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231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期末复习题(会计 10)考试题型说明:单选 15 道 15 分,多选 10 道 20 分,判断 10 道 10 分,计算 6 道 55 分,考试知识点涵盖大纲要求的每一章节。第一章 总论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C.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2.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A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 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C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 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3.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A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

2、析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设计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汇总法 D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3.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C.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4.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总体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5.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此场合的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的所有企业C.某工业企业的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6.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

3、.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7.总体有三个人,其工资分别为 645 元.655 元和 665 元。其平均工资 655 元是(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异度 D变量8.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产值 B.职工人数 C. 电视机台数 D.设备数量9. 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10. 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11.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量 B.人口数 C.销售额 D.出勤

4、率第二章 统计调查1.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 )2A.资料是否齐全 B.调查单位是否全部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项目是否齐全2.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A.报告法 B.直接观察法 C.采访法 D.实验法3.对某品牌电视机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4.调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各工业企业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5.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6.

5、下例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 ( )A.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B.了解全国人口总数C.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 D.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7.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8.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9.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10. 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11.

6、为了对公路上途经的车流量进行调查,应采用( )A.直接观察法 B.口头询问法 C.开调查会 D.通信法121.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13.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 )A.调查的范围不同 B.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C.组织方式不同 D.作用不同14.要对某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则某工厂“全部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项目15.统计调查对象是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第三章 统计整理

7、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分组和 ( )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表2.统计分组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33.统计分组时,若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 )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 D另立一组4.在对全部企业按所有制分组的基础上,再按职工人数分组,这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品质分组5.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8、( )A.次数的多少 B.变量的多少C.组数的多少 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7.对离散型变量( )A.只能标志分组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只能编制组距数列D.根据变量值个数和变动范围大小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10.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等距数列中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为:(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11.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变量必须相等

9、 C.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均匀分布 D.各组必须是闭口组12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为 7080,第五组为 80 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 A.50 在第一组,70 在第四组 B.60 在第二组,80 在第五组C.70 在第四组,80 在第五组 D.80 在第四组,50 在第二组13.某企业对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正确的分组( )A.80%89% B.80%以下 C.90%以下 D.85%以下90%99% 80.1%90% 90%100% 85%95%100%109% 90.1%100% 100%11

10、0% 95%105%110%以上 100.1%110% 110%以上 105%115%14.某企业职工的工资分为四组:(1)800 元以下;(2)8001000 元;(3)10001500 元;(4)1500 元以上,则 1500 元以上的这组组中值应近似为 ( )A.1500 元 B.1600 元 C.1750 元 D.2000 元15.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 6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57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 )A.690 B.610 C.620 D.63016. 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文化程度性别 职工人数大专以上 中学 小学 文盲和半

11、文盲男女合计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和文化程度17.分布数列反映( )4A.总体单位标志值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C.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情况 D.总体单位的差异情况1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A.钟型分布 B.正 J 型分布 C.U 型分布 D.S 型分布19.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各组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 D.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20.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

12、少21.某生产车间 30 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车间人工生产情况。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1.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

13、数 D.百分数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3.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C产值资金占用率 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4.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5.以下相对数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是( )A.劳动生产率 B.人均消费水平 C.人均耕地面积 D.婴儿性别比6.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 100% B

14、大于 100% C等于 100% D小于或大于 100%7.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在上月的基础上降低 2%,实际降低 1.5%,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A.75% B.99.5% C.100.5% D.133.2%8.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 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 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 。A60 B120 C40 D179 某企业产值计划提高 5%,实际提高了 10%,则提高产值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104.76% C.5% D.4.76%10.已知某企业总产值 2001 年比 1998 年增长 187.5,200

15、0 年比 1998 年增长 150,则2001 年比 2000 年增长( ) 。5A37.5 B125 C115 D1511.某企业产品销售额计划增长 8,实际增长 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A12 B150 C111.11 D11.11 12.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13.是非标志(即服从两点分布的变量)的标准差等于( ) 。AP B 1-P CP(1-P) D )1(P14.甲乙两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 1800 元和 1500 元。若两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不变,但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两组的月总平均工资会(

16、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15.离中趋势指标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A.标准差系数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全距16.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7.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异度,这时需分别采用各自的 ( )来比较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18.甲厂日平均产量 40 件,标准差 4.4 件,乙厂工人日平均产量 35 件,标准差 4.2 件,因此( )A

17、甲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好一些 B乙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好一些C无法比较哪个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D两个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一样19.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 400 元,工资总额为 200000 元,老工人月工资 800 元,工资总额80000 元,则平均工资为( )A600 元 B533.33 元 C466.67 元 D500 元20. 下列指标不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利税总额 C固定资产原值 D职工人数21.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 ) A.人均 GDP B.人均绿地面积 C.劳动生产率 D.人口密度22. 分子、分母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

18、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23.已知三化中学课外兴趣小组 8 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72、165、169、174、170、173、168、179cm,则这些学生的中位数为( ) 。A.172 B.4.5 C.4 D.17124.若计算出某变量分布的峰度系数值为 1.8,则判断该分布属于(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 峰度适中 D.无法判断25.当峰度系数等于 4 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A.正态峰度 B.平顶峰度 C.尖顶峰度 D.无法判断26.某地区抽样调查职工家庭收入资料如表:按平均每户月收入分组(元) 职工户数62000 以下200040004000600060

19、00800080001000010000 以上2030402406010合 计 400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职工家庭平均每户月收入(用算术平均数公式) ;(2)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27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按月工资(元)分组 企业个数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4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0 以上364452025301510合 计 22 100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28.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 70 分,标准差为 9.0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人60 以下60-7070-8080-9090100262512

20、5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29.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 件,标准差为 9.6 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102020303040405018393112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30.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7品 种 价 格(元/千克) 甲市场销售额 (万元) 乙市场销售量(千 克)甲乙丙0.300.320.3675.040.045.037.580.045.0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21、。31.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品种 单位成本 1998 年总成本 1999 年总产量2 1520302100300015002157550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成本高,为什么?第五章 动态数列1. 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2.最基本的时间序列是( )A. 时点数列 B. 绝对数时间数列 C. 相对数时间数列 D. 平均数时间数列3. 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4.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

22、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5.某企业年产值 500 万元,期末产品总库存 20 万台,这两个指标属于(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7.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C.某地区“八五 ”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8.某企业某产品销售额年年增加 10 万元,则该产品销售额的

23、环比增长速度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9.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能够相加的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数 D相对数11.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 100%12. 已知某企业 1 月.2 月.3 月.4 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 190 人、195 人、193 人和 201 人。8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A. B. C. D. 13.某产品单位成本从 1990 年到 2001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98.5%,说明该产品单位成本(

24、 )A.平均每年降低 1.5% B.平均每年增长 1.5% C.2001 年是 1990 年的 98.5% D.2001 年比 1990 年降低 98.5%14.某种商品的销售量连续四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 8%.10%.9%.12%,该商品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8%+10%+9%+12%)/4 B.(108%110%109%120%)14C. D.1%20190%183 1%2019084 15.已知某地区 1995 年粮食产量比 1985 年增长了 1 倍,比 1990 年增长了 0.5 倍,那么1990 年粮食产量比 1985 年增长了( )A.倍 B.0.75 倍 C.0.

25、5 倍 D.0.33 倍16.某企业利税总额 1998 年比 1993 年增长 1.1 倍,2001 年又比 1998 年增长 1.5 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间共增长( )A.(1.1+1.5) 1 B.(2.12.5 )1 C.(2.1+1.5) 1 D.(1.11.5)117.某商品销售量去年比前年增长 10%,今年比去年增长 20%,则两年平均增长( )A.14.14% B. 30% C. 15% D. 14.89%18.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1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2.5.8和 7,则相

26、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 。A (102105 108107)100 B102105108 107C2587 D (258 7)10020.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 121. 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A B Cnafanaan2/2/210Dfffa nn22212110 22.一段时间内累积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A.累计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B.累计增长量= 环比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9C.累计增长量

27、= 定基增长速度最初水平D.累计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最初水平23. 一时间数列有 20 年的数据,现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列进行修匀。若用 4 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 )年的数据。A.20 B.16 C.14 D.1824.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递增发展,这说明影响该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是( ) 。 A.长期趋势因素 B.季节变动因素 C.循环波动因素 D.偶然因素25. 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得,某种商品 2 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 1.6,表明该商品 2 季度销售( )A. 处于旺季 B. 处于淡季 C. 增长了 60% D. 增长了 160%26. 如果采用三项移

28、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27.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 N( )A.应选择奇数 B.应选择偶数C.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可任意取值28. 下列属于季节变动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B、股票价格的涨落C、火车客运量的增减 D、房地产价格的变化29.某企业年均生产总值在 2002-2003 年平均每年递增 15%,2004-2006 年平均每年递增12%,2007-20011 年平均每年递增 9%。试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30.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29、: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粮食产量(万斤) 134 435 415 672 728 1028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2)计算年平均增长量;(3)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31.某市 2007 年零售报刊摊点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零售报刊摊点的月平均数。2007 年调查时间 2006 年末3 月 1 日 6 月 1 日 10 月 1 日 12 月 31 日摊点个数(个) 444 488 502 554 51232.已知下列资料: 年份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月初工人数(人) 180 160 200 190 200总产值

30、(万元) 600 580 620 600 580要求:1)编制月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102)计算二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33.某商业银行 19952000 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如下:指 标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投资额(亿元)累积增长量(亿元)环比发展速度(%)300108354010596(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2)计算该银行 1995 年到 2000 年期间投资额年平均增长量。(3)按水平法计算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4)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 2001 年的投资。34.某地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历年资料

31、: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营业额 (百万元) 316 494 663 819 1114 1253逐期增减量(百万元) 累积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环比增减速度% 定基要求:(1)列表计算各年的增减量.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2)逐期增减量与累计增减量有何联系?(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有何联系?(4)发展速度与增减速度的关系如何?(5)计算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35某企业 1995 年2000 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时 间 1995年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化肥产量(万吨)定基增长量(万吨)环比

32、发展速度(%)300 11035 50105 95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数字补齐。(2)计算该企业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36.某地区 1995 年2000 年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如下表: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环比增长速度% - 6.0 7.5定基增长速度% - 7.2 23.6 46.2要求:(1)计算表中所缺数字 (写出计算步骤) (2)计算 19952000 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第六章 统计指数111. 在指数的概念中( )A简单指数是指个体指数,加权指数是指总指数B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33、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个体指数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2.指数按说明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 )A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 B个体指数与总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C.所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D.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4. 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5. 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

34、方法不同6. 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商品销售额指数 B.商品销售量指数C商品价格指数 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7.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C.确定对比基期 D.计算个体指数8.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 ( ) 。A.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B.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数量指标C.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D.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质量指标9. 产量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最好选择为( )A产量 B销售单价 C单位产品成本 D总成本额10.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

35、总指数应采用 ( ) 。 A.调和平均数指数 B.算术平均数指数C.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D.数量指标综合指数11.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 )A.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B.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推算关系C.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D.各指标一定在逻辑上或数量上相关12.在由 3 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13.之所以成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 )A.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B.客观上体现它在

36、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C.市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D.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4. 14.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 50,产量增长 25,则单位成本增长( )A20 B2 C25 D7515. 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额增长了 6,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211,则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5 B4.5 C-4.5 D17.716. 设 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说明了( )10qpA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B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C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D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37、17. 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 3%,则物价指数为( )A97% B103.09% C3.09% D109.13%18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 26%,单位成本下降 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A166.32% B85.68% C185% D54%19. 某商场商品销售情况统计如下:销售量品名 单位基期 报告期基期销售额(万元)甲乙丙台吨件250018005000300020004500120090400要求: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 2 位小数)20.某商业企业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表:

38、 商品销售额(万元)产品名称计量单 位1998 年 1999 年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长百分比(%)甲乙丙件箱千克1202004001802404508515计算:(1)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绝对值增加额;(2)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21.某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商品销售额(万元)商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价格增长(+)或下降( -) ()ABC20010050250100603-20试求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商品销售额。22.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出厂价格(元)13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甲乙丙

39、吨台件600100040005001200410011050201006020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 2 位小数)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A.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B.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C.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D.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2.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 )A.必然具有函数关系 B.必然具有相关关系C.必然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D.必然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3.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

40、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C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4. 下列属于相关现象的是( )A利息与利率 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C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 D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5.变量 x 与 y 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 )Ax 数值增大时 y 值也随之增大 Bx 数值减少时 y 值也随之减少Cx 数值增大(或减少)时 y 值也随之减少(或增大)Dy 的取值几乎不受 x 取值的影响6.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越接近于 ( )A.0 B.0.30.5 C.0.80.9 D.17.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

41、是A.负相关 B.复相关 C.完全相关 D.正相关 ( )8.如果相关系数 r 为负,说明( )A. y一般小于 x B.随着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减少C. x一般小于 D.随着一个变量减少,另一个变量也减少9.已知 x 与 y 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指出下列肯定错误的回归方程( )A B x82.0xy82.130C D y751710.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90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60C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14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511. 某研

42、究人员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体重与他能举起的重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6,则A.体重越重,运动员平均能举起的重量越多 ( )B.平均来说,运动员能举起其体重 60%的重量C.如果运动员体重增加 10 公斤,则可多举 6 公斤的重量D.举重能力的 60%归因于其体重12.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5,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0.90,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系数是 0.80,因此( )A.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C.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看不出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高13.由同一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 r与回归系数 b之间的关系是( )A.r大 b也

43、大 B. 小 b也小 C. 与 同值 D.r与 b同符号14.在直线回归方程 y= a+ x中,回归系数 b 表示( )A当 x= 0 时 y 的平均值 B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变动总量C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平均变动量 Dy 变动一个单位时 x 的平均变动量15.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t= a+ t,若 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不能确定16.某商业企业 19972001 年五年内商品销售额的年平均数为 421 万元,标准差为 30.07万元;商业利润的年平均数为 113 万元,标准差为 15.41 万元;五年内销售额与商业利润

44、的乘积和为 240170 万元,各年销售额的平方和为 890725 万元,各年商业利润的平方和为65033 万元。试就以上资料计算:(1)建立商业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的回归方程。(2)其他条件不变时,估计当商品销售额为 600 万元时,商业利润可能为多少万元?17.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 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123456234345737271736968要求:()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假定产量为 6000 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8.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 6 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自变量 x(万元) ,销售利润为因变量 y(万元) 。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结果如下:15593,7.6,13,982,52xyyx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1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与该商品的价格(x)有关。现对给定时期 内的价格与需求量进行观察,得到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价格 x(元) 10 6 8 9 12 11 9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