打造校友驱动助推器,助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341发扬学校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新时代航运、物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在设有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
6、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2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19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 个工程硕士点,47 个本科专业。拥有 11 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两万余人。作为我国航运和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上海海事大学坚持特色发展,始终把为国家航运事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2017 年,上海海事大学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主动对接海运强国、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
7、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为建设世界高水平海2事大学努力奋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标准。上海海事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 ,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队伍保障机制,形成了“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结构的转变,以高质量的人才赢得高层次的就业,以高层次的就业提高学校的声誉并吸引优质生源”的良好局面,关心支持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我校积极应对就业创业形势的变化,针对航运业整体不景气的实际情况,主动适应市场,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
8、业服务质量,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坚持一切为了毕业生的理念,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努力营造创业氛围,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克服了航运业长期不景气,生源地结构不平衡等诸多不可抗力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最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全面发展,就业率和签约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稳步上升,创新创业工作屡获佳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就业创业工作高度满意。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组织机构完善,队伍建设完整,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我3校就业创业工作已逐渐形成了领导重视、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机构完善、队伍专业、
9、经费充裕的良好局面。1.1 完善机制,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1.1.1 落实 “一把手”工程,建立长效的会议制度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学院院长或书记以及相关职能处室处长为组员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全校性的招生就业工作会议,针对年度就业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给出解决方案。作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校领导及学院领导亲自参与指导就业大型活动。1.1.2 推进“全员化”就业,建立就业激励机制学校中层干部会议,学院教职工大会等重大场合,学校和学院领导都会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就业创业工作动员,实现就业创业工作全员化。针推荐学生成功
10、就业的专业教师,学院给予各种奖励。学校每年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先进评比,对于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校级奖励。1.1.3 构建四级就业创业体系,实现项目化推进为了使学校就业创业体系保持高效运转, 学校采用四级工作体4系:领导体系: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领导小组;执行体系: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就业指导分中心、学生事务中心;辅助体系: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校外指导专家团队、职业生涯工作室、校外实践基地;保障体系:职业咨询师团队、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联合会。上海海事大学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团队学院就业指导分中心校外实
11、践基地学生事务中心5图 1.1 四级就业创业体系示意图1)作为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组副理事长单位,学校就业领导小组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组保持密切联系,为全国航海类院校学生和航运类用人单位提供精准服务。2)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联合会,作为 4 级网络的具体执行层面团队之一,此团体完全由学生组成,分为校院两级,由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根据工作项目如招聘会组织等给以指导,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完成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锻炼了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达成学生自主管理,自助就业的目标。1.1.4 全面打造就业创业队伍,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学校于 2004 年成立毕业
12、生就业指导中心,设市场拓展部、就业服务部、信息事务部三个部门,并在各个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分中心。目前有专职就业指导人员 15 人,其中就业指导中心 5 人、分中心10 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联合会职业咨询师团队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室6学校重视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定期从优秀辅导员及专业思政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加以业务指导。学校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目前全部纳入教师岗位管理,均为中级讲师以上职称。每年学校均制定针对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各种培训计划,2016-2017年度,我校针对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培训人次为 106 人次。1.2 对标制度,展开举措,不断引领就业创业稳步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
13、创业,至今建立了一系列就业创业制度,并围绕这些制度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举措。这些制度和举措不仅充分给在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和保证,而且引起学校各方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效促进了我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就业制度方面,形成以下三类举措:1.2.1 ISO 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类学校重视就业创业质量标准建设;依据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构建就业创业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组织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保障体系功能;重视质量管理队伍的培育,确保就业质量的稳定提高。1.2.2 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制度类学校把以毕业生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各学院的重要指标,将就业率的高度作为考核相关个人业绩
14、、评选先进学院的7重要机制。如上海海事大学学院学生工作月考核办法 、 上海海事大学学院学年工作考核办法 ,等等。其中明确界定,就业工作考核在学生工作考核的比重达到 50%。同时,对就业工作比较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从 2009 年至今,我校已连续 8 年对全校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教师和学院进行就业先进表彰。1.2.3 毕业生信息跟踪与反馈制度类 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制定了毕业生跟踪制度,要求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制度, 开拓和建立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创业制度方面,围绕创业指导委员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类我校也形成了一系列举措。包
15、括:关于成立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领导小组的通知 、 关于成立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 关于下发上海海事大学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 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1.3,场地按需、经费充裕,利用新媒体开创新局面。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对于学生就业创业所需场地,所需经费,充分利用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临港新城科创中心等政府相关部门争取申请,并在全校范围8内(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宿舍区等)为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各种支持。1.3.1 多渠道申请资金,就业创业经费充裕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经费投入及时到位,资金使用
16、充裕,2016-2017 年度学校共计投入就业经费 128 万元,创新创业经费超过 300万元,经费的投入直接推动了就业市场开拓工程,就业信息化工程创业指导站及高校就业创业共工作基地的建设等工作,对提高我校就业创业服务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1.3.2 全面扶持创新创业,按需提供场地 学校从校院两级分别设人员负责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就业创业工作场地不断供给,设专门的就业创业咨询师和咨询室;目前我校拥有专业的职业咨询室,企业文化展示厅,创业孵化基地,就业指导中心等一系列的专门就业创业工作场地,有力地支撑了就业创业工作,充分满足了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需要。1.3.3 充分利用自媒体,开创就业创业新
17、局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较早建立了校级就业信息服务网(http:/ ,并经多次升级和完善,逐渐实现了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管理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及学生事务中心等四级的交互协同使用,形成了信息发布和毕9业生就业去向审核两大平台。经统计,2016 年 9 月 1 日至 2017 年 8 月 31 日,总计 1665 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其中航运及相关企业 303 家,举办招聘宣讲会 224 场,共发布就业信息 2821 条,提供岗位 15772个,需求总量 50297 人,经统计,2017 年毕业生有近 40%的学生通过就业信息平台提供的就业信息落实
18、了就业岗位;就业信息网配有独立使用的服务器及足够的宽带环境,每年改版以满足工作需要;2016-2017 年举办网上供需会 12 次;目前,我校网站已经完整嵌入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能够很好地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统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学校、院系能及时掌握学生求职意向,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在信息网上,我校多次发布职场礼仪,就业规范等就业指导课程文件,供毕业生学习参考。此外,我校建立校院两级微信公众号,qq 群,微信群,多角度全方位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信息服务。2. 职业指导健全,过程管理规范,凸显高级航运人才特色我校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航运人才”为目标,创新
19、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深化与航运企业的多元化合作,创建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以上海国际航运10中心及自有贸易试验区建设需求为牵引,上下齐动,整合资源,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2.1“水陆分离,内外结合,多维立体”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我校从 2005 年起,建立完善的“水陆分离,内外结合”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体系。纵向年级,横向专业,多维立体编织职业生涯教育系统。学校通过组织 55 名职业咨询师及创业咨询师针对“新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 、 “大二生涯管理教育” 、 “
20、大三生涯决策教育” 、“大四职场适应教育”四大主题集体备课,对学生实施精细化辅导,根据学院专业的不同情况开发教育模板,落实全覆盖的教育模式。2.1.1 针对航海类专业(水上)学生,开设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水上专业就业的特殊性,开设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中融入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老船长、轮机长的感受经验介绍,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并总结开发相应的教材,2013年,由我校学生处处长李志鹏担任副主编的教师团队所撰写的航运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导航一书由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发行,并在我校航海类学生中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1.2 针对陆上专业学生,系统讲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
21、及创业基础知识11针对陆上专业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 2学分 36 学时,系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知识及穿创业相关基础知识。我校选拔出 20 名经验丰富的职业咨询师及创业咨询师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的统筹管理下,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大纲,共享教学课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使课程体系成为职业发展教育主渠道,提高了队伍整体的职业化水平。初次上讲台的老师,通过试讲环节听取经验丰富老师的意见,迈好走上讲台的第一步。同时,将课程教学与职业测试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1.3 设立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校立项建设了一批
22、创新与创业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主要涵盖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支持课程与受益面广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相结合,逐步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通识选修课必修课程。如电子设计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训练课程。表 2.1 创新创业类课程一览表序号 课程名称 开课院系 学分数1 大学生 KAB 创业基础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系 2.02 创新思维和 TRIZ 方法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系 2.012在开设通识教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基础上,上海海事大学逐步在各专业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项目、竞赛有关的课程。全校共开设 20 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根据 18 学时 1学分,每门课程学分
23、为 1-3 学分不等。2.1.4 搭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平台,依托上海市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开展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我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广泛借力,建立起集“教育、实践、孵化、服务”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和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浦东新区政府、临港科3 能源工程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商船学院 轮机系 2.04 电子设计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训练 物流工程学院 电气系 2.05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学生处 2.06 大学生创业案例研究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系 2.07 大学生创业学导论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系 2.08 创新创业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系 3
24、.09 科技创新方法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系 2.010 数学建模实训 文理学院 数学系 2.011 创新实践 商船学院 轮机系 3.013技产业园多方合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 、学校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合作,每年邀请开业指导专家为我校学生开展创业培训课程,也对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培训,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辅导员的指导能力,受到广泛好评。2).在社区开设大学生创业孵化苗圃 3 个,最大限度拓展学生创业孵化空间,每年均有 5-6 个项目孵化注册公司。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聘请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开业指导专家、创业精英、政策指导专家为辅助的创业指导导师,依托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定期定点开设
25、“创业门诊” ,打造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优秀品牌活动,举办以管理、财务、商业运作等内容的创业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4) 、建立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出台上海海事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管理细则 ,并编写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创业指导手册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领导小组和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团队。5) 、学校与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浦东新区政府就业工作部门共同打造学生创业指导机构,联合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活动,2009 年获浦东新区授牌建设“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 。2016-2017 学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高校创业指导站。2.1.5、借力“三团教育联盟” ,打造全程多维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26、14与就业指导体系上海海事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至 2005 年起步,发展至今已形成由校内职业咨询师团队、大学生职业发展联合会团队、校外就业指导师团队组成的教育联盟,三支团队相互补充,多点融合,促进上海海事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从多个维度贯穿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学生覆盖面达 100%。在毕业生离校所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在 80%以上。1)活动载体,榜样育人学校不断创新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活动载体的教育功能。学校充分尊重毕业生活动主体地位,每年为毕业生免费提供活动场所,鼓励开展毕业生教育和文明离校系列活动,毕业生联谊会、入职知识竞赛、毕业捐赠、离校志愿服务、
27、 “我向母校进一言” 、主题党团日等一系列活动。重视仪式、典礼的教育引导作用,每年举行隆重的毕业生典礼,通过邀请毕业生家长,授予学位,文艺表演、校长主题讲话、感恩父母等形式,培养毕业生爱校荣校、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注重发掘毕业生和校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教育功能。学校每年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优秀毕业生事迹展;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走访用人单位近百家,调查毕业生 1000 余人次,专访15校友近百位,从中挖掘了大量校友典型,并通过各种讲座、座谈会等活动让校友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点燃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此外在学校宣传栏里宣传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就业的标兵先进事迹。2)普及教育,全员参与学校
28、重视职业咨询师的培养,最近三年职业咨询师数量稳步提高。目前共有 51 名职业咨询师为学生提供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制订了上海海事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大纲和上海海事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普及教育实施办法 ,号召各学院的职业咨询师投入到各年级的主题教育中,确保学生在不同年级都能接受适合相应发展阶段的专题辅导,真正做到了教师学以致用,学生学有所获。3646512015 2016 20170102030405060校 内 职 业 咨 询 师 数 量16图 2.1 最近三年校内职业咨询师数量3).精品活动,建立自主教育及自助就业模板职业发展联合会2009 年,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联合
29、成立了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联合会,联合会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统筹管理,在各学院设立分会,由职业咨询师任指导老师,致力于打造适合学生需求的精品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等就业创业活动,锻炼学生,补充服务效果,形成上下齐动的自主教育及自助就业服务力量。现代化管理的实践模拟使得学生自身职业素养获得提升。如今, “群英汇” 、 “就业指导服务月”和“职业生涯发展导航月”等品牌活动已颇具影响力,而各学院也打造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例如交通运输学院依托上海市职业生涯教育卿云工作室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形成金钥匙走访、院企俱乐部、工作坊、群覆盖模拟面试等品牌活动,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
30、生职业素养。校外就业指导师团队融入各类精品活动,将行业与市场信息分享给学生。图 2.2 职业发展联合会的架构及能力提升模型4)分类指导,始于调研17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展开调研,以明确理论研究的目标,丰富职业发展教育的内涵。例如:通过“新生职业发展意识现状调研”了解学生困惑,以及职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并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毕业生职业现状调查”可以形成行业发展报告,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对就业市场的拓展起到参考作用;通过“大三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倾向和心理现状,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辅导活动。通过“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以
31、促进新一年的工作;通过积极深入各高校进行调研,学习他们在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工作上的先进经验,弥补不足。同时,引导就业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工作的论文撰写与交流,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了弥补校内职业咨询师对企业了解不够、实践知识缺乏等不足,加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导教育,我校定期聘请企业人事主管作为校外职业指导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开展职场认知教育。2015-2017 年,校外职业指导专家团队不断壮大。184153732015年 2016年 2017年01020304050607080近 三 年 入 我 校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指 导 的 校 外 专 家 人
32、数图 2.3 近三年入我校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校外专家人数2.2 建立校院两级市场联动体系,开拓维护行业市场资源我校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主渠道作用,积极联络用人单位,逐步探索建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对接机制,建立和完善毕业生供求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以航运企业为核心的综合就业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航运物流类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紧缺人才专业。我校作为上海唯一一所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现已与中远海运(集团)总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敦豪国际货运(中国)有限公司、宜家亚太物流等近 200 家港航物流类企事
33、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已输送了6 万余名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此外,强大的校友资源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稳定的岗位来源。近三年来,有 260019多家企业到校招聘,学校的就业服务团队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校就业市场具备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对双选活动招聘行为有专人审核及监督,并配备专门团队管理网络安全,能够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学校建设校院两级就业市场拓展体系,除了校级就业指导及服务部门外,学院设专门的就业工作负责协调人员,形成校院两级就业市场联动,学校鼓励学院开拓专业就业市场。按照学院和行业细分就业市场进行定向拓展,提升市场开拓效率。对相
34、关毕业生市场资源进行跟踪维护,积极走访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外资民营企业,形成地域及行业市场资源库。目前,学校大多数学院已经形成稳定的行业市场资源库,有独立举办学院行业小型招聘会的能力,如交通运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船学院等。2016年11月,学校组织2017届毕业生双选会,联系602家用人单位参加,较前一年同期增长9.06%,招聘会用人单位累计面试20000多人次,提供就业岗位需求量9000余人。2017年3月,学校组织“职场启航,成就梦想”上海海事大学专场招聘会,共计419家用人单位的800余位代表参加,提供就业岗位需求8000余人,共计5000多名应届生进场应聘,达成初步意向1
35、40020余人。2017年11月,学校组织和临港管委会共同举办 “大城众创、相约临港”招聘嘉年华,来自全国各地的802家用人单位的1600多位代表与我校2018届毕业生见面洽谈。提供就业岗位需求量超过15000余人,招聘会用人单位累计面试30000多人次。2.3 打造“无缝对接”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企业双向互动我校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 ,建立和完善毕业生供求信息共享机制,目前我校已经建成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多种类通知体系用于构建网络就业市场,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用于进行毕业生就业进展跟踪和协助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学校联合上海市就业促
36、进中心,临港科创中心等政府及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创业信息发布体系。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微信平台,app,QQ 群,微博等当下流行的信息手段发布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另一方面,线下配合组织大型就业创业展示活动,各类竞赛,以及专门的门诊式问答活动保证政策宣传到位,让就业创业政策信息传递通畅,促成效果。21图 2.4 各学院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发布渠道图2.4 特殊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精准化,精细化学校重视对特殊学生就业创业的帮扶工作,对西藏,新疆地区等少数民族学生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悉心的关照和指导。在就业创业帮扶方面,学校力争把工作做到实处,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库及就业
37、困难学生信息库。组织各学院建立“一对一”跟踪和帮扶机制。结合资助工作,学校出台就业创业帮扶实施细则,设立困难学生就业补助专项经费,同时,我校积极做好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2017 年,我校求职补贴发放的毕业生达 346 人。另一方面,学校重视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等途径帮助他们管理情绪、恰当定位、22直面挫折。截至 2017 年 12 月,除了备战二次考研而暂未就业的极少数学生,所有困难学生全部就业。3.对接“一带一路” ,服务航运中心,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一年来,总计参与我校 2017 届毕业生招聘的企业合计 1665 家,其中航运及相关
38、企业 303 家;线上线下提供的就业岗位合计需求总量达 50297 人。从毕业生反馈来看,90.80%的毕业生对所签单位较为满意,83.84%的毕业生对学院所做就业指导工作感到满意,显示出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受绝大部分毕业生的认可和好评。3.1 2017 年我校毕业生情况2017 年度,上海海事大学实际毕业生共计 5492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4154 人,就业 4038 人,就业率为 97.21 %,签约人数为3223 人,签约率为 77.59%。研究生毕业生 1338 人,就业 1328 人,就业率为 99.25%;签约人数为 1146 人,签约率为 85.65%,如表所示:表 3
39、.1 2017 年年上海海事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学历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签约人数 签约率23本科生 4154 4038 97.21% 3223 77.59%研究生 1338 1328 99.25% 1146 85.65%合计 5492 5366 97.71% 4369 79.55%总体来看,我我校 2017 届毕业生签约率和初次率均高于上海市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根据 2017 年 8 月 25 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我校2017 届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为 97.71%和 79.55%。而上海市同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为 96.59%和 74.69%,同比
40、分别高出 1.12%和 4.86%。如下表所示。表二 3.2 我校和上海市同类高校 2017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就业率 签约率上海海事大学 97.71% 79.55%全市同类高校 96.59% 74.69%同比结果 大于 1% 大于 4%3.2 我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作为一所立足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并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社会声誉的著名航运类特色高校,我校紧密对标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高要求,始终坚持鲜明的航运、物流特色。多年来,我24校毕业生在以航运、物流、港口等交通运输业的就业比例达到 40%以上。其中,作为我校最老牌的商船学院,每年更是有超过 6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系统工作
41、。3.2.1 彰显航运物流特色,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人才需求经统计,近三年来,我校每年有数百名毕业生到全国港航系统的知名公司就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海事局;交通运输部各地打捞局、救助局;上海市、广东省、辽宁省等各地海警总队;中远海运、中外运、上海港、青岛港、宁波港、马士基、东方海外、美国总统轮船、敦豪、现代商船等国内外知名航运物流公司及工、农、中、建、交等中国五大银行及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等。表三 3.3 上海海事大学典型就业单位五十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深圳、青岛等各地海事局交通运输部上海、广州等各地打捞局、救助局上海、广东、辽宁省等各地海警总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美国总统轮船(中国)有限东方海外货柜航运(中国)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现代商船(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