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后赤壁赋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精品文库 文档编号:2701760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后赤壁赋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后赤壁赋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后赤壁赋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后赤壁赋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后赤壁赋同步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巉 (chn) 蒙茸(r ng) 黄泥之坂(bn) B.冯(fng)夷 栖鹘(h ) 戛(g )然长鸣C.缟(go)衣 临皋(go) 羽衣翩跹(pin xi n) D.揖(y)予 惊寤(w ) 松江之鲈(l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 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 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 ,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

2、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俯 冯夷之幽宫 燕巢于飞幕之上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吾念,汝从于东, 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适有孤 鹤,横江东来 无以利世,而适 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掠予舟而西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羽衣翩跹A.和 相同, 和不同 B.和 不同, 和相同C.和 相同, 和不同 D.和 不同, 和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3、曾明月之几何 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 B. C. D.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 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 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 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 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 9.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 掠予舟而西也10.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 顾寂寥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 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C.两个“乎” 字相同,两个 “顾”字不同 D.两个“ 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11.对语段内容及形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

5、“栖鹘 ”等词语在苏轼的另一篇游记石钟山记 中也曾出现过。B.因为作者对景物感到恐惧,所以“划然长啸”, 给自己壮胆,这种心态,在石钟山记中也曾出现过。- 2 -C.语段在表达方法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边抒情论理,在写法上与石钟山记有异曲同工之妙。D.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的游仙思想,作者的这一幻想,流露了他出世的思想。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指凶狠的老虎和豹子),登虬龙 B.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之幽宫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形容道士轻盈的体态),过临皋之下 D.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晚上)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 13

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B.予乃摄衣而上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顾 而乐之,行歌相答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A.相同, 相同 B.相同, 不同C.不同, 相同 D.不同, 不同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归 而谋诸妇。 吾年未四十,而 视 茫茫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须 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D.听其所止而休

7、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断(阻绝)岸千尺 B.履(鞋子)巉岩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 D.披(分开)蒙茸17.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黄泥之坂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顾安所得酒乎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余亦悄然而悲 北救 赵而西却秦 D.将归于临皋 霜叶红于二月花18.名句填空霜露既降, 。人影在地, ,顾而乐之, 。江流有声, 。山高月小, 。19.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 ,比较两篇赋文,问答下面的问题:(每空 1 分,共 5 分)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景象是“ 、 ” ,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 应景象是“ 、

8、 ” ;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 实 事,后者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 ”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20.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 21.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 22.末段所写的梦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在创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3.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思? 24.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如此良夜何 顾安所得酒乎 以待子不时之须 江山不可复识矣 听其所止而休矣 - 3 -归而谋诸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25.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

9、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3 分)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完成 26-28 题。凡 物 皆 有 可 观 苟 有 可 观 皆 有 可 乐 非 必 怪 奇 伟 丽 者也 饣 甫 糟 啜 酉 离 皆 可 以 醉 果 蔬 草 木 皆 可 以 饱 推 此 类 也 吾 安 往 而 不 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 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 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 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10、,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26.给第一段文字加上标点。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美恶之辨战于中(中间 ) B. 物有以盖(遮蔽)之矣。C. 彼挟其高大以临(府视 )我 D. 则我常眩乱(迷乱,迷惑)反复28.翻译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 祸可悲也。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 胜负之所在?阅读石钟山记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石钟山记(第一段) 苏 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 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1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 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9.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今以 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 石之 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 名,何哉?译文: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是(这种)说也,人常疑之 B.余韵徐歇(停止) C.自以为得之(代指“ 遗踪”)矣 D.桴(木制的鼓槌)止响腾 31.本段是全文的第一段,作者从石钟山的 开始入笔,以两位古人“郦元”和李渤的观点为引子,其中后者是 (填赞同或反对)前者

12、的观点,作者对二者的观点持 态度。这一点从文中 这句话可以判断。 (4 分)阅读方山子传 ,回答下面的问题:方山子传 苏 轼- 4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 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 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

13、时,使酒好 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 获。方山子怒 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 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 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俠,喜替人排忧解难。 闾里:乡里。 方山冠:汉代祭

14、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岐亭:镇名,今湖北省麻城县。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河北:宋代路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 分) 闾 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 方山子 傥见 之欤 欲以此驰骋当世 3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见其所著帽,方 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3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 当世,然终不遇。译文:

15、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 骑逐而射之,不获。译文: 35.阅读全文填空:(4 分)作者表面上写 ,实际上是悲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6.这篇文章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一个典型特征: ,作者赏明月,看松柏,自放于山水之间,这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 的

16、情怀。后赤壁赋参考答案 1. B 冯png, 戛ji 2.D (应解为“高” ) 3.B(A 边走边唱,C 提着衣襟,D 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4.C(A 结构助词“的” ,B 跟随,C“可是”/“回头看” ,D 恰好) 5.C(句“下”和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 ,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 6.A(不是写景) 7.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 ,而非“清幽” 。 )8.B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一个表顺承,一个

17、表转折,译为但是)B.恰好 C.表示目的 D.任凭 16. B 履:登、踏17. A.(A 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B 项中两个 “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C 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D 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 5 -18.木叶尽脱 仰见明月 行歌互答断岸千尺 水落石出 1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羽化而登仙20.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21.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18、结尾借此含蓄地传达出他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23.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24.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留着你意外的需用。先前的景象再也不能辨识了。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回到家里找妻子(妇人)为此事想办法(商量此事) 。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走出,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同过黄泥坂。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

19、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扳着鹘鸟栖宿的高巢。府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25.如:赤壁赋描写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谈到某点并言之成理即可。 (3 分) 26.可观。可观,可乐,者也。 酉 离 ,醉,木,饱。也,乐? 27. A。 中,指内心。28.那些为了求福而躲避祝患的人,以为幸福令人高兴而祸患,使人悲伤。就好像以缝隙中看别人争斗,又怎能明白胜负的原因呢?29.(1)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

20、,何况石头呢。(2)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30.(之代指石钟山命名的由来)31.得名由来 反对 怀疑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32.推崇 改变志节、行为 通“倘” 、或许 放开手脚干一番事33.A (A“而”:都是连词, 并且,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 “于”:介词,在。/介词,比。D“其”代词,他的。 副词,大概,表推测。 )34.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35.36.闲 失

21、意抑郁参考译文:石钟山记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 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 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 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 法,我更加 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方山子传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

22、仰慕 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 说:“这 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 经过岐亭时,正巧碰 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 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

23、去。他的家里四壁萧 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 显出怡然自 乐的样子。- 6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 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 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 应有官做,假如他能 厕 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

24、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 、衣衫破旧,但是无法 见到他们。方山子或 许能遇见他们吧。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