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3296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研究综述 .1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2第 2 章 神道教的起源及其教旨的形成 32.1 神道教的起源 32.2 神道教教旨的形成 .32.2.1 原始神道时期 .32.2.2 神社神道时期 .42.2.3 国家神道时期 .52.3 神道教旨及神国思想 .6第 3 章 二战后的神道教 73.1 国家神道的消亡 73.2 现代神道的形成与发展 8第 4 章 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 104.1 日本政治生活中的神道思想 .104.2 日本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神道活动 .104.3 神道教于二战后的日本军事生活 114.4 神道

2、教对二战后日本文化生活的影响 .114.5 国民日常生活中的神道因素 .12结 语 .13注 释 .14参考文献 .16致 谢 .171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作为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发展贯穿了日本历史的每一阶段。神道教塑造了大和民族的形象、气质、秉性和特色,是日本国民的一种精神灵魂,固有信仰,行为准则和伦理标准。神道教深深影响了日本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日本社会结构中基本要素的协调组合和发挥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战后,虽然日本民主主义改革中制定的和平宪法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日本政界和神道教之间的联系却日益密切,神道教越来越成为日本

3、政治家们取悦民众、争取民众支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神道教本身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在极力扮演着越来越多的政治角色。这样,在二战中曾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神道教又具有了再次发展和复兴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神道教的发展轨迹,尤其是二战后其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二战后神道教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神道教,了解日本社会生活;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理解当代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二战后神道教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个真正的日本,为中日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便利,以便更好地促进中日和平交流,共同发展。1.2 研究综述 目前,有关神道教的研究,在我国比

4、较广泛。比较著名的有复旦大学的葛兆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帅慧敏老师,黄冈师范学院的傅紫琼老师,贵州教育学院的申满秀老师,以及张大柘先生,刘立善先生等。他们对神道教都进行了比较深入、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帅慧敏老师的论近代日本神道的政治化改造一文中,重点探究了在日本历史进程中,神道教被逐渐政治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化改造。同时,对神道教在当今日本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思考。而傅紫琼老师在她的神道教与日本民族性一文中,则重点研究了神道教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神道2教是日本民族性的核心”的观点 1。张大柘先生在他的当代神道教一书中,集中论述了二战后神道教的发展

5、历史及派别,着重分析了当代神道教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在日本,进行神道教研究的主要有福永光司、柳田国男、村上重良、福井文雅,子安宣邦等人。其中,福永光司主要探究了日本神道教的缘起及和佛、道教的关系。他在他的道教与日本文化一书中,批评日本学界一直否认中国佛、道教,尤其是道教对日本神道教的影响。同时提出,“天皇”一称号实际上来自中国道教。在村上重良的著作国家神道一书中,他主要研究了神道教在国家神道这一特定阶段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国家神道进行了定义,他解释道:“国家神道,是近代天皇制国家编造的国家宗教,在从明治维新到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为止约 80 年间,对日本人民进行了精神统治” 2。子安宣邦在国家与祭

6、祀一书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了神道教祭祀与日本国民生活的联系,并对神道教的各种仪式进行了叙述。但是,国内、外对神道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神道教的本身,以及它对日本国民性、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对日本政治的影响上。而在二战后至今的这段时期内,神道教是如何发展的?对日本社会生活又产生了那些影响?而这些又能为我们研究日本社会提供那些帮助?值得我们再去深入探讨和研究。1.3 研究方法 与内容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为主。通过对神道教的起源,以及截至二战结束前发展过程的论述,来比较分析战后神道教的发展,从这种比较中,探讨战后神道教对日本社会生活(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社会生活侧

7、面来分析)的影响。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最终得出结论,完成本论文的探究。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论文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论述神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二战结束之前);第三章论述了二战后日本神道教的发展状况;第四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通过对二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国民日常生活的分析,论述了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对二战后神道3教发展状况的思考,也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第 2 章 神道教的起源及 其教旨的形成2.1 神道教的起源神道教,通常简称为“神道(Shinto)”。在日语中,“神道”的读音“Kami”。

8、据江户时代的日本国学学者平田笃胤解释,“Ka”的意思是“如此的”,而“mi”是“灵妙之物”,合起来就是“如此灵妙之物”的意思 3。“神道”一词取自中国周易的观卦之彖传:“观天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里的神道是指自然的神妙变化的法则,是说圣人取法于这个法则,建立政教制度对社会进行治理。而“神道”一词在日本的最早出现则是在日本书记中,书中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的记载 4。神道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公元五至八世纪,中国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作为儒教的不可缺少的补充,道教和佛教也同时传入了日本。佛教经过一些反复后逐渐被日本人接受,

9、但道教的神袛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容易被另一国家的群众接受,所以日本人吸收道教理论后,和传统宗教结合,以本民族的历史人物和传说神祇相替换,将历任天皇和重要的幕府将军也作为膜拜的对象,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正如将中国的皇帝称号前加一个“天”字成为日本称号天皇;将道教称号前加一个“神”字,形成神道教。 后来,神道被解释为宗教意义上的“神明之道”、“神灵之道”。原始神道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在长达 2000 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吸收了亚洲大陆传来的佛教、儒学和道教等思想,并逐渐发展成为民族宗教。与此同时,神道自身的教义、礼仪制度及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不断演变。可以说,神道教对日本历史发展、

10、政治、思想文化、民族生活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2 神道教教旨的形成 在二战之前,神道教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神道神社神道国家神道” 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而研究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神道教发展历史的论述是不可或缺的。42.2.1 原始神道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在绳文时代(距今 10000 年左右),原始人囿于自然力的束缚,把许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作为人类生存力量的源泉、丰产的象征和避邪驱恶根据考古发现,在绳文时代(距今 10000 年左右),原始人囿于自然力的束缚,把许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作为人类生存力量的源泉、丰产的象征和避邪驱恶的神灵加以崇拜。这些都可以视为神道信仰的端倪。原始神道形成于

11、弥生时代(公元前 2 世纪3 世纪)前期。这时日本开始种植水稻,并建立农耕生活的定居共同体。为了祈求神灵护佑农业丰收,以及在丰收之后答谢神灵的恩惠,举行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了原始神道。祭祀对象也由自然力、自然现象(自然神),逐渐扩大为祖先、氏族首领(氏神)、地域开拓者(地域神)和职业集团的祖师(行业神) 5。众多的崇拜对象自然会产生大量的神话传说,例如,“天照大神”的神话就反映了母系社会时期人们对太阳的崇拜。总的来说,远古时代日本人刚刚萌发的朦胧的宗教信仰还很原始,与世界其他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没有多少区别,仍处于祭祀天神地祇和祖灵崇拜的阶段。2.2.2 神社神道时期公元 38 世纪,随着祭祀场所

12、由临时性变为固定的社、宫、祠,神社神道逐渐形成。神社神道包括祭祀皇室氏神的皇室神道和普通神社两部分,而前者一直居神社神道的核心地位。5 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神道也形成了以天皇家氏族神为中心的一套天神系列和祭祀仪式。天皇原先只在宫中设殿祭祀皇室氏神(天照大神),天皇与神器(神体)共居宫中,称“同殿共床”。5 世纪中期,由于瘟疫和部民起义,天下动乱。神道认为是天神不愿与人神(天皇)共居宫中所致,于是神体被迁出宫外。后几经周折、反复,在垂仁天皇时创建了伊势神宫,作为皇室的祭祀场所。以后伊势神宫便作为神社神道的中心而存在至今。飞鸟时代(公元 593 年公元 710 年),佛教开始传入,受到佛教寺庙

13、建筑的影响,神道开始大规模建筑社殿。随着国家制度逐渐完备,神道也逐渐体系化、制度化。在大宝令(公元 710 年)和养老令(公元 718 年)等律令中,规定中央国家机构中设置神祇官,管理神祇,祭祀及祝部、户部的名籍,总揽神社行政大纲。还区分了祭礼的轻重、神社的等级差别,建立了登5记神社的名簿 6。这些都表示神祇制度的确立,神社神道最终形成。至此为止,神道还只有祭祀礼仪,没有教义。后来,逐渐接受了佛教和儒学思想的影响,并逐渐形成神道自己的初步理论体系。818 世纪,神社神道形成了各种理论神道派别。这些理论神道派别一直延续道明治维新前夕,它们对古代和近世的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2.3 国家神

14、道时期明治维新之后,新政府为了利用神道作为恢复皇室权力和统一国家的工具,神道被定为国教。神道进入国家神道的发展阶段。明治初年至明治二十年(公元 1868 年公元 1888 年)为国家神道的形成期。1868 年,太政官宣布“祭政一致”,把全国神社划归政府直接控制,强令神佛分离,清除神道中的佛教影响。1869 年,天皇亲自参拜伊势神宫。以后又颁布了大教宣布之诏,将全国神社分为官社(官币社、国币社),府社、乡社、村社和无格社(无等级)五等,按照中央集权的方式加以编组。1871 年,配合户籍法进行“氏子调查”,取代了江户时代由佛教管理户籍的制度,改由神社参与户籍管理,控制全体“氏子”(国民)。1872

15、 年,下达“身行敬神爱国之旨”、“心明天理人道”、“奉戴皇上,遵守朝旨”三条教旨,作为教化国民的近代天皇制的宗教、政治的基本意识形态,并进一步充实制订了“十一兼题”、“十七兼题”等说教 7。再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后,到 19 世纪末,终于将以神社信仰和皇室神道为核心的传统神道,改造成带有强制性的祭政一致的国家神道。从帝国宪法颁布(1889 年)至日俄战争(1905 年),为国家神道教义的形成期。根据帝国宪法规定,国家神道作为超宗教的国家祭祀,临驾于其他宗教之上。1890 年颁布的教育敕语,把以皇祖、皇宗为核心的国体作为教育的根本思想,即所谓“国体教义”,以命令的形式,将“敬神崇祖”、“灭私奉公

16、”、“忠于天皇”作为国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敕语承担了国家神道教典的功能,标志着国家神道教义的完成。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国家主义思潮高涨。国家神道又增添了祈祷战争胜利和武运长久的新的宗教功能。代表国家神道军事性质的神社(如靖国神社)成为国体教义的重要支柱。明治末年至昭和初年(20 世纪初30 年代初),是国家神道制度的完成期。以国家行政手段(内务省)对神社进行了整6顿,规定了神社行政制度,规定了官币社、国币社的经费由国库开支的制度。同时,皇室祭祀令(1908 年)、神宫祭祀令(1914 年)又对祭祀制度作了规定。从行政、经济、祭祀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近代神社制度,标志着国家神道最终在制度上

17、完成。随着日本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社会矛盾激化,政府为了镇压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国家神道又被作为统制各种宗教,“善导”国民思想,镇压民主进步思想的思想工具。“二战”期间,是国家神道成为军国主义国教的时期。“九一八”事变以后,军国主义恶性膨胀,出于对外扩张侵略和对内加紧控制的需要,国家神道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军国主义的国教。1940 年,以皇纪 2600 周年为契机,重新设置神祇院,再次确认国家神道的国教地位。国家神道的教义又进行了军国主义的强化,加进“圣战”和“八纮一宇”的内容 8。国家神道完全成为军国主义对内从精神上控制国民,对外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工具。太平洋战争末期

18、,日本遭到毁灭性打击,国家神道还叫嚷“神州不灭”、“神风必吹”,企图鼓舞士气,挽救败局。直至战败,根据神道指令,才废止国家神道,从而结束了国家神道近 80 年的历史。2.3 神道教旨及神国思想 从原始神道教到国家神道,神道教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从它形成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日本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神社神道和国家神道之后,神道教更是日臻完善,形成了系统的宗教理论。神道教的教旨是: “第一,应体敬神爱国之旨;第二,应明天理人道;第三,奉戴皇上,遵守朝旨” 9。神道教三条教旨搭建了日本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思想意识框架。同时,神道教宣扬以“万国以皇国为根本,皇国实乃万国之根本”和“神之雄威,征尔蛮夷

19、,混同世界,统一万国”为主要内容的神国思想 10。通过这些教旨及宗教思想,神道教就将“孝道” 、 “忠君”及“爱国”很好的有机结合了起来,构成了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正是神道教的教旨和其所宣扬的神国思想,使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中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回顾二战结束之前神道教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明治维新之前,神道教的发展仅仅是作为一种氏神信仰而存在,并没有掺杂过多的政治元素,是一种原生态宗教。而明治维新之后,神道教及其教旨思想被逐步政治化,推7上了政治舞台,一直与国家政治保持着密切联系,直到二战后国家神道解体。天皇政府开创的祭祀政治这一先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日本国民的心性与精神,更

20、对近现代的日本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第 3 章 二战后的神道教3.1 国家神道的消亡1945 年 8 月,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战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独自占领了日本。在美国占领军的指令下,日本开始了战后民主主义改革。在民主主义改革浪潮中,日本战后宗教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宗教派别、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和宗教体制都表现出了与战败前迥然不同的景象 11。为了对在侵略战争中有恶劣表现的神道教和其他有不光彩行为宗教进行改革,日本战后政府颁布了神道指令,对神道教的地位、性质进行了重新规定。神道指令及战后日本的一系列法律对曾经凌驾于意识形态之上

21、的神道教以沉重打击,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结束了国家神道的国教历史,否定了天皇的神性及伊势神宫的国家宗庙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政治属性,把神道教降格为一般民间宗教。1946 年元旦,当时的裕仁天皇发表了人格宣言,宣布自己是人,而不是下凡到人间的神,自我否定了天皇拥有的神权。随着国家神道教的实际教祖天皇被推下神坛,神道教的特殊地位便消失了。另一方面,战后的民主体制和法律为了保护日本的民族宗教信仰,允许神社神道在清除国家神道的军国主义、国家主义、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反动思想因素之后,可以作为与国家权力、政治制度无关的、与其他宗教平等的民间宗教而继续存在。以伊势神宫为首的官、国币社失去了国家宗庙的性质,降为民间

22、宗教。虽然内务省及神道界曾提出,伊势神宫自古以来与皇室一体,应将它划归宫内厅,到遭到盟军总部的拒绝 12。于是,1946 年 2 月,由原皇典研究所,大日本神坻会和神宫奉斋会三个团体发起,以伊势神宫为本宗,组成神社本厅,并注册成为宗教法人。它管辖全国近 8 万个神社,在地方8设立都道府的神社厅作为基层组织。不属于神社本厅管辖的 3 万多个神社,它们为独立神社,或是组成小规模的地域性联合组织。由于神道教在战争期间充当了对内从精神上控制国民,对外参加军国主义扩张的不光彩的角色,所以战后威望显著下降。加之盟军总部支持基督教,以及战后利用自由发展机会而蓬勃发展的新兴宗教的发展,神道在战后初期明显萎缩。

23、特别是地区性的小神社,由于战争灾害和土地改革的影响,失去了农村中有势力集团及氏子的支持,处境非常困难。许多神社的祭祀已经习俗化,神官仅起执行礼仪的职能。由于神社经济的衰败,有 50的神官不得不依靠兼职来维持生活。只有神社本厅所属的少数与皇室有关的神社,以及以现世利益为中心的著名神社,它门从国家那里得到了无偿(或部分有偿)转让的社地,保持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仍维持者繁荣的局面 13。总之,在战后初期,神道教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全面衰落的形势。是神道教历史发展的低谷期。这种情况在 1950 年的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日美安全条约签订后以及有了转变。3.2 现代神道的形成与发展 1951日美安全条约签订

24、之后,神道乘机积极开展活动,在城乡重新恢复氏子组织。神社本厅的领导层利用这样的形势,企图恢复失去的昔日王座,公然要求复活国家神道。1952 年,明仁立储时,宫中举行了复古格调极高的太子立储典礼。自古以来,伊势神宫每隔 20 年要进行一次社殿修造,为此举行“式年迁宫祭”。1953 年,神道教投入 20 亿日元,恢复了因战败而暂停的第五十九次“式年迁宫祭”。以次为转机,神社神道出现了复兴的气运。这期间,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参与神道教的复兴,企图使神道教由日本的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此外,1952 年秋例祭时,天皇与皇后亲自参拜靖国神社,这是自战败时的“临时大招魂祭”以来,天皇首次亲拜。翌年,皇太子

25、又亲自参拜,并恢复了派敕使参加的制度 14。由此,使靖国神社产生了一种对战争特殊认识的象征意义,这无形中为神道教的重新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58 年,日本皇太子开创了神道结婚仪式,此后国民纷纷效仿,这大大提高了神道教在国民心中的地位。1967 年,日本政府改“纪元节”为“建国纪念日”。1969 年,日本颁布了靖国神社法案,规定神社国营化 15。另外,从战败至今的日9本大部分在任首相多次以政府首脑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也在威胁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这样,日本战后神道教与政治的关系又出现了越来越密切的倾向。从宗教学的角度看,日本战后社会对那场侵略战争产生不正确和错误的认识是与神道教对日

26、本国民的深刻影响有着直接关系的。战争结束后的 20 世纪后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汹涌而至,日本经济已经完全融于全球经济脉搏中。然而,任何国家和民族绝对不会甘心情愿地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和自己独特文化与民族性格。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固有传统宗教,包含着日本人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民族性格积淀,日本国民自然对其还有一种特殊的爱怜情感。80 年代初,中曾根首相在“战后政治总决算”的纲领中提出,通过教育改革,积极宣扬“继承日本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心”、“以日本人的觉悟为国际社会作贡献”,要向青年灌输“皇国史观” 16,激发民族主义精神。于是,文部省再次篡改历史,掩饰侵略罪行的事件。在学校教育中,天

27、皇制的神话又粉墨登场。靖国神社祭祀活动的规模愈来愈大。成群结队的人,包括一些以公职身份出现的首相与阁僚去参拜、祭祀那些在侵略战争中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的亡灵。更有甚者,一些日本右翼团体坚持大东亚战争史观,颠倒黑白,极力美化侵略战争,认为二战中日本“200 万战争殉难者”是“面临昭和的困难,为了期盼日本的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而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7。1993 年,伊势神宫举行第 61 次“式年迁宫”。报纸和神道界借“迁宫”大大鼓吹了一番。有的说神道是日本民族信仰特点和习惯的集中反映,有的认为第 61 次迁宫预示神道复兴的时刻已经到来。日本最大的政党自民党的内部又出现了鼓吹神道是日本政治的核心和

28、政权的基础倾向。日本神道界提出召开神道国际研究会,要求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由以上种种情形来看,神道教在当代的日本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得以发展的深厚的国民心理和性格基础,仍然影响着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0第 4 章 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 4.1 日本政治生活 中的神道思想 二战后,虽然国家神道被取缔,但神道教却仍然存在,神道教思想仍然在传播,神道教仍然影响着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被降格为民间宗教,但神道教并没有改变其宗教的性质,而宗教问题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8。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包含着大和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特点。随着战后日

29、本经济力量的壮大和美军占领下对民族自尊心的伤害,传统的神道教自然容易唤起日本国民的民族情感,也自然会获得越越多的国民的认同。而神道教在日本历史上始终是从属于政权之下的,始终是为政权、政治和天皇服务的。无论是在战前还是在战后,天皇都是一个实在存在的最高权威或是最高权威的象征,这个活神在现实生活中比任何神灵都更加强大有力,天皇是国家的灵魂,是国家的象征,信仰天皇就是热爱神国日本,这是神道教的本质和核心 19。这样,神道教和日本政府就很自然的联系在了一起。近年来,日本政要不但拒不承认战争性质和罪行,拒不向被侵略的国家和受害民族道歉、谢罪、赔偿,反而一再参拜象征神权思想和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这种缺

30、乏政治远见的行为,从一定程度来说,便是受其宗教思想观念影响的。而这种宗教思想观念,很明显就是国家神道意识。日本政治官僚参拜靖国神社实际上是日本政治与神道教相互利用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政界与宗教界对日本发动的那次侵略战争的认可与膜拜态11度。而这,实际上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政治、宗教领域中阴魂不散的表现。对于这点,我们需要提高警惕。4.2 日本经济生活 中广泛存在的神道活动 神道教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具有“现世利益” (与民众日常生活有关)的各行业所起的精神信仰作用。在日本国内,农业神、殖产兴业神、商业神、渔业神、屋神等分布广泛,参拜人数众多。根据朝日新闻1982

31、 年的调查,在从事农林渔业的日本国民中,家中设有神棚;这个数字在工商业者和管理人员中是 60%70%。14 年后(1995 年) ,该报再度进行调查,虽然家中设神棚者减少了 8%,但仍保持着很高的比率 20。在许多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都设有各自的神社。它们多以本行业的始祖神、守护神或所在地的产土神为崇敬对象,并要求全体职工参拜。如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神社、三菱集团的土佐稻荷神社、三井集团的三围神社、东芝公司的出云神社 21,等等。同时,各种神道活动渗透于现代化企业中,从奠基到落成,从开工到消防安全,从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成为现代化生产活动必要的宗教礼仪。虽然神道教本身无法对日本经济产生推动力

32、,但其所衍生出的精神财富,却是推动日本经济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4.3 神道教于二战后的日本军事生活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颁布停战诏书 ,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军部所发起的这场战争,从经济上看,是为了扩大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寻找新的原料产地;从思想意识来看,则是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神皇”意识,即统治世界的意识。虽然二战后日本只被允许保留不超过 10 万人的准军事部队(即日本自卫队) ;不得保留空军;不得拥有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潜艇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得将军队派遣出本国国土以外的地方 22。但日本国民心中的“神皇”意识仍未消亡

33、,“天皇统治世界”的思想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而复燃。在一些日本人心中,民族优越感与复活军国主义的情绪相互交融,神道教又以各种形式出现。与此同时,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也蠢蠢欲动,大肆进行军国主义的宣扬,许多美化军国主义的反动影片,如军阀 、 山本五十六 、 啊,海军 、 日本海大海战等,也纷纷出笼。尤其是近年来,日本自卫队迅速发展,并借口各种理由12发展其军事装备与战略设施;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向国外派遣自卫队。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在日本民族的内心中,由神道教所灌输的“神皇”思想与“天皇统治世界”的意识仍然存在 23。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消亡,并且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作为“二战”期间日本军国

34、主义思想意识的神道教,在战后、乃至今天仍对日本军事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剖析日本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以及对现代日本军事发展的影响,可以使我们对日本军事发展动向,以及神道教本身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4.4 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文化生活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虽然国家神道被取消,天皇也走下神坛,但这些并没有改变日本所固有的文化底蕴。随着战后神道教的复兴,以及许多新兴教派(属神道教系统)的兴起,神道教仍然对日本文化产生着诸多影响。神道教宣扬,日本不是普通的国家,而是神的国土,在远古时代的先王先祖不是人,而是神,所以日本人都是神的子孙 24。神道观念作为日本的一种意识形态。至今一直支配着日本民

35、族。以这种观念为基础, “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至今传承;在这种神道观的影响下,又形成了另一个日本民族所独有的文化武士道。神道、天皇、武士道,共同构筑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内涵。而这种文化内涵,在战后并没有发生改变,今后也不可能改变,因为它们已经融入了日本民族的“基因” 25。神道教作为日本典型的传统文化形态,其文化意义将长久存在,并将对日本国民的心理意识、伦理道德、政治倾向产生深远影响,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日本国民的国家理念、社会发展理念和战争认知理念。总之,通过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神道教仍是日本的核心宗教,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4.5 国民

36、日常生活 中的神道因素 如果说神道教的最大影响,则无疑是它对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了。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仍然是日本的主流信仰。在日本,婴儿在出生 30100 天内,都要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 3、5、7 岁的 11月 15 日(即日本传统的“三五七节” )要参拜神社 26;同时,升学、结婚也要13到神社祈求神佑。由于土地在神道教中也被当做神,所以在地上盖房子时有“地镇祭”仪式,以慰抚地神使其不发怒 27。即使在当代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中,也需要神道教登场。例如:日本航空(羽田)公司,设有穴森稻荷神社,每

37、当购入新型客机时,都要举行神道仪式,为新飞机清祓,去除噩运,祈求安全飞行。驾驶员和乘务员要参拜神社,祈愿飞行安全,甚至在驾驶室中挂上神符。科学技术厅所属的海洋考察船“深海”号也祭祀船灵。1983 年,在发射“樱花二号”实用同步卫星的时,为了祈求发射成功,通信卫星的主要使用者电电公司(今名 NTT 公司) 、卫星担当本部副部长宫内一洋博士等工程技术人员,参拜了秩父神社,祈求星神妙见样、宇宙和太空的主宰天御中主神、智慧之神八意思兼神保佑发射成功 28。神道教对二战后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持久的。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影响将会继续传承下去。结 语综观上述,神道教在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

38、,已经深深地融入日本人的思想、生活中。正是神道教思想的影响,才使得这些几乎相互对立的性格特征完美地在日本人身上融为一体 29。二战后,虽然神道教废止、消亡,但原始神道的复兴以及神社神道的发展,仍然深深影响着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神道教在当代的日本社会中,仍存在着它得以发展的深厚的国民心理和性格基础。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日本国内诸多不安全因素(诸如地震、海啸、火山等)的频发,日本国民的社会危机感与日俱增。就在今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 9.0 级地震,近 9000 人遇难,1 万多人失踪(截止2011 年 3 月 17 日) 。同时,由此次地震而引起的海啸,以及

39、导致的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使日本深陷地震、海啸、核辐射的威胁之中。所有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剧日本国民的危机感,使得人们对精神力量的需求和寄托持续上升。而作为日本传统信仰的神道教,势必会继续发展,继续影响日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将日益成为一种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的象征。但同时,由于它对现今日本政治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日本右翼势力的增长和军国主义的抬头,却也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和正确对待。14注 释1 傅紫琼.神道教与日本民族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 2 村上重良.国家神道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1:49-50. 3 井上清.日本历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40、1975:463-465. 4 刘立善.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27-29. 5 井上清.日本历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23. 6 刘立善.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42-43. 7 黄心川.当代亚太地区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社,2003:13-14. 8 黄心川.当代亚太地区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社,2003:14. 9 高增杰、朱森溥.世界七大宗教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97. 10 高增杰、朱森溥.世界七大宗教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97-15198. 11 刘志功.日本历史与

41、现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95. 12 井上清.日本历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35. 13 黄心川.当代亚太地区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3. 14 张大柘.当代神道教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63-65. 15 苑爽.日本神道教的历史作用J,日本研究,2003,(3):25. 16 升味准之辅.日本政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315-316. 17 帅慧敏.论近代日本神道教的政治化改造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09.18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1:259. 19 傅紫琼.神道教与日本民

42、族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20 刘志功.日本历史与现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95-96. 21 井之口章次.信仰与俗信M,新潮社,2001:257. 22 赵宝煦.“和为贵”、“中庸之道”与武士道精神关于日本政治文化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49-55. 23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1:302. 24 高增杰.东亚文明撞击日本文化的历史与特征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5.25 赵宝煦.“和为贵”、“中庸之道”与武士道精神关于日本政治文化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

43、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49-55.26 井之口章次.信仰与俗信M,新潮社,2001:273. 27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05-107.1628 井之口章次.信仰与俗信M,新潮社,2001.29 苑爽.日本神道教的历史作用J,日本研究,2003,(3):16. 参考文献 1 傅紫琼.神道教与日本民族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村上重良.国家神道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1. 3 井上清.日本历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4 刘立善.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神道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

44、005. 5 黄心川.当代亚太地区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社,2003. 6 高增杰、朱森溥.世界七大宗教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7 刘志功.日本历史与现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8 张大柘.当代神道教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9 苑爽.日本神道教的历史作用J,日本研究,2003. 10 帅慧敏.论近代日本神道教的政治化改造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 升味准之辅.日本政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1712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3 井之口章次.信仰与俗信M,新潮社,2001. 14 赵宝煦.“和为贵”、

45、“中庸之道”与武士道精神关于日本政治文化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致 谢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农村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我虽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

46、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全部的本科阶段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同时,我要把我最高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石莉萍老师。我虽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18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如果没有石老师的细心指导,我的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此外,也感谢同宿舍的其他 7 位舍友,为我提供了一个写本篇论文的良好环境和无私帮助。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在此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衷心的感谢在此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个人,在这里请接收我最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自身所学有限等原因,文章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斧正。 最后,感谢所有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 2011 年 5 月 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