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一、设计意图: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于 1940 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分 7 章,还有一个尾声。这部自传性的散文体小说以第一人称,运用自传性的怀旧笔调,通过回忆的方式, “以我观物”叙事记人,写景状物,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艺术形式上它比较独特: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个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本课旨在通过对作者及作品内容、写作风格等的点拨指导,使学生初步感受“呼兰河”苦难、凄婉、悲凉却又不失温情、美丽的小镇风情,对作品有初步的了
2、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预设目标:1、全面了解作品内容,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作品,走近作家。2、了解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激发阅读乐趣,继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3、欣赏文章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描写事物的方法,初步感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三、指导重点:初步感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四、阅读准备:1、查阅作品评论、创作经历、生平资料等;2、PPT 演示文稿;五、指导过程:一、 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 )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
3、,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 亲近文字(一) 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2
4、)汇报。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二) 、走近作者同学们对这位女作家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出示:“萧红 (1911 年 6 月 2 日1942 年 1 月 22 日)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笔锋犀利,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1942
5、年 1 月 22 日病逝于香港,年仅 32 岁。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 、 短篇小说集牛车上和散文集旷野的呼喊 、哑剧民族魂 、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等。 ”(三) 、走进作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投影出示书的封面)1、读读书名,你想了解什么呢?预设:、呼兰河在哪儿?(呼兰县,旧县名。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畔,属哈尔滨市。呼兰河至此入松花江。 “呼兰”满语“烟囱”的意思。清初于河旁设防屯兵,砌有炊事取暖用烟囱,因而称为呼兰,县及河均因此而得名。 )、呼兰河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看作者对呼兰河的描写:(出示片断)“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就满地裂
6、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这泥坑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3) 、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什么呢?(让学生阅读内容简介)呼
7、兰河传共分七章和一个尾声: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貌;第二章作者引我们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要跳到半夜时分: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顺水而漂;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欢乐或不幸的故事;第三、四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 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2、女作家萧红以散文诗的意境,独特的结构布局谋篇,以从容平实的笔触叙述呼兰河畔人们的乡土生活,风情习惯,给我们一种纯朴清新的别样的美,尽管这美是凄婉的,优郁的。下面就
8、让我们感受其中的精彩片断:(1) 、 “那些住在小街上的人家,一天到晚看不见多少闲散杂人。耳听的眼看的,都比较地少,所以整天寂寂寞寞的,关起门来在过着生活。破草房有上半间,买上二斗豆子,煮一点盐豆下饭吃,就是一年。在小街上住着,又冷清,又寂寞。 ”(2) “跳到夜静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那豉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3) 、 “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
9、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从以上的片断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平淡、寂寞、悲凉、渴望自由等等)(四) 、指导阅读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概要;2、边读边批注,标出不懂的地方或随时记录阅读感受,并随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换阅读心得;3、摘记或背诵精彩语句或片断;4、体会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等人物特点,对人物命运进行简单评价。六、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