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0857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9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 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

2、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

3、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全册教学重点: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用数学。4、发展空间观念。五、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

4、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找规律”是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

5、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把“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继续开展下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三)教学措施: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4数与计算的教学

7、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四)预期目标:1、知识目标:(1)加强对学生进行方位、以及数的概念教学,(2)合理进行加、减法计算,合理安排“用数学 ”的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 3)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4)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

8、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5)结合本册数学知识,加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在概念教学上,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在简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做到耐心、细致的了解学生、亲近孩子,多观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帮助,是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017-2018 下 期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节数1 2.283.2

9、开学第一课 认识图形 32 3.53.9 20 以内退位减法 十几减 9 十几减 8 53 3.12-3.16 十几减 7、6 十几减 5、4、3、2 54 3.19-3.23十几减 5、4、3、2 十几减几练习课 55 3.26-3.30 解决问题 整理复习 56 4.2-4.44.8 分类与整理 47 4.9-4.13 100 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读法、写法 58 4.16-4.20 数的顺序 和比较大小 解决问题 59 4.23-4.2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 610 5.2-5.4 认识人民币 3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节数11 5.7-5.11 认识人民币

10、512 5.14-5.18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13 5.21-5.25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14 5.28-6.1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615 6.4-6.8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516 6.11-6.15 找规律 517 6.19-6.22 期末复习 418 6.25-6.29 期末复习 5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11、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12、。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七、课时安排:约 5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13、。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 球 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长方形: 对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方形: 4 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三角形: 有 3 条边 3 个角 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的第 1 题 。请小朋友涂一

14、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5第 2 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五、作业:1.连一连。2. (1)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个,有( )

15、个。(2)( )最多,( )最少,( )和( )同样多。(3)比多( )个,比少( )个。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 对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 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三角形: 有 3 条边 3 个角 教学反思: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戏,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

16、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2.借“交朋友”的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及练习一第 13 题。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17、应用。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

18、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

19、,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2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20、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 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三、体验深化(P3 做一做 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三、练习巩固(1)练习一第 1 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 1 题图

21、,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2)练习一第 2、3 题。学生独立完成。四、作业:1.长方形有( )条边,( )条长边,( )条短边。正方形有( )条边,各边都( )。2让学生自己利用七巧板拼自己喜欢的图形。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拼一拼”中感知,在“剪一剪”中明晰,在“比一比”中验证,在“做一做”中体验。通过“想一想”“猜一猜”“拼一拼”,充分发挥了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合力作用,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拼图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教学

22、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 7 页练习一第 6 题。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 7 页练习

23、一第 7 题。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3第 6 页练习一第 4 题。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三、巩固新知第 7 页练习一的第 8 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课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 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 用

24、“20 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 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点: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

25、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四、课时安排: 13 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 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 9 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 3 捆。教学过程一、复习

26、1口算。9 十 3 9 十 7 9 十 4 9 十 69 十 9 9 十 2 9 十 5 9 十 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 十( )12 9 十( )139 十( )14 9 十( )159 十( )16 9 十( )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 15 个气球,买了9 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 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 加 6 得

27、 15,15 减 9 等于 6.(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3)10 减 9 等于 1,l 加 5 等于 6;(4)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 加几得 15,15 减 9 得 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小华投中了 12 个圈,小雪投中了 7 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多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 7)(2)得多少?怎样想

28、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 P11 练习二第 1、2 题。5、教学板书: 十几减 9有 15 个气球

29、,卖 9 个,还有几个?159=6小华投中了 12 个圈,小雪投中了 7 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比较算式12-7=5 教后反思:1.本节课计算十几减 9 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2.这节课的重点是“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的探索,从导入出示 9 加几等算式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利用“破十法”,我想可能是学生对 20 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不熟练,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3.要让学

30、生理解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操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只是执行,而缺乏思维的参与。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第二课时 十几减 9 的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 9 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 9 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 9 的口算。教具学具: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5-9( ) 18-9( )(3)9+( )14 (4)9+( )1714-9( ) 17-9( )二

31、、课堂练习1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4 题。(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教师将 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 9 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 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6 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2、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4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8 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三、课堂练习1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5 题。2完成 P12 页练习一的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板书设计: 思维训练小明今年 9 岁,哥哥今年 16 岁,10 年后小明比哥哥小几岁? 课后反思:1.这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都比较广泛, 很多已经在课前就能熟练进行计算,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

33、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2. “练”达到了练得生动、练得扎实的目的, 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 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3.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 ,引领全班学生“卷进来”,共同探寻错误根源,商讨纠错的策略。这样对出错的学生是一种呵护与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卡介苗”。第三课时 十几减 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8。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破十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34、、3 捆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 9+5= 7+6= 8+5=7+4= 9+2= 9+8= 8+7=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十( )16 8 十( )139 十( )15 8 十( )17 312 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 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新 课 标 第 一 网(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

35、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 8 个红圆片,再摆出 5 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 个红圆片,5 个黄圆片,一共有 13 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 7 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 或 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 P13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完成 P15 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四、作业:1.比一比,赛一赛。16-8= 11-9= 1

36、9-10= 15-9= 12-8= 13-8=18-9= 15-8= 13-8= 14-8= 17-8= 15-9=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 错的画“”)7+8=15( ) 11-8=4( ) 9+6=3( )4+8=2( ) 15-9=6( ) 16-9=7( )板书设计:十 几 减 8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教后反思:1.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源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

37、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3.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4.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了“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第四课时 十几减 7、6: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 7、6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3 捆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 14-9 13-

38、8 15-911-9 17-9 12-8 16-8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十( )12 8 十( )135 十( )11 7 十( )149 十( )16 6 十( )13312 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 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 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 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39、(5)改变题意:一共有 13 条金鱼,6 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 P14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 2 题。3、完成 P14 页“做一做”的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四、作业:1. 口算。12-6= 13-6= 15-7= 14-6=12-7= 14-7= 15-6= 15-9=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8+ =15 6+ =12 9+ =169+ =15 5+ =12 4+ =115板书设计: 十几减 7、6方法:“破十法”“

40、想加算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课后反思: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个小朋友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心理,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第五课时 十几减 8、7、6 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 8、7、6 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 8、7、6 的退位减法。教具学具:口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 Pl5 第 4 题二课

41、堂练习1完成 P16 页的第 7 题。http:/www. m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2完成 P16 页的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 P16 页的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数学游戏教科书 P16 页的第 6 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 5、12 4、16 9、15 8、ll 3、14 9、14 8、13 6、13 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 5、6、7、8 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

42、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 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 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 5 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四、作业:4 6 8 9 8 4 3 10 12 9 3 6 15 7 2 2 课后反思: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六课时 十几减 5、4、3、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 5、4、3、

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 5、4、3、2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掌握“破十法”。教具学具:3 捆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 14-6 13-8 15-611-7 17-9 12-7 16-8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 十( )12 5 十( )132 十( )11 5 十( )144 十( )12 4 十( )13312 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 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小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 P17 页的“做一做”7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44、,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 2 题。四、作业:1. 口算。11-5= 12-5= 13-5= 14-5=11-4= 12-4= 13-4= 14-4=11-2= 11-3= 11-8= 11-7=2. 连一连。12-7 11-311-2 13-815-8 13-416-8 11-4板书设计: 十几减 5、4、3、2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等。教后反思: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间带着学生把 20 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

45、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 Pl8 第 3 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 P18 页的第 4 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2完成 P18 页的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 P19 页的第 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布置作业课后反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

46、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1完成 P19 页的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 P19 页的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 P19 页的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http:/www. xkb1.co m3、布置作业课后反思: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

47、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8 7+9 178l67 155 11+22和 一共有多少个?3、 还剩多少个?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 P20 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2板书:有 16 人来踢球,现在来了 9 人,我们队踢进了 4 个。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 16 人来踢球,现在来了 9 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 4 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