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小学的创新管理学 校: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即墨分校专 业:教育管理班 级:04 春姓 名:刘国荣学 号:041050101指导教师:目录写作提纲摘要 一、 农村小学管理创新的内涵 1(一)观念的创新 1(二) 制度的创新1(三) 实践的创新1二、管理创新对农村学校管理的意义 1(一)进行管理创新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2(二)教育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2(三)进行管理创新,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3三、农村基础教育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3(一)观念的束缚 3(二)现实与理念的差距 3四、无限风光在险峰,农村学校
2、管理的创新 4 (一) 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4(二)创新是农村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 4(三)农村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5(四)农村学校管理结构的创新 5参考文献 7写作提纲序论本论一、小学管理创新的内涵(一)观念的创新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二)制度的创新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三)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二、 管理创新对农村学校管理的意义(一)创新正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二)教育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1 是
3、要面向全体学生2 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德、 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三)农村小学办出各自的特色,是适应社会对各种 人才要求的需要,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需要。 三、农村基础教育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二)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结论摘要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学校的发展也会拥有不竭的动力。教育的创新涵盖学校管理的创新,教育的创新需要创新的学校管理与之相适应,这种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涵学
4、校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目标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环境的创新等。本文拟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管理的创新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思考。关键词 创新管理 以人为本 管理制度 管理结构作者简介:我叫刘国荣,从事教育工作十年,曾任教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现任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无私地奉献给每个孩子,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所授学科多思多想,敢于创新,注重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小学的创新管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有希望,在知识经济
5、时代,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潮。同样,创新是形势下农村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办出学校特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急需认真探索和努力 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的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都提出了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如何实现农村小学的创新管理,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不良现状,才能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一、农村小学管理创新的内涵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一)观念的创新:
6、是在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善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确定适合本校的工作目标和标 准、管理措施和办法,大胆改革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 ” (二)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三
7、)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现代教育学和学习学十分注重“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既是从智力品格的视角而讲的,也是从心理品格的视角而讲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工作在现代学校的每个教育者都在学习,但并不是每个教育者都会学习。所谓会学习,就是不仅能够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的蕴意、价值和重要品位,而且能够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社会要求两个辩证统一的层面上,科学地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按照知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学
8、习规律,进行自觉的、有效的、创造性的学习。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农村学校管理的意义建立在农村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 “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
9、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一)进行管理创新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纲要强调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要求教育要提供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这正
10、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那种忽视学生能力发展,把升学作为办学唯一奋斗目标的中小学教育,是难以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创新正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二)教育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从受教育者整体和数量上讲的。在校内要处理好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关系;在校际间,要处理好重点校和一般校的关系。二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德、 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是从受教育者个体和质量上讲的:既突出“每一个学生” ,又强调“五育” ,实 际上就是要求教育使“每个
11、学生 ”在“五育”上都得到全面发展,但这决不意味着让学生平均发展,把学生都 塑造成一模一样的人。恰恰相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 长,而且还要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 。每个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每个人的勤奋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气 质、个性、特长各异。如果学生这些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得不到最充分的发展,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将成为空 谈。为此,农村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 、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在
12、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无一例外”地使他们 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显然,只有创办特色学校,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 要求,也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进行管理创新,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纲要第二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提出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它提 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 育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
13、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 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显然,农村小学办出各自的特色,是适应社会对各种 人才要求的需要,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需要。三、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观念的束缚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具有普遍性的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学校创新“后劲”不足,曾经蓬蓬勃勃搞起来了,也很有亮色;但时间不久,就停顿了,卡壳了,难以实现深化和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校长缺乏理论思
14、维品格,不善于对本校教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缺乏对教改实践大量材料即数据、事例、典型、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功夫,以至不能做到正确的坚持,错误的纠正,不足的补充,薄弱的丰富。(二)现实与理念的差距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创新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 ,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 ;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还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日前挑战的能力” ,成为改
15、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敞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四、无限风光在险峰,农村学校管理的创新(一) 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
16、化。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其次,目标创新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
17、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二)创新是
18、农村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农村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校长要有创新的视野,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指示为指针,形成教改创新的宏观思路和战略眼光。比如,从理念更新上,能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教育及创新的重要意义;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层面,认识教育发展的动力和趋势;能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认识教育改革的时代精神与时代内容;能从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认识教育的目的宗旨;能从遵循教学规律、学习规律、思维规律的角度认识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如此等等,从而提高校长实施教育创新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
19、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
20、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是百年大计、千秋大业,是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它有如攀登壮美峻拔的山峰。不同的精神状态,会有不同的结果,这里有“下、中、上”三境:第一种,对创新改革追时髦,赶热浪,浅尝辄止,搞了一阵子,只能在山脚上徘徊观望,这是“下境” ;第二种,进行了一段倾心用力的攀登,有所探索和发现,曾经辉煌过,但可惜虎心蛇尾、半途而废,只是到了半山腰,还领略不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绝致,这是“中境
21、” ;第三种,只有多少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到光辉的峰顶,创造登高望远、极目天下的境界,这是“上境” 。校长指导教改创新,只有弃之“下境” ,力避“中境” ,争攀“上境” ,才能真正实现“创名校” 、 “创一流”的远大目标。那么,校长如何奔赴“上境”呢?(三)农村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推动农村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
22、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我认为,不能因为学校搞了几次活动,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综合社会实践的特色;不能因为学校成立了理化课外研究小组,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科技特色;不能因为学校开展了社会文明服务,就说形成了办学传统美德教育特色;不能因为学校开展了一些科研活动,教师们发表了一些文章,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科研特色;也不能因为组织学生开展了文体活动,编演节
23、目并得了奖,就说形成了办学的美育特色;等等。因为这些活动,这些举措,这些教育,其他学校也在搞,怎么能说是你学校的创新呢?(四)农村学校管理结构的创新新形势下农村学校管理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 ,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要选准教改“突破口” ,并表现出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如有的以学校教育社会化为突破口,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有的以发挥 教师特长为突破
24、口,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新尝试。我校则是以课堂教学“四优化” (优化教学、优化教学 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优化训练内容)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五自” (自理、自学、自律、自强、自护)能力 为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目标新体系。一是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是要面向全 体学生;三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而,形成办学特色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以实现 纲要中所提出的“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总目标。如果认识不到形成“创新”这个实质,就容易产生片面性,对“创新”只是表层理解,仅做简单的加法,如:“一般班特长班” 或“基础课特长课”等,这就收不到办学整体优化的效果。有的学
25、校就曾经把音乐课的“乐器进课堂”和体育课 的“小学女篮传统校”等视为学校特色,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这仅仅是学校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创新。而“创新”却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实效性,能“以点带面” ,牵动全局,并影响到学校整 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仅是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如何形成学校创新特色?第一,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教育界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越是名校,名师越多,教学个性风格越丰富多彩,创新特色越斑斓绚丽。名
26、师是教学新风的氤氲蔚成者,是教改创新特色变幻多姿的亮丽视窗。管理者加大名师工程的力度,加大名师的群体效应,必使教改创新特色呈现红霞满天的景观。创新,是学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是动态与非动态的统一。其中人的主体因素占决定地位,学校特色是由领导、师生共同创造的。调动人的因素,管理者首先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指导、发现、培植、推广教改特色上下功夫。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要真正使学生成为教改特色的主创者、实践者,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侧面呈现教改特色的创造魅力和诗意光彩。三是要充分调动教师在形成创新特色中的热情、潜力和聪
27、明才智, 必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创新能力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和实现“双全”目标的关键,是创办创新学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因为管理者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必 须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从而产生实际的效应,收到实际的效果。所以,管理者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实践还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创新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 的积累与升华。新形势下农村学校管理创新的真正财富。总之,新形势下农村学校的管理创新,要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需要明确, 管理创新,管理者必须要有
28、独特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办学思想,教师队伍群体要有创造性特长,干群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风格和稳定的办学特色。创新管理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选择、生长、磨砺、积累、优化沉淀的过程,“十年磨一剑”,这绝非一夕之功,不能有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倾向,更不能寄希望所谓的“速成”。只有坚持实验和持续发展,创新特色之花才能争奇斗妍,春满校园。参考文献:1关于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闫立钦.创新教育研究2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素质目标.艾克柔、余国源.教育与经济.1999.33中小学创新教育的重点在哪里.郑晓鸿.中小学管理1999.94创新教育的学校环境.北京教育.1999.85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芳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6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部分,2003 年 11 月 7素质教育新论.孙立春主编.第七章,1999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