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教学导论,罗马的宗教与奥古斯丁的批评,城邦及其宗教,为什么神话传说能够成为城邦公认的宗教? 希腊城邦是小型的政治单位(典型的城邦不超过一万人),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民主制 政治的目的,是实现美好的生活。没有城邦,就没有政治。维系城邦最重要的,是公民的德性 希腊人认为自己是文明人,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区别,在于他们生活在城邦政治里 而对共同认定的神话的信仰,是保障美好生活的习俗、传统 城邦的缺点:小。雅典在一次战争后就一蹶不振;战争的胜利也腐蚀了斯巴达 亚历山大试图克服城邦的缺点,建立了大帝国。他没有成功,真正克服这个缺点的,是罗马,罗马的建立与宗教设置,在特洛伊陷落后,维纳斯(阿佛洛狄特)与安奇
2、塞斯的儿子埃涅阿斯在维纳斯的保护下,来到了意大利 埃涅阿斯的儿子建立了阿尔巴城 罗慕洛的母亲是埃涅阿斯的后代,父亲据说是马尔斯;罗慕洛与兄弟雷姆斯另建新城,在建成之际,罗慕洛杀死雷姆斯,成为国王;新建的城以罗慕洛的名字命名,称为罗马 第二任国王奴马认为,罗马除了需要武力之外,还要有系统的宗教,为罗马设立了基本的宗教典礼和制度 奴马在位期间,罗马是最和平的时代,雅努斯庙门得以关闭,卡匹托利山,卡匹托利山,是罗马城中的一座山罗马主神的神殿,都在卡匹托利山上朱庇特的神殿,在山上最显赫的位置罗马最重要的三个神:朱庇特、马尔斯、罗慕洛(基里提)高傲者塔昆,罗马的最后一个国王,建设卡匹托利山城邦的宗教制度
3、,今天的卡匹托利山,罗马的几个特点,以自由为意识形态利用自由的技艺战争不断扩张从城邦变成了帝国,自由的罗马,“自由”,是罗马的意识形态 罗马共和国,是民主制度的直接来源 “自由人”(liber),是相对于奴隶说的 “自由”(libertas),是罗马公民的特权 罗马政治自由的两个含义 A 共和制度 B 国家的独立和强大 自由的技艺,就是战争,帝国与民主,随着罗马的扩张,公民权不断授予各个民族 自由的技艺威胁到了自由的制度。共和国能否保存 恺撒是罗马德性的卓越代表,但他的战功威胁到了共和制度(莎士比亚裘力斯恺撒) 加图、西塞罗等人之所以反对恺撒,就是为了保卫罗马的自由 暴民政治对自由的戕害(布鲁
4、图斯与安东尼) 奥古斯都自认为他的贡献,在于用帝国的形式保留了罗马人珍视的自由,传统宗教受到威胁,城邦宗教之所以能起到作用,在于它是小规模的城邦共同体的共同传统。这个宗教不需要理论多么严谨,对它的服从就会促进德性 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还能否依靠这样的神话和宗教? 恺撒的悖谬:宣称自己是神的后裔,又当过大祭司,但他根本不信神 从理论上检讨希腊罗马的宗教体系,在实践中维护它的政治功能,成为当时的哲学家的一个趋势 最有代表性的:西塞罗、瓦罗、塞涅卡 罗马帝国需要一种不同的宗教形态来维护自身 西塞罗等人的反省,为基督教成为新的国教作了准备,西方人接触一神教,亚历山大东征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埃及国王费拉德尔
5、夫释放奴隶费拉德尔夫求经七十子本圣经(septuaginta)的翻译雅典与耶路撒冷,罗马接受基督教,早期基督教遭到了罗马帝国的镇压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一世接受了基督教,为教会辟出一块与罗马城一样大的土地,放弃了传统的宗教 基督教的基本特点,是超越民族、超越政治共同体的普世宗教,更适合罗马帝国的政治形态,奥古斯丁,奥古斯丁的生平,早年沉迷于摩尼教 熟悉希腊罗马的各种学问 皈依基督教的障碍,在于无法理解“精神的存在” 从柏拉图哲学和保罗书信获得启发 他思索的过程,见忏悔录,奥古斯丁的主要著作,生平著述极多现在公认的神学三部曲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上帝之城对古典宗教思想的批判,全书共二十二卷 前十卷
6、批判希腊罗马的宗教思想,后十二卷讨论基督教思想中的上帝之城问题 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至第五卷,批判希腊罗马诸神无法带来世间的成功与快乐 第六至第十卷,批判希腊罗马的神学理论,上帝之城的写作背景与意图,北方蛮族攻打罗马,造成重大的伤害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罗马放弃了本民族的神,从而招致了众神的惩罚 奥古斯丁写上帝之城的本来目的,是为了驳斥这些人,捍卫基督教 但是,这个目的在前几卷就已经完成了 在后面,奥古斯丁进一步从理论上否定了希腊罗马的神学,丰富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对“religio”一词的古典理解,在拉丁文中,Religio一词很少用为复数,奥古斯丁那里尤其如此 并不存在相互不同的、价值上
7、平等的各种“宗教” 而只存在唯一正确的宗教和各种虚假的伪宗教 在普通拉丁文中,religio就是道德责任的意思,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存在religio的问题,见1.3,西塞罗对religio的理解,为子女的长寿而整日祈祷祭祀,使自己可以得到供养的人,被称为“迷信的”(superstitious),这个词来自“幸存者”(superstes) 一丝不苟地观察并重复敬神仪式的,被称为“宗教的”(religious),来自relegere,就是“一遍一遍读”的意思,在辞源上,这应当是最可能正确的。 西塞罗定义的三层含义:相信神的存在,通过仪式与神建立联系,对神敬畏,拉克唐修的理解,早于奥古斯丁约半个世纪的
8、神学家拉克唐修在著名的神圣原理中从基督教的角度批判了西塞罗的说法 拉克唐修认为,religio一词来自religare(重新维系),意思是,通过虔敬,人与上帝本来松弛的关系,重新维系起来 迷信,则是那些把人当作神来崇拜的人,崇拜的对象是错的,奥古斯丁的语言学解释,奥古斯丁认为,religio来自eligo(选择),即第二次选择人曾经堕落,放弃了上帝,宗教就是重新选择上帝人以虔敬的方式服侍上帝,就是宗教,宗教与祭祀,Sacrificium,原意为“神圣之事”,是人的行为,但是神圣的。 古典宗教都把祭祀当作人献上神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食物 但在基督教中,祭祀不再是用来满足上帝所需要的东西,因为上帝
9、是完美的,不缺乏任何事物 祭祀完全成为人的一种自我表达,成为人表达其对上帝的关系的一种方式 因此,祭祀的关键不在于所祭的东西,而在于祭祀的人和方式,奥古斯丁宗教定义的意义,经拉克唐修和奥古斯丁定义的religio一词,已经改变了其古典含义 即更加强调人与唯一的上帝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彻底改变了城邦宗教的信仰方式,而建立了一种普遍化的帝国宗教 另外,仍然要注意这种对宗教的定义方式与现代宗教的差异 没有复数的宗教,祭祀仪式是宗教的必需要素 古典、中世纪、现代之间的两次转变,是理解西方宗教的关键,科学论文的阅读,科学论文的阅读一、科学论文的理论界定 二、社会科学论文的 三、自然科学论文的 四、科学论著
10、的阅读方法,一、 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一)、科学论著的基本特征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文献性系统性宏阔性,二、 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具备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和修养 (二)、在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三)、注重人文精神的提取 1、 什么是人文精神 2、 如何提取人文精神,三、 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二)、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 (三)、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 1、 什么是科学精神 2、 如何提取科学精神,四、 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一)、科学论著的基本特征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文献性系统性宏阔性 (二)、善于把握科学论著的框架和体系 (三)
11、、悉心寻找科学论著的学术独创性,阅读教学论一、阅读教学的目标二、阅读教学的要求三、阅读教学的方法四、阅读教学的模式,一、 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阅读教学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理念 (二)、阅读教学法的总体和阶段目标 1、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2、 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三)、阅读教学法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 语文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2、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 语文教学应注重师生民主平等对话 3、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关系 5、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2、(五)、阅读教学的评价系统 1、 评价总体原则 2、 评价内容和方法 朗读、默读能力的评价 精读能力的评价 略读、浏览能力的评价 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评价,二、 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陶冶心灵、铸造人格 (四)、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三 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 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 (二) 在整体中来理解局部 (三) 使用学生自己的眼光和视角 (四) 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1、 吟咏背诵法 2、 三境界说 3、 触类旁通法 4、 看序文目录法 5、 泛读法 6、 读结论法 7、 冷却法 8、 跳读比较法 9、 探查法 10、 探险航行法 11、 日记法 12、 海绵吸水和沙里淘金法 13、 逻辑的和体验的方法 14、 对症下药法 (五)、用独特感知去创造新的作品价值,四、 阅读教学的模式 (一)、教师示范解读 (二)、师生对话讨论 (三)、学生撰写笔记 (四)、多媒体阅读教学,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一个根本标准? 2、举例阐释为什么要关注人文精神、怎样领会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 3、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4、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什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