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艺术.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270265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建筑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建筑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建筑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建筑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筑艺术 二 十 一 世 纪 中 小 学 生 素 质 教 育 文 库 建 筑 艺 术原 始 社 会 的 建 筑建筑无论作为居住的场所,还是一种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部落,看看 那时的人们是怎样生活,他们的建筑又是怎样的。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还不懂得建筑房屋,他们的穴所主要是山洞。这种天 然的住宅已足够遮风挡雨了。可能是出于防范野兽或装饰,他们在洞的周围 缠上一些树枝。中国历史上还有“有巢氏”的说法,说明当时人们甚至在大 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生产方式的进步,农业的出现促使了人们的定居。他们搭起了树枝棚、 帐篷之类的东西,这可以算

2、是最简单的建筑。用几根树枝,搭成穹窿,周围 抹上泥土,或搭上兽皮,树叶等等。人工地面住宅的产生,导致了村落的出 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住宅建筑已有了相当规模。从考古的资料来看, 大的面积已达到了数十万平方米。并且村落分布明显,一般包括住地、墓葬 地、窑址、警穴,并已有防御性的堑壕等。墙壁一般用树木作地基(这可以 说是砖的雏形),或者是用夯筑筑墙。还有些地方用石块或卵石垒墙。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 力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巨石纪念建筑。为了表达对太 阳、月亮,以及最初的神的崇拜,人们建造了一系列纪念性的石柱、环状列 石 等 等 。 这 些

3、 石 柱 有 的 高 达 20 多 米 , 重 300 多 吨 , 意 味 着 人 们 的 加 工 能 力 已 大大增强。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建筑除作为居住场所外,开始有了艺术性的表现。 有些部落在建筑物上涂抹鲜艳的颜色,有的部落的建筑上甚至有了相当复杂 的装饰性的雕刻。这时建筑物环境的规划布置,也显示出了一些萌芽性的东 西。这些都说明,人类正在向另一个文明时期迈进。埃 及 金 字 塔方锥形或台阶形的纪念性建筑,因其轮廓近似于汉字的“金”,故中文称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西亚、墨西哥等地都建有金字塔,而以埃及的最 为著名。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保住尸体能复活永生,因此统治者都重视陵 墓建设。早期

4、墓葬的墓室在地下,地上有模仿宫室形成的祭祀厅堂,外形似 向 上 收 扰 的 长 方 形 高 台 。 后 来 , 为 了 追 求 纪 念 性 , 把 厅 堂 架 在 层 层 台 基 之 上 , 逐渐演化成金字塔。第一座石金字塔为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约建于公元 前 27 世 纪 , 塔 身 为 台 阶 形 , 6 层 。 以 后 出 现 过 三 层 台 阶 式 的 金 字 塔 , 还 出 现 过别的样式。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年代自古代王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托勒密王朝(公元前 30前 20 世纪)末期。第三至第六王朝(公元前 27前 23 世纪) 最盛,王室墓葬几乎全为金字塔。目前已发现的古埃及金字塔约

5、80 座 。 其 代 表 是 公 元 前 27元前 26 世纪 建于开罗近郊的古萨金字塔群。它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 金字塔和大斯芬克斯像(狮身人面像),以及西南 200 座长方台式墓与多座小型金字塔。三座大金字塔都用淡黄色石灰石砌筑,外贴一层磨光的白色石 灰石。塔身是精确的立方锥形,高大、厚重、简洁、气势宏伟。彼此的平面 对角线相接,群体轮廓参差变化。狮身人面像高 20 米,长 73.2 米,其雕刻造型与金字塔的对比强烈。胡夫金字塔高 146.4 米 , 边 长 230.6 米 , 由 北 侧 离 地 面 14.5 米的入口经长通道 可达上、中、下三个墓室。上面为主墓室,即法老

6、墓室,其顶部由几块几十 吨重的大石构成,中间为王后墓室,下层为放置殉葬品的地方。欧 洲 建 筑 的 典 范 希 腊 建 筑爱琴海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如今,虽然我们只能在废墟中品味迈锡 尼、特洛伊文化的瑰宝,但希腊文明却以欧洲文明的基石出现在我们面前。 希腊人,或他们自称的海伦人,并不是纯粹的同族人,而是一个或多或少有 着共同语言、共同的主神以及都承认来自同一祖先血统的部落系列的人。以 种 族 而 论 , 或 以 语 言 而 论 , 他 们 是 属 于 印 欧 语 系 的 人 , 与 拉 丁 人 、 条 体 顿 人 、 古波斯人和印度人有着亲属关系。约在公元前 2000 年 初 叶 , 希 腊

7、 人 率 先 使 用 了 骑 兵 , 他 们 借 此 入 侵 巴 尔 干 半岛南端并在那里定居。后来,他们觉得有一种被包围的感觉,于是便向外 扩建殖民地,其势力范围波及到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海岸、小亚细亚沿岸 和昔兰民加等。他们在所到之处移植的文化日益繁荣昌盛,在某种情况下, 甚至较希腊本土的文化更加发达和成熟,这在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显得尤 为 突 出 。 当 时 的 人 们 以 “麦 格 里 希 腊 ( Meglle Hellas) ”或 “马 格 耶 那 希 腊(MangmaGraecia) ”即 “大 希 腊 ”这 样 的 称 呼 来 颂 扬 这 个 高 度 繁 荣 的 新世界, 希腊

8、与其殖民地的这种关系一直保持了几个世纪。希腊与其殖民地的文明在性质上是一致的,这首先体现在它对理性的崇 尚和对美的追求上,而美则被认为是以外表和真实相协调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事物之间的高度和谐。这种文明观念和原则产生了极其辉煌的物质成就,希 腊 文 明 在 2500 年 前 给 予 人 类 精 神 的 推 动 力 量 直 到 今 天 还 在 影 响 着 西 方 社 会。希腊的建筑艺术奠基于 “希 腊 的 黑 暗 时 代 ”。 它 是 指 前 1100 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崩溃以后的 5 个世纪,这是一个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时期,是整个希 腊文明形成的时代。英勇善战的希腊人在新获得的领土上修建纪念碑和建

9、筑物来记载他们的 功勋。希腊人用自己的才华,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建筑艺术世界。他们将其建 筑奠基在更简单的概念上,并且借鉴更原始的迈锡尼建筑风格,从而构成了 希腊绵亘 2000 多年的艺术史的基础。 它的独特的可超越的建筑技巧使希腊建 筑艺术一直倍受推崇。希腊人为他们的建筑艺术制定了如同大自然的规律一样的准则,因为他 们认为只有大自然才是完善的标准。这种朴实的观点无疑是最正确和最完美 的。希腊人通过严格的选择和分析过程确定了这些准则和原理。希腊建筑坚 决排除所有脱离实际的东西,它的基础建立在一个单一的建筑系统上,不仅最简单实用,而且在概念上通俗易懂,但它也最受限制。这也是英格兰、法 国西部和意大利

10、阿普丽亚地方的巨大史前坟墓的基本建筑单位,柱和梁的建 筑系统由一块横放在柱上的大石块构成,除了垂直压力外,各种设计排除了 任何压力;横石的巨大重量均匀的落在支柱上,并通过支柱将压力直接向下 传至基础。作为基本建筑系统的梁柱系统的出现,严格限制了建筑的种类,希腊语 世界的城市以其具有多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为特色,但其中只有神庙是基于 某 种 特 殊 的 理 论 而 修 建 的 。 这 些 神 庙 在 其 布 局 和 一 般 外 形 上 都 实 现 了 标 准 化。在希腊神庙里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即内殿或正殿,其四周均有圆柱 环 绕 , 这 就 是 祭 神 的 圣 所 , 在 内 殿 的 前 后

11、有 一 些 房 间 , 其 圆 柱 可 以 多 种 布 局 : 只 沿 着 内 殿 的 一 边 , 或 沿 着 两 个 相 对 的 边 , 或 者 安 排 在 两 个 矩 形 的 平 行 线 上 。 在少数例外的情况中,内殿以及整个神庙都是圆形的。这种建筑系统的效果 可能最终会受到限制,但由于这一发明的应用是如此杰出,以致到现代仍为 建筑师们所采用。这个发明的成功取决于下述事实,即按梁和柱的原则构筑的建筑都可分 成某些固定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支柱应落其上的柱基,随屋顶的重量并将其 传至地基的支撑体本身,与支撑体相连的石块,它将自身的以及屋顶的梁和 瓦的重量传至支撑体。希腊人的创新就是将这些组成部

12、分按事先规定的一般 规则组合起来,这个组合规则后来被称为“柱式”。希腊人并不热衷于标新立异,他们认为对每个新建筑都重新设计是得不 偿失的,于是,他们的建筑师总是参照一种普遍适用的系统来进行工作。这 个系统的核心就是关于标准建筑和标准施工工艺的概念,这种概念表现在建 筑式样的系统上,有时也表现在比例系统上,它显示出所用的材料即各个石 块的大小与建成后的建筑物的规模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处理模式,只需要 将神庙的各个组成部分简单的放在一起就能够形成神庙的主要建筑特色。上 述一般规则或“柱式”有两种是最基本的,即陶立安式和爱奥尼亚式。还有 第三种,叫科林斯式,它是后来从爱奥尼亚式发展而来的,前两种柱式

13、得名 于海伦人的主要部落的名称,这并非确切的依据,只不过是传说而已。在陶 立安式的建筑中,巴台农神庙是所有神庙中最美的,它位于主要是爱奥尼亚 人居住的雅典城。在这些柱式中,对后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推陶立安柱式。陶立安式所 确 定 的 型 式 , 至 今 人 们 还 可 以 从 留 存 下 来 的 神 庙 中 欣 赏 到 。 它 包 括 一 个 基 础 , 即四周有着三个阶梯的无柱底基,基础的最上面一层阶梯称为柱座。在陶立 安柱式中,圆柱从来没有柱基,因为圆柱是直接放在基础表面上的,这样, 柱座把基础和支撑物连接在一起。柱身,即圆柱的主体部分,其上端盖有一 个柱顶,它使柱身和屋顶连接起来。柱身可

14、以是独块巨石即由一整石料 构成,也可以由一系列的鼓形石料一个接一个的坐起来,柱身和柱顶一起构 成了陶立安柱式的特色。一般说来,所有希腊建筑物圆柱身表面都是不光滑 的 , 有 着 紧 密 的 凸 棱 的 , 从 上 到 下 都 刻 有 连 续 的 沟 槽 。 沟 槽 数 目 的 变 化 在 16条到 24 条 之 间 , 依 建 筑 的 时 代 和 具 体 的 建 筑 物 而 定 。 例 如 , 公 元 前 5 世纪的建筑物一般是 20 条沟槽。从上面看其截面,就像在一幅建筑平面图上那样, 沟槽呈椭圆形,每个沟槽的轮廓都与相邻沟槽相交而形成一个尖角,柱身本 身典型地表现出希腊人的精细,柱身从下到

15、上到其总高度的约三分之一处, 粗细是不变的,然后就向柱顶方向逐渐变细,这种比例造成一种直径向着柱基增大的错觉,从而使圆柱具有一种独特的“大肚皮”的外貌,好像是被屋 顶的重量压成的,希腊语中把这种效果叫做“凸肚状”,意即肚形曲线。在 陶立安柱式中,柱顶的作用由下述三部分结合起来承担,即:一个像柱身一 样 刻 有 凹 槽 的 小 柱 环 , 但 它 与 柱 身 之 间 被 浅 浅 的 切 口 所 分 开 ; 一 个 钟 形 图 饰 , 它是一种支承物;还有一个扁平立方体,即顶板。运用这种各个不同部分的连接,便可避免圆柱突然断裂。柱环和柱身直 径相同,其实际作用是将柱身延长到柱顶中。小的正方块顶板巧

16、妙的把屋顶 边缘的锐角与圆柱上下连接起来,在柱环和顶板之间,利用略带曲线的钟形 图饰从圆柱的狭小支撑面向横梁及屋顶的宽阔区域逐渐平稳过渡。屋顶也分几层,各个柱顶由楣梁连接,安在楣梁上的是中楣,它是被排 档间饰分隔开的一系列装饰性的三陇板(一种带三条竖向凹槽的石板)。排 档间饰是一个边似正方形的,通常有雕塑品装饰的小间隔板。安装在中楣上面的是最重要的飞檐,保护着下面的石选建筑不被雨水冲 刷,飞檐相对每个排档间饰和三陇板都装饰有一块小的矩形平板,称为飞檐 托块。飞檐托块上依次排列着像截头圆锥体似的小短桩,这叫做雨珠饰。屋 顶 本 身 由 飞 檐 支 承 , 并 呈 倾 斜 状 , 从 而 沿 着

17、神 庙 较 短 的 两 边 分 别 形 成 三 角 形 , 即三角形山墙。为了一般地了解希腊建筑艺术,对陶立安柱式的要点作上述描述是必要 的 , 因 为 这 些 专 用 名 词 中 的 大 部 分 对 其 他 两 种 主 要 的 柱 式 也 是 适 用 的 。 而 且 , 这些专有名词同样适用于古罗马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的建筑艺术以及巴洛 克 建 筑 艺 术 。 以 致 它 们 在 西 方 的 建 筑 学 词 汇 中 被 固 定 下 来 。 对 希 腊 建 筑 来 说 , 这些词汇意味着那些成为其固定组成部分的外形要素。但是,希腊柱式建筑的规则中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些规则 表达的是一

18、些原型或抽象原则,当它们在实际的建筑物中得到实现的时候, 它们的形式也就不断地在变化和改进,这正如同一种类的人中每个人的情况 都各不相同。浪 漫 主 义 时 期 的 评 论 家 认 为 , 不 同 柱 式 的 产 生 实 际 上 与 人 们 的 特 性 有 关。他们发现,陶立安柱式与男性气概有着联系,而大约在同一时期产生的 爱奥尼亚柱式则与女性特征相关。它们总是优美而不大实用。这些柱式的主 要差别在于对圆柱,特别是对柱顶的处理上。在爱奥尼亚柱式中,柱顶更为 复杂,其正面和背面的外形与两侧有所不同。从建筑物的正面看,柱顶较之 其他建筑构件更为显眼,每个柱顶都呈现为由线连接起来的两个涡漩形或螺 旋

19、形,很像一个从中间展开的纸卷,其两端相同卷曲。这个卷儿的外侧面则 是平滑的。每个柱顶都由一个装饰优美的柱环支撑着。不过,尽管总体的印 象的确是优美的,但爱奥尼亚式柱顶在结构上远不如陶立安柱式柱顶实用。 这在古典时代的圆柱式 ( 四 面 都 有 圆 柱 排 列 ) 的 神 庙 中 尤 其 如 此 。 一 般 地 说 , 爱奥尼亚柱式建筑的规模对于木结构也是适当的。一方面,爱奥尼亚式建筑 物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总体外观都非常适合于使用石料,而设想使用任 何其他材料都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对于建筑物的许多细节,除非假定它们 起 源 于 结 构 建 筑 , 就 无 法 得 到 解 释 。 例 如 ,

20、在 飞 檐 托 块 和 雨 珠 饰 的 形 状 方 面 , 看起来像是木构建筑用柱固定梁的结构的痕迹,而在石造建筑中,它们悬在 三陇板下面是奇怪的。一般认为,建筑是有关以各种形式将空间加以围栏和覆盖的,用中国古 代哲学家老子的话来说,就是“无之以为用”。在多数情况下,一座建筑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固定和保护一个空间。然而,希腊人的建筑物却在这种概 念形成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最能代表希腊文明的建筑艺术神庙,给人印 象最深的地方在于它的外观,在于它的框架结构和装饰方式。神庙内部的神 坛实际上只是一个照明很不好的容器,一个保护神像的石制保险盒。正是为 了这个目的,那些柱式被创造出来,除了别的作用,它们还作

21、为这种外饰物 的 “样 板 ”, 用 以 保 证 建 筑 物 不 致 低 于 最 起 码 的 质 量 标 准 。 在 这 种 体 系 之 内 , 神庙的基本形式这个最主要的问题,在任何详细的设计被仔细考虑之前就已 经解决了,建筑师个人只需要去完善某个主题,而无需去创造一个主题。就这样,根据前人提供的先例,在有固柱支承的屋顶的“起居室”的形 式上进行实验,经过了几个世纪,希腊人终于确立了某些以特定方式建造神 庙的规范。为了给神庙确定一个基本形式,他们制定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 既具有不可忽视的权威性,同时又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建筑师尽可以各显其 能。希腊古典建筑艺术从公元前 9 世纪起,经历了长时期

22、的发展,在公元前17 世 纪 就 有 了 高 度 精 巧 的 建 筑 艺 术 形 式 , 但 到 公 元 前 5 世纪才达到其成就的 顶峰,在这一时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在这几个世纪 中所取得的成就被表现得如此有力,在审美方面又如此令人信服,所以其柱 式系统后来不断的被其他文化所采用,这些文化将希腊柱式作为它们自己的 建筑艺术的基础,但二者之间也有着某些差别。第一,他们不是像希腊人那 样将注意力集中于建筑结构的形状上,而是集中对于所封闭的空间的组织安 排上。由第一种差别直接引起的第二种差别是,柱式不再被用于确定建筑物 的 结 构 , 而 仅 仅 是 一 种 外 观 上 的 装

23、 璜 , 成 了 附 加 的 和 无 关 紧 要 的 东 西 。 第 三 , 由于柱式不再是可以用不同方式表现的理想的准则了,而成为只能被刻板的 应用的固定模式,创作和设计趋于衰满,退化为一种单纯装饰类型的应用。大约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三种柱式变化,即科林斯式的风格,它基本 上是爱奥尼亚柱式的一种变体,除了比例不同外,科林斯柱式在许多方面同 爱奥尼亚式是完全相同的。二者的差别在于对圆柱基,特别是对柱顶的处理 上,在科林斯柱顶上,爱奥尼亚柱式的涡旋形饰仍然出现,并且四个侧面都 有,但这时它已成为较次要的组成部分。柱顶呈倒扣的钟形,上面围有两排 叶形饰,它们像一簇巨大的、颇具装饰性的叶子出现在高高

24、的柱顶的上端。 这第三种柱式比其他两种更为华丽,显然,它们的发明主要是为了装饰,而 不是要把它作为有实际功用的组成部分。与过分动用科林斯柱式的罗马人不 同,希腊人实际上只有在小型的和不很重要的建筑物上方采用这种柱式,而 且是有节制地采用。在 科 林 斯 柱 式 产 生 前 不 久 , 出 现 过 一 种 更 具 装 饰 性 的 爱 奥 尼 亚 式 的 变 型。这就是女像柱。这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即以妇女雕像的形式构成柱子, 女像柱叫做“卡皇埃蒂德”,是为了纪念小亚细亚卡里亚地方的妇女们。相 传她们因遭受一个波斯总督的奴役而奋起反抗。由于希腊人对于艺术至善至美的追求最终削弱了柱式在建筑结构中的应

25、用。柱式的概念和功用在不断的更改,促使了部分服从总体的观念的应用。 希腊建筑艺术的另一个杰出的创造,就是剧场。没有了它,任何对希腊建筑艺术的阐叙都是不完整的。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民族致力于自我分析,并当众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是海伦人(希腊人)。他们的悲剧和喜剧是他们的本性的最现实的和最伟大的表现,也是戏剧艺术的基础和最高成就。为了演出这些戏剧作品,就需要 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场所。同希腊人的思想一致,他们并不选择那种封闭起来 的空间,而是选择一个开阔的山坡,在这里凿出一排排整齐的半圆形阶梯座 位 , 它 们 面 对 着 一 个 供 合 唱 队 的 表 演 和 歌 唱 用 的 中 心 区 , 即 所

26、谓 的 合 唱 队 席 。 合唱队席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半圆形的,但不论它是圆形的还是半圆形 的,都有一个石台幕布紧挨着它,这个石台幕布是供男演员用来作背景使用 的简朴的天幕。石台幕布后来被改为由圆柱围绕着的长方形的空间,这一改 变形式一直延用到今天。这种剧场结构简单,完全是实用性的。罗马人的圆 形剧场,也是渊源于此的,但是,希腊剧场面向自然,布局实用,杰出地体 现了 “波里斯 (Polis) ”即 自 由 希 腊 城 邦 的 生 活 这 一 推 动 和 统 一 海 伦 人 的精神力量。希腊剧场作为它的创造者们的独创精神的纪念碑,至今仍然是 人类建筑史上著名的创举之一。希腊建筑艺术在由古典时

27、期向新时期的过渡中,虽然也涌现了一些新的 风格,但最终还是被许多文化之中最早受到它的榜样激发的一个,即罗马帝 国的建筑艺术所改造和取代了。罗 马 建 筑在古罗马人早已忘却罗马城究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之后,他们在公元前的 3 个世纪,编造了有关他们的起源和早期历史的传说。据说在位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于公元前 1184 年遭到希腊人的劫掠时, 他们的祖先维纳斯 女神之子埃涅阿斯带领他的儿子路路斯和一些追随者逃了出来。他们穿过迦 太基,来到意大利并且定居下来,治理着一个由他们的随从人员和当地人民 组成的国家,建立起一个王朝。罗米拉斯后来例属于这个王朝。罗米拉斯希 望创建一块新的居留地,于是他建立了罗马

28、城,而且于公元前 753 年开挖了 标志着古罗马城市界线的神圣的壕沟。继罗米拉斯之后统治这个王朝的四位 皇帝都是当地人,但接着即位的却是三个意大利北部的伊拉特尼亚人。他们 都是暴君,最后一个是傲慢的塔尔昆,塔尔昆被逐之后,一个仅有小片领土 的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 509 年成立了,这个国家设有一个由元老院、执政官 和人民议会组成的政府。考 古 学 家 和 历 史 学 家 在 这 些 传 说 的 背 后 发 现 了 一 些 史 实 , 公 元 前 1250 年前后,特洛伊古城的确遭到毁灭,但是伊尼斯和意大利的关系似乎是纯粹 虚构的,更有意义的是,在公元前 8 世纪,移民迁入罗马定居,在公元前 6

29、世纪,这些分散的农业居民变成一个像伊特拉尼亚那样的统一的城镇这 正是所谓伊特拉尼亚人统治的时代。在伊特拉尼亚人退出之后的时期内,历史文献逐步充实起来了。这个年 青的共和国必须抗击意大利人、伊特拉尼亚人及入侵的塞尔维亚人。它的经 济是以农业和贸易为基础的,并通过战争获得战利品和扩大疆土。为生存而 战的罗马人逐步坚强起来,他们征服了意大利,并于公元前 3 世纪开始了对 本土之外的征战。首先是西西里岛、萨丁尼亚、西班牙和希腊,然后于公元 前 1 世 纪 征 服 了 地 中 海 沿 岸 的 其 余 地 区 , 公 元 43 年 征 服 英 国 , 公 元 106 年征 服罗马尼亚以及约旦,所有这些地区

30、都成为帝国的行省。这 种 大 范 围 的 扩 张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 共 和 政 体 崩 溃 了 。 在 一 次 内 战 之 后 , 奥古斯都(公元前 31公元前 14 年)取得了政权,他和他以后的独裁者都利用军队的支持来迫使元老院和法官与之合作。他们统治着罗马和地中海西 部沿岸地区直到公元 476 年为止。他们的继承者维持着日益缩小的东方领地拜 占 廷 帝 国 , 直 到 1453 年 为 止 。 从 公 元 前 2 世 纪 起 , 希 腊 艺 术 家 以 及 当 时最杰出的工匠都聚集在罗马。但是他们的罗马保护人都是意大利人,在意 大利人的智谋和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大胆地改变了早期

31、的传统。因此,在罗马人的赞助下的每一座建筑物都体现了多方面的思想。 要建成一座建筑物,必须把许多因素成功地结合起来:意图、资金、材料 和 技 术 。 在 罗 马 帝 国 时 代 , 尤 其 是 在 公 元 前 30 年前后至公元 235 年 间 , 这 类实例大量涌现。建筑意图来自国家,诸如元老院、城镇议会或行会这样的团体,或者能 够负担建筑的全部或部分费用的富人,他们的捐款经常以碑铭的形式被记载 下来。建筑资金来缘于农业和贸易的赢利以及战争。建筑材料的选择受到地 理分布和运输困难的限制。泥土(夯土或泥砖)、粘土和小石子是普遍采用 的;木材在欧洲很丰富;石灰石分布广泛,其他的岩石则较少见,砂石

32、产于 约旦和利比亚,软性火山凝灰石产于意大利,白色大理石产于意大利、希腊 和小亚细亚,彩色的大理石产于埃及。由于道路不好,陆地运输十分缓慢, 费用高昂,经常难以实行,虽然海上运输比较容易,但是也受到费用和船体 的限制,因此除了由国家出资兴建的著名的工程项目外,通常仅采用当地能 够找到的那些材料。在许多地区,利用本地材料的技能得到高度发展,在希 腊东部和意大利本土更是如此。在小城市国家的“古典”时代,地中海东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讲 希腊话的地区,自公元前 7 世纪兴起了一种非常精美的石头建筑。希腊人向 埃及人学到石刻和“柱楣”工程技术,便用以建筑庙宇、柱廊、宗教宝库以 及防御用的城墙。他们利

33、用当地丰富的白色大理石材料来建造漂亮的建筑。 他们的建筑形式纯朴,在墙的前面筑起一排圆柱作为柱廊,大殿被树起的圆 柱 围 绕 着 便 形 成 庙 宇 。 大 殿 一 般 是 长 方 形 的 , 带 人 字 头 屋 顶 , 有 时 是 圆 形 的 。 他们以匀称的比例和易于辨别的柱头来提高圆柱的完美性。这些装饰包括钵 形的多利安式的柱头,大型的爱奥尼亚式双旋涡或螺旋形装饰以及科林斯莨 苕叶装饰。在随后的希腊化时代(公元前 32330 年)当时近东处在希 腊、叙利亚和埃及这三个希腊王朝的统治之下非宗教的石建筑得到发展,如 建有内门廊(或周围列柱)的宫殿,议会大厅、剧场和房屋等。在这个时期 还出现了

34、一些石刻的拱门和圆形屋顶,以及石头砌面的粘土或石灰墙壁。上 述三种柱式自然继续使用,但是精细的装饰逐步为建筑的宏伟效果所取代。 这种效果包括大的地区甚至整个城市的布局,其中街道纵横交错,犹如长方 形网格或棋盘。希腊石刻建筑艺术的影响扩散到北非和意大利,甚至西班牙 和法国南部。当这些崇尚希腊的王国成为罗马帝国的东部地中海行省时,这个地区的 希腊石刻建筑传统继续得到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仍然是简单的,但拱门和平 顶拱门已更为普遍,建筑形式同崇尚希腊时代一样,不同的是宫殿已为地方 行政长官的住宅所取代,公用浴室建立起来了,剧场增多了,在规划、规模 和装饰方面追求更加激动人心的效果,建筑上的浮雕花纹装饰显

35、得丰富了, 科林斯柱式比比皆是,而且圆柱增多了;街道两侧有着高大而遮荫的柱廊, 交错排列的低矮的圆柱和壁龛给喷泉、图书馆外壁以及剧场舞台后墙带来了 生气。今天,在雅典、以弗所、佩尔格、叙利亚的巴尔半拉、黎巴嫩的巴勒吕克和约旦的杰拉什仍然可以见到这些宏伟建筑的遗迹。 在罗马帝国时代,建筑艺术实践方面的真正革命却发生在另外的地区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在这里希腊的影响早已渗透进来,但都被重新加以改 造了。后来,一种新的筑墙材料粘土芯中渗有小石子,或者毛石中灌的 灰浆被采用了,其中蕴藏着未来变革的萌芽。罗马人于公元前 2 世纪接管了 希腊,于是希腊风格的工匠云集罗马城,希腊的建筑形式也就跟随着传入了 罗马

36、,这样就产生了推动力,一些异乎寻常的结果产生了。罗马人对希腊的 建筑形式如此看重,以致此后只要可能,他们总是设法使一座建筑看上去似 乎是一种希腊传统的石刻建筑,而不管使用的建筑材料是什么。另一方面, 由于在意大利中部地区人们发现某种火山灰同水混合后能凝固得同岩石一样 坚硬,这就使采石没有必要了。这种廉价而丰富的水泥和毛石混合就能变成 牢固的混凝土。它可以用来作地板、筑墙壁及屋顶,其规模和形状是用石头 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具有极大的强度,耐久性和坚固性,希腊形式的 挑 战 在 意 大 利 及 西 部 行 省 引 起 了 复 杂 的 反 应 : 保 留 外 观 上 的 希 腊 样 式 的 愿

37、望,节省经费的需要以及实际上使用的材料的特性都处于竞争状态。其结果 是每一座建筑物之间都有差别。很少见到一座建筑物完全按照希腊式样用白 色大理石建造起来;通常只有部分结构(例如圆柱)是完全用白色或彩色大 理石建造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比较廉价的材料,像石灰岩或凝灰岩那样的较 松软的意大利石料,或者是带有石间或砖砌面的混凝土用于建筑物的整体和 部分结构。在采用这类材料时,通常会饰以大理石板或灰泥覆盖层(一种石 膏涂层),上面再雕以建筑构件的图案。由于混凝土的适应性强而且用途越 来越大,促使建筑师不断设计出非希腊式的建筑,并且给建筑物盖上巨大的 拱圆形屋顶。但是他们仍然尊重希腊传统,因此一些革命性的实

38、验往往被赋 予希腊建筑的外形。同材料的选择一样,位于都城、意大利以及西部领地的罗马建筑,也同 希腊传统之间产生了差距,这表现在对建筑装饰的爱好日益增加,尽管希腊 建筑采取了装饰性柱式,但部分着色和寺庙浮雕使其外观和内部始终保持严 峻的风格,不过在门廊、宫殿和住宅的内部却因墙上的图画和地板上公元前 5 世纪的镶嵌图案而显得较有生气。罗马人比较注重建筑物外部,特别是外 部的装饰。在罗马人统治之下,这种喜好逐渐扩展到希腊东部地区,这一点 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种爱好在首都及其在意大利影响下的周围地区都得到 了最充分的发挥。在这里,陶立安、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仍旧被采用着, 后者由于看起来丰富多彩特别受

39、到人们的喜爱。除此以外,还有托斯卡柱式 和复合柱式,与此同时,利用彩色大理石,特别用它来作圆柱的机会大大增 加。罗马人更注重内部装修,地板是装饰性的大理石板或组成几何图形或镶 嵌成各种花样的墙壁覆盖着大理石或者墁有灰泥,上面画着各种壁画;天花 板也往往画上图画,有时覆盖着精美的色彩协调的灰泥浮雕,雕像进一步增 加了建筑的装饰色彩。罗马人具有大规模的组织才能,因而使得他们在建筑领域中发展了标准 化的建筑式样,但这些建筑式样也因各地的条件而异。例如,古罗马边疆防 卫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由一系列堡垒组成,这些保垒是长方形的,筑有成直角 相交的通道,指挥部建在中心区;但是其规模和材料用木材或石头混凝 土(

40、很少用砖)作墙壁却经常变换。通常,这些堡垒通过道路和一连串的瞭 望塔连接起来,但是在比较荒芜的地区连接它们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墙体。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哈德连墙”就是现存的最引人注目的例证。城镇同样需要 高墙保护,这些带有城楼和城门的城墙一般是用石头筑成,里面用毛石或混 凝土作墙心,偶尔也用水泥建造,外面以砖砌面。奥理安下令修建的罗马城 本身便是一例。尽管这类大规模的防卫系统是从实用出发,但是它们也像其 他的实用性建筑和桥梁、引水道和道路一样,显示出一种严峻的美。规范化同样盛行于古罗马的城镇。在城镇规划方面,他们采纳了希腊人 自公元前 6 世纪以来不时采用的希波达米式格子状街道布局,但是,他们按 照

41、自己的军事营地的布局原则把这种布局多少加以规范化了。他们把城市布 局的重点放在两条主要街道上,一条是南北向的,称为 Cardo,一条是东西 向的,称 Decumaus, 这 两 条 街 道 在 市 场 ( 或 广 场 ) 相 交 成 直 角 , 并 且 通 向 城 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规划形式却不能像雅典或者罗马城本身这样无 规则发展起来的古老的城市所采用。因而它只能在修建新居民点时运用。单独的建筑物样式也逐渐达到了相当程度的标准化。这些建筑物大体上 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当程度上具有较早期的传统,另一种则是新型的。 公元前 1 世纪 20 年代奥古斯都王朝初期, 维鲁维亚撰写的一篇重要

42、的建筑学 论文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广场(或市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一大特点。习惯的做法是在住宅区的中 心留出一大块空地作为广场。在空地的周围建造庙宇和供公众交易及法律管 理机构使用的房屋。当居民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时,这种市场或广场便显得十 分庞大。没有任何地方的广场能和罗马城的相比。先是凯撒,随后是奥古斯 都、维斯佩基安、杜米仙,诺尔瓦以及图雷真拆除了部分稠密而拥挤的住宅 城郊区,修建了一系列规模宏大颇有气派的市场与广场。这些建筑物是用混 凝土构筑的,但装饰着列柱和大理石墙壁镶面。对称的布局,周围是庙宇、 法庭、一座花园以及希腊和罗马图书馆,中间耸立着战争纪念碑,这些看上 去都使人赏心悦目。罗马帝国

43、的庙宇大部分反映出宗教的守旧性。古老的意大利建筑盖在高 起的平台上,正面是一组石梯,带有一个深深的立有圆柱的门廊和宽广的大 厅,外部饰以凸出的半圆柱式半露柱这种格局一直是建筑的典范。剧场 的外 部 造 型 变 化 不 多 , 但 古 罗 马 人 的 喜 爱 使 剧 场 呈 正 半 圆 形 (与马蹄形不同) 舞台背面的墙壁是用许多小圆柱和壁龛装饰起来的,许多地方采用混凝土建 筑。在希腊东部,住宅仍然保持着带有柱廊的庭院(即周围列柱廊)为中心 的形式。同样的,意大利的住宅也往往环抱着一小片立有圆柱的庭院和“前 庭”,但是门和位于前庭的餐厅后面的布局便不同了。自公元 2 世纪以后, 在住宅的后面通常

44、增建希腊式列柱廊,并把柱廊扩展到可以容纳一片花园, 而在罗马城和奥斯蒂亚,经济和人口的压力,导致了最大的用砖和混凝土构 筑的公寓的出现。拜 占 廷 建 筑拜占廷帝国存在于公元 3301453 年,五六世纪处于极盛时期,其版图 一度包括巴尔干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北非,以及意大利半 岛和西西里。拜占廷建筑在这个时期继承东方建筑传统,改造和发展了古罗 马建筑中某些要素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对东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东正教国家的建筑有很大影响。罗马建筑、塞尔维亚建筑、俄罗斯建筑都同它有密切 关系。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532537 年 ) 集 中 体 现 了 拜 占 廷 建 筑 的 特

45、点。其突出之处是在正方形平台上覆盖圆形穹顶的结构体系,通过特殊的 构件帆拱把穹顶支撑在若干独立的墩子上,辅以筒形拱顶及采取其他措 施 以 达 到 力 学 上 的 平 衡 。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体 积 庞 大 , 其 大 穹 顶 直 径 31 米 , 穹 顶下部有 40 个 小 天 窗 , 与 罗 马 人 建 在 筒 形 实 墙 上 的 穹 顶 效 果 不 同 , 采 取 这 种 结构,便能在各种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使建筑物内外都有集中构图, 成为欧洲后来纪念性建筑的先导。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另一特点是内部装饰富丽堂皇,重点部位镶嵌彩色玻 璃,衬以金色,彩色大理石墙面,与外部朴素的砌体

46、表面鲜明的对比。教堂 内部虚实,明暗的变化略带神秘气氛,闪烁发光的镶嵌面加强了这种效果。 广泛使用斑岩或大理石作内部的承重构件,柱头从圆柱形直接过渡到方形, 上面附加一层斗形柱头垫石,在柱头之下,柱础之上加铜箍,既是结构的需 要,又加强了装饰效果。哥 特 式 建 筑人类社会走到了中世纪晚期,艺术世界也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这期间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哥特式艺术和文艺复兴术。其建筑艺术更是别具一格,在 这里,建筑里有对上帝的敬仰对人性的追求,建筑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 方式。人们常说的建筑是流动的音乐,就是源出于此时的建筑。在建筑方面,第一批哥特式艺术的典型出现在巴黎北部的一个肥沃繁荣 的地区法兰西岛。

47、那里有一种建筑用的石灰石,既耐久,又便于制作, 1140 年至 1144 年之间,一位不知名的建筑师重建了巴黎附近圣德尼教堂的 唱诗坛。他可能就是哥特式艺术风格的创始人,从这以后,法国各个城市竞 相建筑或重建具有这种风格的大教堂。从法兰西岛开始,哥特式风格在欧洲得到了广泛采用。法国桑斯的建筑 师威廉于 1174 年开始设计歇特勃雷大教堂, 林肯大教堂于 1192 年破土动工,1184 年和 1245 年又相继建筑了威尔士大教堂和威斯敏斯大教堂。在德国和 其他德语国家,在斯堪的纳维亚和东欧,这种风格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在 西班牙和意大利,这种风格虽然也得到采用,却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最明 显的特

48、征,而逐渐与当地的建筑传统相融合。哥特式艺术风格不仅因地而异,而且也因时而异。例如,英格兰的教堂 建 筑 就 经 历 了 从 早 期 和 中 期 英 格 兰 式 到 盛 饰 式 再 到 垂 直 式 这 几 个 阶 段 的 变 化 。 然 而 , 哥 特 艺 术 的 独 特 的 和 与 之 密 切 相 连 的 各 种 形 式 却 始 终 是 国 际 性 的 。与奉行严格封建主义等级制度的社会不同,哥特艺术传统得以流行的社 会是充满生气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市民阶级”是城市中的自由人, 他们不必效忠于某个封建主,如像法国和英国这样的国家,权力集中在强有 力的君王手中,这就意味着商业生活不会再受

49、好战的贵族的破坏,因此贸易 日趋繁荣。这些新兴的城市于是意识到它们所能发挥的影响。教士的力量也 日益显著,因为那些主教、修道院长、牧师和修道士与当时的贵族不断发生 冲突,他们企图在斗争中扩大对现世事物以及对教徒们灵魂的影响。在这一 时期,冲突的主要根源在于授职之争,即教会与国家争夺主教的任命权。三种主要的影响促使哥特式大小教堂建筑气氛的形成。首先,是人们真 诚地要荣耀上帝,宣布对基督教的信仰;其次,在强大的城市中,主教和富 有的市民们感到有必要建筑高大的教堂,凌驾于普通建筑之上,遥遥可见; 他们为此深感自豪,因为这将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为之倾倒”。正是前面的这些观念对于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形式起了最大的启发作用, 这种建筑的垂直形式可以看作是在地球上升入上帝的象征。在形式上,它们 复杂而精致,外观虽然刻板,细微处却丰富多彩。为了使视觉上产生飞腾的 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使用了点顶交叉穹窿,以尖拱代 替圆拱,并采用了拱块垛,如巴黎圣母院即是如此。那时侯,欧洲各地的人 们为了建成这些辉煌的“上帝颂”,经历了重重困难和牺牲。这些教堂的建 筑几乎是一个奇迹。在当时,资金来源于捐款,许多人还自愿提供劳力。在 夏尔特尔,公民们换下了精疲力尽的马,自己用手推着建筑材料前往工地。 为了建筑一座教堂,全社会各个团体都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